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库网 > 教育资料 > 中学教育 >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梅岭三章》课件+教案+学案+练习(打包12套)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梅岭三章教案新人教版20200108557.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梅岭三章》课件+教案+学案+练习(打包12套) 新人教版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6306966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5.08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3-29
上传人:伐***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梅岭三章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梅岭三章》课件+教案+学案+练习(打包12套)
新人教版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一
单元
课件
教案
练习
打包
12
新人
- 资源描述:
-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梅岭三章》课件+教案+学案+练习(打包12套) 新人教版,梅岭三章,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梅岭三章》课件+教案+学案+练习(打包12套),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件,教案,练习,打包,12,新人
- 内容简介:
-
12 2* *梅岭三章梅岭三章 教学目标1学习陈毅同志大无畏的牺牲精神。2学习本文比喻、引用、借代的修辞手法。3领会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2理解诗歌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3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回环递进、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的表现力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有一位解放后被授予元帅军衔,曾先后担任上海市市长、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同志,他一生酷爱文学,被誉为“元帅诗人” 。郭沫若在一诗中这样评价他:“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 ”他就是:陈毅(板书)。 作为诗人,他为我们留下了像登大庾岭 赣南游击词 梅岭三章等气壮山河的诗篇。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梅岭三章(板书)。二、听读品文(一)整体感知,引读小序 1.讲述:这段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呢? 1936 年冬,敌人得知梅岭有游击队的重要负责人,就对此山实行残酷的围剿。陈毅同志在大庾遇险,立即返回梅山,正遇敌人搜山,就隐蔽在一个山坳里。敌人放火,巧逢大雨,山火被淋灭。天黑时,敌人佯装撤走,半夜时又折回搜山。陈毅同志带着伤病,就埋伏在陡坡上一块一尺宽、五尺长的丛莽间。敌人搜山持续了二十余日,直到“西安事变”发生,才慌忙撤走。可见“伤病伏丛莽间” ,讲处境艰难。请注意“莽”字的意义和读音(出示正音牌)。“虑不得脱” ,讲情况危急,也是“得诗”的原因。 “得诗”(完成诗)显示态度从容镇定, “留衣底”说明作诗目的在于留下遗言。 2.由此可知,诗题后小序的作用是什么呢? 明确:时间、地点、经过和写作情况(即说明写作时代背景、原因等作用。) 3.学生思考并分小组讨论: (1)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一组诗歌主要表达什么呢? (2)三首诗各着重写什么? (3)这三首诗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我们不妨一起走进各章逐步探讨吧 提示:这三首诗,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忆往昔” “面对当日” “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从眼前回顾过去,从现实写到理想,一气贯注。三章在思想内容上既紧密联系,又有所侧重。第一章集中抒发视死如归,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豪情壮志;第二章表达对战友的勉励;第三章主要表现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 (二)精读细研,引读第一章 1.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声音要响亮。) 出示正音字牌:旌 jng,明确意义和读音。 2.设疑思考: (1)首句何意、有何特点和作用? “断头” ,意即牺牲生命。面对“断头”的考验,诗人想到了什么呢? (2)第二句表述出了什么意思?具有什么样的含意? 明确:“创业艰难百战多” ,表述出艰难创业中经历过了很多的战斗,这一句概括了诗人的战斗生涯。诗人 1922 年就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3 入党,1927 年始,起义南昌城,会师井冈山,创建工农红军,出入南国烽烟,身经百战。这就表明诗人早已献身革命,对“断头”是有思想准备的。所以“创业艰难百战多” ,就是回首平生(板书),流露出自豪感(板书:豪情无限)同时内含着对自己面临死境、尚未彻底打败敌人的憾恨感情。 (3)问:“旌旗、阎罗”是什么意思?用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引导学生看注释)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部队。用的是借代的方法。 讲述:这里,用跟部队有关的事物来代称部队的修辞手法叫借代(板书)。 “阎罗”影射反动势力的头领; 追问: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提示:诗中“旌旗”借代部队;“阎罗”影射反动势力的头领;首句设问,总领全篇。 (4)问:把“旌旗十万斩阎罗”改成“大军十万打阎罗” ,行不行?或“招” 、 “斩”可否改为“集” 、 “杀”?(指导学生分组读原句和改句。) 明确:不行,用“旌旗”借代大军,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形象地表现出盛大的气势。改为“大军” ,只有数量,无形象。一个“斩”字,力度强,速度快,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如改为“打” ,只是一般的动作,太平淡。 (5)问:你能描绘一下 3、4 句所展现的场面吗? 描绘:将军泉台登高一呼,旧部英魂云集,战旗哗啦啦地飘,硝烟滚滚来,十万大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锐不可当。只见刀光一闪,阎王鬼头落地这是何等壮观的场面。 (6)问:“泉台”是什么地方?能不能去?追问:那么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泉台”即迷信所说的阴间,人死后所到的地方。不能去。 三、四句运用旧时“泉台” “阎罗”等迷信传说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产生着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明确:这两句运用了“泉台” “阎罗”这样旧时传说的诗句,把一定要革命到底的思想形象化了,为了表达誓同敌人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板书:继续战斗 虽死不渝)。“阎罗”这个阴间暴君又有影射世上反动头子的作用,能够唤起人们对反动统治者的仇恨。 (7)问:这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提示:首句用设问,总领全篇。后两句生发奇特的想象。) (8)问:本章主旨是什么,表现诗人什么精神? 朗读指导: (1)要读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凛然正气。 (2)“意如何” “艰难” “招” “斩”要重读, “斩”要读出痛快淋漓之感。体会豪壮的感情。 (三)分组讨论,研读第二章3 1.默读。 2.小组讨论: (1) 这首诗第一句写了什么?“烽烟”何意? 明确:“烽烟” ,原指边境报警的烟火,这里运用借代修辞手法,借与战争有关的事物来代称战争,显得形象,使人仿佛看到了战场上的滚滚硝烟。表现出革命战争的如火如荼。 “南国烽烟正十年” ,从 1927 年南昌起义到 1936 年梅山被围,诗人置身于革命与反革命搏斗的烽烟之中恰好十年。(出示字牌,辨形:烽与锋)表述出回首十年的革命战争,内含着虽经十年激烈战斗尚未彻底打败敌人的憾恨(板书:回首革命)。 (2)问:看看有没有能和“断头今日意如何”相照应的句子? 明确:“此头须向国门悬” 。(出示正音牌:悬 xun) 追问:为什么“此头须向国门悬”? 讲述:据史记伍子胥传 ,春秋时吴越争雄,吴打败越。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劝告,还听信谗言,逼伍子胥自杀。伍子胥对身边的人说,我死了,把我的眼睛悬在东门之上,让我看到越寇灭吴。陈毅在这里反其义而用之。是什么意思呢? 明确:诗人认为,自己虽然牺牲了生命,但要头悬城门,亲眼看到敌人的灭亡和革命的胜利。 (3)三、四两句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感情?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表达出激励同志们英勇战斗取得胜利和切盼得到胜利消息的强烈感情(板书:激励战斗)。 “捷报”当“纸钱” ,把民族特点和时代色彩统一起来了。 (4)在“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中,如果把“飞”字改为“飘”字好不好? 明确:不好。一个“飞”字,形象地表现出捷报轻快地传来,接连地传来,多且快,有数量,有速度,显得热烈而形象。富有感情色彩。如改为“飘” ,显得大而缓慢。 这两句暗用陆游示儿诗末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能从表达方式和抒情方面作比较吗? 讲述:从表达上看,陆诗侧重用叙述,陈诗侧重用描写。从抒情方面看,陆诗壮中有悲。陈诗壮而不悲,表达了勉励战友(板书),希望捷报告慰(板书)的愿望。(提示学生从“悲”和“壮”两方面考虑。)朗读指导: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两句要扬起,要读出语重心长的殷殷之情。 (四)分组探讨,研读第三章 1.默读朗读: 2.思考解惑: (1)这首诗前两句表现出了什么意思? “投身革命即为家” ,追溯参加革命之时即以革命为家, “投身”二字,洋溢着一种积极、热情、主动献身、心无二志的高风亮节。表现出全部身心都献给了革命(板书:追溯参加革命)。(出示字牌,辨形:即和既) 问:“血雨腥风”(板书)指的是什么? 明确:指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讲述:包括“四一二”大屠杀、五次反革命围剿、眼前残酷的现实。 追问:为什么不说“反动统治应有涯”? 明确:原句借喻(板书)。意思是带着鲜血的雨,夹着腥味的风,这样形象而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的残酷性。 “反动统治”没有诗味。 借喻和借代的区别在什么地方?4 明确:借喻意在喻,借代意在代。用借来的事物表现本体时是借喻,没有本体而作代称的是借代。喻和代是这两种修辞方法的区别所在。 (2)句中的“应”这个副词,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血雨腥风” 、 “取义成仁” 、“自由花” ,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应”这个副词,表现出反动统治应该有个尽头,信念坚定,感情充沛。 “该”虽与“应”的表现作用相似,但念起来不如“应”顺口;“当” 、 “须” ,则都力量较弱。 (3)问:将“创业艰难百战多”与“血雨腥风应有涯”联系起来看,作者对革命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革命道路艰难曲折,要取得革命胜利,是要作出很大牺牲的;但反动派终将失败,革命一定胜利。 “应有涯”(出示正音牌:y),总有尽头。(4)问:与“断头今日意如何?”照应的是哪一句? 明确:“取义成仁今日事”一句。这是引用(引导学生看注释明确意义), “取义成仁”这里是借用古语“舍生取义” 、 “杀身成仁” ,原为孔孟提出的道德标准,这里运用引用修辞方法,表现为真理而牺牲。指为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牺牲。 讲述:诗人推陈出新,借以表达对人民的赤胆忠心,甘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使人想起“捐躯赴国难”的无畏与壮烈。(5)问:全诗思想感情发展的顶点是哪一句? 明确:“人间遍种自由花” 。(板书) 追问: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讲述:“自由花”是虚构的花名, 这里运用借喻修辞方法,借喻共产主义理想必将在全世界实现。对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作了生动的描绘和尽情的讴歌,对首句作了圆满的回答。共产党人的献身为了自由花开(板书)。为了强化这种坚定的信念,诗人用“遍种”(出示正音牌)而不用“种遍” ,使意思更鲜明,语气更坚定。(板书:信念坚定) 朗读指导: 指导语:第 1 句要读得热情主动,读第 2 句要充满乐观主义精神。3、4 句要读出向往、欣慰、豪迈之情。结束语 这三首诗围绕“断头”构思,扣住“意如何”铺开,思想感情逐步升华,把过去、现在、将来融为一体。我们读梅岭三章 ,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一股冲天的浩然之气,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激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