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GMP带风险评估液体制剂空调系统验证方案DOC_第1页
新版GMP带风险评估液体制剂空调系统验证方案DOC_第2页
新版GMP带风险评估液体制剂空调系统验证方案DOC_第3页
新版GMP带风险评估液体制剂空调系统验证方案DOC_第4页
新版GMP带风险评估液体制剂空调系统验证方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 概述概述 a 新建制剂 固体 车间设计 D 级洁净区域面积 350 平方米 区域内设置的洁净室有口服液 10ml 灌 装间 100ml 合剂灌装间和精滤间 以上洁净室受控环境洁净度需要达到 ISO8 级标准 b 新建制剂 固体 车间空调系统设计风量 25000m h 其中新风比设计为 13 9 气流组织形式采 用非单向流的顶送侧回形式 污染控制原理采用稀释洁净的机理 洁净室设计换气次数均要求达到 15 次以上 c 洁净室和空气处理系统的设计 含二次施工设计 充分考虑了防止内饰隔断材料 地面 风管材料 的表面产生 存留或释放污染的可能性 所有施工和材料选择均遵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 2006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GB50073 2010 e 空气过滤系统采用三个过滤段的设置 1 室外空气的预过滤 过滤网采用 100 目不锈钢筛网和无 纺布制作 有效防止异物和鼠虫进入组合式空调器 2 组合式空调器设备内设置二次过滤器 设备选型中要 求设备供应商提供的初效过滤器过滤效率为 G3 EU 中效过滤器过滤效率为 F8 EU 3 送风到洁净室的 风管末端设置高效过滤器 施工合同中要求高效过滤器的过滤效率不低于 H13 EU d 洁净室内的固体辅料称量操作只做复核称量 辅料分零发放在制粒车间称量室进行 因此车间没有 设局部除尘排风 回风全部利用 f 该空气净化系统的空气调节处理流程示意图如下 g 车间洁净室的主要参数表 表 1 温度湿度洁净室面积 洁净室层 高 洁净室人 员数 序号房间名称洁净级别 RH m 个 1 一更 18 2645 657 20 2 70 0 2 一更 18 2645 657 04 2 70 0 3 二更D 级 18 2645 656 60 2 70 1 4 二更D 级 18 2645 656 25 2 70 1 5 缓冲D 级 18 2645 657 04 2 70 1 6 洁净走廊D 级 18 2645 6557 00 2 70 5 7 器具存放D 级 18 2645 6522 75 2 70 2 8 器具洗涤D 级 18 2645 6520 15 2 70 2 9 中控室D 级 18 2645 655 76 2 70 1 10 洁具D 级 18 2645 6510 04 2 70 1 11 废弃物暂存D 级 18 2645 659 25 2 70 1 12 暂存D 级 18 2645 6514 80 2 70 2 13 缓冲 外 D 级 18 2645 6510 89 2 70 1 14 称量D 级 18 2645 6510 07 2 70 2 15 洗瓶D 级 18 2645 6530 40 2 70 3 16 口服液灌装D 级 18 2645 6520 52 2 70 6 17 配液D 级 18 2645 6533 92 3 20 5 18 精滤间D 级 18 2645 6510 20 3 20 2 19 合剂灌装D 级 18 2645 6559 78 2 70 6 2验证目的验证目的 a 确认新建车间及及其空调系统的设计符合公司新建车间的预定生产规模以及生产工艺的环境控制要 求和 2011 年 3 月实施的新版 GMP 规范要求 b 确认新建车间空调系统的设施 单元设备的建造 选型 安装符合并到达了设计标准和国家规范要 求 c 通过对空调系统的运行确认 证明系统的设施 单元设备符合设计标准和设备选型的技术参数要求 e 证明该空调系统在按照拟定的操作程序和相关管理文件操作下 可以使车间洁净室的环境控制满足 生产工艺和最新发布的 GMP 规范要求 d 通过分析验证过程中的测试数据和系统余量之间的关系 对系统的能够连续稳定的有效保证车间洁 净室环境符合 ISO8 级的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估 制定合理并符合规范的洁净室日常监测计划和再验证周期 3 3 验证小组说明验证小组说明 3 13 1 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 汪斌 负责施工前的二次设计 并和施工方商讨合理符合规范的施工方案 负责系统设施和单元设备的选型工作 材料和设备的技术参数要求按设计要求的提出工作 施工作业期间的甲方现场代表工作 配合监理公司专业监理保证施工操作的规范性和设计要 求 负责起草再验证方案 组织方案的培训和实施 异常处理 书写报告 验证后相关操作程序和文件的修改建议工作 验证小组的系统运行评估意见形成后 提出空 调系统和洁净室的日常检测计划建议 并结合测试数据和系统设计余量对系统的连续稳定性做评估建议 提 出系统的日常监测方案 3 23 2 工程设备部工程设备部 a 负责监控净化空调系统的运行情况及其调节工作 以及操作人员的文件和程序的培训工作 负责验证使用的检验仪器和器具的校准工作 协助空调系统预测试的风量分配调节工作 b 空调系统的操作人员 负责净化空调设备的运行操作和调节 负责运行记录的填写工作 协助空调系统预测试的风量分配调节工作 3 33 3 质量部质量部 a 负责组织验证过程中的组织 QC 进行取样 检测 检验工作 负责验证过程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 结合测试数据和系统设计余量对系统的 连续稳定性做评估建议 提出系统的日常监测方案 对洁净室日常检测的环境参数警戒限度 提出建议 b 负责验证过程中的现场监控工作 确认验证实施过程能够按方案实施 参与系统连续稳定性的评估 提出系统日常维护和操作规范性的保证条件 复核操作文件和程序的可实施性 并对相关操作程序和文件做定稿修订 系统运行期间的规范过程控制工作 4 4 验证过程中需要的程序文件资料和仪器仪表的确认工作 验证过程中需要的程序文件资料和仪器仪表的确认工作 4 1 文件资料确认工作 文件资料确认工作 表 2 4 2 验证过程中验证过程中仪器仪表的校准情况 采用仪器仪表的校准情况 采用 ISO14644 中建议的仪器 中建议的仪器 表 3 内容范围确认项目 确认人签名 确认结果 设计文件用户需求书 平面图 布局图 资料的完善性 模块化风冷冷水机组操作程序 组合空调器操作程序 模块化风冷冷水机组维护保养程序 组合空调器维护保养程序 洁净空调系统操作程序 洁净空调系统维护保养程序 尘埃粒子计数器的操作程序 洁净度监测操作程序 程序文件 确认人 QA 通过标准 程序文 件已经完整 操作 人员已经培训并具 备上岗条件 风速仪操作程序 培训复核情况 程序文件的完 整性 设备开箱记录 系统单元设备资料 确认人 通过标准 按要求 填写记录 记录中 设备开箱时没有异 常情况 设备配套技术资料 记录填写复核 情况 异常情况记录 暖通专业施工和竣工蓝图 施工工程中的工程质量检验记录 系统的施工和竣工 图纸 通过标准 资料必 须完整 施工记录 必须有监理的签字施工过程中系统设施材料的报审记录 资料的完整性 程序文件的完 整性 仪器名称确认标准确认项目 光散射离散粒子计数 器 仪器应该有有效的标定证书 标定的频率和方法应 按现行公认的规定执行 粒径分辨率 10 以下 电子反应时间 50 微秒 校准间隔 12 月 1 仪器检定证书编号以及效期 2 检定单位以及资质等级 5 5 设计确认 设计确认 设计确认内容包含 确认系统设施建造的施工蓝图与新建车间的预定洁净室的布置和洁净度级别 以及人流物流通道的走向是否符合 GMP 规范要求 确认设施建造过程中选用的建造材料符合设计和通风 工程验收规范 确认空调系统购进的单体设备选型是否符合设计说明中的技术参数要求 设计确认通过 后洁净室和净化空调系统的建造应可以实施 确认人员 质量部 QA 车间主任 车间工艺工程师 设备工程师 可接受标准 必须满足用户需求和功能间预定用途 并符合规范要求 5 1 车间功能操作间主要环境参数和风量分配的用户需求与设计参数一致性的确认 5 1 1 车间洁净室环境参数设计和车间预定需求一致性确认 可接受标准 1 温度 湿度设计参数必须符合工艺温湿度要求 2 正压值可接受标准 洁净区与非洁净区的压差需要 10Pa 相邻房间之间有压差梯度 要求的梯度值需要 5Pa 3 设备负荷符合必须 用户需求的设备负荷 表 4 房间名 称 洁净 级别 工艺 要求 洁净 度级 设计 温度 工艺 要求 温度 设计湿度 工艺 要求 湿度 设计 正压 值 是否 符合 需求 设备 负荷 需求 设备 负荷 房间人 员负荷 工艺 需要 人数 热风速计误差 读数的 5 反应时间 90 满标度时 不到 10s 范围 0 1 1 0m s 和 0 5 20m s 校 准间隔 12 月 误差 读数的 5 反应时间 90 满标度时 不到 10s 范围 0 1 1 0m s 和 0 5 20m s 校 准间隔 12 月 1 仪器检定证书编号以及效期 2 检定单位以及资质等级 电子发烟笔直径为 0 5 m 50 m 的 DI 水雾 湿度计 温度计 误差 满标读数的 5 敏感度为 1 误差 满标读数的 0 5 标准 ISO7726 1 仪器检定证书编号以及效期 2 检定单位以及资质等级 压差计误差 满标读数的 5 敏感度为 0 5pa 校准间隔 12 月 1 仪器检定证书编号以及效期 2 检定单位以及资质等级 别 RH RH PaPaKWKW 人数人数 一更 18 2645 65 0 0 一更 18 2645 65 0 0 二更D 级 18 2645 6513Pa 1 二更D 级 18 2645 6513Pa 1 缓冲D 级 18 2645 6518Pa 1 洁净走 廊 D 级 18 2645 6523Pa 5 器具存 放 D 级 18 2645 6518Pa 2 器具洗 涤 D 级 18 2645 6518Pa 2 中控室D 级 18 2645 6518Pa 1 洁具D 级 18 2645 6518Pa 1 废弃物 暂存 D 级 18 2645 6518Pa 1 暂存D 级 18 2645 6518Pa 2 缓冲 外 D 级 18 2645 6515Pa 1 称量D 级 18 2645 6518Pa 2 洗瓶D 级 18 2645 6518Pa10 3 口服液 灌装 D 级 18 2645 6518Pa10 6 配液D 级 18 2645 6518Pa10 5 精滤间D 级 18 2645 6518Pa 2 合剂灌 装 D 级 18 2645 6518Pa 6 综合评述 5 1 2 车间洁净室设计风量与用户需求的一致性确认 可接受标准 1 设计送风量必须满足换气次数 15 次 h 并保证系统风量有 10 的余量 2 正压风量的设计参数必须 正压风量的校核计算风量 回风量的加上正压风量应与送风量相 等 缝隙法计算正压风量的公司如下 L 0 827 A P1 2 1 25 1 03375 A P1 2 1 式中 L 正压漏风量 m3 s 0 827 漏风系数 A 总有效漏风面积 m2 P 压力差 Pa 1 25 不严密处附加系数 3 整个系统回风全部利用 洁净室不设排风量 一更控制区域设置泄压排风 排风量应 该 房间的送风量 表 5 正压 值 正压 风量 校核 计算 送风 量 校核 计算 排风 量 校核 计算 回风 量 新风 量 校核 计算 房间名称 Pam3 hm3 hm3 hm3 h m3 h 一更 00 250 2500 35 一更 00 250 2500 35 二更 13Pa12 300 0288 43 二更 13Pa12 300 0288 43 缓冲 18Pa24 350 0326 50 洁净走廊 23Pa450 2550 02100 361 器具存放 18Pa 36 1000 01036 142 器具洗涤 18Pa 36 950 0986 135 中控室 18Pa 24 280 0304 40 洁具 18Pa 24 500 0524 71 废弃物暂存 18Pa 24 450 0474 64 暂存 18Pa 36 700 0736 99 缓冲 外 15Pa 36 500 0536 71 称量 18Pa 24 700 70321 99 洗瓶 18Pa 36 3720 11002656 527 口服液灌装 18Pa 36 2500 02536 354 配液 18Pa 36 5000 05036 709 精滤间 18Pa 36 600 0636 85 合剂灌装 18Pa 36 3200 03236 453 综合评述 5 1 3 洁净室装修材料和送回口的布置是否符合预定用途和用户工艺要求 表 6 项目内容预定方法 用途以及工艺要求确认方法标准和规范要求实际实施情况 洁净控制方法 采用非单向流的 稀释洁净原理 气流组织形式采 用顶送侧回的方式 设计方提供每一个洁净室 的送风量 要求换气次数 暖通专业施工蓝图 核算换气次数 15 次 并有适当余量 蓝图中送风口需吊 顶设计 回风口设 在侧墙 内隔断装修材料采用双面金属玻 镁板 其中金属面有防腐涂层 材料检验报告以及材料报 审记录 新版GMP规范第四十 九条 人流和物流通道设置有气锁间 并考虑有指示的进出门连锁系统 电气专业施工蓝图 新版GMP规范第一百 九十七条和名词解 释 送风口的分布采用非单向流的洁 净室 空气流过分布于入口平面 上多个位置的过滤器出口 并 通过远处的位置返回 过滤器出 口可以等距离分布于整个洁净室 内 或成组分布于工艺核心 区 上方 暖通专业送风口平面布置 图 回风口平面布置图 参考 工艺流程图和设备 定置图纸 洁净室设计规范 在非单向流系统中 回风的位置不像向 流的应用中那么重 要 但仍应象注意 送风一样注意回风 的分布 这样可以 尽量减少洁净室中 死区 洁净室 通讯系统设置室内内线电话 尽 量减少人员的进出 电气专业图纸 洁净室设计规范 GB50591 2010 洁净室内要尽量减少外露的各种 公用设施管线 电源输出端和分 接头 接头等的设计和安装应 便于常规的清洁 设计说明新版GMP规范五十条 火灾控制系统带来特殊的问题 装烟感用的墙或吊顶穿洞应该和 洁净室内其它穿洞一样适当地密 封 喷淋 头本身的位置和形状 应该尽量不干扰气流 设计说明 消防专业图纸 新版GMP规范五十条 排水设施应有有效的防止倒灌措 施 给排水专业施工图纸新版GMP第五十一条 风管材料设计采用镀锌铁皮制作 厚度设计说明中已经明确 施工材料报审记录 游标卡尺测量 洁净室通风工程验 收规范 GB50591 2010 每一个支风管加装调节阀门 新 风管加装连锁的防倒灌的电动阀 电气专业 暖通专业施工 蓝图 采暖通风与设计规 范 便于送风量和回风 量的调节 保温材料采用华美20mm橡塑材料报审记录设计说明 通风设施 消防连锁排风应有防止倒灌的有 效措施 施工图纸确认 新版GMP第四十三条 以及第一百九十七 条 组合式空调器 设计风量25000m h 机外余压 750 新购设备质量检测报告 设备供应商对质量 数据负责 风冷式冷水机组 设计冷量150kw 新购设备质量检测报告 设备供应商对质量 数据负责 预过滤器 初效过滤器 G3级 中效过滤器 F8 设备供应商提供过滤器等 级检测证明 EU过滤器效率标准 单元设备选 型 空气处理单元 应设置混合段 初效段 表冷段 再热段 风机段 均风段 中效 段 送风段 中间段 供应商签订合同时应有段 位示意图 设计说明要求 施工图纸审图意见 图纸审核内容系统 设计的风量和冷量 进行复核 送 回 风 管几何尺寸是否符 合规范 审核机构应用相关 资质 综合评述意见 6 系统设施 设备建造安装确认 系统设施 设备建造安装确认 系统设施 设备的安装确认内容包含 洁净室的建造施工是否按照规范和设计执行 空调系统单 元设备的安装是否符合厂方技术要求 通风设施的施工安装是否按照规范执行 表 7 项目内容施工规范要求确认方法标准和规范要求实际实施情况 洁净室的建筑装饰施工应在主体 结构 外围护结构 屋面断水作 业完成后进行 施工组织计划表 GB50591 2010中的 4 1 1条 洁净室施工作业现场应实行封闭 清洁管理 如有产尘作业应有有 效防止粉尘扩散的措施 施工现场管理 GB50591 2010中的 4 1 5条 墙面表面应平整 色泽应一致 漆层应光滑 无反光现象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 全部 GB50591 2010中的 4 8条 墙面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2mm 立面垂直度允许偏差应为2mm 检验方法 直尺和塞尺 检查数量 30 墙面 GB50591 2010中的 4 8条 吊顶平面饰板平整度允许偏差 1 5mm 接缝高低偏差0 3mm 直 度偏差1 5mm 检验方法 直尺和塞尺 检查数量 30 墙面 洁净室设计规范 GB50591 2010 洁净室 门窗边框与墙体边封应小于 1mm 并严格密封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 30 墙面 洁净室设计规范 GB50591 2010 风管材料设计采用镀锌铁皮制作 厚度设计说明中已经明确 提供出厂合格检验证明 检查出厂检验报告 材料报审记录 洁净室通风工程验 收规范 GB50591 2010中的 5 2 5条 风管制作场地应清洁 工作人员 应穿干净的工作服和鞋套 施工现场监督 GB50591 2010中的 5 2 7条 洁净度6 9级的送风主管和支管 漏风量的检测 接受标准 主管 1 36m h 支管 2 49 m h 主管试验压力 1500Pa 支管试验压力 700 Pa GB50591 2010中的 5 2 13 1表格规定 风管安装 风管部件以及阀门安装应按照 GB50591 2010中的5 3条和5 4条 严格执行 施工现场监督 GB50591 2010中的 5 3条和5 4条 新风口安装距离室外地面应高于 3m 新风管外端应安装金属防护 网 现场实地检测 GB50591 2010中的 5 5 1条和5 5 2条 风口安装 回风口的百叶安装应竖直安装 回风口的安装位置应便于过滤 现场观测检测 GB50591 2010中的 5 5 5条和5 5 6 器的清洗条 安装前需要对洁净室设备和回风 夹墙做全面的清洁 高效过滤器 安装以前风管需要清吹12小时以 上 现场检查 GB50591 2010中的 5 6条 高效的安装方法需要严格执行 GB50591 2010中的5 6条执行 按照规范严格进行施工检 查 GB50591 2010中的 5 6条 高效过滤器 的安装 安装完毕后的高效过滤器应有检 漏检测报告 按照达标测试方法执行 GB50591 2010中的 5 6 7和5 6 8条 风冷涡旋式冷水机的安装需要水 平度不大于3mm m 管道连接进 出部分应有减震柔接 现场测量检测 设备使用说明书中 的要求 组合式空调器安装需要水平度不 大于3mm m 管道连接进出部分 应有减震柔接 冷凝水的排放管 路应按说明书中要求有存水弯 现场测量检测 设备使用说明书中 的要求 单体设备的 安装 水泵安装应有减震和管道柔性连 接 现场检查设备使用说明书中 的要求 综合评述 7 7 系统的运行确认 系统的运行确认 系统设施 设备的安装确认内容包含 系统单体设备的运行确认 空调系统单元设备的运行确 认通过后 通过系统的调试对净化空调系统的试运行在 静态占用状态下 进行系统的预测试 与测试通过后 表明系统运行确认的完全通过 可以进入系统的性能确认阶段 7 17 1 系统单体设备的运行确认 系统单体设备的运行确认 7 1 1 组合式空调器的运行确认 组合式空调器的运行确认 设备厂家需要提供设备调试验收报告 报告中的测试数据必须包含以下内容 设备厂家需要提供设备调试验收报告 报告中的测试数据必须包含以下内容 表表 8 项目标准要求实测情况结论检测人日期备注 风机运转平稳无异常 电机电流 40A 电机电压 380V 10 初 中效过滤器压差 初始阻力的两倍 总风量25000m3 h 功能段位密闭手感应没有漏风 消防 新风电动阀门联锁控 制 动作正确 7 2 2 风冷涡旋式式冷水机组的运行确认 风冷涡旋式式冷水机组的运行确认 设备厂家需要提供设备调试验收报告 报告中的测试数据必须包含以下内容 设备厂家需要提供设备调试验收报告 报告中的测试数据必须包含以下内容 表表 9 项目标准要求实测情况结论检测人日期备注 吸气压力 0 2 0 6MPa 排气压力 1 2 2 0MPa 运行电流 A 冷冻出水温度 3 7 水流开关 高低压力保护控制动作正确 7 2 3 2 3 系统运行的预测试 系统运行的预测试 液体制剂车间洁净室按照新版 GMPD 级洁净度区域设计和施工建造 洁净室和净化空调系统建成后 需要 确认在洁净室静态的占用状态下 洁净室悬浮粒子的数目能否达标 7 2 3 1 测试工作内容如下 a 空气送风量 b 空气压差测试 c 装好的过滤器泄漏测试 d 洁净室的悬浮粒子测试 7 2 3 2 测试准备和最后的清洁 测试前 应按照技术性能要求认证洁净室或洁净区作为一个运行的整 体 是完整的 功能是正常的 在进行检验 测试或测量程序之前 正在运行的系统要有一定时间达 到稳定 这段时间的商定为30分钟 测试的时间要足以证明性能的一致性 在安装过滤器之前 必须清洁所 有的风管 墙壁 吊顶 地面和装好的装配件 清除各种污染 否则不利于判断洁净室等级 清洁后 安装 最终过滤器并进行试车 检验其相符性 7 2 3 3 测试方法和接受标准 7 2 3 3 1空气送风量项目 a 测试目的 计算设施的算术空气换气次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b 测试方法 采用直接在每一个终端过滤的下风向实施测量 为进行此项测量需要将送风散流器全部拆除 将测量平面定 在距离过滤器面150mm至300mm之间 并将测试平面划分成面积相等的格子 每一个格子的尺寸应为600mm见方 或更小的区域 测量应在每一个格子的中心实施 每一个终端过滤器的风量应按以下公司计算 风量 Q VCXAC X3600 VC 面风速的平均值 AC 测试迎风面积 换气次数 N Q V Q 送风量 V 洁净室房间体积 C 接受标准 每一个洁净室的算术换气次数 15次 风量分配应均匀并接近设计风量 7 2 3 3 2空气压差项目 a 测试目的 测量设计时考虑的空气隔离措施是否通过空气平衡调节手段在即 将投入运行的系统中得以有效体现 空气隔离的目的是为保护洁净室和净化空气设备不受低洁净度的邻区的 污染 洁 净室应保持足以高于大气压的静压 以此来防止污染渗入 b 测试方法采用机械式微压差计测 量 测量时把所有的门关闭 测量人流和物流通道的压差梯度以及充填间 颗粒包装间 压片间 包衣间与 前室之间的压差梯度 c 接受标准 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压差需要 10Pa 功能间与相应前室 前室与走廊都应有 5Pa的负压差梯度 7 2 3 3 3过滤器安装后的检漏测试项目 a 测试目的是确认过滤器系统安装良好 证实设施安装结果 对洁净室的洁净度没有泄露影响 被检漏高效过滤器必须已经测过风量 在设计风速的80 120 之间运行 b 方法是采用粒子计数器法扫描检漏 检测之前高效过滤器上游浓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如上游浓度达不到规定 要求时应采用适当措施 可以采用短路初中效过滤的方法增加上游浓度 保证上游浓度达到规定的标准值 具体操作方法遵照GB50191 2010D 3执行 表10 高效过滤器采样流率 L min 过滤器的上游浓度 粒 L 高效过滤器 A B C类 2 83 28 30 5um 4000 C 接受标准 扫描检漏时 若粒子计数器显示非零的特征读数 则表示可能有泄漏 应把采样口停在泄 露处1min 确定读数是否大于等于3粒 未达到3粒表示没有泄漏 表11漏泄特征判断微粒数 单位检测容量实际平均泄漏微粒数 3 4 5 4 5 5 8 5 8 6 8 6 8 7 8 泄漏特征判断微粒数 0 1 2 3 3 4洁净室悬浮粒子的测试目的是洁净室在静态占用状态下 建造好的洁净室的洁净度必须满足设计 预定的D级洁净度要求 测试方法使用离散粒子计数和光散射仪器确定在指定的采样点上大于或等于规定粒径 的悬浮粒子的浓度 首先确定采样点的数量和位置 按照洁净室面积的平方根确定采样点的数量 采样 点的位置要求需要均匀分布于整个洁净室 按照危害分析属于关键的位置可考虑设为新增加的采样位置 采样探头的位置对于非单向流的洁净室需要垂直向上摆放 采样量的要求是每一个采样点的采样量不低 于2升 采样时间不得少于1分钟 测量数据的处理参照ISO14644 1标准中的附件C标准执行 可接受标准 ISO8级粒子浓度标准 不超过3个有效的浓度数字 ISO等级 0 5um1um5um ISO8级 352000083200029300 表中数字为大于或等于表中所 示粒径的最大粒子浓度限值 个 每立方米空气 备注 以上数据处理和测试记录收入验证档案 检测不出具报告 8系统的性能确认系统的性能确认 系统的性能确认包含系统的自净时间确认以及系统在静态占用状态下的三个连续测试周期的性能参数全 检测试 每一个周期测试时间 5 天 2 个连续静态测试周期通过后 洁净室可正式投入动态监控状态下的使 用 动态状态下需要同步生产工艺验证做一个周期洁净室的粒子浓度和沉降菌检测项目 测量数据和结果一 同进入系统验证的评估依据 8 1 测试工作内容如下 a 自净时间测试 b 洁净室静态下的悬浮粒子测试 c 洁净室沉降菌测试 d 洁净室的温度 湿度测试 e 压差测试 f 有视觉要求的主要操作功能间的照度测试 8 2 测试的准备 净化空调系统的洁净度预测试通过确认 并提供通过确认的关于测试条件 要求占用状态为静态 和测 试操作的规定文件 以上测试工作由公司施工方完成 8 3 测试方法和接受标准 8 3 1 自净时间的测试 固剂车间空调系统不设值班风机 空调系统因没有连续运转 洁净度的自净性 能是系统设施的重要能力之一 本测试是用来确定设施清除悬浮粒子的能力 测试状态在静态状态下进行 在系统运行以前 在各个测点通过人工发烟的方法 把测点的粒子初始粒子浓度增加到 D 级洁净度的 1000 倍以上 此时 开启系统风机并开始计时 将粒子计数器的采样管口放在工作高度处 0 8m 每一分 钟读数一次 直至测得悬浮粒子浓度达到 D 级洁净级别的要求为止 这一段时间即为此点的自净时间 注意事项 粒子计数器的测量通道使用最大粒子读数的通道作测试 测点的位置应包含主要功能房间和换气 次数较低的房间 自净时间的测试操作需要严格遵循 GB50591 2010 中附录 E 11 条规定 计算结果 整个车间洁净区的自净时间为以上个点自净时间的平均值 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