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doc_第1页
七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doc_第2页
七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doc_第3页
七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doc_第4页
七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元勋(xn) 踌躇(chu) 轮廓(ku) 目不窥园(ku)B选聘(pn) 头颅(l) 气氛(fn) 锲而不舍(q)C赫然(h) 磐石(pn) 涉猎(sh) 迥乎不同(jing)D深邃(su) 滑稽(j) 鉴赏(jin) 气冲斗牛(du)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3分)A难堪 一拍即合 马革裹尸 B伴侣 可歌可泣 锋芒毕露C喧嚣 鲜为人知 群蚁排衙 D魅力 妇儒皆知 义愤填膺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京沪高铁建成通车已成为我国家喻户晓的大事。(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B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整合了两岸各自的资源.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双赢。(双赢:双方都获益)C“妈妈.现在.我该怎么做呢?”他迫不及待地问。(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D在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开幕式上.一群阳光少年的表演很给力.赢得观众阵阵掌声。(给力:给予力量) 4下列各句对文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以议论为线索来结构全文的.全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B邓稼先一文是作者带着传统意识、全球视野、历史眼光、民族感情而写作成的C音乐巨人贝多芬作者通过一次会见来表现贝多芬在音乐上的造诣D孙权劝学以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刻画人物 5根据提示填空。(3分)(1)同是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歌.春夜洛城闻笛是闻笛生情:_._;逢入京使则以捎口信的典型细节来传情:_._。(2)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境的诗句是:_._。 6综合性学习。(5分)某中学七年级三班开展了“我也追星”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按要求完成题目。(1)针对中学生“追星”这一问题.班级准备作一次社会调查。如果让你做这项工作.你准备设计哪些问题开展调查?(至少三项)(1分)(2)下面是班长小明对班上同学“追星对象”的调查统计:对象属于影视歌星实力派占25%.偶像派约占54%.有卓越贡献的中外名人只占10%。请你用简洁的话写出对上述材料的探究结果。(1分)(3)著名画家、奥运福娃设计者韩美林先生在一次会议上突然炮轰于丹:“我以前挺喜欢于丹的.突然她蹦出一句.她喜欢周杰伦.这下绝对灭了我喜欢她的想法。你喜欢庄子.但怎么能同时喜欢一个大喊大叫的人?”(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论语庄子研究者)你认为于丹作为一个经典研究者可不可以喜欢一个通俗流行歌手?谈谈你的看法。(2分)(4)通过活动.同学们明白了应“健康追星”.请你设计一句宣传语.以彰显主题.营造气氛。(1分)(4)明星不是神灵.追星勿失自我。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710题。(13分)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7“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两句话体现了闻一多的什么特点?(4分)8“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体现了闻一多什么精神?(2分)9“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请问闻一多先生“巨”在何处?“高”在哪里?(4分)10历史上像闻一多一样的人还有很多.你能列举一个人物.并简述他的事迹吗?(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115题。(14分)一次帮助.改变两个人命运在19世纪末的苏格兰.有一位贫苦农夫叫弗莱明。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有一天他在干活时.忽然听到附近的泥沼地里有人呼救.原来.一个男孩陷了进去。眼看泥沼已淹到胸口.弗莱明立刻跳下去.奋力救起了男孩。这时.一位绅士驾着华丽的马车赶了过来.正在焦急地寻找走失的儿子。得知是弗莱明救了儿子.这位绅士提出要用重金报答.却遭到弗莱明的拒绝。推让之际.一个农家少年忽然闯入绅士的视线。“这是你的儿子吗?”弗莱明点点头。绅士说:“既然你救了我的孩子.那也让我为你的儿子尽点力.请允许我资助他.让他接受教育。”弗莱明被绅士的诚意打动.答应了他的提议。绅士非常讲信誉.一直资助这位农家少年.并将他送入圣玛利医学院。毕业后.这位少年成为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他就是亚历山大弗莱明教授。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20年后普遍应用于临床医学.挽救了数以亿计病人的生命.他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而他的同龄人、被自己父亲救起的那位绅士的儿子.也成长为著名的政治家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二次大战期间.已经当上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在出访非洲时.不幸患了肺炎(在当时肺炎属于绝症).生命垂危。紧急时刻.亚历山大弗莱明从英国赶来.用自己发明的青霉素治好了丘吉尔的病。丘吉尔紧紧握住他的手说:“谢谢.你们父子给了我两次生命。”亚历山大弗莱明微笑着回答:“不用客气.第一次是我的父亲救了你.但这一次.是你的父亲救了你。”一次帮助.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没人会料到.一个农夫救起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这样的小事.会对人类历史发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助读资料】丘吉尔.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据传为历史上掌握英语词汇最多的人之一(十二万多)。丘吉尔还被美国杂志展示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1953年.丘吉尔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在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中说:“丘吉尔成熟的演说.目的敏捷准确.内容壮观动人。犹如一股铸造历史环节的力。丘吉尔在自由和人性尊重的关键时刻的滔滔不绝的演说.却另有一番动人心魄的魔力。也许他自己正是以这伟大的演说.建立了永垂不朽的丰碑。”11根据示例.概括绅士的优良品质。(2分)示例:农夫:心地善良 乐于助人绅士:_12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几句连贯的话.具体表现绅士寻找走失的儿子时的焦急。(3分)_13从布局谋篇上看.如果在第段结尾加上“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3分)14第段中“第一次”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但这一次.是你的父亲救了你”?(3分)15阅读助读资料.将这张读书卡片上的内容补充完整。(3分)时间2012年4月8日类别人物介绍丘吉尔:_(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619题。(13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选自北史傅永列传)注:让:责备。露布:公开的文告。1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A蒙辞以军中多务 不辞而别 B自以为大有所益 精益求精C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寻根问底 D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品学兼优17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C忽啼求之 D余闻之也久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19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第(1)、(2)两题任选一题作答.第(3)题必答。(4分)(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2分)(2)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2分)(3)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三、写作(40分)20孙权劝学一文.让我们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读书是一种爱好.一种品位.更是一种责任。读书长智.读书达理.读书明德。课标要求“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读书要有“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要“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要学会“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请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参考答案1答案:B 解析:B项中的“锲”读音应为“qi”。2答案:D 解析:D项中的“儒”应为“孺”。3答案:D 解析:D项中的“给力”意思是“形容精彩、酷、棒”。4答案:C 解析:音乐巨人贝多芬的作者通过描写一次会见.着重表现贝多芬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5答案: (1)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2)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6答案: (1)有无崇拜的偶像?对偶像的崇拜程度如何?如果有机会见到你的偶像.你会怎么办?见到偶像会有何反应?喜欢偶像哪些方面?(2)初中生心理不成熟.他们并没有真正地理解自己追星行为产生的原因.需要家长和老师加以正确引导。(3)示例一:可以喜欢。理由:正常的喜好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别人无权干涉.更无权抨击。喜欢周杰伦与研究经典并无冲突.并不构成矛盾.两者相辅相成才更能活出精彩人生。人们不会因为周杰伦而冷淡经典.同样.也不会因为经典的高雅而拒绝通俗的娱乐。周杰伦歌词中古朴的中国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喜欢不需要太多理由.应宽容不同个性.尊重个人选择。(理由答出以上任一点即可)示例二:不可以喜欢。理由:于丹作为经典文化的研究者.又喜欢通俗文化.两者反差太大.与已成为传播经典文化旗手的学者形象格格不入.令人无法接受。于丹喜欢周杰伦.会让人感到是传统文化向通俗文化低头献媚。传统与流行.古典与通俗是截然相反的两面.如果过多地关注流行通俗的东西.势必影响她对古典文化的研究。(理由答出以上任一点即可)(4)明星不是神灵.追星勿失自我。答案:7义正词严.声震天地.蔑视敌人.说了就做的特点。8体现了闻一多从容镇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9“巨”在一切为国为民上.“高”在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上。10谭嗣同。为戊戌变法甘洒热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显示了他大无畏的精神。11解析:从文中找出绅士的有关内容进行思考.能扣住“报恩、感恩、守信、慷慨”等作答即可。答案示例:知恩图报 诚实守信12绅士纵身跳下马车.满头大汗。心里默念着:“但愿儿子不会有事.不.不会.绝对不会有事的”当气喘吁吁的他看到满身污泥的农夫和平安的儿子在一起时.悬着的一颗心才逐渐平静下来。13解析:文章开头不说出“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是设置了悬念.结合此回答即可。参考答案:不好。因为原文设置了悬念(或埋下了伏笔).使行文有波澜.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4“第一次”指的是农夫弗莱明救了丘吉尔;在亚历山大弗莱明看来.正是因为丘吉尔的父亲资助了自己.也才有了后来青霉素的问世.才有丘吉尔被救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但这一次.是你的父亲救了你”。15示例:被美国杂志展示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摘录助读资料中有关丘吉尔其他信息也可)答案:16D 解析:A项中的“辞”的意思分别是“推托”“告辞”;B项中“益”的意思分别是“益处、好处”“更加”;C项中“寻”的意思分别是“不久”“寻找”;D项中“兼”的两个意思相同.“同时涉及或具有几种事物”。17A 解析:A项中“之”是助词.B、C、D三项中“之”都是代词。18(1)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19(1)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2)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3)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人(武将、武夫);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20答案:写作指导:写“读书”的话题.从议论角度讲.可写怎样区分书的好坏.读书有什么好处.怎样正确地读书。从记叙角度说.可以叙述自己读书的经历.或者写读一本好书后给自己思想上带来的启迪.或者写如何鉴别选择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书.等等。“读书”话题涵盖的基本观点或主题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读书有益.读书要善于运用.书籍是最好的朋友.书籍陶冶我们的情操等。参考例文:我与书我爱书.特别是好书.爱它那行云流水般的通畅.爱它那天高云淡般的深邃。应该说.每一本出自不同作者的书.都自有独特的风格.或深沉.或轻快.或伤悲.或欢愉。但无论怎样的好书.都能带给你感官与心灵的愉悦。犹如夏日里的一杯雪水.彻骨的寒冷过后便是无比的清凉。我曾经随着三毛走遍撒哈拉沙漠.听她对我叙说她与荷西之间的种种故事.于是我陪她痛哭流涕;我也曾走进安妮的世界.感受着她的惊悸、无奈与绝望;我看见大观园的雪一片片飘落.听见辕门外撕心裂肺的啼哭与痛苦的呻吟这时我已不是我.我甚至完全忘了自己的存在.只有当我尽兴归来.才感觉一具躯壳坐在案旁。有人说我太过于痴迷。痴迷又怎样?书中自有一种在现实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