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精).doc_第1页
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精).doc_第2页
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精).doc_第3页
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精).doc_第4页
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引 言随着全球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 网络金融、网上购物消费、网络银行等电子商务的发展如雨后春笋。尤其是中国加入WTO 以后, 网络银行业务正在接受着来自全球银行业的严峻挑战, 经过网络革命洗礼的外资银行, 进驻中国市场后, 已经开始在电子化、网络化方面捷足先登。对于在全球网络市场发展最快的中国来说, 外资银行看到了这块巨大的市场, 他们纷纷登陆中国, 目标要建造全球最大的 网络金融帝国 中国网络金融既拥有全球最巨大的市场, 又面对最严峻的挑战。作为信息网络技术与现代金融相结合的产物,网络金融的出现将对中国现行的金融组织体系形成强烈的冲击,不同金融机构的差别分工将日趋淡化,混业经营将成为一种必然发展方向,金融监管体系也将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电子商务引发的全球商务革命和经营革命,预示着全球正在经历从传统经济向数字经济转移的重大转折时期。伴随着网上银行、网络证券等网络金融业务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与金融一体化的进程逐步加快。但与此同时,挑战与机遇并存,如果积极有效地的应对全球金融服务提供商的挑战,不失时机的抓住机遇,建立网络金融的发展新战略,是摆在我国金融业界的新问题。一、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现状(一)、我国网络金融的成绩企业网上银行功能也非常丰富,还有质押贷款业务等等。如果是你自己的存单,你可以不需要审批,就可以由网银自动办理质押和贷款手续。网络银行最近几年,主要是以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为首的,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在国际上获得了很多大的奖项。其中最大的成绩就是实现了数据大集中,形成了南北数据中心,完成灾备建设。另外,网络银行平台上,业务全能化。产品开发能力加强,品种越来越丰富。银行总行打破了以前的科技人员配备方法,直接将科技人员下放到业务部门,人事属于业务部门。但其科技业务水平和能力的评价,科技部门有着重要话语权。这种改革使业务系统的维护能力、业务部门提出需求的能力迅速上升,提升了银行技术实力,在第一线培养了金融和计算机复合型人才。网络证券的巨大进步是在经历2005年、2006年证券业务量飙升的考验之后建立起来的。当时出了不少事情,如交易系统崩溃,客户起诉证券公司等。这导致证券公司不得不花大力气进行证券交易系统的升级与改造,交易技术因而有了很大的提高,成功实现了网络证券的跨越。现在的主要问题是,银行和证券接口标准不统一,影响了设计与维护工作量。如果有N 家银行、M 家证券公司,如果没有统一标准,最多需要NM 种接口。但是,如果银行和证券公司的接口统一的话,只需要一种模式。交易成本得到极大的节约,这里面就存在制度创新的经济价值。但是,这种制度创新如果不是由证监会来推动的话,是很难完成的。这就需要计划手段,需要行政权力,来完成市场难以完成的任务。网络证券取得了最大的成绩也是全国大集中,实现C/S 业务模式。客户从网站下载客户端,在本安装后,就可以查看行情,也可以网上交易。在C/S 模式而不是B/S 模式下进行网上证券交易是证券行业的特点。证券公司后台、前台实现了一体化,管理信息和前台实现集成,工作流、CRM 、ERP 功能都早就已经实现了。网上证券交易也比较稳定,基本不出差错。(二)、我国网络金融的不足我国网络金融取得了很多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也确实存在很多不足。解决这些问题可能受到很多制度方面的制约。网络银行方面的不足:1. 技术方面的制约。如银行的核心业务受到零售业务量的冲击,网上基金业务曾经导致银行核心系统的瘫痪,后果很严重。2. 我们的主要成就局限在产品级别的,对于技术和标准我们做得不多。软件设计随需应变的能力离现实的需求还是有很大的差距。3. 我们的人才流失影响核心能力的培养。对中国来说是制度的问题,短期内很难解决。因为金融机构有个想法,他觉得人才不是很重视,来不来都没关系。这种理念导致了高水平人才的流失,最终影响的是核心能力。大型金融机构的能力是有的,但是能力下降了。网络证券受到金融制度的制约。我国证券业在金融行业中是最落后的,企业债券、二板市场、基金的国外交易等等,都需要改革。中国的基金软件交易自动化、智能化交易方面正在做出有益的探索,但较成熟的国外技术还略逊一筹。另外,网络证券还受到资本规模的限制,创新活力也不如银行。电子钱包由于公交卡等非银行机构的介入,正在释放巨大的潜能。网络保险的不足。首先没有实现全国大集中。但是,最不足的地方是中国的保险精算需要的数据挖掘的基础条件不具备,新产品设计能力不强,行业产品创新同质化,模仿盛行。二、我国网络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网络金融安全问题这是到目前为止尚未完全解决好的最关键的问题。网络金融市场上金融交易的运行必须依靠计算机, 依靠因特网, 所有交易资料都在计算机内存储, 网上信息的传递很容易成为众多网络“黑客”的攻击目标。在货币完全电子化的时代, 人们的金钱将保存在电子钱包里面, 电子钱包记载了你的全部金融信息。那么在电子支付过程中也容易受到攻击。另外, 现阶段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的危害也不容忽视, 网上病毒越来越多, 病毒的入侵往往会造成网络主机的系统崩溃、数据丢失等严重后果, 有数据显示, 全球因病毒入侵网络而造成损失的公司已从1995 年的8% 上升到目前的24%, 对这些病毒如不能有效防范, 将会毁坏所有数据, 直接摧毁网络金融市场。目前多数客户不敢在网上传送自己的信用卡帐号等关键信息也是基于这个原因, 这就严重制约了网络银行的业务发展。因此网络安全问题是网络金融市场的突出问题。(二)网络金融市场法律监管问题Internet 是面向全世界、无处不在的网络, 全球各地的人都可以按TCP/ IP 协议的规则加入到网上来。网络金融业务的用户可根据既定的协议, 访问世界各国的金融机构的站点, 而某个金融机构也可以为世界上的任何用户提供金融服务。网络金融的这种跨国界的运行方式, 也跨越了各国的法律和金融法规体系。如, 中国用户登录上美国的美洲银行, 成为美洲银行的网上用户, 那么美洲银行是否应受中国金融法规的监管呢? 目前各国尚没有专门监管网络银行的法律法规体系, 如果有关银行在没有足够监管制度的司法地区注册, 就会引起保障本地存户利益等各种监管问题。缺乏统一的法律监管也会阻碍网络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三)、网络金融市场价格管制问题互联网低成本、高效率使客户从网络金融服务中获得极大的收益, 也是网络金融最吸引人的地方。虽然在理论上网络金融存在着降低交易费用的巨大优势, 但实际上除了原有的交易费用外, 我国网络金融机构的客户还要承担上网费、电话费甚至会员费, 使得交易成本不降反升。这极大地限制了消费者进行网上金融交易的热情。同时, 网络金融服务无法形成规模反过来又会影响其成本优势的发挥, 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不利于我国网络金融业务的开展。(四)、客户的消费理念问题1. 我国互联网起步时间不长, 网络用户相对来说人数还比较少, 而且网络用户主要集中在教育、科研等领域, 互联网还没有进入寻常百姓家, 企业上网的比例也很低。因此我国的网上银行和网上证券交易目前存在着客户不足的问题。2. 电子商务、互联网应用、有关软硬件知识对大多数金融从业者来说, 属于十分新鲜的知识领域, 而且我国有长期使用现金结算的习惯, 消费信贷很不发达。人们对信用卡、借记卡等电子工具的认同尚有一段距离, 要改变观念, 接受电子钱包和网络货币这样 看不见、摸不着 的电子货币, 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我国有4 亿张信用卡, 但90% 以上是不具备消费信贷而主要以存取现金为主要功能的借记卡, 真正发挥消费信贷功能的不过1000万张左右, 贷记卡不足100 万张。银行信用卡业务实际上并不赢利, 只是为了多吸收存款。同时, 各银行的支付工具不能通用也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这种缺乏合作的竞争观念十分有害。它只看到有限的市场和固定大小的蛋糕, 没有意识到网络时代竞争观念的变化。乌家培在分析网络经济的特征时曾指出: “网络经济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经济。信息网络使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的范围扩大了, 也使竞争与合作之间的转化速度加快了。世界已进入大竞争时代, 在竞争中有合作, 合作也是为了竞争。”因此, 为促进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就需要企业经营者转变观念, 加强合作, 相互提供业务领域, 树立合作竞争的战略观点。(五)、网络金融人才问题网络经济时代, 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本, 而在国际互联网和金融这样两个高知识含量产业的结合点网络金融业务中, 更需要高素质人才, 而在这个结合的网络金融领域中, 既精通网络知识又精通金融学的人才极少。并且, 把网络和金融相结合起来创新, 也需要一个过程。传统的银行人才培养和培训的主要方向是单纯的业务技能培训,而网上银行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他们既熟悉银行业务的各种规范和作业流程,又能够熟悉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但是,由于我国银行业冗员过多,整体员工队伍素质偏低,尽管这些年来新型的银行人才队伍素质在普遍提高,但就整个银行业人才素质来讲,还不够理想,尤其是缺乏既熟悉金融业务又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三、网络金融发展的建议与对策(一)、针对安全问题1. 研究开发新型有效的网络安全措施, 防止非法用户侵入网络金融机构主体系统和数据库, 确保网上金融的信息流通和操作安全。如, 可以利用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和网络管理系统, 对非法进入进行严格审查, 过滤非法数据, 防止黑客对网上银行、网上交易、网上信息的非法侵入与干扰, 以确保金融机构主机系统的安全运行和数据库的完整; 也可以通过客户和金融机构之间事先签订的协议来确保网络金融机构对私有数据的访问进行正确识别, 这个协议包括可以访问的客户账户和保密账户, 以及正确访问方式和确认授权。这样在进行业务操作时, 一旦选定了一个账户就会出现一个注册页, 要求用户输入合同号码、密码、安全代码等信息, 这些信息一直有效, 直至用户退出系统。2. 建立网络金融安全认证中心。在安全系统中认证中心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数字认证最大的服务对象是电子商务用户, 第三方的认证中心将会在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一个信任的桥梁, 所以, 可以说所有的电子商务活动均离不开认证中心的参与。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国家级的认证中心体系, 而网上交易必须有统一的认证系统来保证安全。现在各金融机构的支付结算业务要么主要在本行系统账户进行; 要么就像招商银行一样实行最高交易额的限制性措施, 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3. 要加大金融科技投入, 改善金融技术设备, 提高金融信息系统的技术水平。在建立起完善的电子服务系统、安全系统和风险防范系统的同时发展各种投资、咨询和各种服务软件系统等。建立完善的自动付款机网、信用支付系统网、家庭服务系统、现金管理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等。(二)、针对法律监管问题应当尽快建立和完善各类有关网络金融和在线支付的法律规范。完善金融法制体系, 为网络金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中央银行一方面要根据技术发展修改现行的法律规范与规则; 另一方面要制定有关规范电子货币和网上金融服务发展的系列法律法规。从法律上明确网上电子商务和电子资金流动安全标准和程序, 强化对网上银行和网上电子支付结算中心的资格认证, 为网络金融的发展和网络化金融创新提供法律保障。同时网络金融存在规模经济效应, 在发展初期投资大、见效慢。这都要求政府不能急功近利, 应该为网络金融的发展提供优惠的政策。同时, 应当加强与国际刑警组织以及世界各国金融司法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联系与磋商, 制定共同打击网络金融犯罪和调控网络金融业风险责任承担的国际条约, 确保我国网络金融业的顺利发展。对于网络金融机构的监管问题, 则需要各国政府及金融业进行合作与谈判, 根据网络金融业的发展特点, 以战略的眼光从总体上把握网络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 达成对网络金融市场监管的共识, 共同制定和完善有关网络金融市场的法律法规, 以促进网络金融市场的良性发展。加快网络金融立法工作,强化网络金融监管应根据国内具体情况并借鉴国外经验、以及结合未来的发展趋势,制定切实。科学,可行的网络金融法规,对经营范围,经营程序,经营标准,经营比例等制定具有可行性的规定,并对违规,违法经营以及计算机犯罪,危害网络安全等行为制订出合适的罚则。另外考虑到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金融的相关立法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三)针对价格管制问题取消价格管制, 促进价格的市场化。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提出要推动利率的市场化, 制定了先外币、后本币, 先农村、后城市的策略, 并且已经几次扩大了利率的浮动幅度。但是, 这离利率的市场化还有一定的距离。面对发展网络金融的机遇, 人民银行应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步代, 为网络银行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 证券监管委员会、保险监管委员会也应积极采取措施, 放松价格管制。只有这样网络金融机构才能实现让利于客户, 推动网络金融服务规模的扩大, 形成良好的规模效应和网络金融发展的良性循环。(四)、针对客户的消费理念问题1. 要大张旗鼓地宣传网络经济, 认真的研究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影响, 紧跟世界网络金融和电子商务的潮流, 增强大众网络金融意识。2. 积极创造条件, 使企业和大众都能学习必要的金融知识、电子化知识、计算机知识和网络与通讯知识, 及时更新观念, 为迎接网络金融和电子货币时代的到来好充分准备。(五)、针对人才问题1. 切实加强金融机构员工的再教育培训, 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建设一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队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 研究新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 传统经营模式逐步实现向网络经营模式的转变。2. 要加强知识管理, 提高知识经济生产力。未来的网络市场的发展, 其经营管理和动作模式也将会发生变化, 知识是首要的资源。因此, 当前金融机构要加强对知识的管理, 合理分配、使用和管理知识资本, 以充分利用知识资源。另外, 要根据网络化的发展需要, 建立信息化作业方案, 构建知识网络, 全面协调整个金融市场的经营规划、决策、资金高度、信贷管理和银行结算等信息管理。3. 我国应该在培养网络金融人才投入加大力度。有关高等院校应开展电子商务和网络金融相关的课程。同时, 为培养网络金融人才创造更好的条件, 制定一系列在网络金融创新方面激励机制。四、我国网络金融的未来趋势(一)、大金融相互融合,网络金融为金融企业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一站式服务)提供了便利从二十世纪末的近十年来,在全球范围内金融产业重组,兼并的趋势不断加大,这些事件的目的是愈来愈向业务集成的方向发展,并且还体现了当代金融服务业向综合业务集成发展的趋势。典型例子就是花旗银行和旅行者公司的合并。花旗银行是著名的国际性银行,服务范围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一千多个分支机构,并且是国际上最大的信用卡发卡行。旅行者公司是全美最大的投资、保险公司之一,业务涉及财产管理、投资管理、人身保险、财务报信等领域。两大公司的合并,将得到优势互补,使花旗银行成为一个集银行、投资和保险为一体的全能的金融服务体,大大增强了整个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优势。(二)、未来金融业的电子数据交换量将成几何数级增长,IDSS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渗透至个人客户的理财服务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所拥有的金融业务量也不断提高,如何在理财服务中获取财富增值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考虑的问题。在EDI 交换量增长的同时,获取有用的信息,做出正确的理财决策,就成为IDSS 系统的任务。(三)、内部管理的模块化,业务服务的虚拟化、实时化网络金融的开展,不同于传统金融服务,更具有如同计算机系统的模块化思想。每一个业务功能都相当于一个大系统中的小模块,因此在进行管理时也具有了模块化的思想。对于网络金融业务,由于依靠的是高速安全的计算机网络,业务服务因此也就具有了虚拟化、实时化的交易方式。五、网络金融的领军一一电子银行(一)、我国网络银行的现状1995年十月,全球首家网络银行一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成立。99年中国银行在国内率先全面推出网上服务,包括面向企业的“企业在线理财”,面向个人的“支付网上行”,面向证券商的“银证快车”等。目前我国很多金融机构都已在网上设立网站。其中也不乏优秀者如工行的个人网上银行连续两年获得环球金融评选的“中国最佳个人网上银行”称号。下面是和讯网选取国内主要的商业银行, 在考察国内外银行的个人网上银行相关功能的基础上,根据自行编制的指标体系从人气指数、平台表现和业务表现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测。 80110140170200230工行招行民生新业交行光大建行浦发根据赛迪网预测,2008年中国电子支付交易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截至2007年6月我国网上银行用户数量达7495万户。而且,我国商业银行网站几乎一开始就进入了动态交互式信息检索阶段,且主要商业银行在这一阶段停留的时问也很短,很快就进入了在线业务信息查询阶段,并与电子商务的发展紧密结合,完成了从一般网站向网上“银行的转变业务方式的演变。但目前仍然存在很大问题。1我国网络银行的特有问题我国尚未出现纯网络银行,大多是以传统银行提供网上服务的模式来发展的,业务范围狭窄,缺乏差异性服务,质量不高;国有银行的垄断、分支行之间的地方保护主义以及网络银行的客户数少使网络银行无法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我国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及设备研制严重滞后,如服务器和操作系统等都完全依赖于从国外进口;我国相关法律几乎空白,一旦发生纠纷,储户若无法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自己的损失是因银行过锚导致,其诉求一般无法得到法院支持也很难获赔:信用机制不健全。2消费者群体存在的问题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对网上交易安全存在一些疑惑。我国消费者使用网络银行的观念尚未形成。据CNNIC 调查显示,中国网络用户对网上银行表示比较满意的用户仅占46,不太或很不满意的占16。而网上支付也远未得到用户的认可,调查显示仅有三分之一的用户网上购物时选择网上支付。这些不满意网上银行或不愿意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76是出于安全考虑,其余则是因不了织网上银行的服务和操作。3网络银行自身的风险巴塞尔银监会在98年就公布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活动的风险管理对网络银行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包括网络银行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落伍成为负担的战略风险:黑客、内部人员泄密、第三方掌握的信息滥用,系统的有效性等安全问题:以及传统银行的风险等。(二)、监管力度的把握我国银行在管理方面原本就较弱,加之网上银行带有明显的风险,所以对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