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1课 师说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1课 师说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1课 师说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1课 师说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第 1111 课课 师说师说 一 基础知识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 风尚 b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闻 懂得 c 作 师说 以贻之 贻 赠送 d 不耻相师 师 老师 答案 d 解析 师 动词 学习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古之学者必有师 b 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 术业有专攻 d 小学而大遗 答案 c 解析 a 古义 求学的人 今义 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b 古义 一般人 今义 很多的人 c 古今同义 专门研究 d 古义 在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 对儿童 少年实施初 等教育的学校 3 下列各项中 两个句子句式不相同的是 a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b 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 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d 百越之君 俯首系颈 委命下吏 收天下之兵 聚之咸阳 答案 c 解析 a 均为宾语前置句 b 均为介词短语后置句 c 前者为介词短语后置句 后者 为宾语前置句 d 均为省略句 都省略了 于 4 下列句子中 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吾从而师之 2 a 吾师道也b 孔子师郯子 c 不耻相师d 是故圣益圣 愚益愚 答案 b 解析 a 名词作动词 b 和例句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 c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d 形容 词作名词 二 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5 8 题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 其出人也远矣 犹且从师而 问焉 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 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 择师而教之 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 惑矣 彼童 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或师 焉 或不焉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 曰 师曰弟子云者 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 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 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 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 能及 其可怪也欤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耻学于师 耻 意动用法 以 为耻 b 圣人之所以为圣 所以 用来 c 吾未见其明也 明 明智 d 彼与彼年相若也 相若 相似 答案 b 解析 所以 表示原因 6 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于其身也 而寒于水 b 则耻师焉 此则寡人之罪也 c 彼与彼年相若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d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答案 c 解析 a 介词 对于 介词 比 b 连词 却 副词 就是 c 均为连词 和 d 助词 用于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 的 7 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段文字开头连用三个语气强烈的感叹句 总起这一段 其势如风雨骤至 先声夺 人 b 作者连用三个对比 尖锐地抨击了长期以来流行于士大夫阶层 耻学于师 的不良 3 社会风气 c 三个对比句子的语气一句比一句重 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 第二个对比的 结语是肯定 责备的语气 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 从而使表达的感情更 强烈 d 作者的贬抑之辞在这一自然段里表达得恰如其分 具有说服力 从而突出这一段批 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答案 b 解析 说法太绝对 目的并不是仅仅局限于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8 将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是故圣益圣 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2 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或师焉 或不焉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答案 1 因而圣人 就 更加圣明 愚人 就 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 愚人 之所以成为愚人 大概都出于这个原因吧 2 不懂得文辞休止和停顿 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有的 书本上的字句 向老师学习 有 的 疑难问题 不向老师学习 小的方面倒要学习 大的方面却放弃了 我没有看出那种人明 智在哪里 三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9 12 题 甲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惑而 不从师 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 其 闻道也亦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 无 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乙 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 圣人所不知 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 愚人之所能 未必非 圣人之所不能也 理无专在 而学无止境也 然则问可少耶 周礼 外朝以询万民 国 之政事尚问及庶人 是故贵可以问贱 贤可以问不肖 而老可以问幼 惟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 夫子贤之 古人以问为美德 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 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 耻 然则古人所深耻者 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 悲夫 9 在下面的选项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a 甲中的 是故 与甲中的 所以 同义 b 甲中的 是故 与乙中的 是故 同义 c 甲中的 吾从而师之 中的 而 与乙中的 行之而不以为耻 中的 而 用法和 意义相同 4 d 甲文中的 贵 贱 与乙文中的 贤 不肖 同义 答案 b 解析 a 是故 因此 所以 用来 的 的凭借 b 二者都是 因此 的意思 c 前者表顺承 后者表转折 d 贵 地位高 贱 地位低 贤 有才能 不肖 没才能 10 对 夫子贤之 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很尊敬孔文子 b 孔子认为他是贤能的人 c 孔文子认为他有贤才 d 那您很尊敬他了 答案 b 解析 贤 是意动用法 11 上面两段文字阐述的观点基本相同 对这个相同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都强调了古今求学的人都必须有老师 b 都说明了古代圣人是不耻下问的 而圣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所以我们要不耻下问 c 都强调有了疑难问题要 问 而问的对象不必管他贵贱 而只看他是否懂 道 d 都批判了那种以问为耻的作风 答案 c 解析 a 这是第一段文字强调的主要内容 b 这是第二段文字强调的主要内容 d 批判不对 应是肯定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 然则古人所深耻者 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 悲夫 答案 1 我 是向他 学习道理 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2 既然这样 那么古人所深深以为耻的事情 却被后世的人时常去做却不把它当作耻 辱的太多了 真是悲哀啊 参考译文 甲 略 乙 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 也一定会出现一次错误 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 未必不是愚 笨的人所了解的 愚笨的人所能做的 未必不是圣人所不能做的 真理不是只在某些人手里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那么 问 可以少得了吗 周礼 说 朝堂之外要询问百姓对朝政 的意见 国家的大事还问到平民 所以贵人可以问身份低的人 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不成 5 器的人 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 只要学行方面能有成就便可以了 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 人请教为耻辱 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 古人把 问 作为美德 而并不认为它是可耻的 后代的君子反而争先把 问 当作耻辱 既然这样 那么古人所深深以为耻的事情 却被后 世的人时常去做却不把它当作耻辱的太多了 真是悲哀啊 四 语言运用 13 学过 师说 和 劝学 之后 请拟写一副对联 表达你对这两篇文章的认识或从 中悟到的道理 上下联中要分别有 师说 和 劝学 两个词语 上联 下联 示例 上联 读书务必发奋用功 莫要别人 劝学 下联 学习当需谦虚博览 勿忘 前贤 师说 1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 逻 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不少人买食品最关注的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其实 食品的营养品质 本质上取决于它的原料及其比例 从食品配料表中可以获得很多信息 根据相关规定 食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