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门式起重机司机理论复习题(DOC)_第1页
桥门式起重机司机理论复习题(DOC)_第2页
桥门式起重机司机理论复习题(DOC)_第3页
桥门式起重机司机理论复习题(DOC)_第4页
桥门式起重机司机理论复习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桥门式起重机司机理论复习题 一 选择题 1 按功能 桥式起重机由金属结构 机械部分和 电气 电子部分 组成 2 起重机上三大安全构件是 制动器 钢丝绳 吊钩 3 单小车吊钩门式起重机的符号是 MD 4 钢丝绳抗拉强度可达到 1400 2000 N mm2 5 A5 A6 级桥式起重机起升机构钢丝绳的安全系数是 5 6 钢丝绳外层钢丝磨损达到其直径的 40 时 钢丝绳应报废 7 钢丝绳的允许拉力等于 破断拉力 安全系数 8 起重机的钢丝绳每月至少检验 1 次 9 桥式起重机卷筒上的钢丝绳的安全圈数应为 2 3 圈 10 吊运熔化或炽热金属的起升机构 应采用 石棉芯 金属维芯 绳芯钢丝绳 11 在钢丝绳的标记中 右交互捻表示为 ZS 12 钢丝绳公称直径磨损达到其直径的 7 时 钢丝绳应报废 13 普通起重机用钢丝绳通常采用哪种绳芯 纤维芯 14 片式钩心轴磨损量达到原尺寸的 3 5 时报废 15 片式钩衬套磨损量达到原尺寸的 50 时报废 16 锻造吊钩的制作材质用 20 钢 17 锻造吊钩钩体断面通常为 圆角梯形 形状 18 吊运炽热物品时 其对吊钩部位的热辐射应低于零上 300 19 吊钩一般由 20 号优质碳素钢制成 因其 韧性 较好 20 吊钩危险断面磨损达原尺寸的 15 时 吊钩应报废 21 通用桥式起重机吊钩常采用 锻造 方法 22 吊钩扭曲变形 当吊钩钩尖中心线与钩尾中心线扭曲度大于多少度应予报废 l0o 23 制动器上 瓦衬 磨损严重 制动时铆钉与制动轮接触 不仅降低制动力矩而且划伤制动轮 表面 应及时更换 24 制动轮的 制动轮表面 有油污时 摩擦系数减小导致制动力矩下降 25 制动器的 弹簧 张力过大 电磁铁拉力小于弹簧的张力时 将产生制动器打不开故障 26 制动器 弹簧 产生疲劳 材料老化或产生裂纹 无弹力 将导致张力减小 制动力矩减小 27 制动器的闸带磨损情况检查时间为 每周 28 制动轮表面凸凹不平度不能大于 1 5mm 29 GB6067 2010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规定 起升 变幅机构的制动轮 轮缘厚度磨损达原 厚度的 40 时 应报废 30 GB6067 2010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规定 制动瓦衬与制动轮的实际接触面积 应不小于 理论接触面积的多少 70 31 CB6067 2010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规定 制动带厚度磨损达原厚度 50 时 应报废 32 制动器一般安装在减速器的 输入轴 上 33 当制动器行程调得过大时 可能产生 电磁铁吸引力减小而松不开闸 现象 34 调整制动器瓦衬与制动轮之间的间隙应 0 6 0 8mm 为宜 35 滑轮因磨损使轮槽底部直径减少量达钢丝绳直径的 50 时 应报废 36 滑轮轮槽壁厚磨损达原壁厚的 20 时 应报废 37 滑轮出现 裂纹 状况时 应报废 38 在桥式起重机起升机构中都采用 省力 滑轮组 39 标准卧式渐开线圆柱齿轮减速器的型号是 ZQ 40 减速器齿轮及齿轮联轴器的轮齿齿面点蚀损坏面积达啮合面 30 深 度达齿厚的 10 时报废 41 减速器齿轮及齿轮联轴器的轮齿齿面点蚀损坏面积延齿高和齿宽方 向超过 50 时报废 42 减速器底座出现 刚度不足 情况时 会引起减速器工作时振动 43 减速器底座地脚螺栓松动 将使减速器在工作时产生 振动 现象 44 桥式起重机减速箱应停止使用的温度是零上 80 45 运行机构减速器齿轮的齿厚磨损不应超过原齿厚 30 46 当减速器润滑不当 齿轮啮合过程中 齿面摩擦产生高温而引发 齿面胶合 现象 47 新减速器 一个季度 换油一次 48 铸钢卷筒一般采用不低于 ZG250 钢和 ZG350 钢制造 适用于 A7 A8 工作级别的起重机 49 卷筒筒壁厚磨损量达原厚度的 20 时报废 50 卷筒轴磨损达公称直径的 3 5 时报废 51 起升机构的齿式联轴器轮齿齿面磨损量达原齿厚的 15 时报废 52 运行机构的齿式联轴器轮齿齿面磨损量达原齿厚的 20 时报废 53 起重机上的联轴器 主要是用来传递 扭矩 力和用来连接各个运行机构的传动轴 54 齿轮联轴器的润滑应为 一月 一次 55 连接各电动机 减速器等机械部件轴与轴之间 并传递转距的机械部件是 联轴器 56 起重机上可以补偿轴向和径向位移的部件是 联轴器 57 起重机轨道踏面厚度磨损达原厚度的 15 时 应报废 58 起重机轨道跨度偏差 当跨度19 5 米时不应超过 5 mm 60 起重机轨道鱼尾板的联接螺栓一般应有六个 联接螺栓时至少不得少 于 4 个 61 车轮缘弯曲变形达到原厚度的 20 时应报废 62 起重机车轮轮缘厚度弯曲变形达原厚度的 20 时 车轮应报废 63 室外起重机正常使用的环境温度应在 25 40 范围以内 64 起重机工作环境中不得有易燃 易爆及 腐蚀性气体 物质 65 室外起重机非工作状态的最大风压应第五十五条规定 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 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 4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五十六条规定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 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493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第四十条中还规定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 度 494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 第二十五条规定 各级质量技 术监督部门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查处违法作业 行为 40 4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三条是 安全生产管理 坚持 安 全第一 预防为主 的方针 49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三条是 安全生产管理 坚持 安 全生产 人人有责 的方针 497 安全生产法 是安全生产的专门法律 基本法律 适用于中华入 民共和国境内所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的安全生产 498 吊钩不得补焊 可以有裂纹 499 齿式联轴器是起重机各运行机构中使用最多的补偿式联轴器 它有 全齿联轴器和半齿联轴器 500 电磁铁线圈温度可以超过 105 不得超过 200 501 车轮直径的偏差可根据车轮直径的公差进行检查 502 为了消除小车三条腿 检查轨道的着重点应是轨道的高低偏差 503 GB6067 2010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规定额定起重量大于等于 1 吨 的桥 门式起重机应装设起重量限制器 504 虽然发生跨步电压电击时大部分电流不通过心脏 但跨步电压电击 也有致命的危险 505 发生跨步电压电击时 大部分电流不通过心脏 只能使人感到痛 苦而没有致命的危险 506 电流通过人的局部肢体是没有危险的 507 感知电流虽然 般不会对人体构成伤害 但可能导致二次事故 508 感知电流是引起人有轻度感觉的最大电流 509 感应电压和剩余电荷虽然有电位存在 但不会造成对人体的伤害 41 510 人体电阻与接触电压的高低有关 与触电时间的长短无关 511 高压电既会造成严重电击 也会造成严重电弧烧伤 低压电只会造 成严重电击 不会造成严重电弧烧伤 512 违章作业和错误操作是导致触电事故最常见的原因 513 作口对口 鼻 人工呼吸时 应使触电者头部充分后仰 514 作口对口 鼻 人工呼吸时 每次吹气时间约为 2 秒 换气 触电 者自行呼气 时间约为 3 秒 515 胸外心脏按压法的正确按压点应当是心窝处 516 胸外心脏按压法对成人应将胸骨压陷 5 至 lOmm 517 电气设备漏电或接地都可能产生电火花 518 起重机在吊运钢水时 严禁操纵起升机构时 开动大车或小车 519 特种设备安全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保证特种 设备安全 520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 检测人员和操作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 定取得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方可从事相关工作 521 国家建立特种设备召回制度 522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其使用的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 定期自行检查 并作出记录 523 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 要监控使用 524 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其 进行全面检查 消除事故隐患 方可继续使用 525 特种设备检验 检测机构及其检验 检测人员不得从事有关特种设 备的生产 经营活动 可以推荐或者监制 监销特种设备 526 特种设备生产 经营 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向特 种设备检验 检测机构及其检验 检测人员提供特种设备相关资料 和必要的检验 检测条件 并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42 527 特种设备检验 检测机构的检验 检测人员应当经考核 取得检验 检测人员资格 方可从事检验 检测工作 528 特种设备检验 检测机构拒不接受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 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的 责令改正 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 下罚款 529 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对学校 幼儿园以及医院 车站 客运码头 商场 体育场馆 展览馆 公园等公众聚集场所 的特种设备 实施重点安全监督检查 530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 并定期进 行应急演练 531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未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的 负责特种 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未改正的 责令 停止使用有关特种设备 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532 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后 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 上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533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接到事故报 告 应当尽快核实情况 立即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 534 发生特种设备较大事故 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 监督管理的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535 特种设备安全法 自 2014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536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由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 制定 537 气瓶充装单位应当建立充装前后的检查 记录制度 538 特种设备目录由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制定 报 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539 特种设备 是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 压力容器 压力管道元件 电梯 起重机械 客运索道 大型游乐设施 场 43 内专用机动车辆 以及法律 行政法规规定适用本法的其他特种设 备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