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卷B卷.doc_第1页
浙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卷B卷.doc_第2页
浙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卷B卷.doc_第3页
浙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卷B卷.doc_第4页
浙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卷B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根据大陆漂移学说理论,下图是哪个时代的地球海陆轮廓理论( )A . 2亿年前B . 1.35亿年前C . 6500万年前D . 现在2. (2分)蚯蚓体表有黏液和刚毛,有助于在土壤中钻穴和呼吸而蚯蚓的活动又能改变土壤,使土壤变得疏松,并提高土壤肥力这一事例可以说明( ) A .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并改造环境才能生存B . 生物都能适应环境,并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C . 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不能影响环境D .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对环境造成影响3. (2分)下列哪一实例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A . 万物生长靠太阳B . 仙人掌叶退化成刺C . 大树底下好乘凉D .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4. (2分)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地区B .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C . 池塘里的鱼可以在海洋中生活D . 蚯蚓活动可以疏松土壤5. (2分)下列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 . 铁栅栏生锈B . 霓虹灯闪烁C . 樟脑球升华D . 活性炭除臭6. (2分)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以下物体的温度最接近23的是( )A . 感到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B . 冬季教室外的最低温度C . 正常健康的成年人体温D .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7. (2分)下列物理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A . 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B . 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板变成小水珠C . 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D . 碘加热变成碘蒸气8. (2分)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 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当体温升到46时才会出汗B . 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C .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变得疏松D . 荒漠中的骆驼刺,有非常发达的根系9. (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将鼻孔凑到集气瓶口闻气体气味B . 用剩的药品倒回试剂瓶C . 用手取砝码D . 酒精灯火焰用灯帽盖灭10. (2分)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宏观事实与微观解释不相符合的是( )A . 酒香不怕巷子深,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 .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因为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C . NaOH和Ca(OH)2化学性质相似,因为在水中解离出的阴离子都是OHD . 蔗糖溶液是混合物,因为蔗糖溶液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11. (2分)想要学好科学,很多时候经过自己的思考,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同学的你帮她判断一下,认为各选项中一致的是( )选项错误操作测量结果A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偏大B在测量铜丝的直径时,如果把铜丝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偏大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偏大D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偏小A . AB . BC . CD . D12. (2分)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主要原因是( )A . 细高的量简便于操作B . 细高的量筒可以制作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C . 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能较准确地读数D . 单纯为了美观13. (2分)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下列现象与此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相似的是( ) A . 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B . 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C . 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D . 莲藕的茎和叶都是中空的14. (2分)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甲烷燃烧B . 干冰升华C . 西瓜榨汁D . 汽油挥发15. (2分)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白血病等某些血液病患者治愈的唯一希望。人的造血干细胞产生血细胞的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 )A . 细胞生长B . 细胞分裂C . 细胞分化D . 细胞衰老16. (2分)质量相等、温度相同的铜块和水放出相同的热量后,再把铜块放入水中后它们之间( )A . 不发生热传递B . 热量由水传给铜C . 温度由铜传给水D . 热量由铜传给水17. (2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关于下图所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这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模式图B . 位于最外层的结构1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 . 结构2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D . 结构3是遗传信息库18. (2分)如图所示,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 . 江河的冰雪消融 B . 蒸包子周围冒出的白气 C . 夏天早晨花草上的露珠 D . 冬天,窗玻璃上形成的冰花 19. (2分)骨髓移植能够治疗白血病,因为健康人的骨髓中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可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如图所示),这一过程称为细胞的( )A . 生长B . 分裂C . 分化D . 分类20. (2分)下列人体器官或系统中,不具有排泄作用的是( )A . 大肠B . 皮肤C . 呼吸系统D . 泌尿系统21. (2分)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火药爆炸B . 木头燃烧C . 面包发霉D . 湿衣服晾干22. (2分)如图所示,把扁酒瓶(截面可近似看作椭圆)灌满水,塞上塞子并插入玻璃管,此时液面在细玻璃管中部。多次用手沿不同方向挤压瓶身,都可以发现液面的高度发生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由于受热膨胀,液面将上升B . 由于挤压,瓶子容积一定减小,液面将上升C . 由于挤压,瓶子容积有可能增大,液面可能降低D . 玻璃管的粗细,对实验现象观察没有影响23. (2分)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五月,牡丹园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B . 两手摩擦,手会发热,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C . “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D .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中,温度一定不变24. (2分)下列图例中表示长城的是( )A . B . C . D . 25. (2分)下列有关水的认识错误的是( )A . 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B . 自然界中的水过滤后变成纯水C . 水的蒸馏是物理变化D . 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鉴别26. (2分)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 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 ) A . 内径粗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B . 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C . 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D . 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27. (2分)学习科学时我们经常会用图像来建模,下列对图像的分析错误的是A . 甲图表示食物中的脂肪在消化道里被消化酶消化的过程B . 若乙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上各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则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丁乙甲C . 丙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若静脉注射消炎药,则药物通过心脏的途径是D . 丁图显示温室栽培该种蔬菜时温度控制在2530 最有利于提高产量,当温度在5以下时该蔬菜光合作用停止28. (2分)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A . 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B . 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C . 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D . 修改假说,重新实验29. (2分)如图是小红观察到洋葱根尖细胞的分裂过程后绘制的示意图,其中分裂顺序正确的是( )A . 甲乙丙丁B . 甲丙丁乙C . 丁乙甲丙D . 甲丙乙丁30. (2分)小明学习了汽化和液化后,对书本练习的第3题“用纸盒可以烧开水”感到疑问,于是他回家动手实验,发现水烧开了可纸盒却没有烧着关于纸盒没有烧着,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 . 水的沸点高于火焰温度B . 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C . 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温度D . 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二、 填空题 (共15题;共53分)31. (4分)动物常利用自身的体形和体色来逃避敌害,竹节虫体形似竹节,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而改变,瓢虫鞘翅具有鲜艳的色斑,这三种适应现象依次属与_、_、_。 32. (6分)将相关的内容匹配起来 营养_A人体的排汗繁殖_B蘑菇由小长大排泄_C动物的取食应激性_D植物的开花结果生长_E向日葵朝向太阳33. (3分)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_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要吸热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是水蒸气液化或_形成的,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小冰晶的熔化过程需_热。35. (1分)将下列生活现象与其相关的生物学概念或原理搭配起来 移栽花木时根带土坨_. 变色龙随环境改变体色_.饮食讲究荤素搭配_.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_.生态体系中的植物制造有机物_.A.保护色 B.食物链 C.保护幼根,利于成活 D.生产者 E.合理膳食36. (3分)把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森林_蚯蚓_河堤和山坡上的植物_.花卉_金鱼缸中的水草_人工草坪_.A.使土壤疏松、肥沃 B.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C.绿化环境,调节空气湿度D.美化环境 E.保持水土 F.增加水中的氧气37. (2分)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1)2个水分子_;(2)铁原子_;(3)5个硫酸根离子_;(4)N205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38. (2分)下图所示是两种细胞结构的示意图。(1)甲、乙两图中,可能是蜗牛细胞的是_(填“甲”或“乙”);(2)瓜果中有许多汁液,这些汁液是细胞的细胞液,它来自于细胞结构中的_(填序号)。(3)甲乙两种细胞含有的相同结构是 。A . 细胞壁B . 细胞膜C . 细胞质D . 细胞核E . 大液泡F . 叶绿体39. (2分)人的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1个体细胞连续分裂3次,可得到_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含有_条染色体40. (8分)根据图222所示细胞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是_细胞。(2)控制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是 _。(3)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 _。(4) _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5)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 _,主要由_组成。(6)_,其中的液体称为_。(7)_含有_,是_的场所。41. (7分)如图是甲、乙分子的微观结构模型,试写出甲物质的化学式:_;乙和甲_(填“是”或“不是”)同一种物质。42. (2分)(辨析题)根据“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你是老师,在准备本实验的材料用具时,不需要准备图2218中的1(填标号),还需要添加的材料用具有2。(2)如果观察时使用5目镜和l0物镜,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3倍。(3)观察时如果视野过亮,除了调节显微镜的光圈外,还可以调节4。(4)图2219是孙悟同学所绘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请你指出图中存在的错误或不妥之处5。43. (2分) 2018年颁发了关于自然科学的诺贝尔奖。 (1)生理学或医学奖:肿瘤免疫疗法。肿瘤是因为人体细胞逃脱免疫监视,细胞_(选填“分裂”、“生长”或“分化”)失去控制,免疫疗法则通过激活免疫细胞,防止肿瘤细胞逃脱监视。 (2)物理学奖:打造“光镊”和“光刀”。激光束射向微米(10-6m)级微粒时,该微粒会受到推力;用两束激光相对发射可形成“光镊”夹住微米级微粒,并感受到微小作用力,下列属于“光镊”技术应用的是 。 A . 感应微小压力,进行微小力的测量B . 操纵细菌或生物细胞,实现无菌操作C . 操纵原子重新组合,控制化学变化D . 遥控式操纵,减少给对象造成机械损伤(3)化学奖:筛选酶与抗体。利用噬菌体感染细菌,诱发细菌产生抗体,筛选出新的蛋白质。对于该过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感染诱发变异,变异是定向的B . 感染诱发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C . 选择变异后的抗体,选择是定向的D . 选择变异后的抗体,选择是不定向的44. (4分)实验室中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所用玻璃板是特制的,其中一面镀了膜。如图所示,是用这种玻璃板做实验时的情景,则镀膜的一面应该朝向_(物体/像)一侧放置,此时只能看到一个像且像更加清晰是因为镀膜后增强了光的_(反射/折射),实验中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_。45. (2分)为了验证沸点与气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1)如图甲所示,用酒精灯加热烧瓶的水,用温度计测得水的沸点为102,由此可知,烧瓶内气压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2)如图乙所示,烧瓶中的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待水温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水会重新_。实验表明:_; 三、 解答题 (共2题;共8分)46. (3分)糖尿病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主要危害在于 它的并发症,会对人体多种系统造成损害。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一:将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步骤二:甲鼠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乙鼠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步骤三:重复步骤二的操作,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请根据实验方案回答问题:(1)在探究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小鼠是_。 (2)步骤一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_。 (3)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 (4)该实验方案在设计上存在一处严重缺陷,改进措施是_。 47. (5分)读如图所示的“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箭头的方向,将各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填入空格内: 属于冷却凝固作用的是_;属于高温熔化的是_;属于变质作用的是_;表示外力作用的是_。(2)A所属的岩石类型是_,B所属的岩石类型是_。 四、 实验探究题 (共5题;共36分)48. (4分)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选填“A”、“B”或“C”),示数为_,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_态,该物质的熔点为_,仔细观察图象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_(选填“快”或“慢”) (4)图象中DE段是_过程 49. (3分)如图所示,小明利用量筒巧妙地测出了小茶杯的密度(1)将小茶杯放入量筒内,使其_水面,稳定后读出水面对应刻度值为Va(2)再将小茶杯放入量筒内,使其_水中,稳定后读出水面对应刻度值为Vb(3)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对应刻度值为Vc;上述操作的合理顺序为_(4)小茶杯密度的表达式:_50. (5分)一种菊科植物从海拔500米的平原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都有分布,但其植株的高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现设计实验探究海拔高度是否是影响该菊科植物株高的因素,实验分组及处理如下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组别原产地栽培地第一组海拔500米a组海拔500米海拔500米b组海拔3000米第二组海拔3000米c组海拔500米海拔3000米d组海拔3000米(1)a组和b组、c组和d组都是原产地相同的同一品种,且栽培地的土壤条件适宜并相同,这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只能是由_引起的(2)a组和b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_,c组和d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_(3)实验最后测量每组各植株的高度,以_(选填“最大值”或“最小值”或“平均值”)为该组植株的株高(4)请预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_Aab cd Ba=b c=d Cac bd Dab cd51. (4分)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1)如果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测得的温度为_(2)该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