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把握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实践研_第1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把握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实践研_第2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把握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实践研_第3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把握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实践研_第4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把握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实践研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教学中把握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实践研小学数学教学中把握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实践研 前进路小学前进路小学 郭峰郭峰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入 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 从 原来完全由教师主导的以 教 为中心的课堂 正在走向以教师的 教 与学 生自主的 学 相结合的课堂教学 但面对课堂的这些变化 我们不难发现 过于注重学生的生成 很容易把学生的 自主 变成了 放任自流 课堂看 似热闹了许多 但最终学生单独面对数学问题时还是不能很好地解决 甚至还 不能正常的完成教学目标 究其原因 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我们的有些课堂始终 没有把握好教与学的真正关系 而太多流于形式而无实质的师生互动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指出 处理好教与学的关键是处理好 这两种行为的主体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学习的 主体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和合作者 所以在课堂中所有的教学活 动理所当然都应该是围绕着学生而展开 但是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老师在课堂上 的主导性也是不可或缺的 只是我们的方式不再是单纯的讲解和重复的操作练 习 而是通过组织教学和情景引入等方式 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并通过师生 之间 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所引发的数学思考和体现出来的认知过程进行引导 和调整 以达到特定的数学教学目标 所以整个教学过程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参 与 交流和合作的一个动态过程 面对这样的角色转变 对于老师最难把握的 是如何应对在课堂交流过程中学生思维碰撞所生成的想法 这些动态生成的资 源 使得教师对教学过程难以预料 但是高效的课堂教学是离不开对互动生成 性资源捕捉和利用 如何把握好 利用好这些课堂生成资源 让我们的数学课 堂更生动 更有效 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与具体做法 一 一 教师要树立捕捉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意识 教师要树立捕捉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意识 作为教师要意识到教育教学资源是多方面的 除了教材以外 学生也是非 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尤其在学生探究 交流和互动的过程 中 会产生大量的生成性的教学资源 而我们老师应该利用学生在交流互动中 产生的思想的火花 推进学生知识的建构与认知的发展 所以我们应该摒弃听 到 意外之声 感到厌烦的心态 应该心中时刻具备捕捉教学资源的意识 这 样 抱着欣赏和智慧的眼光去主动捕捉学生发自内心的各种 始料未及的信息 并且能主动意识到这些信息包含着学生独特的思维创造意识 比较真实地反 映出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思维状态 这些由学生生成的 有时往往超越教师思维 的教学资源是极其珍贵的 教师要真正懂得这些孩子的独特见解 以此去促进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二 教师要善于创设互动生成性的课堂教学环境 二 教师要善于创设互动生成性的课堂教学环境 一 一 充分的预设是课堂生成的前提 充分的预设是课堂生成的前提 只有精心的预设 才会有美丽的生成 教学预设是组织教学的必要手段 是教学的内在需要 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 而教学生成则是在教学预设 的基础上的拓展和创新 1 1 关注学生真实思维的预设 是产生动态生成资源的前提 关注学生真实思维的预设 是产生动态生成资源的前提 如果说预设是生成的土壤的话 那么只有基于学生原有经验的教学预设才 会是产生动态生成资源的优质土壤 数学课程内容是前人长期不断积累下来的 数学知识 学生对于这些间接经验的习得 是需要老师精心设计 安排和组织 教学的 学生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 慢慢内化为自己的经验 但是在这个过程 中学生是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建构自己对数学的认识 所以在预设时 一定要清楚地了解好学生已经储备的相关知识和相关的经验来设计教学 以便 更好地计划 预期和更全面地想象课堂的发展和孩子的想法 为生成性资源的 有效利用做好充足的准备 因而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我们应该尽量换位思考 争取做到教学思路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 尽量超前预计学生的思考方向和反应 才能对这些孩子原生态的想法进行顺势引导 内化为他们自己的经验 让其理 解数学的真正意义 2 2 合理的教学设计 是促成生成性资源的必要条件 合理的教学设计 是促成生成性资源的必要条件 生成性教学资源的生成 是教师围绕着教学目标通过组织多样化的数学活 动所得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有些教学资 源的生成是可预见性的 是老师本来期望在设计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所要达成的 而好的教学设计总是尽所有可能去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能发展自己思维 生成属于自己的想法 如在一年级 连加 这节课中 主要是掌握两种形式的竖式进行连加的运 算 一种是分步的 还有一种是三个数一起加后进行计算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 活动 让学生掌握了用竖式去正确计算连加算式的方法 最后老师提供了一组 计算题 要求用你喜欢的竖式计 算这些题 在教学设计时 老师就根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编了这两道题目 在 学生的练习过程中 虽然大多数小朋友都用了一种他们比较熟悉的方法去做 但也有一部分小朋友根据数的特点 选用了不同的方法去做 学生这样的表现 真正达到了教学设计者的目的 也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让这些学生不但对两种形 式的竖式进行了巩固练习 而且对算法多样化的优化过程有了很好的体验 真 正让学生体会到了各种算法的特点与优势 二 二 开展过程性教学是引发生成性资源的土壤 开展过程性教学是引发生成性资源的土壤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 2011 版 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 交 往互动 共同发展的过程 它是教师 学生 文本之间的多向交互关联的活 动体 它通过交往获得动力 通过互动得到创生 师生间互动是非常的重要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还是比较被动 往往出现不敢举手说出自己的 想法 更加不要说敢对老师的想法提出质疑了 这需要老师平时给予充足的思 考时间和对话时间 善于鼓励学生 努力营造一种善思好问的学习氛围 1 1 善于倾听和尊重学生真实的思维 善于倾听和尊重学生真实的思维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总是非常强调让学生用心听懂老师的话 而对于学 生的回答如果是与教学设计相符的答案 老师总是会兴高采烈地去接受 而对 于那些预设之外的 不知道怎么处理的答案 总会草草了事 很多时候老师总 是抱怨课堂上的学生没有回答到 点上 而使得这节课没有预料的那么好 其实认真倾听学生的表达 才能真正捕捉到学生的真实想法 才会有优质的生 成性资源 如在执教 找规律填数 这一课中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幕 大家都在讨论 2 3 5 这个数列的规律时 其他预设的情况其实都 已经出示了 只剩下一种情况了 老师一直等待着有个小朋友能出现老师已预 设的 前两个数相加等于第三个数的 规律 当有个孩子举手说到 2 3 5 8 说到第 4 个数字填写 8 的时候 作为老师的我内心真是 一阵窃喜啊 终于有人发现了 结果 这个孩子说第 5 个数的时候竟然说的 是 9 我一下子闷掉了 怎么跟我预设不一样啊 如果换作以前 我肯定打断 他 让他坐下 换其他学生去说出本来预设的那种情况 但是当时的我却很想 了解 这个孩子是怎么得出那个 9 的 于是马上问他 为什么那个 8 后面是 9 呀 他说 我想把前后两个数的相差数变成从 1 开始 老师鼓励他说下去 如果你把这里的相差数变成 1 那么后面的相差数的规律将怎么变化下去 他很开心的说道 如果还可以写下去 那么相差数的规律应该是 1 2 3 再 1 2 3 嘿 这种方法真的是非常得不错哦 虽然超出了老师的预设 但 是由于老师的耐心倾听使得学习活动又多了一种理解 给课堂带来了新的惊喜 2 2 善于从学生的错误中挖掘信息 善于从学生的错误中挖掘信息 想要创设学生勇于交流的氛围 必须鼓励学生大胆的说 允许学生犯错 这样他们才不怕说错勇于表达 我们老师更需要把学生的错误信息当作一种非 常可贵的教学资源加以欣赏和引用 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敞开心扉 勇于表达 自己的想法 三 三 课堂互动生成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 课堂互动生成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 我们的教学智慧主要来自于课堂实践 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通 过一定的教学策略能巧妙的对生成性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真正打造高效课堂 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 有效提问 启发学生 一 有效提问 启发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 在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 总会产生一些具有开放性和 多样性的生成性的教学资源 老师就要懂得通过有效地提问这个教学手段去开 发这些生成资源 进而启发学生 深化学生的认知 在 比较长度 这节课中 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比身高这个活动去初步感 知 一端对齐看另一端 的比较方法 首先是让两个学生站在同一地面进行比 较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很快能比较出谁比谁高 谁比谁矮 接下来故意让一 个矮的学生站在椅子上和一个高的学生站在地面上比 学生们看到了纷纷 抗 议 不公平 不公平 于是老师接着问道 怎么样比才公平 下来 比 下来比 按照学生的建议 学生很快说出了比的结果 按照预设 在这 里本该老师自己总结出 站在同一平面比 才公平 但我灵机一动 这么 多的生成反馈资源 我可以加以利用啊 于是我把我原本的小结换成了提问 这里老师有个疑问了 为什么下来比就公平了呢 听到这个问题 学生都 安静了下来 通过思考有学生回答道 因为他们现在都站在一个地面上 而 且这个地面是一样高的 所以比起来就公平了 看来这个问题真是问到点子 上了 这个情景引入不但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 而且通过最后一个环节的提 问进一步开发和提升了学生对长度比较方法的本质上的认识 提问的有效性具体体现在是否具有思考性 在交流互动中 我们老师在学 生面对困惑时 非常需要提问这个有效的教学手段去点拨他们的 在课堂教学 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生成资源很需要通过有效的提问 去引导学生启迪 学生的思考方向 所以说有效提问是引导和优化课堂生成的非常有效的教学策 略 二 合理评价 引导学生 二 合理评价 引导学生 在课堂互动生成的过程中 面对学生反馈的各种信息 我们老师应该懂 得灵活的筛选 并通过有效的评价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想法其价值在哪 里 记得在讨论退位减法 36 7 29 的算法时 大多数同学能根据以前学过的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想到把 7 假设成 10 得出 36 10 3 29 的算法 这时 有个 学生举手说道 如果能把 7 假设成 10 那么我也可以把 36 假设成 37 用 37 7 30 30 1 29 进行计算 面对这个这么有价值的生成资源 老师内心的激动不 言而喻 老师情不自禁的评价道 老师真为你的想法而觉得骄傲 你竟然能 在以前学过的假设法中受到启发 还能创新出新的更方便的算法 其实我们的 数学家就是这样诞生的 在原来的经验上一点点创新出自己的新的方法 我们 的数学也是这样一点点发展起来的呀 你真了不起 面对老师这么富有激励 性的评价 学生的喜悦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老师评价的过程中 也给其他学 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 可见 评价的过程就是老师和学生不断对话和协商的过 程 在这个过程中能让每个有所反馈的学生有所发展和提高 三 三 把握时机 适当介入 把握时机 适当介入 生成性的课堂主要围绕着学生而展开 但是老师在课堂中的重要性也是不言 而喻的 如果说学生在课堂中互动生成的过程好比是在浩瀚的海洋中的探险的 话 那么老师就是把舵的船长 面对这么多应接不暇的生成资源 老师的适时 介入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 并没有出现在教学设计 中预设好的重点知识的时候 老师应当及时的出示 绝不能听之任之 学习的主体的确是学生 但是在课堂中发挥主导作用的还是老师 老师作 为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和合作者 我们要知道组织教学 就是组织学生参与 一定目标导向下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每节课的教学活动始终是围绕教学目标 而展开的 老师根据课堂的互动的过程的需要 进行适当的介入是很有必要的 一种手段 四 四 及时反思 改进教学 及时反思 改进教学 教师需要在平时的实践基础上进行深刻的反思 并在反思的基础上累计经 验才能形成较高的课堂教学智慧 而这需要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 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一节比赛课 看数射线做加减法 的磨课过程 这节 课我先后试教了 6 次 教案和课件修改了 12 次 在这一次次上课的过程中 让 我对学生的各种认识和生成有了充分的了解 并根据学生的各种反馈 一次次 调整教学设计 不断地完善教学 在这个过程中 不断反思着自己的教学策略 思考各种引导学生和启迪学生的方法 正因为有了平时不断地反思积累 在真 正课堂实施的过程中 才会从容不迫的捕捉利用这些生成信息 让每个学生都 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叶澜曾说过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 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 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 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旅程 正因为课堂中充满了许多的变数和不确定性才决定了生成的丰富与鲜活 这就 需要老师时刻关注和捕捉课堂上师生互动中产生的有价值的新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