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C卷_第1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C卷_第2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C卷_第3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C卷_第4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9 页 浙教版浙教版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C C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4 4 分分 1 2 分 2018 八上 徐闻期中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部小说凝聚了创作者毕生的智慧 构思非常巧妙 故事情节抑扬顿挫 引人入胜 B 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的目光 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 C 历史告诉了我们一个无可置疑的事实 骄傲的人最终总会黯然失色 只有真正谦虚的人才会永远鹤立鸡 群 D 当敌人冲进大厅的时候 只见他正襟危坐 那副处变不惊 视死如归的气节真让人敬佩 2 2 分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 不仅是树木 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枝叶茂盛了 而且生了根 B 拥有健康的体魄 是判断一个人能否为社会多做贡献的前提 C 那石板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 每块大约有三百斤左右重 D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磨炼了意志 增长了见识 二 二 新添加的题型新添加的题型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8 8 分分 3 8 分 2019 九上 剑河月考 阅读文言文 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 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 两峰之间者 酿泉也 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 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 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 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 第 2 页 共 9 页 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 暮而归 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 前者呼 后者应 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 溪深 而鱼肥 酿泉为酒 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 杂然而前陈者 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 非丝非竹 射者中 弈者胜 觥筹交错 起坐而喧哗者 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 人影散乱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 林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 太 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 下边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开头先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特征 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 琅琊山 酿泉 醉翁亭 B 文章写 醉翁亭的命名 主要为了介绍醉翁亭的由来和写作本文的原因 C 选文第二段描写了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 D 文中用了不少对句 如 野芳发而幽香 对 佳木秀而繁阴 这种句式工整优美 节奏感强 三 三 句子默写句子默写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5 5 分分 4 5 分 默写 1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 先天下之忧而忧 第 3 页 共 9 页 3 不管是在荣誉面前 还是受到不公正对待 作为一名老党员 他都能泰然处之 4 2018 年 5 月 12 日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 十年间 满目疮痍的汶川在国家政策扶持 人民团结互助 下 焕然一新 正可谓 四 四 字词书写字词书写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4 4 分分 5 4 分 2018 九上 徐闻期中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唐宗宋袓 稍逊 f ng s o 2 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 一点也不 p ng w 便是敬 3 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 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 f l t ng hu ng 的 博物馆 4 有些人有一种错觉 似乎优雅风度就是 ji o r u z o zu 是出于无聊 五 五 语言表达语言表达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5 5 分分 6 5 分 2018 八上 廉江期中 请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和修辞手法 再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 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 假如生命是 假如生命是 六 六 课外阅读课外阅读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1212 分分 7 12 分 2019 潮南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下列小题 晏子治东阿 晏子治东阿 三年 景公召而数 sh 之曰 吾以子为可 而使子治东阿 今子治而乱 子退而自 察也 寡人将加大诛 于子 晏子对曰 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三年不治 臣请死之 景公许 于是明年上计 景公迎而贺之曰 甚善矣 子之治东阿也 晏子对曰 前臣之治东阿也 属托不行 货赂不至 陂 b i 池之鱼 以利贫民 当此之时 民无饥 君反以罪臣 今臣后之东阿也 属托行 货赂至 并重赋敛 仓库少内 n 便事左 右 陂池之鱼 入于权宗 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 臣愚不能复治东阿 愿乞骸骨 避贤者之路 再 第 4 页 共 9 页 拜 便僻 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 子强复治东阿 东阿者 子之东阿也 寡人无复与焉 节选自刘向 说苑 理政 注 东阿 齐国的阿邑 地名 数 责备 诛 责罚 内 n 纳 便僻 恭敬得很 1 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改道易行 寒暑易节 B 景公许 杂然相许 C 下席而谢之曰 长跪而谢之曰 D 子之治东阿也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2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当 此 之 时 饥 者 过 半 矣 君 乃 反 迎 而 贺 3 简要说说晏子前后两次治理东阿的故事留给人们的启示 七 七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2525 分分 8 9 分 2019 自贡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后面小题 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 风范和气度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 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 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 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 续历史的国家 而且 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 这就是 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 就是一场 不曾停息的长跑 而其他的文明 有的消失了 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 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 第一棒 是希腊文明 第二棒是罗马文明 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 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 可以说 中国的大国气 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 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 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 更具有持续性 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 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 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 展 对立统一 相反相成 物极必反 整体联系 生化日新等问题 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 中庸 最早是孔子在 论语 中提出来的范畴 论语 中说 中庸之为德 其至矣乎 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执两用中 不走极端 二是无过无不及 避免偏执 追求平和 三是得时勿失 时不我待 追求时中 四是 允执其中 保持平衡 五是有原则地折衷 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 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 第 5 页 共 9 页 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 顺序而生 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 只有因循于此 才能有天地万物的 和谐生成 所以 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 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 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 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 它植根在中 国人的内心深处 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中国人强调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强调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义 志以天下为芬 强调 君子喻于义 君子坦荡荡 君子和 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强调 失信不立 一诺千金 强调 仁者爱人 与人为善 己所不欲 勿施于 人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强调 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 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等等 这 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都有重要影响 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 从总体上看 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 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 求稳而非激进 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 行 摘编自熊光清 中国大国气质的基本禀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有误的一项是 A 一个大国的气质与其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有关 与国民的思维特点和行为特征有关 B 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 而且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 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 可 以说 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 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 C 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和传统中庸的思维方式联系紧密 是塑造中国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D 从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中催生出独特的价值体系 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的论证结构采用了总分的形式 开篇先由 大国气质 这一概念说起 从而引出后文对 中国的大 国气质 的分析论述 B 选文第二段用比喻 对比 引用的论证方法 阐述了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中国大国气质的独特性 C 文章善用引证 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 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 D 文章分别从历史底蕴 思维特点 行为方式等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中心论点 3 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 6 页 共 9 页 A 如果一个大国没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 那么它就谈不上有什么大国气质 B 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就无法形成中国的大国气质 更谈不上形成持续稳定的大国气质 C 只有遵循顺序而生 循序而动这一天人共有的规律 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 D 以和为贵 求稳 顺势而变 都是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 9 16 分 2019 七上 潮安月考 阅读选文 回答问题 人间有味是读书 王崇菊 有人喜欢垂钓江边 享受那份心静如水 有人喜欢在旅途中行走 享受如画的风景 有人喜欢在舞场起舞 享受那份欢畅和潇洒 我独喜欢在书海中遨游 享受书籍带给我的宁静和快乐 在书中总能遇到无限的美好和 催我前行的动力 读书能够静心 纷扰的尘世 繁琐的事务 让人心焦躁不安 若抱书在手 聆听作者的美妙故事 感受妙 趣横生的语言 瞬间就可驱散心头乌云 特别喜欢一个人呆在房间 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 恨不得把所有美好的 语言 精美的编排结构 跌宕起伏的情节塑造 都记在脑中 想象着自己也化成一支神笔 写下万千文字 被同 我一样的读者喜欢 许多闲暇时间我都是在读书中度过的 所以少了人世纷纷扰扰的浸染 少了琐事纠纠结结的 苦闷 读书能够开启智慧 培根在 谈读书 中这样论述 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灵秀 数学使人周密 科 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凡有所学 皆成性格 鲁迅的书让人学会深刻和思考 周国 平的书教会人辩证看问题 余秋雨的散文让人心胸大气磅礴旷达辽远 丁立梅的文字使人温暖有情有义 不同 的作者传递不一样的感悟 带来不同的心灵震撼 在书海中 智慧被开启 灵魂被升腾 读书是种享受 工作之余 我时常把自己交给书籍 像一尾鱼自由自在地在书海中游弋 读到开心处就哈 哈大笑 读到痛苦处就眉头紧锁 书卷多情似故人 晨昏忧乐每相亲 读过一本好书 像交了一个益友 每每读书 我总是沉浸在美妙的意境中而不能自拔 好像跟多年未见面的好友在一起交谈 有书为伴 真的是其 乐无穷啊 读书能够美颜 一个人书读得多寡 从他 她 的外在就可以看得出来 读书人的气质与众不同 一些容 貌并不美丽的人 因为长时间浸染在书海里 便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气质风范 如很多老者 暮年时仍然有异乎寻 常的年轻容颜和吸引人的魅力 其秘诀就在于读书很多 善于思考 善于修为 三毛说 读书多了 容颜自然 改变 许多时候 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 不复记忆 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 在谈吐上 在胸襟的无涯里 读书的营养价值高过许多化妆品的功效 103 岁的杨绛就是最好的明证 岁月只增加了她的 第 7 页 共 9 页 年龄 她的容颜和气质却让人难忘和佩服 温婉 淡定 从容成为她的代名词 书的世界干净 宁静 美好 读书的人会在书中遇到温暖 美丽 温柔 真诚 真情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道德高尚的人交流 读一本好书就是用一颗美好的灵魂滋养自己的灵魂 常读书 读好书 做幸福的人 享受幸福的生活 人间有味是读书 1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读了本文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读书的人就是幸福的人 只有读书的人才可以享受幸福的生活 B 通过本文内容 我们可以明白读书有静心 开启智慧和美颜等作用 C 作者善于运用引用论证阐述问题 如第 段引用培根的名言 论证了 读书能够开启智慧 这个分论点 D 本文中心论点为 人间有味是读书 作者采用了分层论述的方法 层层论述了读书的作用 论据充分 从而有力地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2 若将下面句子放入第 段破折号之前 你认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龙应台作品里的文字意义非凡 意蕴悠长 启人深思 B 读雪小禅的散文 我们能够感受到雪小禅文字把人的意境盛放在莲花瓣的禅意中 C 屈原小时候不顾长辈的反对 不论刮风下雨 天寒地冻 躲到山洞里偷读 诗经 D 读金庸的武侠小说 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的侠客精神 种大仁 大义 大勇 大无畏的精神 3 除了选文的内容 你认为读书的作用还有哪些 请再说两点 八 八 命题作文命题作文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5 5 分分 10 5 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