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控制网技术设计书剖析_第1页
施工控制网技术设计书剖析_第2页
施工控制网技术设计书剖析_第3页
施工控制网技术设计书剖析_第4页
施工控制网技术设计书剖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 施工控制网及施工测量施工控制网及施工测量 技技术术设设计计书书 批准单位 申报单位 审批意见 总 工 2011 年 月 日 主要设计人 2011 年 月 日 审批人 目目录录 一 测区概况一 测区概况 二 设计及作业依据二 设计及作业依据 三 已有资料情况三 已有资料情况 四 平面坐标系统 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四 平面坐标系统 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五 各等级控制点埋石 密度五 各等级控制点埋石 密度 六 基础控制测量六 基础控制测量 七 图根控制测量七 图根控制测量 八 保证质量主要措施和要求八 保证质量主要措施和要求 九 成果资料的整理与上交九 成果资料的整理与上交 为提高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大三学生综合运用测量知识 测量仪 器 测量规范的能力 在本学期安排本实习 主要内容有 测区踏 勘 施工控制网的布设与施测等实习任务 1 1 测区概况测区概况 本工程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崇州市羊马镇永和大道 6 号占地面积 854 3 余亩 建筑面积 261490 平方米 测区内建筑及草坪较多 地 势较为平坦 地区大气能见度良好 交通便利 给测量带来方便 测区气候较好 阳光照射充足 年降水量不多 大多集中在春夏两 季 全年平均气温已七 八月份最高 测区的北门外便是永和大道 二 设计及作业依据二 设计及作业依据 1 GJJ8 99 城市测量规范 2 GB12898 91 国家三 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3 CJJ73 97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三 已有资料情况三 已有资料情况 1 水院新校区 1 1000 地形图 2 水院新校区控制点成果表 3 水院新校区控制点点之记 4 水院新校区规划图 四 平面坐标系统 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四 平面坐标系统 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1 平面坐标采用 1954 年北京坐标系 2 高程系统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3 基本等高距 1 500 地形图为 0 5m 1 2000 地形图为 1m 五 各等级控制点埋石 密度五 各等级控制点埋石 密度 1 由于学院灾后重建不久 对于新校区出于保护以及满足教学 要求 在造标埋石时应注意 选点应该尽量在稳定坚实的混凝土路 面上 做到不影响行人车辆以及校园美观 同时兼顾点位的长期保 存性 以满足老师的教学任务上埋设砼桩后还应以红油漆在路面上 明确标注 并 做 好 之 点 记 方 便 寻 找 同 时 注 意 校 园 环 境 不 影 响 美观 2 四等点编号前冠以 如 01 02 一级点以测区为 单位全区统一编号 在点号前冠 如 001 002 3 埋石点的密度 四等点在测区内大致均匀布设 30 个点 一级点的布设 包括四等点 平均每 1 幅图 按 1 500 分幅 不少 于一点 1 2000 区域一幅上不少于 5 点 在城镇和较大的建筑区 内应增加埋石点的密度 在居民地附近至少保证有一对点 对点之 间应通视 4 选点要求 点位应选在稳固 易于设站和扩展 通视良好 能长久保存的地方 GPS 观测点位应满足 GPS 信号接收的需要 视 场内不应有高度角大于 15 的成片障碍物 点位应远离高压线和大 功率无线发射源 六 基础控制测量六 基础控制测量 根据测区内原有的控制点情况 本次测图的控制网布设 首级 网采用 GPS 控制网 再在 GPS 网的基础上 进行图根导线的布设 高程控制测量尽量利用平面控制网的点位 高程控制网采用联测 5 个 GPS 点高程和光电测距三角测量的方法联合实施 首级网点位的 高程中误差达到四等水准的精度要求 图根点的点位精度达到图根 水准精度的要求 1 1 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 GPS 测量 平面控制点采用 GPS 施测 起算点的连测不应少于 3 个点 一级点也可以用测距导线施测 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中误差不得大于 5cm 一级点最 弱点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 5cm GPS 作业时采用静态模式观测 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GPS 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平均距离 Km a mm b 1 10 6 最弱边相 对中误 差 四等 2 10 101 45000 一级 1 10 101 20000 注 当边长小于 200 米时 边长中误差应小于 20mm 相邻点最 小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 1 2 1 3 相邻点最大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 2 3 倍 GPS 闭合环或附合路线边数的规定 等 级 四等 一级 二级 闭合环或附合 路线边数 10 10 10 GPS 各等级观测作业的基本要求 有效观测卫 星数 数据采样间 隔 卫星高度角平均重复设 站数 时间长度 4 10 60 15 1 6 45min 各等级的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 PDOP 值应小于 6 观测时应量取仪器高两次 并记录于观测手簿中 两次读数 差不大于 3mm 取平均值作最后结果 每个点观测均要求用手簿进 行记录 记录内容为 点名 点号 观测者 天气 日期 时间 天线高 时段 接收机编号 并将特殊情况记录在备注栏 原始记 录应字迹清楚 整齐 不得涂改 基线解算采用随机软件进行解算 数据处理应满足 全球定 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其中相关要求 光电测距导线 光电测距导线技术要求 等级 附合导线 长度 平均边 长 测距中 误差 测角中 误差 导线全长 相对闭合差 一级 3 6km300m 15m m 5 1 14000 导 线 测 量 水 平 角 观 测 的 技 术 要 求 等 级 半测 回归 零差 DJ2 一测 回内 2c 较 差 测 距 中误差 同一方 向值各 测回较 差 测 距 测回 数 测角 测回 数 DJ2 方位角 闭合差 一 级 813 15m m 9 22 n0 1 注 表中 n 测站数 当附合导线长度短于规定长度的 1 3 时 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 应大于 13cm 附合导线的边数不能超过 12 条 光电测距应满足 城市测量规范 2 4 的要求 2 2 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 四等点以四等水准精度连测 一级点以五等水准精度连测 四等水准测量可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四等水准测量 也 可二者交替进行 四等水准网中最弱点的高程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得大于 20mm 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 偶然中误差 M 全中误差 MW 附 闭 合水准路 线长 Km 路线闭合差 mm 5mm 10mm 15 L20 注 L 为附 闭 合路线长度 以公里为单位 四等水准观测技术要求 视距 前后视距 差 前后视距 累积差 红黑面 读数差 红黑面所 测 高差之差 视线高 度 80m 5m 10m3 0mm5 0mm 三丝能 读数 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双面标尺 直读距离 观测顺序 为后 后 前 前 四等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高程导线边长的测定 应采用不低于 级精度的测距仪往返各 观测一测回 其边长不大于 1Km 测距的各项限差和要求应符合 城市测量规范 2 4 的规定 每站应读取气压 温度 垂直角观测应采用 DJ2 级经纬仪按中丝法观测三测回 垂直角 测回差和指标差均不应大于 7 高差测定应采用对向观测 对向 观测高差较差不应大于 40 D mm D 为测距边水平距离 Km 附合路线闭合差限差同四等水准要求 附合路线长度不大于 15Km 仪器高 觇牌高应在观测前后各量测一次 读至 1mm 当较差 不大于 2mm 时取中数 观测成果的记录 整理 检验和计算应满足 城市测量规范 其中相关的要求 七 图根控制测量七 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平面控制测量 图根点是直接提供地形图测绘的依据 应在以上各等级控制点 基础上加密布设 图根点的密度应以满足测图需要 建筑物密集地 区应适当增加 空旷地区可适当减少 但要保证测图需要的控制密 度 图根点主要以光电测距导线布设 其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光电测距导线主要技术要求 比 例 尺 导线 长度 平均 边长 测 距 测 测角测回 数 方位角 闭合差 导线全长 相对闭合差 回 数 DJ2DJ6 1 500 900m80m111n0 4 1 4000 1 200 0 3000m250m111n0 4 1 4000 注 表中 n 测站数 导线长度短于表 1 3 时 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 0 15m 图根 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 5cm 图根导线一般应为附合导线 不宜超过二次附合 当遇到较大 单位只有一个出入口时 允许采用闭合导线 图根高程控制测量 图跟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 1 10 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等级 附 闭 合路线 全长 附 闭 合 路线高程闭 合差 仪器至标 尺距离 观测方法 五等12Km30 Lmm100m 中丝单程双面读数 至 mm 图根8Km40 Lmm100m 中丝单程读数至 mm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导线的技术要求 中丝法垂直 测回数 各测回垂直 角及同一方 向指标差较 差 等 级 平均 边长 边 数 DJ2DJ6DJ2DJ6 往返测 高差之 差 m 路线全长 线闭合差 m 300m 1 8 2415 25 0 2S24 n 五 等 500m 1 2 2415 25 0 2S30 n 图 根 1 2 1115 25 0 4S40 L 注 S 为边长 以 Km 为单位 不够 0 1 公里的按 0 1 公里计算 n 为边数 L 为路线长度 Km 八 保证质量主要措施和要求八 保证质量主要措施和要求 为确保产品质量达到规范 设计书的要求 测区设立项目负 责 技术负责 质量负责各一人 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 从生产的 每一个环节抓起统一调配 相互协调 科学管理 严把产品质量关 对参加本测区的全体作业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和业务培训 确保施测工作顺利进展 严格执行测绘仪器送检制度 未经检定或检定不合格的仪器 设备不得进入测区 认真做好 第一点 第一幅 的生产和首检工作 及时 发现并处理技术问题 项目负责 技术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