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调研考试试卷B卷.doc_第1页
鄂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调研考试试卷B卷.doc_第2页
鄂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调研考试试卷B卷.doc_第3页
鄂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调研考试试卷B卷.doc_第4页
鄂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调研考试试卷B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鄂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调研考试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22分)1. (12分)学校本月校园文化宣传主题为“和文化”。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1)结合“和”字字源的解说及配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和”字的本义,补全下面的板报内容。 “和”字由“禾”与“口”组成。“禾”是“龢”的省略,表示用编钟和排箫共同演奏乐曲时,各声部的乐音虽各有不同,但主调协调一致;“口”则表示人们发表言论。说文解字对“和”的解释为“相应也”。由此可知,“和”的本义为:_(2)宣传组的同学撰写了一篇介绍“和文化”的短文。请你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小题。CCTV曾举办主题为(甲)“汇聚力量,传播文明”的公益广告征集活动。其中有一则广告让人倍感亲切(乙) 一个稚气敦实的泥塑娃娃拱手道(丙):“和谐中国,雨露滋润,和为贵。”与此同时,屏幕上现出一个苍劲有力的“和”字。“和”体现了我国古人对宇宙万物的深刻认识。早在西周时期,周太史便有“ ”的观点,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不同成分依一定秩序组成的共同体。“和”尊重万物之间的差异性,旨在使万物之间互相配合,相辅相成,最终达到和谐的状态。中华民族是名f其实的礼仪之邦。有子曰“ ”,讲的就是人与人之间若能按照礼的规范和谐相处,就会有和睦的人际关系(丁)、良好的公共秩序,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中还蕴含着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精神。“ ”的主张以治理好本国为前提,通过协调异邦,达到化解冲突、和平共处的目的。“和”不仅体现出我国古人处理邦国关系的智慧,也表现出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维护和平。对文中加下划线字注音和字形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苍劲jn 名副其实 B.苍劲jn 名幅其实C.苍劲jng 名副其实 D.苍劲jng 名幅其实在文中第段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协和万邦 和实生物 礼之用,和为贵A. B. C. D.下面对短文中标点符号用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处使用双引号,表明“汇聚力量,传播文明”是特定主题而需要特别指出。B.(乙)处使用破折号,表明破折号前后的话题发生了转换。C.(丙)处使用冒号,用在提示性词语“道”的后面,对下文的具体内容进行提示。D.(丁)处使用顿号,说明“和睦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公共秩序”是并列关系。第段结尾画线语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3)同学们在收集“和文化”资料时,发现传统对联常以“和”为主题。北京孔庙大成殿有一副对联,下联赞颂的就是“和”的宝贵价值。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恰当的一项是( ) 齐家治国 , 信斯言也,布在方策;率性修道致中和, ,譬之宫墙。【注释】布在方策:意思是一切都展示在典籍之上。譬之宫墙:此处引用典故,意思是找到了正确的入口,就进入了宫墙之内。A . 天下平 得其门者B . 平天下 得其门者C . 天下平 各行其道D . 平天下 各行其道(4)下面是初二(1)班四位同学在“和文化”班会上的发言,其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和”就是在和同学们发生争执的时候,不强词夺理,能够真诚地聆听别人的不同观点。B . 在我们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喜欢挑拨离间,致使误会不断,这就是不“和”的表现。C . 有人认为“和”是放弃自己的观点,我对此不以为意,实际上“和”是可以求同存异的。D . 面对风云变幻、纷争迭起的国际形势,“一带一路”的倡议,将为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贡献。(5)班级书法角为配合本次活动,要张贴一幅“和”字书法作品,请你从下面四幅作品中推荐幅,并结合作品的书体特征与上文中“和”的内涵简要说明推荐理由。 推荐:_理由:_2. (10分)请看小品卖拐片断。赵本山出题:11在什么情况下不等于2?范伟:11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2。高秀敏:11在答错的情况下不等于2。赵本山:你们家养了一只小狗,为什么不生跳蚤?范伟:因为我们家小狗讲卫生。赵本山:错。媳妇答。高秀敏:因为狗只能生狗。赵本山:一位80岁的老奶奶上了公共汽车,车上没有一个人给她让座,为什么?范伟:因为车上的人不讲文明礼貌。高秀敏:因为车上有的是空座。请问:(1)范伟答错了吗? (2)为什么范伟的答案跟高秀敏的总是不一样呢? 二、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3. (7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别(唐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注解】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班,分别;离别,一作“斑”。饮君酒:劝君喝酒。南山陲:终南山边。(1)送友人中_一词表明自此之后友人将孤身远行,送别中_表明了友人归隐的原因。(2)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情感却略有差别,请结合诗句分析。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4. (17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臣本布衣 ,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臣本布衣_ 猥自枉屈_以彰其咎_ 临表涕零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命以来,夙夜忧叹。(3)选文一,二段作者回忆了_、临危受命、_三件往事,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的情感是_(4)“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名人,但没有谁能象诸葛亮这样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杜甫也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你对诸葛亮了解多少?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的原因。 四、 外国名著 (共1题;共7分)5. (7分)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为三位伟大的艺术家写的传记,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问题。【片段一】他如果要建造一座纪念碑的话,他就会耗费数年的时间到石料场去选料,还要修一条路来搬运它们。他想成为多面手:工程师、凿石工;他想什么都亲自动手,独自一人建起宫殿、教堂。这简直是一种苦役犯过的日子,他甚至都挤不出时间来吃饭睡觉。【片段二】直到那一天,绝望顿生,也许是由于临死前的狂热飓风,他突然离开了住所,四处流浪,奔逃,在一所修道院投宿,然后又上了路,最后病倒途中,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中一病不起。在弥留之际,他躺在病榻上哭泣,不是在哭自己,而是在哭那些不幸的人。(1)【片段一】中的“他”是指_;【片段二】中的“他”是指_。 (2)读过名人传后,你一定被三位伟大的艺术家所感动,请任选其中一位,说说他令你感动的原因。(60字以内) 五、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0分)6. (20分)阅读下面说明文,回答下列各题恩施州的风雨桥采遏乐风雨桥兴时于汉未唐代,这种历史悠丸、造型独特的木质古建筑,极富民族气质。恩施州的风雨桥是与吊脚楼齐名的恩施州民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民间建筑之一。风雨桥又叫“凉桥”,因桥上建有廊、亭,可供行人乘凉、休憩、避风雨而得名。恩施州山重水复,沟壑纵横,旧时不通公路,只有条条青石板路穿山越岭,爬坡过河。而将条条青石板路在沟壑山涧连接起来的就是风雨桥。利川市毛坝风雨桥恩施州的风雨桥大多由桥墩、桥面、桥廊、桥亭和桥硕组成,除桥墩外,全用木料建造。建桥时,不用一颗铁钉,只在柱子上凿通无数大小不一的孔眼,以榫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极为精密。桥墩用生松木铺垫,用油灰沾合料石砌成菱形墩座,上铺放数层并排巨杉圆木,再铺木板作桥面;桥面两旁是桥廊,设有栏杆、长凳,形成长廊式走道。桥顶盖有坚硬严实的黑瓦,建有数个高出桥身的数层飞檐翅角楼亭,凡外露的术质表面都涂有防腐桐油。长廊和楼亭的瓦檐头雕龙绘凤,人物山水,飞禽走兽,形象诙谐洒脱,栩栩如生。恩施州的风雨桥,虽年代久远,但很多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利川市境内的毛坝风雨桥,建于公元l808年,距今已200余年。桥全长32.5米,桥面宽3米,高40米。该桥全用木料建成,至今仍奇迹般屹立不倒,为行人和当地村民畅行于青山两岸而默默地遮风挡雨。成丰县境内的十字路风雨桥,建于1916年。桥身全长63.4米,宽4.2米,通高8.78米。桥上是两层楼阁式的青色瓦面,脊梁的正中是一座宝塔式的亭阁,瓦檐重重,周围四条昂首欲飞的青龙仰望着东西南北,龙嘴里含着红色的宝珠,四条龙尾绕成塔顶,好似一台大轿行走在桥的中央。桥面用木板铺就,下面由很多巨型圆木固定在桥墩上支撑,整个桥身结实、牢固,桥面平坦舒适。桥廊l3间,亭廊相连,两边有漂亮的护栏,肾靠护栏的是条形长凳。桥下有3座梭子形的桥墩,墩与墩之间净跨10米,都是由巨大的石头砌成,任凭河水冲刷,桥墩依然坚固如初。一座座风格独特的风雨桥,横跨溪河,傲立苍穹,延二三百年而不损,其坚固程度不亚于铁、石桥。在恩施州,无论是村头还是山野,在溪河之上大都建有风雨桥。村民们走亲访友,赶集逛街,耕田锄草,肩挑背扛,都要经过风雨桥。踏着青石板路走进密林将映的风雨桥,坐在两廊边的长凳之上,就可听到桥下那流水清音,即使是匆匆过桥,也能听到那悠扬宛转的深山鸟语。天上云卷云舒,山间凤来雨去,只有在风雨桥上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走累了在桥上歇脚,天热了在桥上乘凉,口渴了在桥上喝茶,下雨了在桥上避雨,闲退时还可在桥上读书、聊天、话家常。这类木质鲒构长廊式桥梁建筑,不仅具有普通桥梁的一般功能,而且具有“亭”的观赏价值,它不仅为行人和村民提供交通便利,同时也是当地人们说古道夸、休息娱乐的理想去处,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恩施州的风雨桥,是恩施州各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恩施州民族建筑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木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是人类历史上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根据恩施新闻网有关资料整理)(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恩施州的风雨桥,文章主要介绍了风雨桥的哪些内容? (2)第段说明了恩施州的风雨桥的哪些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第段主要采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本段介绍毛坝风雨桥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4)阅读第段,具体说说风雨桥为村民和行人提供了哪些便利?本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式?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7. (5分)任选一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1) 在成长的道路上。尝试是人生的必修课。比如: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参加竞赛,尝试着克服困难,尝试着宽容待人每一次尝试不一定都成功,但一定会有所收获。在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升;人性得到升华。勇于尝试吧,让我们在尝试中成长。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和体验,以“在尝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少年一天天长大,有一天要离开家看他成长的背影,看他坚持与回望妈妈笑着对他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