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第 17 课课 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 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 杂性 艰巨性和曲折性 课标解读课标解读 1 掌握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 背景 内容 结果和失败的原因 2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的异同 3 苏联改革过程中的教训给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带来的借鉴 学习任务 1 自主学习教材 完成下表 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背景 农农 业业措措 施施工工 业业 结果结果 原因原因 2 比较比较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的异同 3 简述苏联改革给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带来的借鉴 2 目标检测目标检测 1 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 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 接待官员陪他 们参观 建设的伟大成就 并且得意地说 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 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 拥有一架私人飞机 美国人惊讶的问 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 苏联官员说 当然有用 啊 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 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 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 A 苏联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B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 C 当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 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 有学者认为 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 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 头上便戴上了改 革家的桂冠 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 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 体现赫鲁晓夫是 蛮干 家 的是 A 敢于揭露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 开展大规模的种植玉米运动 C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D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扩大地方权力 3 欲灭其国 必先灭其史 在苏联亡党亡国 20 周年之际 当代学者李慎明在 居安思 危 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 中指出 苏联领导人自己从 否定党的领袖 到 否定党 的历史 苏联的历史 开始 最终亡党亡国 最早迈出这一步的是 A 赫鲁晓夫 B 勃列日涅夫 C 戈尔巴乔夫 D 叶利钦 4 美国学者在 俄罗斯史 中写道 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 而 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A 没有根本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B 重点在农业方面 C 实施了 加速发展战略 D 实行轻重工业均衡发展战略 5 2003 年 俄罗斯科学院一位院士说 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 成为 耶稣 悲壮地走上祭坛 向世人和历史宣告 苏联的 民主化 私有化 完全是一 条绝路 死路 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A 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B 苏联政局动荡 C 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D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6 下表反映了苏联国民生产的发展状况 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有 年份1981 1985年1986 1988年1989年1990年 国民生产增长率3 2 2 8 2 4 4 僵化的斯大林模式继续阻碍发展 戈尔巴乔夫改革带来了巨大混乱 长期争霸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全国政局不稳 社会出现了动荡 A B C D 7 俄国总统普京在回答 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 时 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 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 谁就没有良心 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 谁就没有头脑 大多数 俄罗斯人不想恢复 过去的苏联 主要原因是苏联 A 片面发展重工业 B 忽视民主与法制 C 体制僵化 社会缺乏活力 D 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造成经济困难 8 2014 年福建卷年福建卷 22 1952 年到 1964 年 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 3 7 48 倍 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 15 69 倍 这是 A 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 适应 加速发展战略 的需要 C 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D 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9 2015 年江苏卷年江苏卷 19 20 世纪 50 年代 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 铸出的钢 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 且能将产量提高 1 10 到 1 5 因而被 28 个国家买去专利 但直到 1980 年 苏联自身只有 11 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 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 是 A 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 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 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 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10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 不同的国家 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 以英 美为代表的 自由放任 模式和以苏联 中国为代表的 计划经济 模式 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 业化 实现经济转型 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 也会造成严重弊病 请回答 1 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 说明 自由放任 模式和 计划经济 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2 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 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 自由放任 模式 这标志着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为修正 计划经济 模式的弊端 苏 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 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 以失败而告终 原因何在 4 美 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 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 调整过程 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11 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 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 到 1980 年代 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 英美等国政府通过私有 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 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 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 伪 造平等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 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 4 据耶金等 制高点 材料二 1999 年的最后一天 叶利钦 1991 1999 年任俄罗斯总统 在辞职讲话中说 我已经完成了一生的主要任务 俄罗斯将永远不会回到过去 俄罗斯将永远向前迈进 陆南泉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 问题 1 根据材料一 指出 1980 年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是什么 二战后苏联进行了哪几次经济体制改革 这些改革共 同的局限性是什么 3 你认为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在 向前迈进 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 关系 简要说明理由 5 第第 17 课参考答案课参考答案 学习任务 1 自主学习教材 完成下表 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背景 二战后 斯大林体制的 弊端日益暴露 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 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 继续进行经济改革 80 年代经济全面滑坡 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 缘 农农 业业 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 自留地和饲养牲畜 开垦荒地 扩大谷物生 产 种植玉米运动 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 体农庄等 扩大农场 农庄的自 主权 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 指标 提高农产品价格 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 制 措措 施施 工工 业业 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 到加盟共和国 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 等权力 推行 物质利益原则 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 益 调动生产积极性 推行新经济体制 注意运用价值规律 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经济方面经济方面 提出 加速国家的社会经 济发展的战略方针 对经济体制进行了 根本性变革 承认企 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 者 用经济方法管理经 济 打破单一公有制 形式 允许个体经济 存在 政治领域政治领域 提出了 人道的 民主的社 会主义 思想 以取 代科学社会主义 结果结果 1 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 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并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 1964 年随着赫鲁晓夫 的下台 改革失败 前期取得一定效果 经济 有所提高 到 80 年代初 经济全面滑坡 经济改革陷入困境 政治改革致使苏联解 体 原因原因 理论上没有突破 只是 在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 行局部改革 提出 20 年建成共产主 义 目标严重脱离了苏联 的实际 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 战略方针和思路 有很大 盲目性 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 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经 济体制框框 改革后期指导思想趋 于保守 改革停滞 美苏军备竞赛的加剧 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经济改革缺乏具体 可行的配套措施 政治体制改革的指 导思想背离了马克思 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思想 2 比较比较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的异同 1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何异同点 相同 指导思想 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内容 都在农业 工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进行调整 结果 改革过程脱离了实际 成效不明显最以失败告终 异 内容 赫鲁晓夫改革重点在农业方面 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在工业方面 戈尔巴乔 夫则从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 结果 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 而后者的经济改革在未见成效的情况下转向政治改革 6 失败原因 前两者的改革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 而后者虽从根本上变革经济体 制 但却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3 苏联改革的启示 1 改革要从本国实际出发 建设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 2 改革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并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3 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4 社会主义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必须不断探索改革实践 目标检测目标检测 1 解析 D 虽然这是一则笑话 但形象地反映了苏联经济的状况 人们开着飞机排队 买面包 说明工业的发达和农业的落后 说明苏联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 故选 D 2 答案 B 解析 考查赫鲁晓夫改革 蛮干家是一个贬义词汇 指的是不顾客观实际 情况 盲目决策 引发了一些不良后果 A C D 选项都是赫鲁晓夫改革中正确的做法 体现不出蛮干 所以选 B 3 解析 A 在赫鲁晓夫执政期间 苏联政治上最大的事件就是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 判 符合材料中 否定党的领袖 4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 勃列日涅将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 推行 新 经济体制 以改进工业管理 完善计划工作和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 改革对高度集中 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使苏联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 人民生 活水平逐步提高 但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 从 20 世纪 70 年代初开始 改革 的步伐逐渐缓慢下来 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 据此本题选 A 项 B 项是赫鲁晓夫 改革的特点 C 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 D 项不符合苏联经济发展特点 5 解析 D 民主化 私有化 的主张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的内容 故 D 符合题意 6 解析 A 结合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 过程 影响分析 苏联在争霸的同时并没有 放弃对科技的重视 为了争霸的需要在科技的投入是很大的 特别是军事方面 7 解析 C 8 2014 年福建卷年福建卷 22 D 9 2015 年江苏卷年江苏卷 19 B 10 1 英国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苏联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人 们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 2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 3 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 针和思路 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个人作风的影响 4 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 11 1 4 分 1980 年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程度由加强转变为一定幅度的降低 7 减少政府开支 缩小福利规模 紧缩通货 削减税收 以刺激投资 2 5 分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二战后苏联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 20 世纪 50 年代的赫鲁晓夫改革 60 70 年代的勃 列日涅夫改革 80 年代中期以来的戈尔巴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初级人力资源专员面试指南及模拟题集
- 2025年年中国食品饮料项目建议书
- 抢救车物品培训课件
- 抢救药管理课件
- 2025年工业VOC治理系统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看一看(二)》教学设计
- 2025年子宫收缩药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散热器用复合铝箔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钻孔应变仪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系列催化裂化催化剂项目建议书
- 国际劳工组织强迫劳动指标(中文版)
- 技师图书仓储试题及答案
-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5年七年级英语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答案
- 第四单元第1课《寻根之旅》课件-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 2025年全国新高考I卷真题1卷语文+数学+英语试卷(含答案)
- 治具设计规范与技术标准
- 中国山西省危险废物处理市场调查报告
- 成人床旁心电监护护理规程
- 2025年高考全国一卷语文试题真题文档版(含答案)
- 红岩中考试题及答案
- 心内科专科护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