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优质.ppt_第1页
雁门太守行优质.ppt_第2页
雁门太守行优质.ppt_第3页
雁门太守行优质.ppt_第4页
雁门太守行优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雁门太守行 李贺 1 作者简介 李贺 790 816 唐代著名诗人 汉族 河南福昌人 字长吉 世称李长吉 鬼才 诗鬼等 与李白 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 三李 祖籍陇西 生于福昌县昌谷 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一生愁苦多病 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 因病27岁卒 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 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2 李贺一生应试难中 又愁苦多病 更是壮志难酬 27岁就英年早逝了 正因为应试遇挫 仕途不顺 所以 他致力于诗 据说 李贺写诗非常勤奋 外出时总背一破囊 得诗句便写投囊中 暮归再成诗篇 在李贺的短暂生涯中 给后人留下了两百余首诗 据史书记载 有一次李贺带着诗卷求见韩愈 韩愈当时正送走客人 想休息 门人把李贺的诗卷呈送给韩愈 韩愈也就随手翻翻而已 不翻则已 一翻就拍案叫绝 原来诗卷的第一首诗就是 雁门太守行 而这首诗 竟然就是李贺在17岁写成的 3 雁门太守行 选自 李贺歌诗编 是乐府旧题 唐人的这类拟古诗 是相对唐代 近体诗 而言的 它有较宽押韵 不受太多格律束缚 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4 雁门太守行 cu l n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ji oy nzh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土燕脂凝夜紫 ju nzh ng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xi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5 通过读诗 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联想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6 7 8 9 10 译文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敌军似乌云压进 危城似乎要被摧垮 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 金光闪闪 11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土燕脂凝夜紫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 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 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12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寒风卷动着红旗 部队悄悄临近易水 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 鼓声低沉 扬不起来 13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 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14 全诗以时间为序 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战斗场面 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 以死报效朝廷 描绘一场边关战争 歌颂守边将士浴血奋战 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誓死报国的爱国情怀 15 诗句赏析 一二句 写景又叙事 写敌军兵临城下的危急形势和守城将士严阵以待 压 摧 两个动词 把敌军人马众多 来势凶猛 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 守军将士处境艰难 我方城池摇摇欲坠等等 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第二句写城内的守军 忽然 风云变幻 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 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 只见金光闪闪 令人眩晕 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 严阵以待 这里借日光金光来显示守军的威严和高昂士气 铁锅遭遇铜刷把 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 未及开战 便觉杀气腾腾 奇妙无比 16 首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作用是什么 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 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17 三四句 叙事写景 从听觉和视觉写惨烈的战斗场景 满 勾画出战争的规模之大 秋色 渲染凄凉悲壮的气氛 夜 点明交战时间之长 特别有表现力的是 凝 字 胭脂是为了突出脸蛋 嘴唇自然红晕的效果的红色化妆品 这里的泥土颜色酷似胭脂 而作者又是在侧面烘托 以泥土写血 仿佛让人闻到了战斗的血腥气息 作者告诉我们 血流遍野 染红了泥土 从早到晚 鲜红的血慢慢凝固 凝成了紫色 这个 凝 字的特写 妙在既表现了死伤惨重 又显示了动态变化过程 还渲染了黯然凝重的氛围 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 18 第三 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 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 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侧面烘托战斗的激烈和悲壮 用呜咽的角声 紫红的秋色 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 写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 19 五六句 写部队黑夜偷袭敌人 战斗从早到晚那样惨烈 可并没有黑夜到来而停止 我军势弱 不能坐以待毙 而选择主动出击 半卷 为的是隐蔽突袭 攻其不备 这也体现了我军的智慧 易水 既表明交战的地点 又引用典故 显示出将要有一场悲壮的生死战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高渐离永别勇士荆轲的场景历历如在目前 催人泪下 声不起 三字 表面上写天气极寒 以至于鼓皮僵硬失去弹性 作者更是巧妙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战场的壮烈 以至于鼓声呜咽 泣不成声 这样理解更能表现我军将士的牺牲精神感天动地 撼人心魄 20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写出了战士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诗人抓住 红旗半卷 这一军中特有的标志描写进军的速度 快 半卷 含义极为丰富 黑夜行军 偃旗息鼓 位的是 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 红旗 半卷 是为乘夜偷袭敌营 抓住战鼓 声不起 写寒冷至极 进而写出了将士们不畏寒冷 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精神 再现了作战的地点和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杀敌的情景 21 七八句 引用典故 抒发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 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 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 诗人引用这个故事 写出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一个体弱多病的李贺 不像岑参 陆游等人一样有过沙场亲身经历 却能完全凭想象描绘出高于写生的战斗场景 叹为观止 22 最后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诗点明主旨 运用典故 抒写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和爱国情怀 23 李贺为我们描绘的战地图景 声色俱备 请同学们标出呈现色彩的词语 传递声响的词语 观其色 闻其声 进而感受诗中的形象美 谈出你的感受 24 黑云 使人联想到大敌当前的形势 形势紧急 金鳞 戒备森严 显示出不可侵犯的气概 燕脂 更浓的紫色透出肃杀之气 仿佛战士的鲜血染成 红旗 红旗半卷 写出行军的诡秘 角声满天 鼓寒声沉 给人庄严壮烈的感觉 25 体会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般说来 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浓艳色彩的词语 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 其中如金色 胭脂色和紫红色 非但鲜明 而且浓艳 它们和黑色 秋色 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 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这首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 可算是奇诡了 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难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 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 又显得很妥贴 这是李贺创作诗歌的特色 26 总结 这首诗属于边塞诗 雁门太守行 一诗渲染了一种悲壮惨烈的气氛 那就是兵临城下 号角声声 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土地 战场很残酷 但危城守将誓死要报效朝廷 决心誓死不改 构思奇特 想像丰富 富有诗的意境和情趣 27 诗中哪句话构思新奇 写出战争的危急形势 黑云压城城欲摧 点明了战争的危急形势敌人兵临城下 大军压境 有如乌云重重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