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英汉对比研究》_第1页
读书报告---《英汉对比研究》_第2页
读书报告---《英汉对比研究》_第3页
读书报告---《英汉对比研究》_第4页
读书报告---《英汉对比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书报告读书报告 英汉对比研究英汉对比研究 第一章 综合语与分析语 本章主要是关于综合语与分析语 在文章开头作者就介绍了综合语和分析 语的特征 以及它们的定义 此外 作者通过形态变化 词序 虚词和语调声 调方面对英语和汉语进行了对比研究 首先 英语有形态变化 而汉语则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形态变化主 要体现在构词形态和构形形态上 在构词方面 英语的词缀灵活多变 有大量 的前缀 后缀 而汉语则不多见 在构形方面 英语常常是将动词 助动词和 情态动词结合起来表示时态 语态和语气的变化 而汉语同一个词就可以表示 主格 宾格 单数 复数 或者现在 过去等行为 其次 英语词序较灵活 汉语则较固定 英语词序倒置的现象比较多 汉 语主要表现为功能性倒装 汉语的定语一般在名词前 英语定语位置较灵活 再次 虚词方面 英语经常使用定冠词 不定冠词 介词和连接词 汉语 则没有冠词 表并列和从属关系的连接词的使用率也较低 较常使用的是丰富 多彩的助词 如动态助词 语气助词等 最后 英语是语调语言 汉语是声调语言 语调和重音的变化是英语语音 的主要表意手段 两者的密切配合可以表达意义的差别 而汉语的语音手段主 要是声调 汉语语音音节匀称 具有均衡美和节奏美 第二章 聚集与流散 本章主要是关于英汉句式句型的对比研究 英语句子主次分明 层次清楚 有严谨的主谓结构 句型重形合 句式为 聚集型 而汉语则不受形态的约束 没有主谓协调一致的关系 具有多样性 复杂性和灵活性 句型重意合 句式 呈 流散型 英语的主谓结构有五种基本句型 即 SV SVP SVO SVoO SVOC 而 上述句型和变式可以通过增加修饰语 扩展基本句型的成分 基本句型的组合 省略 倒装等方式来扩展 英语注重句子结构完整 通过形态标志 连接词和 填补词的使用来保持其完整性 此外 句子成分 词语之间必须在人称 数 性和意义等方面保持协调一致的关系也是英语句子呈 聚集型 的重要因素 然而 汉语的主谓结构则要比英语复杂的多 汉语的主语形式多样 可有 可无 谓语也复杂多样 按表意功能和表达形式 汉语句型可以分为话题句 施事句 关系句 祈使句 描写句 说明句等 此外 汉语句式有整句也有大 量的零句 第三章 形合与意合 本章从造句法方面展开研究 英语注重形合 造句常用各种形式手段连接 词 语 分句或从句 注重显性接应 句子形式 结构完整 比较严谨 汉语 则注重意合 造句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 注重隐性连贯 逻辑事理顺序 比较简洁 英语通常综合运用关系词 连接词 介词和其他连接手段 形式 把各种 成分连接起来 构成长短句子来表达一定的语法关系和逻辑联系 汉语的意合 法的手段有语序 反复 排比 对偶 四字格等 汉语的许多主从复合句 虽 然不用关联词 形式类似并列复句 但分句含义却有主次之分 紧缩句句式简 明紧凑 分句之间的语法关系和逻辑关系往往是隐含的 比如 一不做 二不 休 Over shoes over boots 四字格是汉语运用最广的语言形式 比如 孤掌 难鸣 One man no man 玩火自焚 Whoever plays with fire will perish by fire 等 意合法在英语里属于 变态 主要是一些简练谚语 表达复合句内容的简 单句 以及表达状语从句意义的定语从句 如 Harm set harm get 害人反害 己 等 第四章 繁复与简短 在这章中 作者基于前面几章所讨论的内容 对英语和汉语的句子长短进 行了对比 总的来说 英语句子要比汉语长的多 首先 汉语常用散句 紧缩句 省略句 流水句或并列形式的复句 以中 短句较多 其次 正如前几章提到的 汉语没有形态变化 很少用关联词 主 要通过安排词序和使用助词来表达语法关系 并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来安 排词序 大大限制了汉语单句的长度 再次 汉语定语修饰语一般要前置 一 个词所能承受的修饰词语非常有限 最后 汉语少用虚词 附加成分或联合成 分 句子舒缓 相反 英语句子长而复杂的原因有 英语常采用各种表关系和 连接的手段 如介词 连词 词的形态变化等 另外 能充当英语句子成分的 有长短几乎不加限制的短语和从句 还有各种并列 附加 修饰成分 英语还 常用先行词 it 及其他预指性代词 把真正的主语或宾语移到后面 并根据需要 不断扩充 根据以上这些特点 作者建议在英译汉时要破句重组 化繁为简 而汉译 英时则要采用分解 拆散和重组的变通手段进行灵活处理 第五章 物称与人称 本章作者对英汉物称 人称的运用作了对比 其中 英语常用物称表达法 而汉语则较注重主体思维 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 常用人称 主要表现为 第一 英语常用非人称主语 汉语则多为人称主语 如 An idea suddenly struck me 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 在英语句中主语为 an idea 而 翻译成汉语时 主语却成了 我 英语用抽象或无生命的食物名称作主语 同 时又使用表示人的动作或行为的动词作谓语 也就是作者所提到的 无灵主语 和 有灵谓语 从而使句式带有拟人色彩 英语还常用非人称代词 it 作主语 而且 it 还被用作先行词 虚义词 强调词等 第二 英语常用被动式 采用物 称表达法 汉语则常用主动式 采用人称 泛称或隐称表达法 英语的这种不 提及行为者的被动式在文学作品 公文文体 科技文体及新闻文体中运用的较 多 第六章 被动与主动 本章就英汉主动被动语态的运用进行了对比 总的来说在英语里被动语态 较为常见 而汉语则主动语态为多 英语常用被动句主要受施事原因 句法 修辞 文体的影响 在施事方面 具体的原因有 施事未知而难以言明 施事从上下文中可以不言而明 施事不 如受事重要或受事需要强调 由于特殊的原因而不要指明施事 句法方面 由 于英语重形合 注重句法结构和表达形式 当主动式不便于表达时 出于造句 的需要或修辞的考虑 往往采用被动式 适当使用被动句可以使表达方法灵活 多变 避免句型单调 达到一定的修辞效果 英语的结构被动句要比意义被动句多 而汉语则常用意义被动式 少用结 构被动式 这主要是因为 首先 汉语被动式的使用受到限制 按照汉语的习 惯 如果句中无须指出施事 主动意义与被动意义又不致发生混淆 就多用意 义被动式 比如 They have been neglected these several days 已经有好几天没 人管它们啦 其次 使用受事主语导致大量的 当然被动句 例如 The Harry Potter series of novels have already been translated into many languages 哈里 波特 系列小说已经译成了许多种语言 再次 当不需要或不可能说出施事者的时候 汉语可以采用无主句或主语省略句来保持句子的主动形式 另外 当施事者难 以指明时 汉语还可以采用通称或泛称 如 人 有人 人们 等 作主语 以保 持句子的主动形式 最后 当不便使用被动式时 汉语可采用某些转换式来表 达被动意义 比如 处置式 为 所 式等 由于英语常用被动式 汉语常用主动式 英汉互译时 特别要注意句式的 转换 第七章 静态与动态 这一章作者就英汉叙述特点进行了对比 其中 英语呈现为静态倾向 汉 语则为动态倾向 英语的静态倾向主要表现为 一 名词化现象 名词化主要指用名词来表 达原来属于动词所表达的概念 如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动作 行为 变化情感等 概念 虽然名词化可以使表达比较简洁 但也会使语言抽象 还会减少富有活 力和的动词的使用 从而使英语的静态倾向更加明显 二 英语还常用含有行 为和动作意义的普通名词代替动词 大量由动词派生的名词既表示施事者 又 保留原来动词的意义 这类名词常常与前置形容词构成静态结构 比如 a hard worker someone who works hard 工作勤奋的人 三 报刊标题为了节约版面 通常用名词代替形容词 构成标题式短语 四 介词优势与名词优势结合 使 英语的静态倾向更为显著 英语常常用介词短语取代动词短语 如 He is at his books He is reading books 意思为 他正在读书 英语里大量的弱式短语往往 削弱或淡化了原来所要表达的动词 形容词和其他词语的意义 增强了静态感 例如 give rise to arouse 五 动词的弱化与虚化 英语里最常用的动词正是 动作意味最弱的动词 be 它的各种形式 包括 must be may be should have been 等 都缺乏动态感 除了 be 之外 have become grow 等也是英语常用 的弱式动词 六 用形容词或副词表达动词的意义 汉语的动态倾向主要表现在 一 动词连用 汉语连动式和兼语式句子 都包含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 连动式 把字式和被字式这四个句式还常常 互相包孕套用 构成各式各样的多动词谓语句 二 汉语动词及动词词组 包 括连动式词组 兼语式词组 无需改变形式就可以充当句子的各种成分 汉语 动词可以充当助动词 置于主要动词的前后 形成动词连用 三 汉语动词常 常重复或重叠 汉语动词的重复或重叠 以及与此相关的句式排比或对偶 可 以明显地加强汉语动态感的表现力 总之 英语常常通过动词的派生 转化 弱化和虚化等手段 采用非动词 的形式来表达动词的意义 呈静态 汉语则倾向于多用动词 呈动态 第八章 抽象与具体 作者借第七章所提及的名词化 引出了对英汉抽象 具体的讨论 作者认 为英语用词倾向于抽象 汉语则倾向于具体 常常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 容 英语表达抽象化的原因有 首先 英语通常大量使用抽象名词 而名词化 往往会导致表达的抽象化 其次 随着文明社会的进步 抽象思维被认为是一 种高级思维 再次 抽象词语意义模糊 有利于掩饰作者含混或真实的思想 另外 英语丰富的词义虚化手段大大方便了抽象表达法的使用 这些手段主要 有 用虚化词缀构词 比如前缀 inter 可以表达 相互 的意思 后缀 ity 可以 表示性质 程度等 用介词表达比较虚泛的意义 介词作为虚词 可以构成各 式各样的短语或成语 最后 英语词义内涵广泛 词的用法比较灵活 一词多 义的现象非常普遍 也是英语表达抽象化的重要原因 对于汉语 由于缺乏象英语那样的词缀虚化手段 也没有形态变化 表达 方式就显得较为具体 而且 现代汉语的一些抽象词尾 如 性 化 等 大多来 自外语 例如 性 译自英语的 ty ness ce 等 因此 汉语只能采用一些手 段来表达英语的抽象词义 比如 一 用动词取代抽象名词 二 范畴词可以 用来表示行为 属性等概念所属的范畴 使抽象概念具体化 如 complexity 复杂性 relativity 相对论等 三 由于在汉语里难以找到相应的词来表达 这 时常要借助具体的词语来解释其抽象的词义 四 虽然汉语缺乏抽象词语 但 形象性词语却很丰富 汉语可以借助这类生动具体的词语来表达英语抽象笼统 的意义 比如 feed on fancies 画饼充饥 with great eagerness 如饥似渴等 最后 作者建议在英译汉时 化虚为实 从而通行文 增加译文的可读性 汉译英时 化实为虚 来化症结 提高转换的可译性 第九章 简接与直接 英语通常比汉语更多地使用委婉 含蓄和迂回的陈述方式 使得英语表达 较为间接 汉语则比较直接 明快 英语和汉语都有委婉语 就是用一种比较间接的方式来谈论不宜直言的人 或事物 如表示 死亡 英语有 pass away join the great majority pay the debt of nature 等 汉语则有 逝世 寿终 作古 等 英语委婉语不仅数量多 使用 频繁 而且涉及的范围也相当广泛 带有浓厚的社会文化色彩 有官方委婉语 比如 用 collateral damage 来表示 平民伤亡 用 police action 来表示 侵略 等 职业委婉语 比如 用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表示 秘书 用 sanitation engineer 表示 垃圾工人 等 学校委婉语 比如用 Shows difficulty in distinguishing between imaginary and factual material 来表示 撒谎 等 英语常用克制陈述 间接肯定 委婉否定和婉转暗示的表达方式 汉语也有 含蓄表达法 但较常用作修辞手段 克制陈述是指以含蓄的语气故意把大事化 小 用轻描淡写的言辞来加深对方的印象 间接肯定是指用反对语的否定来表 示肯定 如用 no small 代替 great 等 委婉否定则是指把直接的否定变得含蓄 婉转 例如 I cannot consider the matter as in any way urgent 我觉得此事毫不 紧急 婉转暗示指用含而不露的言辞留下余音 让对方去寻味 在汉语里 人们常会用敬辞与谦辞来表达尊敬和自谦 比如 请教 过奖 愚见等等 总的说来 汉语比较注重直言 简明 委婉 含蓄的陈述方式在汉 语里远远不如英语那样流行 第十章 替换与重复 本章主要就重复现象对英汉进行了对比 总的说来 英语比较忌讳重复 常用替代 省略和变换的表达方法 汉语则比较习惯于重复 常用实称 还原 和复说的表达方法 具体来说 为了避免无意图的重复 英语常采用以下三种表达方法 一 用替代的形式来代替句中或上文已出现过的词语或内容 替代的形式主要有 名词性替代 如 第三人称代词 关系代词 不定代词以及名词 the kind the sort 等 动词性替代 即用替代词来取代谓语动词 主要有 代动词 do 复合 代动词 do it do that 以及替代句型 so do 主语 so 主语 do 等 分句性替代 即用替代词 so 或 not 来取代充当宾语的 that 从句 用 if so 或 if not 来取代条件 从句等等 二 省略也是避免重复的一种常用手段 英语省略的类型很多 有 名词性省略 动词性省略等 有句法方面的省略 也有情景方面的省略 在并 列结构中 英语常省略前面已出现过的词语 英语常承前省略相同的谓语动词 或谓语动词词组的一部分 汉语则常承前省略相同的主语而重复相同的动词 而且为了保持语法的正确 汉语习惯于重复词语 例如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三 英语还常用同义词替代 近义词复现和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