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质量评估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20200303242.doc

2020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试卷(打包10套) 新人教版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2020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试卷打包10套新人教版.zip
2020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质量评估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20200303242.doc---(点击预览)
2020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20200303240.doc---(点击预览)
2020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二课明清文化的发展5.2.3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20200303234.doc---(点击预览)
2020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二课明清文化的发展5.2.2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20200303233.doc---(点击预览)
2020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二课明清文化的发展5.2.1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20200303232.doc---(点击预览)
2020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三课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5.3.2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20200303236.doc---(点击预览)
2020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三课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5.3.1皇权强化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20200303235.doc---(点击预览)
2020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社会经济的繁荣5.1.3经济的繁荣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20200303239.doc---(点击预览)
2020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社会经济的繁荣5.1.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20200303238.doc---(点击预览)
2020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社会经济的繁荣5.1.1明清帝国的兴替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20200303237.doc---(点击预览)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5页/共11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6396728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35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3-30 上传人:伐***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关 键 词:
2020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试卷(打包10套) 新人教版 2020 年级 历史 社会 下册 第五 单元 绵延 不绝 中华文明 封建社会
资源描述:
2020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试卷(打包10套) 新人教版,2020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试卷(打包10套),新人教版,2020,年级,历史,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绵延,不绝,中华文明,封建社会
内容简介:
第一课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社会经济的繁荣第一框明清帝国的兴替见学生用书 p1一、明朝的建立与统一1背景:元朝末年,_阶级矛盾_与_民族矛盾_激化,激起大规模农民起义。2建立(1)时间:1368 年。(2)人物:_朱元璋_,即明太祖。(3)都城:定都_应天府_(今江苏南京)。3统一:_1368_年秋,明军攻占大都,蒙古残余势力逃往漠北。此后,明朝军队先后平定西北等地,统一中国。明朝的疆域:东北抵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兀的河(今乌第河)流域,西北到新疆哈密,西南包括今天的西藏、云南,东南到今东海、南海及海外诸岛。明朝为其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及今天中国的国家版图奠定了基础。二、明朝的兴盛促进兴盛的措施影响政治明太祖朱元璋及明成祖朱棣执政期间,通过废除_丞相_、创_内阁_、设_厂卫特务机构_、迁都_北京_等举措强化皇权,奠定了明代_政治体制_的基本格局_明初_统治者实施_奖励垦荒_、_轻徭薄赋_、_提高手工匠身份_等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_朱棣_在位期间,社会安定,国家富强,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又一强盛时期即:“_永乐盛世_”经济_明中后期_,_赋役制度_改革刺激了商品经济发展,推动_市镇经济_高度繁荣对外关系明代前期,_郑和_下西洋开辟了_亚非_海上通道,表明了明朝对国外的强大影响和在世界范围的先进地位三、明朝的衰亡1背景(1)明朝中后期,皇帝多沉迷享乐,疏于朝政,宦官把持政权,大臣结党营私。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员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2)皇室、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3)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2明末农民起义与明朝的灭亡时间1627 年领导人高迎祥、张献忠、_李自成_口号“均田免赋” “平买平卖”规模席卷陕西、河南等地,几百万民众参与,持续了近二十年结果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_1644_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击败起义军3.明末农民起义能够迅速发展并得到农民支持的原因:起义军的做法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粮食的需求。四、清朝前期的统治1建立(1)后金政权:17 世纪初,_努尔哈赤_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 ,史称_后金_。(2)清的建立:_皇太极_即位后,改族名为_满洲_,1636 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_清_。2统一(1)背景1644 年,_李自成_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_吴三桂_引清军入关,击败起义军。起义军撤出_北京_。(2)统一:_清军_长驱直入,迅速占领_北京_,随后南下,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的反清力量,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3清朝初年弊政:清初二三十年间,政府实行大规模圈占土地、强制_东南沿海居民内迁_和威胁逼迫汉人_剃发梳辫_等弊政,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4清初各族人民的抗清斗争及影响(清初社会经济的恢复)(1)抗清斗争:新成立的南明政权,在长江中下游和两广、福建地区举起_反清复明_的大旗。一些明末起义军余部联合南明,共同抗清。(2)影响:清初各族人民的抗清斗争促使统治者调整野蛮落后的政策,制止了社会经济的倒退逆转。_康熙_、_雍正_、_乾隆_三朝,社会经济恢复发展。易错辨析1明朝都城的变迁: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定都_应天府_(今江苏南京);明成祖朱棣执政后将都城迁往了_北京_。2推翻明朝统治的是_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_,而不是清军。3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清朝是我国历史上_第二个_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其建立者为_皇太极_;_第一个_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_元朝_,其建立者为_忽必烈_。拓展提升1清朝前期的几位皇帝庙号姓名在位时间年号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6271643 年天聪/崇德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441661 年顺治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621722 年康熙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7231735 年雍正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361795 年乾隆2.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的原因有意抹掉女真曾臣服于明朝的历史,以表示清与明是平等的,解除了“犯上”的罪名对部众的压力,鼓舞将士斗志。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关于中国古代政权更迭的年代尺中,于处建立的是(c)a隋朝b唐朝c明朝 d清朝2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关于歌谣中的“朱皇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建立明朝 b定都长安c设立东厂 d营建北京城【解析】 歌谣中的“朱皇帝”指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于 1368 年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a 项符合题意,b 项不符合题意。建立东厂和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北京城的人是明成祖朱棣,不符合题意。3女真人欲主关内,为了缓和中原人民对“金”这一朝代名称的抵触心理,于是在 1636年改国号为清。这时的皇帝是(b)a努尔哈赤 b皇太极c顺治皇帝 d康熙皇帝4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明朝建立元朝统治结束明朝完成统一李自成起义a bc d【解析】 1368 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以应天府(今江苏南京)为京师,建立明朝;1368年 8 月,明军攻占大都,蒙古残余势力逃往漠北;明朝经过 20 年的战争,于 1388 年最终实现统一大业;1627 年李自成起义。5 “康乾盛世” ,是中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王朝的最后一次盛世。这时期的在位皇帝不包括(d)a康熙帝 b雍正帝c乾隆帝 d道光帝6中国古代社会上曾流传着“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民谣。其中,被百姓称之为“闯王”的人是(b)a张献忠 b李自成c高迎祥 d努尔哈赤7明朝实行的下列措施中,起到强化皇权、奠定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的有(a)废除丞相设厂卫特务机构创内阁迁都北京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改革赋役制度a bc d【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奠定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 。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执政期间,通过废除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和迁都北京等举措,强化皇权,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符合题意;都是经济举措,不符合题意。8下列有关明清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c)a明朝后期,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崛起b17 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c1636 年,皇太极在北京称帝,改国号为清d1644 年,清军入关,逐步建立起对全中国的统治【解析】 c 项错误,1636 年,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祖在总结元亡教训时谈道:“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家给人足、斯民小康方乃天下治平之根本。 ”明史材料二明末陕西社会状况摘选年份社会状况崇祯十三年(1640)粮价顿贵,每担 2.8 两崇祯十四年(1641)大旱,蝗,饿死者无算,米石 5 两崇祯十五年(1642)大旱,民死道路无计,人相食材料三新成立的南明政权在两广、福建地区举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一些明末起义军余部联合南明政权,共同抗清。(1)材料一中太祖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天下治平之根本”?【答案】原因:皇权旁落,宰相专权。措施: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大事。(2)联系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答案】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3)从统治政策的角度,说说清朝初年抗清斗争不断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答案】原因:清初二三十年间,政府实行大规模圈占土地、强制东南沿海居民内迁和威胁逼迫汉人剃发梳辫等弊政,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影响:清初各族人民的抗清斗争促使统治者调整野蛮落后的政策,制止了社会经济的倒退逆转。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恢复发展。第二框第二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见学生用书 p4一、明清时期抵御外来侵略1抗倭(1)时间:16 世纪中期。(2)地区:中国东南沿海。(3)代表人物:_戚继光_、俞大猷。(4)史实: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商人,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称为“_倭寇_” 。16 世纪中期,戚继光等将领奉命抗倭。(5)结果:戚继光等抗倭取得决定性胜利,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6)对戚继光的评价: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2收复台湾(1)背景:明朝末期,_荷兰_殖民者出兵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2)代表人物:_郑成功_。(3)经过1661 年,郑成功率领军队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向台湾殖民者发动进攻。1662 年 2 月,郑成功发动总攻,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4)结果:被荷兰殖民者占据了 38 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5)对郑成功的评价: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代表明朝开始收复台湾,但其最终收复台湾的时间,从历史上看已经是_清朝_。3雅克萨之战(1)目的:反抗沙俄的入侵。(2)时间:1685 年和 1686 年。(3)过程:康熙帝两次派清军大规模围攻雅克萨城。(4)结果:清军胜利,1689 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_尼布楚条约_ 。(5)意义:_尼布楚条约_的签订,从法律上确定了_黑龙江_和_乌苏里江流域_包括_库页岛_在内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二、明清时期加强边疆地区管理的措施地区史实作用西北地区(新疆)(1)平定_准噶尔部叛乱_:康熙时,天山北路的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俄国的唆使下,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平定了叛乱(2)平定_大、小和卓叛乱_:乾隆时期,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形成割据势力。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叛乱(3)清朝设置_伊犁将军_,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4)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5)蒙古族_土尔扈特部_回归祖国,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稳定了西北边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西藏(1)清初,确立西藏历代_达赖和班禅_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653 年,顺治帝正式赐予五世达赖喇嘛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1713 年,清朝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2)设置_驻藏大臣_:1727 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3)设立_噶厦_(西藏地方政府):1751 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授予_达赖喇嘛_和_驻藏大臣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_管理政教事务的权力(4)颁布_钦定藏内善后章程_29 条:1793 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 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内容:章程明确_驻藏大臣_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_政教_事务;驻藏大臣还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西藏地方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_金瓶掣签_,依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最后报请朝廷批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1)明朝初期,统治者沿用元朝治边的办法,任命_当地民族首领_为官,对这一地区进行管理(2)_改土归流_:目的: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实行:明成祖时,在一些条件成熟的地区,设立与中原地区相同的行政制度,派遣_有一定任期的流官_进行管理。这就是改土归流。到了清朝雍正时期,这一制度开始大规模推行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与边疆的稳定台湾地区(1)1683 年,_清军_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2)1684 年,清朝设置_台湾府_(隶属福建省)(3)1885 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三、明清时期的民族政策民族政策表现影响明朝_为了防范蒙古骑兵南下,明朝在历代长有效地保护了中原地区经济防御_政策城的基础上,进一步_加固_、_增修长城_的发展;长城北部的蒙古族积极与中原地区发展贸易,从而出现长期稳定的和平交往局面清朝_怀柔_政策(1)在承德修建_避暑山庄_,并在山庄周围修建了宏伟的藏传佛教庙宇(2)清朝统治者经常在夏季前往避暑山庄和附近的_木兰围场_,接见蒙古王公、西藏政教首领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利用联姻、宴饮、围猎等手段,与他们联络感情增强了民族感情,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四、明清巩固统一措施的共同意义明朝至清朝前期政府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维护了国家统一,进一步奠定了今天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_疆域版图_。五、清朝前期疆域拓展提升1新疆、西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新疆(1)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其管辖范围为新疆地区(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分别在今新疆地区设立了管辖西域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3)清朝时,平定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西藏(1)唐朝时,西藏地区称吐蕃,唐与吐蕃关系密切。7 世纪前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8 世纪初,唐中宗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2)元朝时,设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3)清朝确立了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台湾(1)自古以来,祖国大陆和台湾就往来不断。早在三国时期,孙权就派大将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台湾(当时称夷洲),加强了台湾和祖国大陆的联系(2)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即今台湾(3)元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琉球也就是现在的台湾)(4)17 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 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5)1683 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 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2.秦长城和明长城的异同(1)相同点都是为了抵御北方民族南下进攻而修筑。都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建筑之一,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都是当时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2)不同点起点、终点: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目的:秦朝修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南下;明朝修长城是为了防范蒙古骑兵南下。基础:秦长城是在战国时期各国长城的基础上修建的;明长城是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修建的,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位置:明长城的位置较秦长城更南一些。建筑材料:秦长城以土筑为主,明长城多用砖石砌成。一、选择题1如图时间轴上标注的年代与该年发生的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c)a唐朝统一全国b隋朝统一全国c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d清朝设置台湾府【解析】 贞观二年(628),李世民铲除了割据朔方的梁师都,标志着全国统一。a 项错误。589 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新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b 项错误。1689 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c 项正确。1684 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d 项说法错误。2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下列属于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有(d)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雅克萨之战设置伊犁将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a bc d【解析】 明朝末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游牧,后因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在杰出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万里东归,返回新疆,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不属于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3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以下史实属于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的是(c)a平定噶尔丹叛乱 b设立噶厦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册封达赖喇嘛【解析】 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郑成功率领将士于 1662 年初击败荷兰殖民者,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c 项符合题意。4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这首豪迈雄壮的凯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c)a文天祥抗元b郑成功收复台湾c戚继光抗倭d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解析】 根据材料“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可知,此人物是戚继光。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人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 ,到 16 世纪中期,取得决定性胜利,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c 项符合题意。5下列关于清朝疆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a西跨葱岭 b北接西伯利亚c东临太平洋 d南至海南岛【解析】 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至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d 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6顺治十年(1653),顺治帝赐送离京返藏的五世达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确立了五世达赖在喇嘛教中的领袖地位。顺治帝此举反映了清初民族政策的特点是(d)a民族歧视 b民族自治c民族隔离 d政教合一【解析】 清朝时期沿袭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而不强行改变他们的习俗;不变更他们原有的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这反映了清初民族政策的特点是政教合一。d 项正确。72019 年是西藏民主改革 60 周年。明清时期,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措施有(d)设置驻藏大臣实行达赖和班禅册封制度金瓶掣签制度改土归流a bc d【解析】 改土归流是针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措施,不符合题意。8从创建“戚家军”到戚继光荡平倭寇,从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到设置台湾府,从册封班禅到修筑须弥福寿之庙。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c)a外交的开放与危机 b政治的成熟与稳定c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民族的交流与融合【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戚继光等荡平东南沿海倭寇、郑成功收复被荷兰殖民者占领的台湾都是抗击外国侵略的史实。清朝时期,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顺治皇帝接见五世达赖,授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接见五世班禅,授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确立了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的制度。上述史实都属于国家的巩固与发展,c 项符合题意。9台湾自古属于中国。清朝中央政府的对台措施包括(d)郑成功收复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在台湾设行省册封当地宗教首领a bc d【解析】 郑成功收复台湾不是清朝中央政府的对台措施,是郑成功个人的所为,不符合题意。册封当地宗教首领是对西藏的措施,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0图片是对历史形象而直观的反映。阅读明清时期相关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图 1 图 2 图 3 图 4(1)图 1 和图 2 分别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两位民族英雄?【答案】图 1、图 2 对应的历史人物分别是戚继光、郑成功。(2)明清两朝修建图 3 和图 4 这两处建筑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答案】巩固国家统一,维护统治。(3)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除上述四幅图片以外的两例清朝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史实。【答案】顺治帝赐予达赖五世“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列举两个例子,符合题意即可)(4)结合所学知识,综合上述四幅图片拟一个合适的主题。【答案】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第三框第三框经济的繁荣经济的繁荣见学生用书 p71农业的发展(1)农业技术的进步:明朝至清朝前期,_精耕细作_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北方黄河流域形成了_两年三熟制_和_三年四熟制_,南方长江流域采用多种形式的_一年两熟制_,闽江和珠江流域一些地区形成_一年三熟制_。(2)大量新品种被培育出来。(3)引进外来品种:一些原产于南美洲的高产且适应性强的_甘薯_、_玉米_等作物引进中国,并且逐步推广。2手工业的发展(1)手工业繁荣_棉纺织业_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全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基地。榨油、粮食加工、制瓷(_该行业中心在景德镇_)、采矿、冶铁、造船等手工业的发展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在工具、技术、产品质量以及行业种类、规模、产量上超过前代。(2)_民间私营手工业_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和作坊,占据了_主导_地位。(3)出现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出现时间:_明朝中期_以后。出现地区、行业:苏州(丝织业中心)、松江等地的_纺织业_中。特点:以_生产商品_为目的的机户拥有大量资金、几台甚至几十台织机,他们采用_计时或计件_方式向机工付酬。认识:这种统一指挥、分工协作、劳动效率较高的经营形式,已经带有_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_的特点。3商业的发展(1)原因: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农产品与手工制品大量投入市场,_商品经济_活跃起来。(2)表现_工商业市镇_的兴起:除了北京等大城市日益繁荣外,在一些工商业发达的地区和交通要冲,大批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市镇,使市镇规模扩大,市面繁荣;商人、手工业者成为市镇人口的主体。_商帮_的形成:商品生产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以及工商业市镇的兴盛,给商人的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随着商人数量的增长,逐渐形成了资本雄厚的地区性商人群体商帮,著名的有_徽商_、_晋商_等。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大商帮:潮商、徽商、晋商。4海外贸易活跃(1)16 世纪,沿海各地的海外贸易十分活跃。中国的商品不仅满足了当时国内的需求,还有很多被中转到欧洲等地。(2)中国的_茶叶_、_生丝_、_土布_、_瓷器_等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深受欢迎。欧洲人为了购买这些商品,支付了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不断增长。(3)_白银_在明代中后期成为主要货币。一、选择题1明朝时期的丝织业和制瓷业中心分别是(a)a苏州和景德镇 b杭州和北京c南京和越窑 d成都和邢窑2一位殷实的商人,多年从事丝绸产销,由于生意兴隆,就又添置十几台织机,雇用十几名技术工人织绸。这一历史情景最早应出现在(c)a元朝后期 b明朝前期c明朝中期 d清朝前期【解析】 此题中的关键词是“雇用” ,材料内容体现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就曾出现了这种生产关系的萌芽,故最早应出现在明朝中期,c 项正确。3明朝时期,苏州出现了“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的现象。这种现象最早出现的行业是(d)a制瓷业 b造船业c冶铸业 d纺织业【解析】 明代,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拥有大量资金、几台甚至几十台织机,他们采用计时或计件方式向机工付酬。这样,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d 项正确。4有人说,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晋商的足迹。下列关于晋商的说法正确的是(a)a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b形成于商品经济发达的宋代c是陕西商人组成的d在当时与晋商相匹敌的是浙江商人组成的浙商【解析】 晋商形成于商品经济发达的明清时期,b 项错误;晋商主要是由山西商人组成的,c 项错误;在当时,与晋商相匹敌的是徽商,d 项错误。5吴江县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了清朝前期,已经是“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从盛泽镇的繁荣可以看出,清朝前期(c)a全国性商贸中心形成b全国商业网形成c工商业市镇的兴起d大商帮的出现【解析】 清朝前期,工商业的发达,使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市镇,使市镇规模扩大,市面繁荣。c 项符合题意。6 神宗实录记载:“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史料中的“机户”是(c)a地主 b农民c早期的资本家 d早期的雇佣工人【解析】 “机户”是拥有资金和织机等一定资本的雇主,即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靠出卖自身劳动力的无产阶级,即早期的雇佣工人。c 项符合题意。7 “明清时期的晋商在中国古代商贸史上谱写过灿烂的篇章,创造过令人瞩目的商业奇迹,是有其深层思想根源的。晋商思想超前,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晋商吃苦耐劳,管理有方,公平经商,有高度的诚信精神;晋商崇尚和谐,相互扶持,同舟共济。 ”从上述材料中不能提取的信息是(c)a进取精神 b诚信精神c匠人精神 d团结精神【解析】 由材料中的“思想超前,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可以提取的信息是晋商的进取精神;由材料中的“有高度的诚信精神”可以提取的信息是晋商的诚信精神;由材料中的“崇尚和谐,相互扶持,同舟共济”可以提取的信息是晋商的团结精神。c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8明清时期,商业活动十分频繁,商业贸易不断发展。这主要体现在(b)农产品和手工制品大量投放市场,商品经济活跃北京、南京等传统大城市日益繁荣,大批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商人、手工业者成为市镇人口的主体商业的地位和作用超过了农业,占据主体地位商人数量不断增长,出现了商帮,如晋商、徽商等a bc d【解析】 明清时期虽然农耕文明达到了鼎盛,但在这一时期,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仍然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错误。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甘薯所在,居人便足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徐光启农政全书材料二施复夫妇二人是苏州盛泽镇上的小户人家,养有一子,拥有一台织机,还养了几筐蚕,自己缫丝、织绸,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不到十年,他们就添置了三四十台织机,成了大机户,雇人织绸,他们采用计时或计件方式向机工付酬。他们织出的绸缎是市场上的抢手货,人们争相购买。冯梦龙醒世恒言(1)“甘薯”引入中国是在哪个朝代?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民间渐次广种”的意义。【答案】甘薯引入中国是在明代。 “民间渐次广种”的意义:为粮食增产开辟了新途径,一定程度上解决了 15 世纪以来中国因人口不断增长带来的粮食紧张问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施复夫妇的丝织生产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从这则故事中,你能推断出哪些结论?【答案】变化:从自给自足变为有雇佣关系的生产方式。结论:当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民间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第三课第三课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第一框皇权强化见学生用书 p181明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1)在_地方_的措施废除_行中书省_,设立直属中央的“_三司_”:_布政使司_掌管民政财政,_按察使司_掌管司法,_都指挥使司_掌管军务。三司互不统属,遇到大事,由三司合议,上报中央。这样就加强了_中央对地方_的控制。(2)在_中央_的措施朱元璋下令不再设置_丞相_,撤销_中书省_,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_直接_对皇帝负责。这样,_军政大权_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从表面上看是因为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断。从根本上分析,这是皇权与相权斗争的结果。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明太祖为了维护皇权,避免丞相权势过重,废除了丞相制度。形成_内阁制度_。由于政务繁忙,朱元璋另设_殿阁大学士_,以备顾问。后来,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渐形成_内阁制度_。(3)建立_厂卫特务机构_。朱元璋让保护皇帝的军队_锦衣卫_负责监视、侦查臣民的言行。后来,明朝皇帝又陆续建立了_专门_的特务机构_东厂和西厂_。这些机构由宦官负责,可以不经过正常的法律程序,肆意侦查、逮捕、审讯臣民。东厂、西厂与锦衣卫合称“_厂卫_” 。(4)设立_“廷杖”_制度。官员如果违背了皇帝的意旨,就会在殿廷上挨板子。2清朝强化皇权的措施(1)清朝初期的中央政权机构仿效明朝制度,在中央_设内阁_、_置六部_。保留满洲贵族组成的_议政王大臣会议_。凡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一经决定,连皇帝也难以改变。(2)君主集权的强化设立_军机处_设立者:_雍正帝_。人员组成:由皇帝选派_亲信大臣_组成。职责:军机处是辅助皇帝_处理政务_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_皇帝_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影响:军机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_独掌朝政_,使皇帝具有_至高无上_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_君主专制_进一步强化。(3)军机处设立后,_议政王大臣会议_名存实亡,到乾隆时期被撤销。易错辨析1君主专制制度与中央集权制度的不同君主专制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国家大事由其一人独断。中央集权是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地方长官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2兼职的特务机构:锦衣卫。专门的特务机构:东厂和西厂。拓展提升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朝代演变中央机构地方机构秦朝建立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州县道州县三级北宋加强二府三司制路州县三级元朝发展一省制(中书省)行省制明朝高峰内阁三司制(土司制度)清朝顶峰军机处行省制(改土归流)一、选择题1明朝为了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是(c)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设立锦衣卫设立军机处废丞相权分六部a bc d2明朝统治者朱元璋“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依赖于下列哪一个机构的执行(c)a东厂 b三司c锦衣卫 d六部【解析】 朱元璋让保护皇帝的军队锦衣卫负责监视、侦查臣民的言行,故“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依赖于锦衣卫的执行。c 项正确。3 “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办事效率高有非常严格的保密制度,使外人不能窥视其活动及文件等。即使是王公大臣,没有皇帝的特旨,也不准出入”材料描述的场所是(d)a中书省 b三司c厂卫机构 d军机处4 “廷杖”是明代皇帝惩处大臣惯用的手法之一,大臣的进谏如果触怒了皇帝,或是大臣有过失,就要在殿廷上或午门外受到廷杖的处罚。皇帝此举的意图是(a)a强化君主专制 b防止官民违法c提高行政效率 d羞辱大臣尊严【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设立“廷杖”制度,官员如果违背了皇帝的旨意,就会在廷殿上挨板子。这是为了强化君主专制,a 项符合题意。bcd 项不符合题意。5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到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这种变化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d)a社会秩序动荡 b边疆防御巩固c军政实现合一 d君权不断加强6明朝为加强统治、强化皇权,从中央到地方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增设了一些新机构。下列机构与锦衣卫性质相同的是(c)a布政使司 b内阁c东厂 d兵部【解析】 为了加强君权,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设置了殿阁大学士,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他还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专门监视、侦查臣民的言行。明成祖时,又设立特务机构东厂和西厂,对臣民进行肆意侦查、逮捕和审讯。东厂、西厂和锦衣卫合称为“厂卫” ,成为明朝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7清代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这描述了军机处是(b)a专为应对西北战事的军事机构b完全秉承皇帝旨意的附庸机构c处理日常朝政事务的行政机构d制约中央集权专制的监督机构【解析】 题干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军机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中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b 项符合题意。8军机处为清代所独创,对清代政治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军机处地处内廷,直接听命于皇帝,随时承旨,随时草诏办理,发出的诏旨不通过内阁,而是交兵部直接发出,称为廷寄 ,保密性强,办事效率高。 ”其带来的直接影响是(b)a社会贫富分化日益严重b君主专制得到了加强c思想文化得到了禁锢d自然经济得到了保护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代废除丞相以前著名丞相及其命运时期代表人物命运秦国吕不韦秦王以“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后被流放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材料二明代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时期职位所享有权力范围明代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丞相,地位常受到挑战清代军机大臣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材料三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时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 ”“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丞相位高权重,已经严重威胁皇权统治。(2)请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重要的中枢机构,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答案】明朝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事,并形成内阁制,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清朝增设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担任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皇权专制逐步加强,皇权专制发展到了高峰。(3)你同意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同意。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采用高压独裁手段维护统治,显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衰落。君主专制的强化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二框第二框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见学生用书 p201经济危机:清朝前期,_耕织结合_、_自给自足_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内仍占_主导_地位。尽管社会上早已出现“工商皆本”的新观念,但是,清朝统治者坚持“_以农为本_”的传统观念,推行“_重农抑商_”政策。2外交危机闭关政策含义关闭国门,严格限制_对外贸易_原因(1)清朝统治者以“_天朝上邦_”自居,自认为无需同外国通商买卖(2)防范“_外夷_”侵犯和沿海居民聚集力量_抗清_表现(1)清初实行严厉的_海禁政策_,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2)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_宁波_等地,作为_对外通商口岸_,对出口的_商品种类_和_出海船只的载重量_作出严格限制(3)后来,清政府下令只开_广州_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规定由政府特许的“_广州十三行_”统一经营管理贸易。广州十三行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影响(1)积极影响:在_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_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2)消极影响: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外力量对比,而且作茧自缚,限制了_对外贸易_和_航海事业_的发展,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_先进的科学知识_和_生产技术_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3.社会危机开始凸显(1)_土地兼并_严重,人口迅速增长,人多地少,谋生困难,这导致社会矛盾十分尖锐。(2)_政治腐败_黑暗,皇室铺张挥霍,官场腐化奢靡。_贪污之风_渗透到军队,各级将领克扣军饷,士兵得不到温饱,武装力量大大削弱。(3)在各种社会问题的冲击下,清朝中期发生了大大小小数十次_起义_,虽然这些起义都被镇压下去,但是,社会危机并未得到解决,动乱还在继续。拓展提升对比唐、宋、明、清的对外政策,理解开放则发展、闭关则落伍的道理政策朝代史实道理唐朝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宋朝引进占城稻、设立市舶司对外开放明朝郑和下西洋、引进高产作物闭关锁国清朝限制海外贸易、实行闭关政策开放则发展,闭关则落伍,要坚持对外开放,善于学习交流,加强友好合作一、选择题1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清代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他们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 ”他评论的是(c)a “重农抑商”政策 b汉化政策c闭关锁国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解析】 注意题干中“清代” “倒退” “眼光向里” “防守和排外”等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c 项正确。21757 年,清廷只开放一个城市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其他贸易港口全部关闭。这个城市是(c)a北京 b天津c广州 d上海3下列关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有(c)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而采取的政策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关闭所有港口这个政策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这个政策使清朝的发展领先于世界a bc 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说法错误;闭关锁国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最终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说法错误。4某兴趣小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试卷(打包10套)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63967288.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