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7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程标准】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单元综述】一条主线: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两极格局的瓦解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二战后期,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新的国际关系体系雅尔塔体系。战后不久,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出现,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在两极格局的阴影下,德国和朝鲜分裂。第二阶段: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国家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进程;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到 20 世纪 70 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2 / 17济大国;伴随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殖民体系迅速崩溃,第三世界崛起,中国振兴,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第三阶段:自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起,东欧局势发生急剧变化,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知识链接】一、两极世界的形成美苏“冷战”1、 “冷战”的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2、 “冷战”的背景:(1)雅尔塔体系确立: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基础:美苏均势实质: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3 / 17(2)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4)主观:战后美苏两国都抱有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势力的战略目标。3、美苏“冷战”(1)冷战开始:序幕: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P118 导言)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1947 年 3 月)1947 年 3 月 12 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要求美国援助“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 ,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它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2)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4 / 17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经济上:马歇尔计划目的:帮助西欧恢复经济;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还企图用马歇尔计划拉拢东欧国家。根本目的:稳定资本主义阵脚,遏制共产主义实质: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稳定资本主义秩序,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领域的一次大规模运用。马歇尔计划决不仅仅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它是以“复兴欧洲”为名,借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的阵脚,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因此,它实质上是对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的运用,是美国“冷战”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49 年,美国等 12 国的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性质: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影响:它的成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3)苏联的“应对”措施:政治上,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上,华约组织5 / 17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长期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4、美苏“冷战”的影响:(1)积极作用: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多极化格局的出现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并进一步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消极作用: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a 德国分裂:背景: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随着“冷战”的开始,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美苏双方未能就德国统一问题达成协议。分裂:1949 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b 朝鲜分裂:6 / 17背景:1945 年日本投降后,美、苏两国以北纬 38 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分裂: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发展: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抗美授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c 侵越战争:1961 年1973 年,在越南军民的英勇抗击下,美军被迫于 1973 年撤出越南。d 古巴导弹危机:原因:1962 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苏联准备在美国的南大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结果:美国武装封锁古巴,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战后两大集团日益演变成美苏联各超级大国的工具,为谋求霸权,两强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7 / 17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欧洲联合的原因:(1)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2)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3)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获得发展。(4)思想因素:共同的地域使欧洲国家一直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为欧洲走向联合提供了可能。2、欧洲联合的过程:经济联合政治联合(1)经济联合:欧洲共同体成立1950 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西欧国家在一些具体经济领域实现联合的“舒曼计划” 。8 / 171951 年法、意、荷、比、卢和联邦德国六国签订巴黎条约 ,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2 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使法、德两个政治宿敌开始走向和解。1957 年西欧六国在罗马签署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 ,统称罗马条约 。1958 年两个共同体正式成立。1967 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统称欧洲共同体。(2)政治联合:欧洲联盟的成立1992 年欧共体各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正式签订欧洲联盟条约 。1993 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一个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诞生。3、影响:(1)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3)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二)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1、原因:民主化改革:推行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消除生产关9 / 17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美国的扶持:1948 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对日本占领政策的重点由强制日本执行战争赔偿转到扶植日本发展经济。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朝鲜战争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敞开了大门。高度重视科技与教育,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位置。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2、结果:19561973 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到 80 年代,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3、影响:随着经济实力的膨胀,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与美国既有联盟又有摩擦。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出现了多极化趋势,形成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原因:二战后许多国家获得了民族独立,为其成立奠定了政治基础。1955 年召开的亚非会议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10 / 17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相互团结支持,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2、形成:1956 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提出不结盟的主张,不结盟运动兴起。1961 年,不结盟会议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3、特点: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其行动纲领。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是其重要任务。4、作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支新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影响世界格局的变化,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四)中国的振兴1、过程19491956 年,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一五”计划超额完。11 / 1719561966 年,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挫折,但成绩很大。1978 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和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中国经济发展迅速。2、影响: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重难点突破】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对衰落;(2)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实力大增。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开展竞争。在外交上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3)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经济格局。日本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5)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崛起,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12 / 17总之,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或区域集团之间力量对比此消彼涨,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三、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两极格局的瓦解1、东欧剧变(1)概况:1989 年至 1990 年,东欧局势发生大动荡,东欧各国政权纷纷易手。波兰是最早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而德国则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的方式实现了统一。(2)实质:各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在经济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3)原因:内因:历史原因:沿袭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长期受制于苏联。经济政治原因:改革的成效不大,出现经济、政治危机。外因:苏联原因: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影响。西方原因: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2、两极格局的瓦解苏联解体13 / 17(1)经过:“八一九”事件:1991 年,苏联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 ,把这个联盟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导致“八一九”事件爆发。该事件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共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独联体的成立:1991 年底,俄罗斯第 11 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签署文件,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苏联最终解体,两极格局瓦解。(2)原因: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积累了大量矛盾,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3)影响:导致两级格局也随之瓦解。3、苏东剧变的教训:(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14 / 17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5)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6)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7)必须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的形势。(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和特点1、表现:(1)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并极力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2)欧盟的建立及发展:1993 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随着实力不断增强,欧盟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3) 、日本: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4)俄罗斯:政治上: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俄罗15 / 17斯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改善;军事上: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经济上:国内经济的不断好转。(5) 、中国: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特点: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3、意义:(1)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了大国关系的缓和。(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各种力量之间的平衡与制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维护了世界和平。(三) 、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关系1、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地球和地球仪试卷及答案
- 锚杆框格梁安全培训课件
- 脚手架安全培训活动成果课件
- 影视剪辑师视频剪辑实操考核试卷及答案
- 脊柱超声课件
- 脊柱解剖及护理课件
- 车间安全培训工作内容课件
- 2025租赁合同简单范本
- 工程方案的运维规模(3篇)
- 华为方案认证工程师(3篇)
- 市政工程消耗量定额 zya1-31-2015
- 医保培训试题及答案
- 新生儿低钙血症
- 熔化和凝固 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 人工智能训练师基础(上册)
- 中国驻外领使馆地区分类
- 粘多糖贮积症专家讲座
- 教学课件 国际结算(第七版)苏宗祥
- 成都燃气公司招聘笔试题
- 某铁路站房钢筋工程技术交底
- SMM英国建筑工程标准计量规则中文版全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