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数的加减算法教案.docx_第1页
整数的加减算法教案.docx_第2页
整数的加减算法教案.docx_第3页
整数的加减算法教案.docx_第4页
整数的加减算法教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整数的加减算法教案【篇一: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p112的例4例5、课堂活动及相关练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现实情境中体会运算律的普遍适用性,能灵活地运用运算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能力目标: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迁移类推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讲求方法,注重实效。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判断小数加减法是否可以简算。 难点: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和计算方法的准确性。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我说一个数,同学们快速说一个数与教师的数凑成整数、整十数整百数等。 7.20.45 9.81 12.465.85.63 师: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这个游戏不能难倒大家,那老师再出几道题目来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生:有。 师:(故意)声音这么小,看不出有多大的信心?大声的告诉老师,有没有? (课件出示)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并说根据什么? 48+25+52+175 120-75-25 85-(15+68)学生自主完成后,指名说一说想法。 师:那大家知道为什么整数的加减法要用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吗?(为了凑整,这样计算简便,可以提高计算速度) 师:整数的加减法有简便运算,小数的加减法有简便运算吗?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揭示课题。(二)、自主探究,探索新知: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112页例4、例5 。并思考以下问题: 整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运用了哪些运算律? 整理题目信息并列式计算。 在计算小数连加时怎样使计算简便? 在计算小数连减时怎样使计算简便? 2、课件出示例4: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例4,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王伯伯父子俩要同学们帮助他们解决什么问题? 生:我知道王伯伯买西瓜种子用了5.5元,高梁种子用了2.76元,玉米种子用了14.5元。 生:我发现玉米种子用钱最多,高梁种子用钱最少。 师:王伯伯父子俩要同学们帮助他们解决什么问题? 生:一共用了多少元? 师:明白他说的意思吗?那应该怎样列式呢?你是怎么计算的呢? 学生汇报: (1)5.5+2.76+14.5 =8.26+14.5 =22.76(元) (2)5.5+2.76+14.5 =(5.5+14.5)+2.76 = 20+2.76 = 22.76(元) 交流:观察两种算法的异同,比比哪种做法简便,说说这样算简便的理由,说明了什么,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 师:原来学过整数加法中的交换律、结合律,对现在学的小数加法来说,适用吗?谁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 生: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 3、情境出示例5: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例5,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一本书9.85元,一本书7.55元。小朋友用20元买书。应找回多少元? 师:那应该怎样列式呢?你是怎么计算的呢? 学生汇报: 50-24.35-22.65 全班交流: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对小数减法同样适用.师:谁能用一句话把刚才做的两个题目表达的信息完整的说出来? (板书)整数加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减法运算性质,对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填空 6.7+4.95+3.3=6.7+ +4.95 (1.38+1.75)+0.25= +(+) 6.37-2.5-1.5=6.37-(2.5 1.5)61.54-37.67-11.54=61.54- (1)17.53.56+6.44( ) (2)120.3987.6212.38 ( ) (3)32.17-0.45-3.29 ( ) (4)42+9.63+1.37+28( )师:仔细观察这几道题目,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要先看数字特点,再选择方法。 生2: 不要看到减去两个数就马上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和,要先看看能不能简便再作决定。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要运用火眼金睛善于观察数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不要盲目运用规律;同时还要敢于向书本、老师提出质疑,这些都是学好数学的优秀品质。 3、实践应用 课堂活动第2题,修复污损的购物小票。(小组合作完成) (四)、总结提高: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刚才大家一起先自己的猜想,再通过举例验证发现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对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最后还运用规律进行了简算。学会简算的同学为自己鼓鼓掌,庆贺一下! 五、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整数加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加法交换律a+b=b+a 和减法运算性质,对小数加、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同样适用。减法的性质a-b-c=a-(b+c)【篇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案】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加减简便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扩展到解决其他简单问题。 2、形成解决小数加减简便运算的一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白整数的运算定律也可以推广到小数。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判断小数加减法是否可以简算。 难点: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和计算方法的准确的定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 35+28+72 125+49+75 156-47-53 137+98+2+43 师:在刚才的计算中我们运用了那些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汇报: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的性质 用字母表示就是 a+b=b+a (a+b)+c=a+(b+c)a-b-c=a-(b+c) 让学生说说它的实质内容 那大家知道为什么整数的加减法要用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吗?(为了凑整,这样计算简便,可以提高计算速度) 整数的加减法有简便运算,小数的加减法有简便运算吗?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二)自主探究,探索新知: 1、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0.40.80.80.4 (2.65.3)1.72.6(5.31.7) 14.65.74.314.6(5.74.3) 师: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师:把你的发现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生:里可以填等号。 生:第一题是应用了加法交换律;第二题是应用了加法结合律;第三题应用了减法的性质。 师:刚才同学们说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加法的结合律还有减法的性质,可以知道里填“=”,这是同学们的大胆猜想(板书:猜想),究竟对不对呢?还需要进行验证。(板书:验证)可以怎样验证呢? 生:算一算的左右两边的结果是多少? 师生共同计算,发现的左右两边相等。 师:从这三组算式中你可以什么? 生: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 学生把规律读一遍。 师:应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可以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加减法简便运算。 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简便运算 (三)仔细观察,发现规律:课件出示: (1)彩色笔:8.9元、笔记本3.6元、钢笔6.4元、三角尺1.1元 我:我想要买全部的四种文具,一共要多少钱呢?怎样能很快算出得数? (知道学生观察小数特点,让学生发现) 生:8.9和1.1凑成10,3.6和6.4也可以凑成10.这样子就变成了10+10了,很简便 (2)出示数字:9.582、3.6、1.75、6.4、0.43、0.25、2.57、0.418(分成两竖排写) 我:那么,现在我们来玩凑整的游戏吧。 我:请你来帮他们凑整,你最先看到哪一对? 学生说凑整情况,教师适时的指点我们在凑整的时候还真的不能光看最后一位是不是可以凑成整数。还要看看他们的小数部分的位数是不是相同才可以的 我:现在我来说个数,请你帮我说个数凑整吧。7.8 生:2.2 我:(连续点了10来个学生。答案都是2.2)看来大家的答案都是 2.2,那么除了2.2还有其他的数可以和7.8凑整吗? 生:(思考片刻)12.2也可以。 我:如果我要一个最小的呢? 生:(沉默了一小会,突然一个声音叫起来)最小的是0.2. 我:哦?0.2也可以的吗?请说说你的想法吧。生4:因为我们说的是凑整,并不是说凑成整十。这个可能就是小数凑整和整数凑整的不同吧。 (师小结:现在知道了小数凑整计算起来比较简便,那么以后遇到小数加减法的题时,要先观察小数,考虑能否简算之后再计算) (四)动手实践,灵活应用: 课本信息窗 1、你都知到了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小组合作完成 (1)根据题目确定解答方法 (2)写出解答过程,并说说理由 3、汇报: 4、说说怎么算比较简便?根据什么? (五)当堂测试: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6.7+4.95+3.3=6.7+4.95 (1.38+1.75)+0.25=+(+)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计算的就简便计算: 5.6+2.7+4.49.14-1.43-4.57 9.5+4.85-6.13 77+2.7+2.3+25 3.提高练习,发散思维: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使这道题可以进行简便运算。 8.68 4.3 ( ) 师:括号里可以填什么数,使这道题可以进行简便运算。 生:可以填5.7,这样可以和4.3凑成整数10,进行简便运算。 生:可以填1.32,这样可以和8.68凑成整数10,进行简便运算。 (六)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125+49+75 加法交换律a+b=b+a 35+28+72加法结合律(a+b)+c=a+(b+c) 156-47-53减法的性质a-b-c=a-(b+c) 137+98+2+43【篇三:减法的运算性质教案】 整数的运算性质减法运算性质 教学设计: 四年级第二学期“整数的运算性质减法运算性质”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初步掌握和理解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的计算方法,以使学生较为灵活地对某些计算采用变式,使计算达到简便的效果,为学生合理计算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学习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教材力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数学工具(计算器)进行主动探究,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减法的运算性质。在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帮助学生把多种分散、局部性的认识,进行聚类、清晰化的处理,形成相对完整的、丰富的概括、提炼和抽象出“减法运算性质”的结论表述和字母表达式,增强学生对减法运算性质的特点把握,增强学生对运用减法运算性质进行巧算所需前提条件的敏感度,并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系统而科学的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理解减法的运算性质。 2、能运用减法的运算性质,使计算简便。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理性的思考 2、经历使用计算器参与探索计算过程,感受计算工具的功能。 3、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 4、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观察、推理、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的过程。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减法运算性质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减法运算性质抽象的概括。 教学准备:教学平台、多媒体课件,ppt。教学设计: 一、引入 1、出示多媒体:小丁丁看一本书,共231页,第一天看了19页,第二天看了21页,剩下多少页没有看? 2、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 2、通常两种情况: 231-19-21 231-(19+21) =231-21-19=231-20 =210-19=191 =191 3、分别说一说这两种方法的解题思路。 生:反馈解题思路。 4、观察这两种算法,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生:数字和计算结果相同;运算符号和运算顺序不同。 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来连接?等号 板书:231-19-21=231-(19+21) 5、像这样的情况是数字上的一次巧合,还是藏着怎样的规律呢?请小组间尝试再举一些这样的例子,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并记录在书p6的表格中。 6、小组间举例。 7、你们发现什么规律,尝试用数学的语言进行概括: 师加以提炼: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 板书:减法的运算性质。 8、尝试用字母或符号来表示减法的运算性质。 a-b-c=a-(b+c) (板书) -?-=-(?+) 三、巩固练习 (一)基础题1、试一试:书p6:运用减法运算性质在里填符号,在里填数。 293-89-72=-(89) 90-(16+57)=90 1526337152(6337) 328(2896) 提问: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减法运算性质。 2、判断题: 4203664420(3664) 1000576241000(57624) 96345050963(45050) 3、练一练:书p6 760-78-22 864-36-64 149-(49+53) 小结:利用减法运算性质可以进行简便运算。 4、2368-(368+199)1235-874+365-126 356-248-52+44 5、4000-1060-1962 2034-278-122 (二)拓展题 3148-(730+148) 1383-(383-216) 1487-536+213-464 921-315-185+79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