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活性炭.ppt_第1页
水处理活性炭.ppt_第2页
水处理活性炭.ppt_第3页
水处理活性炭.ppt_第4页
水处理活性炭.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活性炭在水处理工艺的应用 第一部分 活性炭的基础知识 2 62 第一章 活性炭的概念 活性炭是一种多孔的炭结构 因其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 1克质量的表面积高达1200 1300 甚至更大 可吸附去除多种化学物质 活性炭能选择性地吸附非极性物质 孔径大小不同的孔隙 能吸附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 活性炭能够从含量极微的体系中进行吸附 并能脱附再生 是其他技术很难达到的 因而其广泛应用于水质净化 大气环保 食品制造 化工 医药等行业 3 62 第二章 活性炭应用的简单介绍 大气污染的治理有害有毒气体的防护其他工业用途 4 62 第二章 活性炭在水质净化处理中的应用 活性炭对分子量在500 3000的有机物有十分明显的去除效果 去除率一般为70 86 7 可经济有效地去除嗅 色度 重金属 消毒副产物 氯化有机物 农药 放射性有机物等 活性炭净化处理易于自动控制 对水量 水质 水温变化适应性强 目前常用的活性炭使用方法主要有一 粉末活性炭投加 PAC 二 颗粒活性炭吸附净化 GAC 三 生物活性碳处理 BAC 三大类 第三章 活性炭的生产工艺 5 62 含炭物质 煤 椰子壳 沥青 木屑等 炭化料 活化料 活性炭成品 炭化 高温热解 活化 活化剂打孔 后处理 精制 破碎 筛分 包装 3 2 1活性炭简化生产工艺图 第四章 6 62 4 1活性炭的孔隙结构 参照前苏联科学院的杜比宁 DUBININ 划分法 活性炭的孔隙分类如下 微孔孔隙直径 2nm中孔孔隙直径 2nm 50nm大孔孔隙半径 50nm微孔又分为真微孔 d 0 6 0 7nm 和次微孔 0 6 0 7nm d 1 5 17nm 并指出研究和生产次微孔发达的活性炭是活性炭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活性炭的孔隙结构模型图 活性炭的空隙结构 孔径分布及功能 第四章 6 62 4 2活性炭的孔径分布 微孔 孔径小于2nm 拥有很大的比表面积 微孔构成的内表面积占总面积的95 以上 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去除主要是微孔吸附作用 活性炭的孔径特点决定了它对不同分子大小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同 试验结果表明 活性炭易于吸附水中苯类化合物和小分子量腐殖质 对分子量500 1000的腐殖质 可吸附面积达GAC吸附面积的25 去除率一般为70 86 7 而对分子量小于500和大于3000的有机物则达不到有效去除的效果 活性炭的空隙结构 孔径分布及功能 第四章 4 3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功能图 7 62 活性炭的空隙结构 孔径分布及功能 第四章 8 62 4 4 美国陶氏 DOW 化学公司水污染尺寸一览表 活性炭的空隙结构 孔径分布及功能 第五章 活性炭使用性能一般性探讨及选择 5 1涉及到活性炭使用的活性炭常用性能 1 颗粒活性炭机械强度 由于颗粒活性炭在使用过程中 要反冲洗及再生操作 因而活性炭要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因煤质活性炭原料来源广泛 机械强度好 故自来水 工业废水处理用活性炭通常选用煤质活性炭 2 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和活性炭的孔径分布有很大关系 一般而言 孔径小的无烟煤活性炭适合于脱臭及溶剂回收的气相吸附中 孔径较大的烟煤活性炭适 用于水中去除各种有机物及农药之类的液相吸附中 3 活性炭性能差异性特征由于原料和活化方法的不同 造成活性炭成品孔径分布状态 表面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给活性炭的性能带来很大的差别 所以必须根据使用目的选择最合适的活性炭及使用方法 9 62 第五章 活性炭使用性能一般性探讨及选择 9 62 4 吸附速度吸附速度用于预测要让吸附物质与活性炭接触多长时间才能达到目的 根据吸附速度可以决定吸附装置的大小 在等温条件下 活性炭的吸附速度由下述3个过程决定 在活性炭颗粒表面上流体薄膜内的物质移动速度活性炭颗粒内的扩散速度向颗粒内空隙内移动的速度计算速度的方法有 Boyd 法 Kay 法 德赖等 及桥本法 各有一套理论 可以参考 一般认为 在活性炭的场合 颗粒活性炭的扩散系数值大小在10 5到10 7cm2 s左右 第五章 活性炭使用性能一般性探讨及选择 9 62 5 溶质性质对活性炭吸附的影响1 溶解度大的时候 溶质与溶剂结合力比较大 活性炭对溶质吸附前 必须对溶质与溶剂的结合进行破坏 因而活性炭对溶质的吸附能力就相对小 多数情况下成立 2 分子量大的物质吸附速度比较慢3 液体温度对吸附的影响 液体温度比常温高时 产生吸附速度变快的优点 4 由于活性炭带有负的表面电荷 虽然有的场合 吸附状态也发生变化 但总体上 多数场合是弱酸一侧的吸附效果比较好 国内常用的几种煤质活性炭及生产工艺 第六章 压块破碎活性炭 6 1历史沿革 10 62 压块破碎活性炭 第六章 11 62 宁夏太西地区无烟煤 磨粉 液压成型柱状颗粒 炭化 活化 筛分包装 成品 添加高温煤焦油作为粘结剂 国内常用的几种煤质活性炭及生产工艺 第七章 12 62 柱状破碎活性炭的生产工艺 宁夏太西地区精洗无烟煤 磨粉 液压成型柱状颗粒 炭化 活化成柱状颗粒活性炭 筛分包装 成品 添加高温煤焦油作为粘结剂 破碎成不定型颗粒活性炭 国内常用的几种煤质活性炭及生产工艺 第七章 13 62 原煤破碎不定型颗粒活性炭的生产工艺 大同弱粘烟煤块煤 破碎 热解炭化 水蒸气活化 筛分包装 成品 国内常用的几种煤质活性炭及生产工艺 第七章 14 62 压块破碎不定型颗粒活性炭的生产工艺 烟煤 配煤 磨成煤粉 压块成型 破碎 筛分 800 热解炭化 1000 高温蒸汽活化 破碎 筛分包装 成品 筛上料 筛下细料 国内常用的几种煤质活性炭及生产工艺 四种活性炭的优缺点比较 第七章 17 62 柱状活性炭 柱状破碎活性炭 原煤破碎活性炭 压块破碎活性炭生产工艺及性能特点比较 A水厂压块破碎炭与柱状炭使用比较 第八章 1 表面特征分析 空白活性炭的SEM扫描 柱状炭表面较为光滑 孔隙较少 起伏较小 压块破碎炭表面较为粗糙 孔隙明显 突起较多 18 62 第八章 压块活性炭的AFM分析 压块破碎炭表面起伏较大 高低极差超过1500nm 突起较多 而柱状炭的表面较为平滑 起伏较小 高低极差在700nm左右 19 62 A水厂压块破碎炭与柱状炭使用比较 2 微生物附着情况 表面活性炭的SEM扫描 活性炭表面粘附着了大量的球菌 杆菌以及丝状菌等 而且压块破碎炭表面的微生物附着量及密度明显高于柱状炭表面 第八章 20 62 A水厂压块破碎炭与柱状炭使用比较 活性炭表面微生物量分析 在不同的炭滤池深度 压块破碎炭表面的生物附着量均高于柱状炭 第八章 21 62 nob nitrite oxidizingbacteria 亚硝酸氧化细菌 A水厂压块破碎炭与柱状炭使用比较 3 不同类型活性炭的运行效果比较 在取样期间内 压块破碎炭对于CODMn的处理效果均高于柱状炭 在取样期间内 压块破碎炭对于NH3 N的处理效果均高于柱状炭 第八章 22 62 A水厂压块破碎炭与柱状炭使用比较 第九章 23 62 活性炭的主要性能指标体系介绍 碘 吸附 值 碘 吸附 值是活性炭柱吸附碘溶液里的碘的能力 单位是gm g 是活性炭孔隙结构的相对示性值 可用来表征活性炭的总表面积和活性炭是否活化好的标志 但它不一定是活性炭吸附其他物质的量度 9 1水净化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指标介绍 第九章 24 62 9 1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指标介绍 亚甲蓝吸附值 在给水处理应用活性炭的技术指标中 亚甲蓝吸附值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关键指标 如果从亚甲蓝分子表面取向 则表面积为1 35n 垂直取向时的面积为0 78n 其尺寸稍大于水中致臭物质2 MIB 2 甲基异茨醇和土臭素 因而亚甲蓝吸附值反应了活性炭的脱臭能力 亚甲蓝的吸附值高 则脱除臭味的效果就好 水净化用活性炭的主要性能指标体系介绍 第九章 25 62 9 1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指标介绍 酚值生活饮用水水源中的污染物浓度比非饮用水中的污染物浓度低很多 一般为几个ppm甚至几个ppb 这就要求生活饮用水净化活性炭 在低浓度的范围内 有较强的吸附力 酚值是衡量活性炭吸附低浓度物资能力的指标酚值的定义为 将水中的含酚量从100ppm降至10ppb时的粉末活性炭投加量 gm L 水净化用活性炭的主要性能指标体系介绍 第九章 26 62 9 1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指标介绍 比表面积活性炭空隙结构的总面积 用以表征活性炭总的吸附量的参考性指标 孔容积活性炭空隙结构总的容积 用以表征活性炭总的吸附量的参考性指标 水净化用活性炭的主要性能指标体系介绍 第九章 27 62 活性炭的粒径很明显 活性炭的粒径越小 活性炭和液体接触的外表面积越大 c cm 吸附质进入活性炭的通道就越多 吸附质在活性炭孔隙中扩散的距离越短 吸附效果就越好 9 2活性炭的粒径及流动性指标介绍 水净化用活性炭的主要性能指标体系介绍 第九章 9 2活性炭的粒径及流动性指标介绍 均匀系数 让产品的60 通过的筛孔尺寸 d60 与同一产品通过10 的筛孔尺寸 d10 之比值 是反应活性炭颗粒均匀性的指标 有效粒径 让产品的10 通过的筛孔尺寸 d10 例如 粒度分布有10 的产品粒径小于0 5mm则此产品的有效粒径即为0 5mm 是反应活性炭颗粒大小有效性的一个指标 注意 有效粒径和均匀系数均不适用于柱状活性炭 水净化用活性炭的主要性能指标体系介绍 28 62 第九章 29 62 装填密度在规定的装填条件下 单位体积内所含活性炭的质量其测定方法是GB T7702 4 漂浮率活性炭投入水溶液中 漂在水面上的布恩与总投入量的比例 单位 数压块破碎活性炭漂浮率几乎为零 原煤破碎活性炭漂浮率在6 10 9 2活性炭的粒径及流动性指标介绍 水净化用活性炭的主要性能指标体系介绍 第九章 30 62 机械强度 生活饮用水净化用活性炭在运输 装填 反冲洗过程中 再生会受到各种外力的作用 从而引起炭粒因受冲击而破碎 颗粒间摩擦而产生炭粉 因而需要较好的耐磨性目前国标活性炭强度的测定方法GB T7702 3 球盘法来测定 压块破碎炭因其颗粒比较圆润其耐磨性较好 原煤破碎活性炭因其棱角较多 片状物较多 其耐磨性较差 9 3活性炭的强度指标 水净化用活性炭的主要性能指标体系介绍 第九章 31 62 化学强度 在生物活性炭中 前面工序进行臭氧处理 从而存在着由于流入水中的臭氧导致活性炭强度下降及影响再生的悬念 据有关报道 关于实际处理设施中使用4年的颗粒活性炭的强度变化 刚开始使用时为96 97 4年后降低至76 82 强度已成为活性炭使用期限的一个因素 得利满的设计规范中 要求颗粒活性炭的化学强度 抗药性 又称酸可溶率 指10 15g 准确称重 干燥样品与浓度为20 的盐酸接触二十四小时后 重量减少规定酸可溶率RC 8 根据抗药性选择能抵抗水中所含药剂带来的酸性离子腐蚀的媒介物 9 3活性炭的强度指标 水净化用活性炭的主要性能指标体系介绍 第九章 32 62 水溶物活性炭在水溶液中的水可溶物 9 4活性炭的安全性指标 PH值 活性炭的酸碱性 一般空气法活化未经酸洗的活性炭偏碱性 水净化用活性炭的主要性能指标体系介绍 第九章 33 62 活性炭中的杂质内有害成分锌 砷 镉 铅不得超过国家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479 2006 参考日本JISK标准在CJ T345 2010中 规定 1 锌 Zn g 5002 砷 As g 23 鎘 Cd g 14 铅 Pb g 10 9 4活性炭的安全性指标 水净化用活性炭的主要性能指标体系介绍 第九章 33 62 9 5净化水用煤质活性炭国家标准 水净化用活性炭的主要性能指标体系介绍 GB T7701 2 2008 净化水用煤质颗粒活性炭 国家标准 代替GB T7701 4 1997 取消了灰分的指标 孔容积和比表面积不再规定具体指标 增加了附录A腐殖酸吸附值的测定 增加附录B丹宁酸吸附值的测定 增加附录C水溶物的测定 对活性炭产品的检验 规则 检验方法 标志 包装 运输 贮存做了明确的规定 第九章 净水用煤质活性炭国家标准 GB7701 2 2008 对活性炭指标的规定 第十章 活性炭吸附柱试验 35 62 第十一章 36 62 活性炭处理工艺的计划顺序 第十二章 37 62 活性炭吸附装置及运转 1 固定层式吸附装置构造及运转 第十二章 37 62 活性炭吸附装置及运转 2 移动层式吸附装置构造及运转 第十二章 37 62 活性炭吸附装置及运转 3 排水处理装置流程 第二部分 37 62 臭氧生物活性炭 第一章 臭氧生物活性炭作用机理 臭氧 生物活性炭是将臭氧化学氧化和消毒杀菌 活性炭物理吸附 生物氧化降解四种技术合为一体的工艺 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表现在 一 臭氧的作用机能1 臭氧或者改变有机物分子结构形态进而改善其可生化降解性 或者将其彻底氧化为CO2和水 进而减轻活性炭的有机负荷 2 同时臭氧的分解增加了水中的溶解氧 有利于活性炭上附着好氧微生物的活动 3 臭氧能增大活性炭的比表面积 孔隙大小等 从而提高它的吸附性能 第一章 臭氧生物活性炭作用机理 二 活性炭机能1 吸附机能 活性炭的吸附机能是基于多孔性 在活性炭以外的陶瓷及木炭之类的多孔材料中 虽然观察到与细菌大小相等的1 m左右的空隙比较发达 但参与吸附水中分子的1n左右的空隙确不怎么发达 活性炭两种空隙都比较发达 其吸附机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一般有机化合物中具有越难被微生物分解的物质其疏水性越强的倾向 与活性炭疏水性相对应 这些物质越容易被活性炭吸附 通过微生物的分解和活性炭吸附的组合 扩大了能够去除的物质范围 2 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 能吸附去除污染物并具有吸收污染物流入量变动的机能 3 吸附流入水中含有的妨碍生物的物质如对生物有妨碍作用的重金属及有机物等 以稳定微生物的生息环境 活性炭还可吸附除去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使微生物的活性保持较高的状态 4 在活性炭表面富集微生物养分并把吸附值作为基质进行养分供给 在比非吸附载体要求浓度低的情况下 就具有形成生物膜的能力 2 生物膜载体的功能 1 液体的水和固体的活性炭接触存在界面 由于界面附近的对流与扩散收到限制 所以与外界激烈的变化相比较 温度 PH值以及各种物质的浓度变化变的比较缓和 2 界面发生微生物养分的聚集 3 活性炭在这里充当触媒角色 能够促进臭氧分解 并有利于溶解臭氧转化成更多0H M Sanchez Polo等研究发现 在活性炭存在的情况下 臭氧的分解常数将会增大 能促进臭氧转化为氢氧自由基 并且根据添加的括性炭添加种类的的不同 Rct Rct 0H dt 03 dt 值将会增大3 5倍 第一章 臭氧生物活性炭作用机理 三 生物膜的机能1 分解除去水中生物可分解物质2 分解去除活性炭吸附的生物可分解物质 对活性炭的吸附能力起到再生的作用3 活性炭吸附了微生物分泌的活性酶 从而对其微孔内的有机物进行降解 在活性炭长期不需要再生而能继续使用的场合 可以推测 活性炭表面上也会发生与生物作用无关的吸附质分解的之类的缓慢反应 已经确认 在活性炭存在的条件下 促进了某种农药的水解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第二章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组合影响因素 实践中 影响该组合工艺的主要因素包括 臭氧投加量 活性炭类型及投加量 环境温度和接触时间等 1臭氧投加量预臭氧投加过量对后续的混凝 沉淀不利 因为它只能将一部分有机物彻底氧化 绝大部分氧化成小分子化合物 从而增加后续处理工艺的负荷 投加臭氧的目的是为了将大部分有机物氧化为中间产物 增强其在活性炭上的吸附性 和可生物降解性 进而改善其生化效果 但臭氧投加量有一个最优化的问题 大剂量的投加臭氧虽然能使有机物全部转化为CO2和H20 但这样做将会提高费用 很不经济 还会产生溴酸盐 被疑为致癌物质 醛类等消毒副产物 P M Alvarez等3研究表明 投加臭氧还会在颗粒活性炭 GAC 表面上生成一些酸性基团 降低对苯酚的吸附能力 背离投加臭氧的初衷 R Vahala等 4在研究臭氧剂量对两级GAC滤池对AOC去除率影响时发现 在03 TOC为0 3 0 5时 AOC的转化率最大 并把AOC转化率下降归因于高剂量投加臭氧时 形成了抑止细菌生长的化合物 或者使细菌可以利用的化合物被氧化成CO2和H2O 孔令宇等以钱塘江水为原水通过中试研究得出结论 3mg L的臭氧投量为最佳投加剂量 第二章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组合影响因素 2活性炭类型和投加量活性炭按形状分为粉末活性炭 PAC 和颗粒活性炭 GAC 水处理中常采用的是GAC 它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发达的空隙结构 对有机物的去除主要是微孔吸附作用 经过臭氧化后又可转化为BAC 进而利用活性炭吸附与微生物降解的协同作用达到去除或降解有机物的目的 活性炭的投加剂量是该工艺运行的一个必要参数 也是臭氧转化为氢氧自由基的一个决定因素 在饮用水处理工艺中 投加的PAC的剂量根据水质特点通常在1 100mg L之间变化 但对最优投加量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 J Rivera Utrilla等对O3 PAC工艺去除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SDBS 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在SDBS臭氧化过程中 低剂量的PAC会显著增 ISDBS的去除率 增大PAC的剂量 效率会进一步提高 他们把原因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1 SDBS吸附在活性炭表面 2 PAC的存在有助于臭氧转化为氢氧自由基 O3 PAC 值是臭氧转化为羟基自由基的效率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第二章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组合影响因素 3 温度温度是活性炭滤池运行一个重要参数 其影响主要表现在氨氮的去除效果上 春 夏 秋季的去除效果较好 冬天的去除效果欠佳 温度对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不大 有时甚至出现去除率为负的情况 这是因为NH4 一N的生物降解过程分两步 首先在亚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将NH4 N转化为NO2 N 然后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NO2 N被进一步氧化为NO3一N 冬季的水温较低 微生物活动能力弱 对氨氮的硝化反应进行得不彻底 导致出水NO2 N浓度升高 刘建广等研究发现 生物活性炭 BAC 的生物活性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在水温2 左右时 生物活性炭滤池对氨氮的去除能力相当于6 以上时去除能力的50 在温度6 的条件下 生物活性炭滤池对氨氮的去除能力在进水溶解氧基本相同时 不随温度 水温 6 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他们把这种现象归因于 一方面 氧在水中有一定的饱和度 受温度的影响 温度低时溶解度就大 温度高时溶解度就少 另一方面 从生物活性方面考虑 温度低时硝化细菌的生物活性也降低 第二章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组合影响因素 4 空床接触时间在生物膜工艺中 延长空床接触时间意味着延长基质与生物膜的接触时间 有利于基质的生物降解 此外 接触时间的延长也有利于污染物的矿化吸附去除 空床接触时间的增幅大对CODMN去除效果的改善程度较为明显 但当接触时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 CODMN去除率的提高有限 这可归因于进水中可生物降解及吸附的物质所占的比例一定 中间生成不与臭氧发生反应的中问产物草酸 试验证明生物活性炭的处理效果只与空床接触时间 EBCT 有关 在同样的时间下 处理效率与滤速无明显的相关性 因次 设计时应以接触时间为活性炭滤设计运行的优先控制参数 当以去除嗅和味为主 接触时间一般为8 10min 当以去除CODMn为主时 一般接触时间为12 15min左右 生物活性炭滤池初期运行是以物理吸附为主 之后随着活性炭表面生物膜的成其功能将转为生物吸附与生物降解为主 实际运行的生物活性炭的再生期一般可在4年以上 炭床的厚度一般采用2 2 5m较为合理 若厚度小于2m 则滤速偏低 滤池占地面积大 不经济 厚度大于2 5m 则炭床反冲洗不干净 今后的研究重点是降低生物活性炭滤池投资成本和增加各种预处理措施与生物活性炭滤池联用提高处理效果 第三章 活性炭滤池的活性炭粒度参数选择 上向流活性炭滤池 通常选用类似V型滤池或翻板滤池的布水布气形式 选择12 40目 20 50目 30 60目粒径的压块破碎活性炭 为防止生物泄漏 控制陈后水小于1NTU 下向流活性炭滤池 为适应设计冲洗强度并避免炭砂混层 通常采用翻板滤池 采用气水反冲 选择12 40目 8 16目 8 30目的不定型颗粒破碎活性炭 滤速不超过10m h 接触时间不低于15min炭砂滤池 原水氨氮小于1mg L或高锰酸钾指数小于5mg L时 可选择炭砂滤池工艺 炭层厚度不小于1米或接触时间不小于3min 通常选用8 30目的颗粒活性炭 38 62 活性炭滤池的运行过程 第四章 47 62 第一阶段 物理吸附阶段在吸附阶段DODMn去除率逐渐下降 氨氮去除率一直上升 其他各项指标去除率比较平稳 吸附阶段同时又是挂膜阶段第二阶段 生物活性炭运行阶段运行二 三个月 活性炭生物膜完全形成 处理效果趋于稳定 进入生物活性炭运行阶段第三阶段 换炭阶段出水CODMn超标 活性炭滤池进入换炭阶段 第五章 活性炭滤池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溴酸盐控制 温度影响 生物泄漏 原水溴离子浓度高于0 1mg L时 采用臭氧氧化时 可采取投加过氧化氢或加氨 或控制臭氧投加量 优化投加点等措施抑制溴酸盐的产生 北方地区考虑低温对生物作用的影响 适当延长炭床接触时间 1 南方地区重点考虑生物泄漏问题 在水源中枝角类 桡足类等浮游生物生长旺盛时 采取在取水口投加适量的氯 二氧化氯等生物灭活措施 防止活体卵进入活性炭滤池 2 活性炭滤池的反冲洗 应具备采用含氯水反冲的条件3 活性炭底层除承托层外加石英砂层 4 控制反冲洗强度 控制炭粉的产生 48 62 第六章 臭氧 生物活性炭滤池运行注意事项 浊度控制 余氯控制 吸附控制 反冲洗控制 一般下向流控制炭滤池的进水浊度 3NTU 否则易造成炭床堵塞并缩短工作周期 余氯会对活性炭表面的生物膜产生极大的破坏 因此生产中须确保活性炭滤池进水不得含有余氯 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人工耙平 以保证活性炭吸附饱和程度的相对均匀 最好采用活性炭滤池出水 保证冲洗用水具有较低的浊度和较好的水质 保证合理的冲洗历时 冲洗强度和膨胀率 保证合理的反冲洗周期 49 62 废水处理中使用的生物活性炭 第七章 50 62 在废水处理中使用生物活性炭的情况 因废水中所含的有机质的污浊负荷大 可以认为 主要依靠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活性炭的作用重点在于稳定微生物的生息环境 通过活性炭吸附去除对生物有妨碍作用的重金属和有机物等 促进稳定地进行生物处理 通过活性炭的触媒作用促进臭氧的分解 并促进氢氧自由基的产生 增加臭氧氧化效果 废水处理中使用的生物活性炭 第七章 50 62 粉末活性炭同时存在的活性污泥法 他是在活性污泥的曝气槽中加入粉末活性炭的方法 这是一种利用活性炭所具有的种种特性 能够加稳定进行生物处理的处理技术 其优点是对水温变化的适应性好 由于吸附了界面活性剂而具有消泡的效果 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 使用过的活性炭可热再生 活性炭的再生 第三部分 51 62 活性炭再生机理 第一章 新鲜活性炭 活性炭是高空隙率的炭材料 具有多种多样的孔径尺寸 从可见的裂缝 缝隙到分子级大小的空隙 多孔性的结构特征使得活性炭在已知的材料中具有最强的吸附能力 分子间的吸引力 使被吸附物从溶液中吸出 附着在活性炭表面 饱和炭 在活性炭的吸附过程中 有效的空隙和内表面逐渐被污染物填满 吸附能力下降 直至饱和 或者处理目标无法达到 这时的活性炭称为饱和炭 活性炭再生机理 第一章 活性炭再生 活性炭的再生 就是将饱和活性炭经过特殊处理 使活性炭恢复绝大部分的吸附能力 以便重新用于吸附过程 活性炭再生方法 热再生法生物再生法湿式氧化再生法电化学再生法微波辐射再生法超声波再生法超临界液体再生法化学药品再生法等 活性炭再生过程详解 第二章 第三章 活性炭再生设备 转炉 1 转炉介绍 转炉又称回转炉 有一段式和二段式 加热方式有 内燃直接加热或外燃间接加热 内燃式活性炭再生炉燃烧损失较大 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