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律七律 长征长征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太和县民安路小学太和县民安路小学 岳红岳红 设计理念设计理念 七律 长征 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走近毛 泽东为专题 共编排了4篇课文 七律 长征 是第一篇 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有二 一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 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 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二是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 的博大胸怀和高昂气质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 平时也对中国革命 史有了一定的粗浅的了解 但是 距离那个年代比较久远 理解可能不到位 需要运用这 个单元的学习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 了解当时的年代背景 进而为更好的理解课 文做好铺垫 同时 在理解诗文的时候 教师要适时适度地出示文字 图片 视频等资料 及时恰当地突破重难点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认识 3 个生字 会写 3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 远征 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3 理解诗意 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 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 勇豪迈的气概 难点 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师 多媒体课件 生 搜集关于毛泽东和长征的资料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一 导入明标导入明标 3分钟 1 出示毛泽东图片课件 认识他吗 生说 他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 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 他不仅是世界著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 革命家 还是一位著名的诗 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 七律 长征 板题 齐读 2 知道什么是 七律 吗 打开课本 数数这首诗一共有几行 每行几个字 生汇 报 这样的诗叫做 七律 是七言律诗的简称 每一首诗是8行 每一行7个字 第 2 4 6 8句最后一个字押韵 3 自由读导学案上的 学习目标 说说这节课需要完成什么任务 设计意图 揭题导入 认识毛泽东 了解七律 建立知识结构 明确学习目标 让学生 明确学这节课的目的与任务 二 自主预习自主预习 5分钟 1 根据导学案 和对子读一读 画一画 说一说 2 课件出示全诗 小组推荐汇报读 3 全班齐读诗 读出诗的节奏 设计意图 从读准词语到读通诗句 画出节奏 再到指名读诗在班级展示到全班齐诵 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充分读诗展示的机会 互相交流材料 资源共享 促进学生交流合作能 力 对诗的理解打下基础 三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1 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 打开书 根据导学案的问题和学法指导 先自己一个一个地完 成问题 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交流 7分钟 设计意图 抓住重点处疑难处探究 交给学生方法 把自主学习与探究落到实处 二 班内展示 班内展示 15分钟 1 1 小组汇报第一个问题 小组汇报第一个问题 出示第一句 出示第一句 1 理解诗文 这两句什么意思呢 老师这里有段资料 出示课件 让咱们特别留意一下这段话 中的这几个数据 引读 在长征的短短一年时间里 红军穿过了 11个省 翻过了 12座大山 跨过了 24条长河 行程 二万五千里 点击课件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 这就是红军走过的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如果把这条线路拉直 那就是跨过了半个地球 呀 而且当时前有堵兵 后有追兵 上有敌机轰炸 下有敌人的枪林弹雨 而我们的红军 缺吃少穿 生病没药 打仗没精良武器 硬是靠着双腿走过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啊 可见 长征的历程是多么 艰辛啊 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 远征难 板书一个大大的 难 字 可是毛主席和红军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怎样 你能用这一句中哪些词语来回答 对 不怕 只等闲 红军回答得多么坚定 谁来试试读一读 好 你来读 很好 这种不怕 困难的态度的就是一种无畏的精神 板书无畏 从这两个词语中你能还体会出红军什么精神 藐视困难 从容不迫 自豪 同学们说 的太好了 2 指导朗读 谁有信心把毛主席和红军战士们的这种藐视困难 从容不迫的自豪感读出来 你来读 谁来评价一下 指二生读后齐读 3 师总结 这两句高度概括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 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2 2 小组汇报第二个问题 出示第二句 小组汇报第二个问题 出示第二句 1 理解诗文 过渡 承接万水千山 毛主席先写了哪些山 生汇报 我们先来看红军翻越 五岭 山脉 和 乌蒙山 的情景 请同学来读这一句 点击 五岭 图片 你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山的走势 生说 连绵不断 蜿蜒 很好 这是你们对 逶迤 的最好解释 那么连绵数千里的五岭山 在你们眼里 它们仿佛什么一般 生说 点击 乌蒙山 图片 你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座山 雄伟高大 好 这就是 磅礴 逶迤 磅礴 写出了山势之险 但在红军眼里 它们像什么 翻腾的细浪 像脚下滚动泥丸 把两座大山极度缩小 这是运用夸张 比喻的手法 师引导 现在老师有个问题了 现实的情况和红军的感受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反差 呢 生说 因为红军不怕困难 乐观 所以困难就不那么强大了 很好 乐观 这个词 用的好 板书 乐观 把 难 改小 2 指导朗读 谁愿意把毛主席和红军战士们的这种乐观的感情 豪迈的气势读出来 可加点自己的 手势或动作 3 领会主旨 五岭乌蒙 一长一高 可红军却把它当作平平常常的事 所以毛主席在诗的开始进行 了高度的概括 读 生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3 3 品读第三句 品读第三句 过渡 是呀 山 无论多么长 无论多么高 都挡不住红军前进的步伐 水呢 生 汇报写了哪些水 请学生来读这一句 指名读 涉水难在哪 1 理解诗文 A A 巧渡金沙江 出示图 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 当时敌人疯狂地说 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 你 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金沙江吗 师介绍故事 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 水流湍急 惊涛骇 浪 敌人戒备森严 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 一面假装攻打昆明 迷惑敌军 吸引他们的主 力部队 而另一面我军主力队悄悄到皎车渡袭击 缴获渡船 活捉敌兵 不费一枪一弹夺 取了敌军阵地 等敌人发觉赶来时 我军已安然离开 敌人只能望江兴叹 我军个个欢欣 鼓舞 知道这个背景资料 你会怎么读 生读 一起来读一读 看看聪明的你是不是真的高兴 我们胜利了 读 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 读 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 面对险要重重的金沙江 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 读 师 现在 你知道 暖 字表达的感情吗 B B 飞夺泸定桥 过渡 如果说是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士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战役 飞夺泸定桥这一仗 则更体现了红军勇敢顽强的一面 看图片谈感受 师 这就是横在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当时敌人抽调了桥上的木板 只剩下光秃秃的13根铁链 而且对面就是敌人的枪林弹雨 同学们 你们看到这样的桥 有什么感受 看电影片段谈感受 下面我们就目睹当时战斗的场面 放课件 生谈感受 师 句中哪一个字能够把同学们的感受都饱含进去 师 是啊 一个 寒 字再现烈火与献血交融的悲壮场面 一个 寒 字饱含了红军 战士飞夺泸定桥的多少艰险 一个 寒 字深藏着对献身战士无限的怀念 一个 寒 字 折射出多少战士光辉的形象 真是大渡桥横铁索寒 2 怎样读好这两句呢 练读 指名读 齐读 2 领会主旨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我们看出了中国工农红军有勇有谋 无坚不摧 所以毛主席 在诗的开始进行高度的概括 读 生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4 4 品读最后一句品读最后一句 1 理解诗文 过渡 出示岷山图片 只要 只要翻过满是积雪的岷山 红军就胜利了 此时 他们又是 怎样的心情呢 指名读诗句 读出了怎样的心情 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理解 尽开颜 近一年的行军 粮食吃光了 衣服穿破了 体力也早已透支 而他们面对的将是更 为艰难的环境 岷山高达4000米 终年积雪 那他们为什么还高兴 高兴的是什么呢 胜利的喜悦 度过艰难的自豪 2 指导感情朗读该诗句 3 领会主旨 千里雪山 寒风刺骨 红军战士依然等闲视之 这就是红军的乐观和无畏 所以毛主 席在诗的开始进行了高度的概括 生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设计意图 抓住前两句 透彻理解后 通过图片文字资料故事视频 创设直观情境 引起共鸣 透过远征难但不怕 让学生体会到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 同时 也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钻研文本的空间 四 展示提升四 展示提升 5 5分钟 分钟 1 红军长征历经千难万险 毛泽东给我们选择了其中最典型的五幅征难图 同学们 长征途中 不管是牺牲的战士 还是最终达到陕北根据地的他们都是 英雄 板书英 雄 2 这首不朽的杰作 用短短56个字 负载着红军长征路上的艰难万险 饱含着中国共 产党乐观主义的万般豪情壮志 让我们连起来再读读这首诗吧 3 这么好的一首诗 你们能背下来吗 你来 你来 全体起立 让我们带着对红军战士的崇敬之情一起背诵全诗 创设情境师生多次齐诵全诗 4 七十多年过去了 远征者地足迹早已被岁月的流水磨平 但长征勇往直前的乐观 无畏的精神是永恒的 在学习中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口述历史的声音记忆-洞察及研究
- 公司治理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洞察及研究
- 通管局安全员c证题库通信工程及答案解析
- 铁路桥梁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解析
- 工作总结:实现目标的坚持
- 北疆井水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盐调控的适应性与优化策略探究
- 创新文化经组织学习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机制探究
- 洋中脊应力演化机制-洞察及研究
- 有色金属冶炼废弃物资源化-洞察及研究
- 固定矫治器美观性-洞察及研究
- 2025年中考体育笔试题
- 北京辅助生殖管理办法
- 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
- 地图拼图活动方案
- 胡蜂蛰伤培训课件
- JJF 2215-2025 移动源排放颗粒物数量检测仪校准规范
- 网格员调解员培训
- 2025年天津市中考英语试卷(含标准答案)
- 智慧审计数字化场景DeepSeek+AI智算一体机设计方案
- 机械清扫队管理制度
- 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