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杰--回归教育常识读后感_第1页
许杰--回归教育常识读后感_第2页
许杰--回归教育常识读后感_第3页
许杰--回归教育常识读后感_第4页
许杰--回归教育常识读后感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读 回归教育常识回归教育常识 有感有感 巩义市北山口镇北山口小学巩义市北山口镇北山口小学 许杰许杰 教育要回归常识 这是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 在应试教育 功 利主义的教育越演越烈的今天 更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什么是教育常 识 该如何去做 才能给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 一 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教育的基本常识之一 就是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在孩 子不同的成长发育阶段 创设适合于孩子 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 和氛围 帮助孩子自主成长 比如说 幼儿阶段的孩子 由于脑神经系统还没有完整地髓鞘 化 因此孩子周围的环境有着特别的需求 他们善于使用比喻的 幻想的 共同感受的与魔法般的方式来接近这个世界 我们需要给 孩子创设各种游戏的情景 帮助孩子来接近世界 了解周围的人和 事 而小学阶段的孩子 最渴望的就是了解这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 孩子们会使用他们的想象力 好奇心和满脑子的问号去主动探索这 个世界 学校要为他们获得认识这个世界的有意义的学习经验而努 力 在孩子从幼儿到小学的学习过程中 游戏 玩耍是最重要的事 情 也是了解 探究世界最为重要的方式 在 2002 年诺贝尔物理学 奖得主小柴昌俊看来 他最难忘的就是小时候在学校后山与同学追 逐赛跑 拔农家蔬菜 肆意玩耍的那段时光 童年的快乐生活极大 地影响了他的科研事业 达尔文小的时候整天掏蚂蚁窝 捉蝴蝶 摸鱼虾 研究臭虫 就是不愿意学习 他的父亲气急败坏 认为他 除了打鸟 养狗 捉老鼠外 有用的事一样都不会干 将来会丢 全家的脸 但他的父亲有一点好 没有严厉禁止他做自己喜欢的事 情 因此也给这个世界养育了一个伟人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印度有一个名叫布提亚 辛格的小男 孩 在 4 岁半时就实现了全程马拉松的比赛 被人们称之为神童 5 岁那年 辛格计划用 10 天的时间跑完 500 公里的行程 但就在他 准备启程的时候 并警方叫停了 印度政府的理由是 辛格只是一 个 5 岁的孩子 而 500 公里的路程 对他的体力和情绪都是一个负 担 让一个孩子去尝试不属于他年龄的生活 是一种极大的残忍 国家可以不要神童 但有责任保护一个孩子的生命健康 因为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才会有 要孩子 不要神童 的抉择 看看现在媒体推波助澜的各种娱乐活动 有很多年纪很小 的孩子也参与其中和成人一道竞技 看看某些幼儿园 竟然在园里 给孩子举办集体婚礼 园长和家长都乐此不彼 这些完全违背教育 常识的事情一再出现 以至于大家见怪不怪了 不尊重孩子身心发 展的规律 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 意大利教育家马拉古兹说 我们非常留意和尊重儿童的时间 我们真的需要放慢脚步 给予 儿童所需要的时间 我们需要等待孩子 二 遵循教育的规律 怀特海反复强调 教育的目的为了激发和引导孩子的自我发展 之路 孩子的自我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全面发展 孩子来到学习 文化课的学习只是其中的学 习内容之一 还有比之更为重要的学习内容 包括道德观念的提升 社会运行规则的体认 待人处事方法的学习 好奇心的培养 良好 习惯的养成 等等 尊重教育规律 就是要让孩子在学校学习期间 在这诸多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其次是自主发展 陶西平先生所提出的 阳光法则 很值得每 一位教育工作者思考 他说阳光有两个特点 一是不加选择地照耀 着所有的人 二是阳光不代替你生长 但为你创造有利于生长的环 境 教育也是如此 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 让所有的孩子都能 享受公平地接受教育的权利 同时为每一个孩子营造良好的教育氛 围 让其能够通过这样的环境得到有效的成长 教育的公平 是近些年大家都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 从机会公 平 起点公平到过程公平 结果公平 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近些 年我们已经看到了政府在这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 相信在经过 一段时间的努力 其效果会逐渐显现的 在一所学校内部 同样也 存在着教育公平的诸多话题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潜质各不相同 在 实施教育的过程中 要注意了解孩子的个性特征 尊重孩子发展的 需求 并为孩子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服务和保障 托克维克曾提出这 样的问题 为什么当文明扩展时 杰出的个体反而少了 为什么 当知识变得每个人都能获得时 天才反而再难见到 其原因可能 是多维的 但一刀切的 不尊重学生个性特长的教育方式 显然是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是主动发展 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 信息时代知识又 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 这样巨大的矛盾冲突要求今天的人们必须成 为终身学习者 必须成为主动学习 主动发展者 才能应对未来世 界的挑战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家长和教师都无法替代 每个孩子都 是好学的 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努力呵护他们的这种向学之心 在关 键的时候帮扶他们一把 让他们拾级而上 判断教育是否成功 关 键就看学生是主动自觉地学习 还是在外界的逼迫下学习 萧伯纳 说 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儿童追求知识 而不是知识追求儿童 也 特别突出了主动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现在教育面临的另一个问题 就是强压式的学习 包括整堂灌输 大题量的作业和练习 频繁的 考试和排名 等等 期望以这样的方式逼着孩子不敢懈怠 但这样 做恰恰违反了教育的常识 诗人泰戈尔说 不是铁器的敲打 而 是水的载歌载舞 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 这句话 希 望广大教育工作者仔细品味 三 遵循家庭教育的规律 其实 上述的遵循教育规律中 已经包含了家庭教育的诸多讨 论 但我这里还是想把家庭教育中的一件事情拿出来 再做一些讨 论 这件事情就是 陪伴 在汤勇的 回归教育常识 这本书中 我读到了这样一件事 2015 年上半年 广州发布了一项对全市 12 个区县的家庭教育调查 报告 其中 亲子间的沟通障碍 竟成为本次调查的重大发现 为 什么最亲的人之间反而出现沟通障碍 汤勇认为 一是现在的父母 为了生计 外出打工 没有时间陪伴孩子 二是一些父母虽然在孩 子身边 但却喜欢做甩手掌柜 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看 自己忙 自己的事情 我想 还有一个原因 就是家长对孩子文化课的学习 注入了太多的热情 凡孩子点点滴滴的课余时间 都被家长利用起 来 送到了各种辅导班之中 也无形中阻隔了孩子和家长的沟通 我们这一代人出生期间 还没有计划生育这件事情 所以一个 家庭中有几个孩子是很正常的 那个时候的父母也都比较忙 但因 为家中孩子多 大的孩子可以陪伴小的孩子 哥哥姐姐无形之中就 承担了父母的很多责任 因为相互之间年龄差距不大 也不存在代 沟 相互沟通起来非常顺畅 很多思想问题 情绪问题等通过兄妹 之间的相互沟通就化解了 但现在的很不相同 很多年轻的父母自己就是独生子女 养育 的孩子也是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陪伴 不 仅自己的家里找不到同龄人 在自己的周围也很难找到玩伴 很多 家长为了孩子所谓的成长 都把他们圈了起来 或放在了各种辅导 班中 因为缺少陪伴 成长中的很多思想 情绪 心理等方面的问 题很难得到化解 持续积蓄在自己的心中 就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 一位班主任老师的调查就发现 小学生自虐现象已经非常普遍 令 人触目惊心 真正的家庭教育在于陪伴 陪孩子说说话 陪孩子读读书 陪孩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