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学试题(一)_第1页
唐宋文学试题(一)_第2页
唐宋文学试题(一)_第3页
唐宋文学试题(一)_第4页
唐宋文学试题(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宋文学唐宋文学试题试题 一 填空题 1 被誉为 七绝圣手 的唐代诗人是 王昌龄 2 杜甫诗歌风格多样 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 现实主义 3 在韩孟诗派中 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 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 孟 郊 4 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 李清照 5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诗题又作 渭城曲 6 李白诗句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小谢 指 谢朓 7 杜甫的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被称为生平第一快诗 8 李贺 雁门太守行 表现大兵压境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9 欧阳修 醉翁亭记 称 野芳发而幽香 这是 春末夏初 季景色 10 秦观 踏莎行 寓有深意的名句是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11 姜夔 扬州慢 杜郎俊赏 算而今重到须惊 杜郎 指 杜牧 12 唐代文学的发展 大体上可以 安史之乱 为分界线 前后起了很大的变化 13 杜诗的多样风格中 最具特征性的是杜甫自道的 14 白居易的生平与思想可分前后两期 以四十四岁时被贬 江州司马 为分界线 15 五代词有两个创作中心 一为 西蜀 一为南唐 16 苏梅 指的是北宋两位齐名的诗人 苏舜钦 和梅尧臣 17 大晟词人中 影响最大的是 周邦彦 20 隋代前期 主要是 写的 诗比较好 代表人物是 21 文章四友 是指 崔融 李峤 苏味道 杜审言 22 陈子昂在 修竹篇序 一文中 正面提出他的诗歌革新主张 这篇文章标志着唐 代诗风的 23 王维前期写的自然景物诗的代表作是 诗中名句为 24 张籍代表作为 诗中描写了 和 两个对比的形象 26 李白用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赞美唐代诗人 孟浩然 27 杜甫千古名句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见于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一 诗 28 白居易的讽谕诗往往 卒章显其志 如 轻肥 是岁江南旱 衢州人食人 29 晚唐著名的小品文作者有皮日休 陆龟蒙和 羅隱 30 花间词派以 李商隐 为楷模 31 与高司谏书 朋党论 的作者是 欧阳修 32 苏轼与父亲 苏洵 弟弟苏辙 合称 三苏 33 陆游把自己的诗集定名为 剑南诗稿 36 自居易最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是与 与元九书 37 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在诗歌创作中始终豪情满怀 有 诗豪 之誉的唐代诗人是 刘禹锡 39 体现陈子昂诗歌革新精神的主要作品是他的 感遇 三十八首 42 南宋初期 吕本中 作 江西诗社宗派图 确立了江西诗派的名称 43 正气歌 的作者是 文天祥 44 论诗绝句三十首 的作者是 元好问 45 唐文学的繁荣 也表现在作者众多而大师辈出上 全唐文 收作者 人 全 唐诗 收作者 余人 据不完全统计 唐人小说今天可以找到的还有 种 46 大历诗风的主流之外 这一时期还有两位独具特色的诗人 顾况 和 李益 47 南唐中主李璟存词 首 词中蕴含的 比冯延巳更深 48 诗句 宿空房 秋夜长 夜长无寐天不明 出自 白居易 的诗篇 上阳白发人 49 韩愈 柳宗元明确提出 文以明道 的主张 50 唐代出现的又一影响深远的新文体是词 这一新文体的出现 主要因于 娱乐 的需要 52 刘希夷的代表作是 诗中写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深藏着诗人对生命短促的悼惜之情 53 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的盛唐诗人里 岑参 是留存作品最多的 他前 后两次出塞创作 的边塞诗多达 70 余首 54 大历诗风 指的是 大历 至 贞元 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 55 琵琶行 和 长恨歌 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 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 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 57 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 是其抒写隐逸情怀的 山水田园诗 他在诗中创造 出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的静逸明秀诗境 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 58 刘禹锡的诗 无论短章长篇 大都 有一种哲人的睿 智和诗人的挚情滲透其中 极富 和 59 词的兴起 以及某些具体格律和修辞特征的形成 还与 娱乐 有关 60 陈子昂在 修竹篇序 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诗歌革新主张 指出以 兴寄 和 风骨 的光辉传统为创作的先驱榜样 62 耶娘妻子走相送 出自 兵车行 一诗中 诗中 走 的寓意是 64 李白 是第一位致力于填词的人 二 选择题 1 集南朝诗歌成就之大成的诗人是 B A 谢朓 B 庾信 C 鲍照 D 谢灵运 2 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家是 A 李颀 B 元结 C 张若虚 D 顾况 3 新乐府运动前期作家有 B A 戴叔伦 B 元縝 C 王建 D 张籍 4 皮日修的散文代表作是 A 野庙碑 B 英雄之言 C 原道 D 原谤 5 以七绝著称的诗人是 C A 孟浩然 B 岑参 C 王昌龄 D 杨迥 6 人生如此自可乐 岂必局束为人鞿 是谁的诗句 A 李贺 B 韩愈 C 李白 D 骆宾王 8 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 是谁评价李白的 A A 杜甫 B 苏轼 C 李商隐 D 陆游 9 唐代以苦吟著称的诗人是 A A 孟郊 B 卢仝 C 李贺 D 刘禹锡 10 唐代诗人中有意效法陶渊明冲和平淡诗风的作家是 A 韦应物 B 刘长卿 C 贾岛 D 李益 11 下列诗篇中以描写音乐为内容的是 D A 登岳阳楼 B 子夜吴歌 C 老夫采玉歌 D 琵琶行 12 提出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这一著名观点的作家是 C A 李白 B 杜甫 C 韩愈 D 白居易 13 韦庄写有一首涉及黄巢起义的长篇叙事诗 题目叫做 B A 秦中吟 B 秦妇吟 C 古离别 D 乌衣巷 14 在晚唐诗人中 专攻近体而使律诗通俗化的是 D A 杜牧 B 李商隐 C 温庭筠 D 杜荀鹤 15 被后人评为 疏隽开子瞻 深婉开少游 的北宋作家是 C A 晏殊 B 欧阳修 C 柳永 D 张先 16 提出 以适用为本 的文学主张 诗文创作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文学家是 B A 苏舜钦 B 王安石 C 苏洵 D 苏轼 17 下列作品用乐府旧题的是 A 送社少府之任蜀川 B 长安古意 C 春江花月夜 D 登幽州台歌 18 高适 燕歌行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玉箸 是指 A 筷子 B 眼泪 C 武器 D 首饰 20 范仲淹 岳阳楼记 的写作年代是宋仁宗 A 庆历四年 B 庆历五年 C 庆历六年 D 庆历七年 21 元稹的 新题乐府 直接源于 的启迪 A 王建 B 张籍 C 白居易 D 李绅 22 北宋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 B A 欧阳修 B 柳永 C 苏轼 D 秦观 23 李清照诗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鬼雄 一词出自 D A 诗经 B 左传 C 战国策 D 楚辞 25 在宋代古文运动中 柳开是 A 先驱者 B 响应者 C 过渡者 D 集大成者 26 宋初以杨亿为代表的重要文学流派和风格是 C A 白体 B 晚唐体 C 西昆体 D 荆公体 27 王安石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颇有影响 其散文最擅长的是 A 叙事抒怀 B 描景写意 C 用事用典 D 议论说理 28 吕本中是第一个用宗派观念论诗人群体的人 他率先提出的诗派名称是 A A 江西诗派 B 剑南诗派 C 江湖诗派 D 晚唐诗派 29 秦观词作内容绝大多数是 A A 儿女柔情 B 羁旅行役 C 家国兴亡 D 田园风光 30 柳永词赢得 凡有井水处都能歌柳词 的声誉 所指的是 C A 清空词 B 骚雅词 C 俚俗词 D 豪放词 31 杨万里诚斋体诗最为出色的是 D A 乐府 B 古风 C 律诗 D 绝句 32 刘克庄是南宋末年文坛领袖 在诗歌方面是 C A 江西诗派传人 B 剑南诗派后进 C 江湖诗派宗师 D 遗民作家先驱 33 文天祥是著名的遗民作家 其诗歌代表作 过零丁洋 的名句是 D A 从此西湖休插柳 剩栽桑树养吴蚕 B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 C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D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34 李白诗歌的基本风格是 D A 清新秀丽 B 豪放飘逸 C 平易质利 D 沉郁顿挫 35 唐代传奇的语言风格特征是 A 文辞华美 B 朴实无华 C 奇特险怪 D 沉郁凝重 36 宋代文学的主调是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爱国主义 D 自然主义 37 易安体与其他宋词名家的作品相比 最大的差异就在于 A 表现手法不同 B 题材不同 C 扦情主体不同 D 风格不同 38 作诗初学江西派 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而自成一家 世号 诚斋体 的南宋诗人是 A A 杨万里 B 范成大 C 陆游 D 尤袤 39 在诗歌体裁方面 李白贡献最大的是 D A 五古 五绝 B 五律 五绝 C 七律 七绝 D 七古 七绝 40 下列传记散文中 属柳宗元所作的是 A 童区寄传 B 毛颖传 C 张中丞传后叙 D 五柳先生传 41 以诗歌的初 盛 中 晚分期看唐传奇 其优秀作品多产生于 A 初唐 B 盛唐 C 中唐 D 晚唐 42 下列作家中 不属于 苏门四学士 的是 D A 黄庭坚 B 晁无咎 C 秦观 D 陈师道 43 江西诗派的得名主要是由于 A 其中的诗人都江西人 B 其中的诗人都曾共同生活在江西 C 他们的诗都作于江西 D 其领袖黄庭坚是江西人 44 集中体现辛弃疾驾驭语言能力的是 D A 以诗为词 B 以论为词 C 以赋为词 D 以文为词 45 元好问论诗的代表作是 A 戏为六绝句 B 论诗十绝 C 论诗绝句三十首 D 百首论诗绝句 51 欧阳修散文基本风格是 A 气势磅礴 B 雍容典雅 C 平易流畅 D 瘦硬简健 52 苏轼于熙宁年间写诗对新法弊端进行讽谏 遭新党中小人陷害而引发的事件是 B A 熙宁变法 B 乌台诗案 C 元祐党争 D 靖康之乱 53 北宋晏殊主要是以词传名 被称为 D A 豪放词人 B 爱国词人 C 俚俗词人 D 富贵词人 54 姜夔白石词所创立的词派是 A A 清雅词派 B 豪放词派 C 咏物词派 D 田园词派 55 严羽 沧浪诗话 提出的著名诗论观点是 B A 以俗为雅 B 别材别趣 C 点铁成金 D 别是一家 56 陆游堪称古代作家中多产的诗人 其诗歌收入 剑南诗稿 的是 A 一千四百多首 B 七千多首 C 九千二百多首 D 一万四千多首 57 永嘉四灵推崇的唐诗 实际上是 A 初唐诗 B 盛唐诗 C 中唐诗 D 晚唐诗 58 戴复古是江湖诗派的代表诗人 他的诗集中数量占一半的是 A 五律 B 五绝 C 七绝 D 七律 61 王安石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颇有影响 其散文最擅长的是 A 叙事抒怀 B 描景写意 C 用事用典 D 议论说理 68 刘禹锡的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所属的诗歌类型是 C A 讽谕诗 B 感遇诗 C 咏史诗 D 山水诗 69 在唐代古文运动兴起的诸种因素中 更为直接的原因是 A 受萧颖士 李华 梁肃和柳冕等古文家的影响 B 受中唐儒学复兴的影响 C 受中唐社会政治的支配 D 受文体文风自身演变规律的支配 70 李煜词中最感人的作品是 C A 反映宫延享乐生活的艳情词 B 写离愁别绪的感伤词 C 抒写亡国的深悲巨痛的篇章 D 以咏物怀古表达情思的篇章 71 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的原因是 B A 籍贯昌黎 B 郡望昌黎 C 被贬昌黎 D 隐居昌黎 72 韩愈提倡 道统 和 文统 的目的是 D A 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 B 不满足于儒家的章句教条 C 反对永贞革新 D 恢复贞观之治 73 葡萄美酒夜光杯 的出处是 C A 王昌龄的 出塞 二首之一 B 王昌林的 从军行 其一 C 王翰的 凉州词二首 其一 D 李颀的 古从军行 74 李商隐无题诗的特色是 A A 善于描写隐秘难言的爱情心理 B 政治上的讽谕与抒情相联系 C 借托史事 寄寓吊古伤今之意 D 以华美辞藻取胜 抒写艳情 75 柳宗元一生的转折点是 D A 参加永贞革新 B 被贬永州司马 C 进士科中第 D 被贬柳州刺史 76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出自于杜牧的 A A 咏史诗 B 伤别诗 C 纪行诗 D 写景诗 77 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是 B A 寻求诗律新变 B 恢复风雅传统 C 讲求彩丽竞繁 D 倡导应制咏物 78 李贺在唐代诗坛被称为 D A 诗佛 B 诗仙 C 诗圣 D 诗鬼 79 韦应物山水田园诗的风格特色是 C A 气骨内敛 意沉调响 B 气貌高古 清雅闲淡 C 气势壮大 刚健明朗 D 有气端翔 音情顿挫 80 王维山水诗创作的特色是 A A 善于写空山的宁静之美 B 善于写水乡的纯净之美 C 善于表现慷慨的情怀 D 善于抒发失意的悲哀 82 完成五言律定型的是 A A 杨炯和杜审言 B 宋之问和沈佺期 C 陈子昂和张若虚 D 魏征和上官仪 83 登高 是杜甫晚年诗中的名篇 被后人评为 B A 古今五律第一 B 古今七律第一 C 古今五绝第一 D 古今七绝第一 84 大历十才子 齐名的重要原因是 D A 同见于姚合编的 极玄集 B 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 C 他们长期在江南任职 D 主要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 85 杜甫 春望 中的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所反映的是 C A 早年的读书和漫游生活 B 困居长安十年时的感受 C 安史之乱 时的国恨家愁 D 晚年漂泊西南的客旅生活 87 下列诗句中 属于杜牧咏史诗的是 A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B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C 三百年间同晓梦 钟山何处有龙盘 D 长空澹澹孤岛没 万古销沉向此中 89 韩愈在 南阳樊绍述墓志铭 中提出的文学主张是 A 文以明道 B 文从字顺 C 气盛言宜 D 不平则鸣 90 司空图提出 象外之象 说 第二个 象 是指 A 形象 B 意境 C 韵味 D 旨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