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出师表课后练习新人教版20200110140.doc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出师表》课件+教案+学案+练习(打包11套) 新人教版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6307054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3.33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3-29 上传人:伐***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关 键 词:
出师表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出师表》课件+教案+学案+练习(打包11套) 新人教版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六 单元 23 课件 教案 练习 打包 11 新人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出师表》课件+教案+学案+练习(打包11套) 新人教版,出师表,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出师表》课件+教案+学案+练习(打包11套),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课件,教案,练习,打包,11,新人
内容简介:
2323出师表出师表【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与已有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2.了解文章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3.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学习重点学习重点】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学习难点学习难点】理解本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体会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上表目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阅读导航一、阅读导航阅读“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为本课学习做好准备。二、初读课文二、初读课文默读一遍课文,标注生字词。三、自主预习三、自主预习查阅工具书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练习。1作者介绍诸葛亮(181234),字 ,号 ,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其代表作有出师表 诫子书等。诸葛亮一生“ ”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2背景资料公元 221 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公元 223 年,刘备病逝,将后主 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 227 年决定北上伐魏。临行前,他感到刘禅暗弱,颇有内顾之忧,故上表劝诫。3知识链接表是中国古代 的一种特殊文体。战国时期统称为“书” ,如乐毅的报燕惠王书 、李斯的谏逐客书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表的主要作用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 ”可以说是“表”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 ,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死罪”之类的话。著名的有李密的陈情表 、诸葛亮的出师表 。4检查字词(1)重难字崩殂疲弊恢弘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陟罚臧否郭攸之费祎以遗陛下裨补阙漏行阵倾颓桓猥自枉屈夙夜驽钝攘除斟酌彰其咎咨诹遗诏涕零(2)通假字必能裨补阙(qu)漏( )尔来二十有(yu)一年矣( )(3)古今异义词开张error!error!痛恨error!error!卑鄙error!error!所以error!error!涕error!error!秋error!error!愚error!error!(4)一词多义道error!error!遗error!error!论error!error!能error!error!临error!error!言error!error!益error!error!(5)词类活用深入不毛( )恢弘志士之气( )亲贤臣,远小人( )此皆良实( )攘除奸凶( )(6)文言虚词以error!error!于error!error!(7)文言句式判断句a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没有明确语言标志的判断句。)b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也” ,判断句标志。)省略句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省略主语“陛下” 。)倒装句a苟全性命于乱世。(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乱世苟全性命” 。)b临崩寄臣以大事。(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临崩以大事寄臣” 。)三、疏通文意1重点词语解释秋:殊遇:恢弘:陟:臧否:2重点句子翻译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四、整体感知四、整体感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全文可以分为几部分?试着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五、质疑问难五、质疑问难读完课文,回想一下,你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请你针对本文的具体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用红笔标注在课本上。点拨要点四、自主预习查阅工具书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练习。1孔明 卧龙 三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刘禅3下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 “动之以情” 4检查字词(1)重难字崩殂(c)疲弊(b)恢弘(hng)妄自菲薄(fi b)以塞忠谏之路(s)陟罚臧否(zh p)郭攸之(yu)费祎(y)以遗陛下(wi)裨补阙漏(b qu)行阵(hng)倾颓(tu)桓(hun)猥自枉屈(wi)夙夜(s)驽钝(n dn)攘除(rng)斟酌(zhn zhu)彰其咎(zhng ji)咨诹(z zu)遗诏(zho)涕零(t)(2)通假字必能裨补阙(qu)漏(“阙”同“缺” ,缺失)尔来二十有(yu)一年矣(“有”同“又”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3)古今异义词开张error!error!痛恨error!error!卑鄙error!error!所以error!error!涕error!error!秋error!error!愚error!error!(4)一词多义道error!error!遗error!error!论error!error!能error!error!临error!error!言error!error!益error!error!(5)词类活用深入不毛(名词作动词,长草)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作动词,发扬,扩展)亲贤臣,远小人(均为形容词作动词,亲近;疏远)此皆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忠良诚实的人)攘除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恶之人)(6)文言虚词以error!error!于error!error!(7)文言句式判断句a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没有明确语言标志的判断句。)b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也” ,判断句标志。)省略句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省略主语“陛下” 。)倒装句a苟全性命于乱世。(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乱世苟全性命” 。)b临崩寄臣以大事。(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临崩以大事寄臣” 。)三、疏通文意1重点词语解释秋:时候。殊遇:厚遇。恢弘:发扬,扩展。陟:提拔、晋升。臧否:赞扬和批评。2重点句子翻译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陛下您实在应该扩大自己听闻的范围,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五、整体感知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5):分析内外形势,对后主提出三条建议。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第三部分(8):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对后主谆谆告诫,并在临别时抒发真挚情感。出师表出师表精彩开篇词精彩开篇词诸葛亮撰写的出师表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陆游有诗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文天祥也盛赞:“或为出师表 ,鬼神泣壮烈。 ”这篇表文为何有这么大的艺术魅力?拳拳报恩意,殷殷老臣心。相信表文中那情挚生动的话语,精辟透彻的道理,不仅警醒一世当朝者,也是所有人的处世通言。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4.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及本文情词恳切的特点。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 、 “火烧赤壁” 、 “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二、自学指导(一)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预习与交流1.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陛(b)下 臧(zng)否(p ) 恢弘(hng) 菲(fi)薄 庶(sh ) 弩钝(n) (dn)2.2.解释下列词语。解释下列词语。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光:发扬光大。恢弘:这里是动词,意识是发扬扩大。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陟罚臧否:奖惩功过、好坏。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斟酌损益:(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3.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痛心遗憾 今义:极为仇恨(2)臣本布衣。 古义:指平民 今义:用布做的衣服(3)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 今义:言行恶劣(4)由是感激。 古义:感动激愤 今义:感谢(5)开张圣听 古义:扩大 今义:店铺开业(6)临表涕零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7)遂许先帝以驱驰 古义:比喻奔走效劳 今义:驱赶、奔跑4.4.一词多义。一词多义。遗深追先帝遗诏 (动词,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是与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读“wi” ,给予)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动词,判定,评定) 每与臣论此事 (动词,谈论)效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动词, “奏效” 、 “实现” )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名词,效用,这里是任务)以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目的,用来)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介词,因为)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介词,把)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连词,从而)5.5.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1)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做动词,发扬扩大(2)亲贤臣,远小人亲:形容词作动词,亲近;远:形容词作动词,疏远(3)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作名词,贤良诚实的人(4)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5)深入不毛毛:名词作动词,长庄稼(6)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作名词,指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7)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作奸犯科:动词作名词,奸邪的事6.6.作者链接作者链接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7.7.文体链接文体链接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8.8.背景链接背景链接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其时蜀汉已从猇(xio)亭(今湖北宜昌)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三、自学指导(二)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合作与探究1.1.翻译课文。翻译课文。以小组为单位翻译课文,注意直译做到:字字落实。2 2理清文章结构,指导划分层次。理清文章结构,指导划分层次。【交流点拨】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5 段),指明危机,提出建议。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执法如一、任人惟贤的具体建议。第二部分(段)追忆往事,陈述理由。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第三部分(段)分清责任,表明决心。点明出师本义,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四、拓展延伸四、拓展延伸古诗中的出师表:1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2 “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 (陆游武侯书堂) 3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陆游病起书怀) 出师表中的成语:危急存亡【出处】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释义】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妄自菲薄【出处】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释义】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作奸犯科 【出处】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释义】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计日可待【出处】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 隆,可计日而待也。【释义】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三顾茅庐 【出处】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释义】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临危授命【出处】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释义】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上一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大概了解了文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研读这篇情词恳切、动人肺腑的表文。二、自学指导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合作与探究(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分析第 1 自然段。(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交流点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益州疲弊,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关头。对形势的这一清醒的估计,是暗示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家必然败亡。(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交流点拨】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 、 “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这告诉刘禅,只有依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救亡图存,以兴先帝之业。(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交流点拨】开张圣听。(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交流点拨】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5)对国君进行了怎样的规劝?【交流点拨】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6)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交流点拨】意在激发刘禅继父之志和启示他学先帝用人之明。小结:本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2分析第 2 自然段。(1)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交流点拨】严明赏罚;“宫中” 、 “府中”不应异法。(2)如何具体执行?【交流点拨】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3)提出怎样的劝诫?【交流点拨】 “陟罚藏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 ”(4)“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交流点拨】 “宫中” 、 “府中” 。小结:本段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3分析第 3、4 自然段。(1)诸葛亮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交流点拨】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交流点拨】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交流点拨】 “必然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交流点拨】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小结:本段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4分析第 5 自然段。(1)本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交流点拨】第一句(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交流点拨】(正面):亲贤臣,远小人。(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交流点拨】(反面):亲小人,远贤臣。(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交流点拨】第一句(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交流点拨】亲贤臣,远小人。小结:这一段把“亲贤臣,远小人”提高到汉室兴衰的历史经验上来总结,也是对前面两段“宫中” 、 “府中”分说后的归纳。并再荐贤臣,希望刘禅能亲贤臣,远小人,以求汉室兴隆。以上第 15 段从形势分析到具体建议,是出师前的周密安排,目的在于出师后无后顾之忧。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治国大计,特别是第三条“亲贤远佞”是作者反复强调的。这三条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二)体会课文语言特色,并向学生讲解“寓情于议”的特点:诸葛亮谈形势,教方法,摆先帝任贤事实,引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大业的道理。这种把诚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手法中,就是“寓情于议” 。作者之所以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议,达到规劝目的。三、拓展延伸三、拓展延伸三国歇后语:三国歇后语:【交流】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诸葛亮当军师足智多谋诸葛亮的丑妻家中宝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诸葛亮吊孝假仁假义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己第三课时第三课时一、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1复习上两节课内容:第一:重点词汇的理解。第二: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2朗读并背诵课文第二部分。二、自学指导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合作与探究(一)研读课文第二部分学习第 6 段:1.朗读,检查重点词释。2.提问: (1)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有哪些?【交流点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布衣”(2)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交流点拨】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 “感激”的原因是什么?【交流点拨】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4)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体指什么?【交流点拨】低微而鄙俗;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交流点拨】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3.小结:本段述身世,讲经历,以使陛下明白创业之艰难,同时表达自己愿竭忠尽智来报先 帝知遇之恩的决心。 学习第 7 段:1.朗读,并检查重点词释。 2.提问检查: (1)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交流点拨】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 (2)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交流点拨】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 (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交流点拨】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 (4)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交流点拨】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 3.小结:本段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及所采取的措施,以表作者忠心不二,尽心尽责辅佐陛下,以报先帝托付之情的决心。 (二)研读课文第三部分学习第 8 段:1.朗读,并检查重点词释。 2.提问检查: (1)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交流点拨】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 (2)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交流点拨】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 (3)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交流点拨】 “开张圣听。 ” 3.小结:本段是对上文的回顾,再次提出对陛下的期望和要求,这既是臣对君的忠心之述,也是长辈对晚辈诚挚爱忙乱的表露,感情真切自然。 学习第 9 段:表达依依惜别之情。(三)写作特色(三)写作特色 1.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 由于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义,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由于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之恩和托付国家大事之情,此文全篇为他的“报先帝、忠陛下”之情所贯穿。在文中,他满怀深情念先帝,满腔挚爱谏后主,他对刘禅的反复劝谏,谆谆叮咛,言词恳切,语重心长,那忠义之理,殷切之情,处处洋溢,感人至深,充分表现了他这位元老重臣对刘氏父子的忠肝义胆。 2.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练。 全文只 624 字,13 次提先帝,7 次提陛下, “报先帝、忠陛下” 之情全篇,处处为刘禅着想,殷切期望他继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光复汉室”之大业。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他心之所想,笔之所写,情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重真情实录,处处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 本文语言精练,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工整的排比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等。还有大量的合成词出于诸葛亮的首创,不少词经过他的提炼,后来成为有生命力的成语,沿用至今,如“妄自菲薄” 、 “引喻失义” “苟全性命” “斟酌损益”“感激涕零” “不知所云”等。三、板书设计三、板书设计出师表诸葛亮部分段落要点表达方式1广开言路(诚宜不宜)2赏罚分明(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一3、4、5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寓情于议6自述本志三顾草庐危难奉命二7托孤之事出师大计效忠心愿 寓情于叙三8、9责任分承寄语后主临表涕零直接抒情 感情基调报先帝,忠陛下战略目标兴复汉室思路以“出师”为核心形势危急下出师,提出治国三建议;明确出师理由,表达报恩效忠心愿;请求批准出师,表出师的坚定决心。四、拓展延伸四、拓展延伸如何看待文中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忠”?请谈谈你的看法。【交流】生甲:“忠”应该理解为诸葛亮知恩图报,忠心为国。还可以看着是他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永远是后代胸怀抱负、有良知和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心中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生乙:诸葛亮的“忠”是一种愚忠,是知遇之恩后的一种繁重的枷锁。他只忠于刘氏父子,却不审时度势,忠于自己的才能,这是一种狭隘的爱国行为。如果他真的爱国爱民,又何必辅佐那个扶不起的阿斗呢?北伐之所以功亏一篑,不就是因为刘禅的昏庸无能吗?【点拨点拨】关于诸葛亮是否“愚忠”的话题历来就有争议,以上两位同学也各有自己的看法。但我们在分析诸葛亮的“忠”的时候,既要看到他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其时代的局限性。因而,我们在评价过程中,在立足文本之外,再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从而做到力求全面、中肯。12222出师表出师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中道崩殂(c)裨补阙漏(b)行阵和睦(hng)b.以彰其咎(ji) 陟罚臧否(zh)以遗陛下(y)c.庶竭驽钝(sh) 猥自枉屈(wi)咨诹善道(zu)d.夙夜忧叹(s)攘除奸凶(rng)妄自菲薄(fi)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夙夜忧叹(早晨)性行淑均(善)陟罚臧否(赞扬和批评)b.中道崩殂(死亡)悉以咨之(询问)裨补阙漏(缺失)c.平明之理(治理)臣本布衣(平民)以彰其咎(揭示)d.咨诹善道(询问)引喻失义(意义)临表涕零(流泪,落泪)3.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咨臣/以当世之事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d.亲/贤臣,远/小人4.请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1)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今义: (2)由是感激古义: 今义: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 今义: (4)诚宜开张圣听古义: 今义: (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义: 今义: 5.填空。(1)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句子是:,2。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 (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意思一致。 (4) 文中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句子是:,;,。 (5)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这一时期的历史创作了小说三国演义。有人说这部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三绝”,即“智绝”、“奸绝”和“义绝”。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6.下列句中加点的“以”字与例句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光先帝遗德()a.悉以咨之b.咨臣以当世之事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8.文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三条建议?哪一条最重要? 9.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 1 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为全篇议论张本。b.第 2 段中“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一句强调了依法办事。c.第 3 段和第 4 段提出了亲贤远佞的建议。3d.课文以议论为主,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方针、政策和历史经验教训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10.本文是诸葛亮出师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诸葛亮在奏章中向后主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为什么?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甲 出师表(节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乙 郑苏仙梦冥府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王讥曰:“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虽无功亦无罪。”王曰:“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官大狼狈,锋棱顿减。(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注 囚:指去世的人。植:树立。举:上报(朝廷)。11.用“/”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 分)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1)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2)咨诹善道 4(3)但不要钱即为好官 (4)锋棱顿减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寄臣以大事设官以治民b.陛下亦宜自谋无功亦无罪c.攸之、祎、允之任也三载考绩之谓何d.察纳雅言避嫌疑而不言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1)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2)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 15.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如何做官的问题,请概括它们所倡导的观点。(3 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凡与敌战,士卒蹈万死一生之地,而无悔惧之心者,皆信令使然也。上好信以任诚,则下用情而无疑,故战无不胜。法曰:“信则不欺。”三国魏明帝自征蜀,幸长安,遣司马懿督张郃诸军,雍、凉劲卒三十万,潜军密进,窥向剑阁。蜀相诸葛亮时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险要。会兵交换,在者八万。时魏军始阵,代兵适交,参佐咸以贼众强盛,非力不制,宜权停下兵一月,以并声势。亮曰:“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得利失信,古人所惜。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鹄立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皆催令去。于是,去者皆悦,愿留一战;征者奋勇,思致死命。相谓曰:“诸葛公之恩,死犹未报也。5”临战之日,莫不拔剑争先,以一当十,杀张郃,却司马懿,一战大克,信之由也。(选自百战奇略第一卷信战)注 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剑阁:蜀国地名,在今四川、陕西、甘肃三省接合部。权:变通。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1)士卒蹈万死一生之地 (2)会兵交换 (3)时魏军始阵 (4)却司马懿 17.下列选项中,与“则下用情而无疑”的“则”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 分)()a.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b.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c.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d.然则北通巫峡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1)潜军密进,窥向剑阁。 (2)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得利失信,古人所惜。 19.第 2 段的故事围绕第 1 段中哪句话来展开的?(2 分) 20.相对弱小的蜀军为什么能战胜魏军?(2 分) 621.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有关诸葛亮的故事情节和上联对出下联。他忠心耿耿,为报知遇恩,为酬托孤意,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名成八阵图,鞠躬尽瘁,病死五丈原。上联:忠肝义胆,关云长华容义释曹丞相下联: 23.书法作品会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情感,下面是南宋北伐抗金的著名将领岳飞书写的出师表(局部),请结合岳飞其人,品评这一书法作品。 722出师表1. b2. d3. c4.(1)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2)古义:感奋激发。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3)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深切地憎恨。(4)古义:扩大。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5)古义:时候。今义:秋季。5.(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2)南方已定兵甲已足(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5)诸葛亮诸葛亮曹操关羽6.c7.(1)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2)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旺发达的原因。8.开张圣听(广开言路);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远佞。“亲贤远佞”最重要。9. c10.作者处处以先帝之意为据,句句借先帝之口说出,使所进忠言“直而不肆”,得体而恳切,以此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竟的统一大业。11. 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12.(1)怠慢,疏忽。(2)询问。(3)只。(4)立刻。13. b14.(1)(如果)没有成效,那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用来祭告先帝的在天之灵。(2)立个木偶在公堂上,(它)连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更廉洁吗?15.为官不但要廉洁,更要勤政,要做实事,敢于担责。不能空占其位,不谋其政,整天无所事事混日子。816.(1)踏。(2)适逢,正赶上。(3)布阵。(4)打退。17. b题干和 a、c、d 三项中的“则”都是连词“那么”,b 项中的“则”是连词“却”。18.(1)(魏军)隐蔽进发,偷偷地向蜀国剑阁进发。(2)我带兵打仗,一向以信义为根本,那种得利失信的做法,是为古人痛惜而不取的。19.围绕“信则不欺”来展开的。20.因为诸葛亮带兵打仗恪守信义,赢得了蜀军的信任与支持,蜀军在作战中英勇无畏,拼死报效。21.示例:鞠躬尽瘁,诸葛亮蜀中诚报刘豫州22.示例:岳飞书法功力深厚(或“字体刚劲有力”“笔法酣畅”等),这一书法作品表现出岳飞有着和诸葛亮一样的精忠报国、兴复国家的雄心壮志(或“岳飞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1出师表出师表【基础存盘基础存盘】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崩殂() 陟罚臧否() 猥自枉屈()夙夜忧叹() 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时候)b.庶竭驽钝(表示期望)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回头看)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3.下列句子中,“以”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以塞忠谏之路也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何以战4.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句子。奉献是什么?奉献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奉献是什么?奉献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奉献是什么? 。【课内精读课内精读】阅读“臣本布衣”到文末,完成58题。5.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善”的含义有:好,好的,善良的;亲善,友好;善于,擅长;应答之词,表示同意;副词,好好地。根据你的理解,给下列句中的“善”选择合适的义项。(1)咨诹善道() (2)京中有善口技者() (3)王曰:“善。”()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7.“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道出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 8.结尾处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希望与要求?分别是什么? 【拓展迁移拓展迁移】2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选自后出师表)9.用“/”标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停顿处。(仅标一处) 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10.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先帝之明 以伤先帝之明b.臣受命之日 先帝称之曰能c.并日而食 面山而居d.今贼适疲于西 还于旧都11.把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2)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 12.作者在文中说现在正是进兵的时候,其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九(2)班学习了出师表后,举行了“走近诸葛亮”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13.下面这两幅图都和诸葛亮有关,请你简要概括故事内容。(不超过10个字) 3图一 图二图一: ;图二: 。14.下面这副对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请你从对联中找出诸葛亮所经历的至少三件事。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示例:收二川诸葛亮收取东川、西川出师表出师表1.cpwisnrng 2.c(探望,拜访。)3.b(b项和例句中的“以”均为连词,相当于“以致”;a.因为;c.介词,把;d.凭借。)4.示例:奉献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5.(1)(2)(3)6.(1)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2)至于斟酌情理,考虑得失,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劝谏,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7.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报答之情,对陛下的忠诚之心及勉励之意。8.自己:讨贼兴复汉室;攸之、祎、允等:需有兴德之言;陛下:要自谋,咨诹善道,察纳雅言。9.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10.c(a.介词,凭/连词,以至于;b.结构助词,的/代词,他;c.表修饰;d.介词,在/介词,到)11.(1)只是坐着等待灭亡,哪里比得上去讨伐敌人呢?(2)我不是不爱惜自己啊,而是想到蜀汉的王业绝不能够居处在蜀都而得以保全。12.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参考译文】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是不能同时存在的,复兴王业不能偏安一方,所以他才把征讨曹贼的大事托付给我。凭着先帝的英明来估量我的才干,本来他是了解我,才让我去征讨曹贼,我的才能差,而敌人强大。但是不征讨曹贼,他所创建的王业也会丢掉。只是坐着等待灭亡,哪里比得上去讨伐敌人呢?因此,先帝毫不迟疑地把讨伐曹贼的事业托付给我。我接受遗命以后,每天睡不安稳,食无滋味。想到为了征伐北方的敌人,应该先去南方平定各郡,所以我五月领兵渡过泸水,深入到连草木五谷都不生长的地区作战,两天才吃得下一天的饭。我不是不爱惜自己啊,而是想到蜀汉的王业绝不能够居处在蜀都而得以保全。所以,我冒着艰难危险来奉行先帝的遗愿。可是,有些发表议4论的人却说这样做不是上策。如今曹贼刚刚在西方显得疲困,又竭力在东方和孙吴作战,兵法上说要趁敌军疲劳的时候向他进攻,现在正是进兵的时候。13.图一:空城计;图二:草船借箭。14.示例:六出诸葛亮六出祁山讨伐魏国;七擒诸葛亮七次擒住南蛮首领孟获;水面偏能用火攻诸葛亮与周瑜联合,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 12222 出师表出师表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 “火烧赤壁” “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同时,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也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书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 ,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文天祥正气歌 )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1.理解课文,掌握重点词句。 (重点)2.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重点)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难点)一、文本导入一、文本导入隆中对是诸葛亮未出山时为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今天我们学的出师表则是刘备死后丞相诸葛亮为后主刘禅设计,从而实现自己信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行动纲领。千百年来,本文被公认为是“至情之文” ,让我们一起“披文入情”吧。二、预习交流二、预习交流1 走近作者2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官至蜀汉丞相。2 相关知识(1)关于刘禅:刘禅,刘备子,小名阿斗。刘备死后他继任蜀汉皇帝,昏庸无能,由诸葛亮辅政, “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公元 234 年,诸葛亮病逝于北伐军中,他逐渐信任宦官,朝政腐败。公元 263 年魏军攻成都,他出降,第二年举家迁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由于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庸碌无能的皇帝,所以后世就把“阿斗”当作昏庸无能的人的代称。(2)关于表: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3 背景探源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立。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223 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曰:“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 。后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 。诸葛亮深感刘备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孤之情,辅佐刘禅竭忠尽智,为实现刘备的统一中原、光复汉室的遗愿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于 227 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 ,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 。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4 文言知识梳理(1)生字注音崩殂(c) 疲弊(b) 侍(sh)卫 郭攸(yu)之 费祎(y) 恢弘(huhn) 攘除(rn) 咨诹(zu) 遗诏(yzho) 猥(wi) 夙(s)夜 斟酌(zhn zhu) 倾颓(qn tu) 妄自菲薄(fi) 裨(b)补阙(qu)漏 以遗(wi)陛下 性行淑均(xn sh) 行(hn)阵和睦 以彰(zhn)其咎(ji) 以塞忠谏(s) 3陟(zh)罚臧否(znp) 庶竭驽钝(sh ji n dn)(2)通假字裨补阙漏(“阙”通“缺” ,缺点)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3)古今异义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品行不端,思想败坏)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深切地憎恨)临表涕零(古义:眼泪;今义:鼻涕)先帝知臣谨慎(古义:认真,慎重;今义:做事小心)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古义:表原因;今义:表结果)诚宜开张圣听(古义:开放、扩大;今义:商店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臣本布衣(古义:平民;今义:布做的衣服)(4)一词多义45(5)词类活用以光先帝遗德(名词动用,发扬光大)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动用,发扬光大)此皆良实(形容词名用,善良诚实的人)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动用,亲近、疏远)深入不毛(名词动用,长庄稼)(6)文言句式判断句:此皆良实。 (这是没有明确语言标志的判断句)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也” ,判断句标志)倒装句:苟全性命于乱世。 (状语后置,应为“于乱世苟全性命” )临崩寄臣以大事。 (状语后置,应为“临崩以大事寄臣” )省略句: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省略主语“陛下”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省略主语“臣” )(7)出自本文的成语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苟全性命:苟且保全性命。计日而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指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6不毛之地:形容荒凉、贫瘠。临危受命: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形容在紧急关头勇于献出生命。亲贤远佞:亲近贤臣,疏远奸邪小人。三、互动探究三、互动探究(一)整体感知1 朗读课文,划分文章的结构。【点拨明确】第一部分(1、2 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第二部分(3 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的决心。第三部分(4 段):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向后主提出恳切的期望,总结全文。2 朗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赤胆忠心和谆谆教诲之情。(二)深层赏析1 文章开头诸葛亮是怎样分析当前局势的?他为什么要从分析当前形势入手?【点拨明确】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指出目前正是决定存亡的时刻,希望刘禅能“思危” ;后分析有利的主观条件,指明希望犹在,意在促刘禅励精图治,也引出下文用人的问题。分析当前形势,指出不利方面:先帝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去世了,三国中蜀国实力最弱。这样说目的是提醒后主要有危机感,不能养尊处优,鞭策刘禅发愤图强。形势不容乐观,但也不要悲观,因为还有有利条件:无论是宫廷守卫,还是守关将士都在尽心尽力,浴血奋战。这是激励后主,要有信心,并为下文提建议做铺垫。点明天下形势,隐含创业之艰难,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重视和深思。2 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用原句回答)【点拨明确】 (1)诚宜开张圣听;(2)昭平明之理;(3)宫中之事,悉以咨之;(4)营中之事,悉以咨之;(5)亲贤臣,远小人;(6)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3 诸葛亮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本文陈述的重点是什么?【点拨明确】这些建议可概括为两大方面:国内政事,北伐之举。从写作背景上看, “修明政治”是早就提出的治国策略,现在重新提出,目的在于为出师伐魏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北伐无后顾之忧。诸葛亮此次出师时,刘禅只有 20 岁,昏庸无能,不懂得治理政事,如果出师后国内政局不稳,前方7必然会受到影响,可见讲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正是为了出师北伐。本文陈述的重点是对国内政事的安排。4 就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提出了三条建议,这三条建议中哪一条是最主要的?为什么?【点拨明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这三条建议的核心是亲贤远佞。表文主要是向后主进言的,首揭“开张圣听” ,以打开进言之路。在打开忠谏之路的前提下,谈执法“平明” ,先总提后分述,扣紧“开张圣听”的精神。宫中之事,向郭攸之、费祎、董允这些志虑忠纯之士请教;府中之事,向向宠请教。最后提出亲贤远佞。三项建议,既独立成项,又相互关联,广开言路是前提,严明赏罚是关键,亲贤远佞是核心。能否做到广开言路和严明赏罚,关键在于能否做到亲贤远佞,亲贤远佞的思想是贯穿全篇的。5 文章的结尾体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感情呢?【点拨明确】结尾是表文的结语,表明诸葛亮临行前百感交集,无限恋念之情,这本来是“表”这种文体的套语,但其声呜咽似泣,其情沛然如注,勤勤恳恳之态全现,耿耿忠心尽袒。6 学生读背课文。四、板书设计四、板书设计五、拓展提升五、拓展提升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许许多多著名的政治家,请你课外搜集一些著名政治家的生平经历,试分析一下,一个比较优秀的政治家,应该具备哪些条件?8【点拨示例】(1)应该有远大的抱负,强烈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2)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洞悉当时国家之形势,针对国计民生症结所在,提出兴利除弊的方案;(3)能知人善任,选拔贤才;(4)能集思广益,善于采纳群言,改进工作。一、文本导入一、文本导入南宋绍兴八年一个秋雨绵绵的日子,正在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出师表》课件+教案+学案+练习(打包11套)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63070541.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