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_secret_第1页
毕业设计_secret_第2页
毕业设计_secret_第3页
毕业设计_secret_第4页
毕业设计_secre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1 山山东东建建筑筑大大学学成成教教学学院院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 题 目 某办公大楼 设计期限 自 2009 年 月 日 至 2009 年 月 日 班 级 学生姓名 姜燕 学 号 指导教师 签字 结构 王兆国 施工 宿军勇 教研室主任 签字 院长 主任 签字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2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1 工程名称 某办公大楼 2 工程位置 肥城市 3 工程总面积 10300 主楼 5 层 高 22m 一层 层高 4 8m 二到五层高 17 2m 4 结构形式 现浇整体框架 5 设计资料 1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情况如下 第一层土 城市杂填土 厚 0 1 0m 第二层土 粘土 厚 4 5 6 0m fk 250Kpa 第三层土 强风化灰岩 2 0 2 6m fk 1500 Kpa 第四层土 中风化灰岩 fk 2500 Kpa 2 抗震设防 6 度 抗震等级 四级 3 防火等级 二二级 4 建筑物类型 丙类 5 基本风压 0 0 30 KN m2 主导风向 西北风 6 气象条件 年平均温度 12 oC 最高温度 39 oC 最低 温度 21 oC 年总降雨量 541 5 mm 日最大降雨量 115 5 mm 7 活 载 楼面活荷 2 0 KN m2 上人屋面活载 2 0 KN m2 不上人屋面活载 0 50 KN m2 办公室 2 0 KN m2 走道 2 5KN m2 门厅 2 5 KN m2 楼梯 2 5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3 KN m2 本设计为肥城市某培训中心大楼 建筑物的总长为 80 08 米 总宽度为 32 4 米 底层做商场 二层以上做办公楼 采用大柱网现 浇框架结构 共设两个出入口 两部电梯和两个楼梯间 主体建筑 为 5 层 主要部分 底层 4 8m 以上层高均为 3 6m 建筑总高 22m 不包括突出的炮楼部分高 3 0m 小于 30m 根据 建筑抗 震设计规范 GB 50011 2001 6 1 2 可知本办公楼抗震等级为四级 建筑物合理使用年限为 50 年 建筑物防火等级为二级 该办公 楼处于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区 场地设计分组为第一组 采用现浇 框架结构承重体系 抗震等级为四级 结构布置为横向 2 跨 纵向 8 跨 最大跨度 9 6m 填充墙采用粉煤灰轻渣空心砌块 7 5KN m2 第一部分 建筑部分建筑部分 一 建筑体型选择与平面布置 1 设计原则 某办公楼是以办公用放为主 含有商店 商场 等公共设施 的建筑 建筑是供人使用的有功能作用的空间 同一功能要求和使 用目的的建筑可以有多种空间形式 建筑体型一般综合反映内部空 间 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建筑的性格 历史时期和民族地域特点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4 办公楼常常是街道 广场或城市某一个区域的构成中心 鉴于此 办公楼体型设计应根据现有经济技术水平处理好功能 空间与形式 的辨证统一关系 还要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 以便在满足功能要求 的同时 生根于特定的环境 给人以良好的感觉 同样 对于建筑造型与平面布置的选择 必须考虑结构因素 以有利于结构受力 平面同样 对于建筑造型与平面布置的选择 必须考虑结构因素 以有利于结构受力 平面形状应简单 对称 规则 以减少地震灾害的影响建筑造型 根据设计原则 本设计采用 字型结构体系 这种结构体 系符合简单 对称 规则的原则 2 平面布置 鉴于本设计一层为商场 所以采用大柱网框架的平面布置 在 平面上力求平面对称 对称平面易于保证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重合 避免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扭转 为使常用房间采光 通风效果好 本设计等房间布置在南向 而且此方向面对主要街道 交通方便 一 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时首先应推敲各部分总的比例关系 考虑建筑物整体 的几个方面的统一 相邻立面的连接与协调 然后着重分析各立面 上墙面的处理 门窗的调整和安排 最后对入口 门廊等进一步进 行处理 节奏韵律和虚实对比 是使建筑立面高于表现力的重要设 计手法 在建筑立面上 相同构件或门窗作有规律的重复和变化 给人们在视觉上得到类似音乐诗歌中节奏韵律的效果 立面的节奏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5 感在门窗的排列组合 墙面的构件划分中表现得比较突出 二 剖面设计 剖面设计主要分析建筑物各部分应有的高度 建筑层数 建筑 空间的组合利用 以及建筑剖面中的结构 构造关系 建筑物的平 面和剖面是紧密联系的 在本设计中 底层做商场 二层以上做办公楼 采用大柱网现 浇框架结构 主体建筑为 5 层 主要部分 底层 4 8m 以上层高均 为 3 6m 突出的楼梯间部分高 3 0m 建筑总高 26 4m 共设两个出 入口 两部电梯和两个楼梯间 电梯布置在建筑物中部 消防疏散 用楼梯布置在建筑物一端 楼梯 电梯间均出屋面 三 垂直交通设计 本工程主要垂直交通工具是电梯 对电梯的选用及其在建筑物 中的合理布置 将使高层建筑的使用更加合理 同时还能提高工作 效率 本设计中电梯布置在建筑平面的中部 除了设置两部电梯外 这样的布置可使建筑物内任意点至楼 电梯出口的距离均不大于 40m 安 全 疏 散 距 离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 16 87 2001 年局部修订 5 3 8 满足多层建筑的防火要求 四 防火设计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6 一 耐火等级 本工程属二类建筑 10 18 层普通住宅和高度不超过 50m 的公共 建筑 其耐火等级不能低于二级 二 防火设计要点 1 总平面布局中的消防问题 1 选址应在交通便捷处 根据城市规划确定的场地位置应有方 便的道路通过 要求既靠近干道 便于高层建筑中人群的集散 又便于消防时交通组织和疏散 2 应设环形车道 高层建筑周围应设宽度不小于 3 5m 的环形车 道 可以部分利用交通道路 以便消防车能靠近高层主体 能 在消防时有足够的流线 疏散设计 3 疏散所需时间 从火灾现场退出的时间不应超过 2 分 30 秒为宜 通道宽度 按 通过人数每 100 人不少于 1m 计算 五 建筑做法 五 建筑做法 屋面做法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7 楼面做法 厕所楼面做法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8 屋面泛水做法 散水做法 水泥砂浆散水宽 800 毫米 墙身做法 填充墙采用粉煤灰轻渣空心砌块 7 5KN m2 规格 为 390mm 240mm 190mm 外墙厚度均为 290mm 隔墙均厚 200mm 女儿墙厚 240mm 外墙用石灰砂浆抹面 再涂刷建筑涂料 门窗做法 门为木门和玻璃门 自重 0 2 kN m2 窗为铝合金玻璃窗 自重 0 4 kN m2 屋面找坡 采用结构找坡 C 轴线的柱子在顶层提高 150mm 把屋面 板做成斜板以用来排水 排水坡度为 3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9 第二部分 结构设计结构设计 1 结构布置截面尺寸估算结构布置截面尺寸估算 1 1 结构布置 本工程结构方案经过分析比较 为了满足底层商场的大跨度需求 因此采用纯框架结构体系 结构布置如下 图 1 图 1 1 2 截面尺寸估算 a 柱截面尺寸估算 根据柱支撑的楼板面积计算由竖向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轴力 并 按轴压比控制估算柱截面面积 估算柱截面时 楼层荷载按 10 14KN m2计 由于本工程采用的是轻质砌块 因此边柱按 13KN m2计 中柱按 11KN m2计 本工程为四级抗震 查抗震规范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10 轴压比限值 N取 N 0 95 柱混凝土强度选用 C30 fC 14 3N mm2 边柱 负荷面为 7 8 9 6 2 的边柱轴力 NV 7 8 9 6 2 13 6 2920 7KN 考虑到偏心弯矩的作用 取 N 1 1NV 1 1 2695 7 KN 3212KN 根据 N N ACfC 设柱为正方形 可得 柱边长 b h AC1 2 N NfC 1 2 486mm 3 1495 0 10003212 取柱边长 b h 500mm 500mm 中柱 负荷面为 7 8 9 6 2 7 2 2 2 65 52mm2的边柱轴力 NV 65 52 11 6 4324KN 考虑到偏心弯矩的作用 取 N 1 1NV 1 1 4324 KN 4756KN 柱边长 b h AC1 2 N NfC 1 2 592mm 3 1495 0 10004756 取中柱边长 b h 600mm 600mm 本工程将柱截面归并为两种 C 轴上住截面均取取 b h 600mm 600mm 其余柱截面均为 b h 500mm 500mm b 柱截面尺寸估算 框架梁截面高度 h 按梁跨度的 1 10 1 18 确定 则横向框架梁 高为 9600 1 10 1 18 960mm 533mm 取 h 800mm 梁宽 b 1 2 1 3 400mm 266mm 取 b 300mm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11 连系梁高为 9600 1 10 1 20 960 480 取 h 500mm 梁 宽 b 250mm 纵向框架梁高为 7800 1 10 1 15 780 520 取 h 600mm 梁宽 b 300mm c 柱截面尺寸估算 板的厚度为 h L 40 3600 40 90mm 考虑到板的挠度及裂缝宽 度的限制因素 根据经验取板厚为 h 100mm 2 屋面楼面荷载计算 屋面楼面荷载计算 2 2 1 1 屋屋面面恒恒载载 上上人人屋屋面面 计计算算 砖墩浆砌架空隔热 35mm 厚钢筋砼板 25 0 035 0 875KN m2 20mm 厚水泥砂浆抹面 20 0 02 0 4KN m2 一毡二油上铺小石子 约厚15mm 0 3 KN m2 高分子卷材 4mm 0 05KN m2 20mm 厚 1 3 水泥砂浆找平压光 20 0 02 0 4KN m2 30mm 厚绿豆砂保温层 30 0 03 0 6KN m2 100mm 厚钢筋砼 25 0 1 2 5KN m2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12 20mm 厚石灰砂浆抹灰 17 0 02 0 34KN m2 恒载标准值 gk 5 5 KN m2 恒载标准值 g 1 2 gk 6 6 KN m2 活载标准值 qk 2 0 KN m2 活载设计值 q 1 2 gk 2 8 KN m2 2 2 2 2 楼面 陶瓷地砖 约 10mm 0 22KN m2 20mm 厚 1 2 水泥水泥水砂浆结合层 20 0 02 0 4KN m2 20mm 厚 1 3 水泥水泥水砂浆找平 20 0 02 0 4KN m2 100mm 厚钢筋砼 25 0 1 2 5KN m2 20mm 厚石灰砂浆抹灰 17 0 02 0 34KN m2 恒载标准值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13 gk 3 9 KN m2 恒载标准值 g 1 2 gk 4 68KN m2 活载标准值 qk 2 0 KN m2 活载设计值 q 1 4 gk 2 8 KN m2 2 2 3 3 厕所 楼面 陶瓷地砖 约 10mm 0 22KN m2 20mm 厚 1 2 水泥水泥水砂浆结合层 20 0 02 0 4KN m2 20mm 厚素砼刚性防水层 25 0 02 0 5KN m2 30mm 厚 1 6 水泥焦渣找坡 15 0 03 0 45KN m2 100mm 厚钢筋砼 25 0 1 2 5KN m2 20mm 厚石灰砂浆抹灰 17 0 02 0 34KN m2 恒载标准值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14 gk 4 4 KN m2 恒载标准值 g 1 2 gk 5 28KN m2 标准值 qk 2 0 KN m2 活载设计值 q 1 4 gk 2 8 KN m2 3 框架计算框架计算 3 1 框架计算简图的确定及荷载计算框架计算简图的确定及荷载计算 1 框架的选取及计算方法 取 11 11 轴的一榀框架进行计算 见 图 1 该框架承受的荷 载为 10 12 轴线之间的所有荷载 由于板的纵向计算长度为 3900mm 横向计算长度为 3600mm 相当接近 这里近似认为板的 导荷方式为三角形导荷 其中阴影部分以集中力的形式传到框架梁 AC 和 CF 上 A1 A2 A3 A4各板上的荷载通过连系梁以集中力 的形式传到框架梁 AC 和 CF 上 设计内容包括框架计算单元 计算简图的确定 框架受到的各 种荷载计算 各种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计算 内力组合及截面配 筋计算 框架计算 先采用结构设计软件 PKPM 进行整体结构设计 PKPM 计算时是采用的空间分析设计方法 而用手工计算时考虑计算 工作量的问题及时间因素 采用平面框架 单向 的设计方法 且在结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15 h 1800 构布置上柱网尺寸 梁 柱截面尺寸也按照单向框架的要求确定 图 2 2 计算简图的确定 见图 3 框架的计算简图用梁 柱的轴线表示 梁 柱的轴线分别取各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16 自的形心线 对底层柱的下端 一般取至基础顶面 根据地质资料 假定基础顶面离室外地面为 0 5m 因此框架底 层计算高度为 l0 H 0 5 4 8 0 5 5 3m 为了简化计算 其它各层 取 l0 H 3 6m 框架梁的计算跨度 l0为 9 6m 7 2m 综上 可得计算简图 图 3 图 3 3 23 2 框架梁 柱竖向荷载计算框架梁 柱竖向荷载计算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17 框架梁上的荷载是屋板或楼板上的恒载和活载 以及墙载传来 的 传到框架梁上的荷载见 图 2 其中先计算出 A1 A2 A3 A4各板的面积 A1 3 6 3 9 3 51mm2 2 1 2 1 A2 3 9 3 6 3 51mm2 2 1 2 1 A3 3 9 2 4 3 9 1 2 3 24mm2 2 1 2 1 A4 2 4 2 4 1 44mm2 2 1 2 1 次梁及抹灰荷载 25 0 5 0 1 0 25 17 0 5 0 1 0 02 2 2 77KN mm 主梁及抹灰荷载 25 0 8 0 1 0 3 17 0 8 0 1 0 02 2 5 73KN mm 屋面 第六层 框架恒载计算 均布荷载 A A6 B B6 C C6 F F6 板传来 5 5 1 95 2 13 4KN mm 8 5 主梁自重及抹灰 5 73 KN mm gk 19 13 KN mm g 1 2 gk 23 0 KN mm B B6 C C6 板传来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18 h 1800 5 5 1 2 2 8 25KN mm 8 5 主梁自重及抹灰 5 73 KN mm gk 13 98 KN mm g 1 2 gk 16 8 KN mm 集中荷载 为简化计算 与 A 轴线平行的梁上荷载 包括板传来的 按满跨 传到框架梁的相应的节点上 而平行于框架梁 即平行于 11 轴线 的次梁上荷载如次梁 kh 上的荷载应按其两端梁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19 图 4 的线刚度比重分配再传到相应的节点上去 图 4 次梁线刚度 ib1 Ebh3 12l0 E250 5003 12 3900 E 6 68 105mm3 次梁线刚度 ib2 Ebh3 12l0 E300 8003 12 3900 E 3 28 106mm3 ib1 ib2 E 6 68 105 E 3 28 106 1 4 91 则传到次梁上的荷载为总荷的 1 1 4 91 0 169 传到主梁 上的荷载为总荷的 4 91 1 4 91 0 831 如两端都是次梁 则 每端各传 1 2 传递方式见 图 4 现在计算集中荷载 A A6节点 节点 女儿墙传来 2 6 3 9 2 20 28KN 板传来 5 5 A1 2 5 5 A2 2 91 4 1 91 4 5 5 3 51 2 5 5 3 51 2 91 4 1 91 4 70 69KN 梁传来 5 73 3 9 2 2 77 3 6 2 2 1 91 4 1 91 4 52 98KN GK 144 0KN G 1 2 GK 172 8KN A A6 B B6中点 中点 板传来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20 5 5 A1 2 2 5 5 A2 5 5 A2 2 91 4 1 1 2 1 5 5 3 51 2 2 5 5 3 51 0 169 5 5 3 51 2 103 1KN 2 1 梁传来 2 77 3 9 2 2 77 3 6 2 77 3 6 2 1 91 4 1 1 2 1 2 2 1 28 27KN GK 131 4KN G 1 2 GK 157 6KN B B6节点节点 板传来 5 5 A1 2 5 5 A3 2 5 5 A2 5 5 A4 2 1 2 91 4 1 1 5 5 3 51 2 5 5 3 24 2 5 5 3 51 5 5 1 44 0 169 2 96 23KN 2 1 梁传来 2 77 3 9 2 2 77 3 6 2 77 2 4 2 1 2 1 2 1 2 91 4 1 1 27 72KN GK 124 0KN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21 G 1 2 GK 148 8KN C C6节点节点 板传来 5 5 A1 2 5 5 A3 2 5 5 A2 5 5 A4 91 4 1 91 4 2 91 4 1 91 4 5 5 3 51 2 5 5 3 24 2 5 5 3 51 0 831 5 5 1 44 0 831 2 119 51KN 梁传来 5 73 3 9 2 2 77 3 6 2 77 2 4 2 2 1 91 4 1 91 4 2 1 91 4 1 91 4 58 51KN GK 178 0KN G 1 2 GK 213 6KN C C6 F F6中点 中点 板传来 5 5 A1 2 2 5 5 A2 5 5 A2 91 4 1 1 2 91 4 1 1 5 5 3 51 2 2 5 5 3 51 0 169 5 5 3 51 0 169 2 90 27KN 梁传来 2 77 3 9 2 2 77 3 6 2 77 3 6 2 2 1 91 4 1 1 2 1 91 4 1 1 24 98KN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22 GK 115 2KN G 1 2 GK 138 3KN F F6节点 节点 同 A 节点 有 GK 144 0KN G 1 2 GK 172 8KN 柱端弯矩的计算 对边柱 初始偏心距 e0 100mm MK N e0 144 0 0 1 14 4KN mm M 1 2MK 17 3KN mm 对中柱 初始偏心距 e0 150mm MK N e0 178 0 0 15 26 7KN mm M 1 2MK 32KN mm 屋面 第六层 框架活载计算 均布荷载 A A6 B B6 C C6 F F6 板传来 2 0 1 95 2 4 88KN mm 8 5 gk 4 88 KN mm g 1 4 gk 6 8KN mm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23 B B6 C C6 板传来 2 0 1 2 2 3KN mm 8 5 gk 3KN mm g 1 4 gk 4 2 KN mm 集中荷载 A A6节点 节点 板传来 5 0 A1 2 2 0 A2 2 91 4 1 91 4 2 0 3 51 2 2 0 3 51 2 91 4 1 91 4 25 71KN QK 25 71KN Q 1 2QK 36 0KN A A6 B B6中点 中点 板传来 2 0 A1 2 2 2 0 A2 2 0 A2 2 91 4 1 1 2 1 2 0 3 51 2 2 2 0 3 51 0 169 2 0 3 51 2 2 1 37 5KN QK 37 5KN Q 1 4 QK 52 5KN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24 B B6节点节点 板传来 2 0 A1 2 2 0 A3 2 2 0 A2 2 0 A4 2 1 2 91 4 1 1 2 0 3 51 2 2 0 3 24 2 2 0 3 51 2 0 1 44 0 1 2 1 69 2 35 0KN QK 35 0KN Q 1 4 QK 49 0KN C C6节点节点 板传来 2 0 A1 2 2 0 A3 2 2 0 A2 2 0 A4 91 4 1 91 4 2 91 4 1 91 4 2 0 3 51 2 2 0 3 24 2 2 0 3 51 0 831 2 0 1 44 0 831 2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25 43 45KN QK 43 45KN Q 1 4 QK 60 8KN C C6 F F6中点 中点 板传来 2 0 A1 2 2 2 0 A2 2 0 A2 91 4 1 1 2 2 0 3 51 2 2 91 4 1 1 2 0 3 51 0 169 2 0 3 51 0 169 2 32 83KN QK 32 8KN Q 1 4 QK 46 0KN F F6节点 节点 同 A 节点 有 QK 25 7KN Q 1 4 GK 36 0KN 柱端弯矩的计算 对边柱 初始偏心距 e0 100mm MK N e0 25 7 0 1 3KN mm M 1 4MK 4 2KN mm 对中柱 初始偏心距 e0 150mm MK N e0 43 45 0 15 7 7KN mm M 1 4MK 10 78KN mm 用类似的方法可以一次计算出整榀框架的荷载简图 见 图 5 图 6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26 活载 标准值 简图 KN m KN KN m 恒载 标准值 简图 KN m KN KN m 图 5 图 6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27 3 33 3 梁 柱线刚度的计算梁 柱线刚度的计算 梁的线刚度 ib ECIb l 其中 EC是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l 是梁的 计算跨度 I 惯性矩 考虑到现浇板的作用对梁截面线刚度的影响 所以一边有板取 Ib 1 5I0 两边有板取 Ib 2I0 I0为不考虑楼板翼缘 作用的梁截面抗弯刚度 梁采用 C25 的混凝土 EC 2 80 104N mm2 柱线刚度 ic ECIb l 柱子采用 C35 混凝土 EC 3 15 104N mm2 具体计算见表 2 1 各杆件惯性矩及线刚度表 表 2 1 b h mm L mm EC N mm2 I0 bh3 1 2 mm4 Ib 2I0i EI L N mm 相 对 刚 度 i相 AC 梁 300 8 00 96002 80 1041 28 1 010 2 56 1 010 7 47 1 010 0 75 CF 梁 300 8 00 72002 80 1041 28 1 010 2 56 1 010 9 96 1 010 1 00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28 底中 柱 600 6 00 53003 15 1041 08 1 010 6 11 1 010 0 61 3 底边 柱 500 5 00 53003 15 1045 21 1 09 2 95 1 010 0 29 6 其它 层中 柱 600 6 00 36003 15 1041 08 1 010 9 0 10 10 0 90 4 其它 层边 柱 500 5 00 36003 15 1045 21 1 09 4 34 1 010 0 43 6 相对刚度取 CF 梁的线刚度 i 9 96 1010为 1 00 其他构件的相 对于它的线刚度见上表 3 4 恒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恒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1 恒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弯矩计算 用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框架弯矩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 分析 由于活载相对恒载小得多 所以本次手工计算不考虑活荷载 的不利布置 认为活载满布 通过此方法求得的框架内力 梁的跨 中弯矩值要比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时求得的弯矩值偏低 但当活荷 载在总荷载比例较小时 其影响很小 a 固端弯矩计算 将框架梁视为两端固定 计算固端弯矩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29 第六层框架梁 MAC 6 9 62 8 9 6 7 2 3 7 22 2 2 6 912 2 713 19 2 2 6 9 0 66 3 4 131 4 9 6 3 2 4 2 2 6 9 4 22 7124 2 3 6 912 4 298 13 385 5KN m MCA 4 9 6 3 7 2 2 3 6 912 2 713 19 2 2 6 9 0 66 3 4 131 2 2 6 9 4 22 7124 6 9 62 8 9 6 2 4 3 2 42 2 2 6 912 4 298 13 414 8 KN m MCF 19 13 7 22 115 2 7 2 186 3 KN m 12 1 8 1 MFC 186 3 KN m 第五层框架梁 MAC 6 9 62 8 9 6 7 2 3 7 22 2 2 6 912 2 7 3 21 2 2 6 9 0 66 33 109 4 9 6 3 2 4 2 2 6 9 4 22 7 4 153 2 3 6 912 4 2 6 11 382 5KN m MCA 4 9 6 3 7 2 2 3 6 912 2 7 3 21 2 2 6 9 0 66 3 3 109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30 2 2 6 9 4 22 7 4 153 6 9 62 8 9 6 2 4 3 2 42 2 2 6 912 4 2 6 11 443 4KN m MCF 15 2 7 22 93 0 7 2 149 4 KN m 12 1 8 1 MFC 149 4 KN m 其它层用类似的方法计算 计算结果见表 2 2 框架梁的固端弯矩计算 表 2 2 楼层 AC 梁CF 梁 A 端 KN m C 左端 KN m C 右端 KN m F 端 KN m 6 385 5414 8 186 3186 3 5 382 5443 4 149 4149 4 4 382 5443 4 175 7175 7 3 382 5443 4 175 7175 7 2 382 5443 4 175 7175 7 1 382 5443 4 175 7175 7 b 根据梁 柱相对线刚度 计算出各节点的弯矩分配系数 ij A A6点 A6A5 0 368 A6C6 0 632 436 0 75 0 436 0 436 0 75 0 75 0 C C6点 C6A6 0 283 C6F6 0 378 0 1904 0 75 0 75 0 0 1904 0 75 0 0 1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31 C6C5 0 340 0 1904 0 75 0 904 0 F F6点 F6F5 0 304 A6C6 0 696 436 0 0 1 436 0 436 0 0 1 0 1 用类似的方法可以计算出各节点间构件的分配系数 如图表 2 3 所示 用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框架内力 传递系数均为 1 2 各节点分配二次即可 其计算步骤和结果参见下图表 2 3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32 楼 层上柱下柱右梁左梁上柱下柱右梁左梁下柱上柱 6 60 0 3 36 68 80 0 6 63 32 20 0 2 28 83 30 0 3 34 40 0 3 37 78 80 0 6 69 96 60 0 3 30 04 4 385 5414 8 186 3186 3 136 6234 5 72 2 86 8 96 5 119 6 52 3 49 4 36 1117 3 41 2 59 8 48 3 15 8 4 9 8 4 4 6 5 5 6 244 619 5 181 1 195 5455 3 133 5 348 86348 6 5 50 0 2 26 69 90 0 2 26 69 90 0 4 46 62 20 0 2 21 11 10 0 2 25 54 40 0 2 25 54 40 0 2 28 81 10 0 5 53 34 40 0 2 23 33 30 0 2 23 33 3 382 5443 4 149 4149 4 98 798 7169 5 68 4 82 3 82 3 91 1 72 1 31 5 31 5 68 349 7 34 284 8 43 4 37 8 36 1 45 6 18 8 26 2 22 5 22 5 38 76 98 38 39 148 421 121 1 144 5128 9 285 9466 7 117 4 111 8 111 8 267 580 1 29 2 36 6 4 40 0 2 26 69 90 0 2 26 69 90 0 4 46 62 20 0 2 21 11 10 0 2 25 54 40 0 2 25 54 40 0 2 28 81 10 0 5 53 34 40 0 2 23 33 30 0 2 23 33 3 382 5443 4 175 7175 7 98 798 7169 5 62 8 75 6 75 6 83 7 86 1 37 6 37 6 49 449 4 31 484 8 41 2 37 8 43 1 41 9 18 8 15 8 18 1 18 1 31 17 99 59 510 540 917 817 8 130130 275 5473 3 107 3 103 9 29288 6 38 6 35 6 3 30 0 2 26 69 90 0 2 26 69 90 0 4 46 62 20 0 2 21 11 10 0 2 25 54 40 0 2 25 54 40 0 2 28 81 10 0 5 53 34 40 0 2 23 33 30 0 2 23 33 3 382 5443 4 175 7175 7 98 798 7169 5 62 8 75 6 75 6 83 7 86 1 37 6 37 6 49 449 4 31 484 8 37 8 37 8 43 1 41 9 18 8 18 8 18 1 18 1 31 17 28 68 69 542 518 518 5 130130 275 5472 6 104 8 104 8 29390 2 37 9 37 9 2 20 0 2 26 69 90 0 2 26 69 90 0 4 46 62 20 0 2 21 11 10 0 2 25 54 40 0 2 25 54 40 0 2 28 81 10 0 5 53 34 40 0 2 23 33 30 0 2 23 33 3 382 5443 4 175 7175 7 98 798 7169 5 62 8 75 6 75 6 83 7 86 1 37 6 37 6 49 454 31 484 8 37 8 41 1 43 1 41 9 20 3 18 8 19 4 19 4 33 37 89 49 410 543 318 918 9 128 7133 3 277 7473 2 104 107 3 29291 39 37 5 1 10 0 2 29 94 40 0 2 20 0 5 50 06 60 0 2 23 30 0 2 27 76 60 0 1 18 88 80 0 3 30 06 60 0 5 57 77 70 0 1 17 71 10 0 2 25 52 2 382 5443 4 175 7175 7 107 973 4185 7 68 5 82 2 56 91 1 93 1 27 6 40 6 49 4 34 392 9 37 8 46 6 45 6 18 8 4 4 3 7 6 2 2 3 1 6 2 637 21116 2 152 970 4 238 7465 8 122 3 57 6 31674 2 16 6 43 2 A35 2B 28 8 8 3C 表2 3恒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弯矩计算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33 c 恒载作用下梁的弯矩图 考虑到梁负弯矩很大 应该进行塑性调幅 这里先进行调幅 然后在画弯矩图 C 节点两端梁负弯矩调幅系数为 0 8 A 节点 除 6 层外 负弯矩调幅系数为 0 9 由于 F 节点负弯矩相对比较小 所 以不予调幅 调幅计算详见表 2 4 表 2 4 MA 右 KN m MC 左 KN m MC 右 KN m MF 左 KN m 楼 层 调幅前调幅后调幅前调幅后调幅前调幅后调幅前调幅后 6 195 5 195 5 455 3364 2 348 8 279 6363 5 285 9 257 3 466 7373 4 267 5 214 80 180 1 4 275 5 248 0 473 3378 6 292 233 6 88 688 6 3 275 5 248 0 472 6378 1 293 234 4 90 290 2 2 277 7 250 0 473 2378 6 292 233 6 9191 1 238 7 214 8 465 8372 6 316 252 8 74 274 2 按照调幅后的梁弯矩画弯矩图 对于 AC 梁 先考虑简支梁 图 7 设 x 处有最大弯矩 3 6 x 7 2 图 7 图 8 M0 q1x q1x2 P1b1x P1 x a1 2 1 l 2 1 l 1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34 P2b2x q2a2 a2 2 b2 l 1 l 1 q2x2 2 1 再考虑和梁的两个负弯矩 M1 M2 图 8 叠加 可得梁的 X 处弯 矩为 M M2 M1 M1 M0 l x 对第六层 对于 AC 梁 设 x 处有最大弯矩 q1 13 98KN m q2 19 13 13 98 5 15 KN m P1 131 4 KN P2 124 0 KN M0 13 98 9 6x 13 98x2 131 4 6 0 x 131 4 x 2 1 2 1 6 9 1 3 6 124 0 2 4x 5 15 7 2 7 2 2 2 4 5 15x2 6 9 1 6 9 1 2 1 9 6x2 72x 473 M M2 M1 M1 M0 l x 364 2 195 5 195 5 9 6x2 72x 473 6 9 x 9 6 2 8 2 362 6 3 6 x 7 2x 当 x 3 6 时 有 Mmax 356 4KN m 对于 CF 梁 可认为跨中就是最大弯矩处 M0 19 13 7 22 115 2 7 2 331 3 KN m 8 1 4 1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35 Mmax M1 M2 M1 M0 2 1 279 0 63 63 331 3 2 1 160 3 KN m 对第五层 对于 AC 梁 设 x 处有最大弯矩 q1 11 6KN m q2 21 3 13 98 9 7KN m P1 109 3 KN P2 153 4 KN M0 11 6 9 6x 11 6x2 109 3 6 0 x 109 3 2 1 2 1 6 9 1 x 3 6 153 4 2 4x 9 7 7 2 7 2 2 2 4 9 7x2 6 9 1 6 9 1 2 1 10 7x2 96 7x 393 5 M M2 M1 M1 M0 l x 373 4 257 3 257 3 10 7x2 96 7x 393 5 6 9 x 10 7 4 0 2 303 4 3 6 x 7 2x 当 x 4 0 时 有 Mmax 303 4KN m 对于 CF 梁 可认为跨中就是最大弯矩处 M0 15 2 7 22 93 0 7 2 266 1KN m 8 1 4 1 Mmax M1 M2 M1 M0 2 1 214 80 1 80 1 266 1 2 1 119 1 KN m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36 用类似的方法可以求出每层梁跨中间的最大弯矩 详见弯矩图 图 9 图 9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37 图 10 2 恒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剪力计算 以调幅前的梁端弯矩进行剪力计算 第六层 AC 梁和 CF 梁 偏安全计算 取 q 19 13KN m 满布 QAC 19 13 9 6 131 4 6 124 0 2 4 204 9KN 2 1 6 9 1 6 9 1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38 QCA 19 13 9 6 131 4 3 6 124 0 7 2 2 1 6 9 1 6 9 1 234 1KN QCF 19 13 9 6 115 2 149 4KN 2 1 2 1 QFC 149 4KN 根据公式 V MAC MCA QAC 公式中的 M 和 Q 均以顺时针 l 1 旋转为正 可得 VAC MAC MCA QAC 455 3 195 5 l 1 6 9 1 204 9 177 8KN VC 左 455 3 195 5 234 1 261 2KN 6 9 1 VC 右 348 8 63 149 4 189 1KN 2 7 1 VF 348 8 63 149 4 109 7KN 2 7 1 对 A 柱 V M上 M下 181 1 144 5 l 1 6 3 1 90 4KN 对 C 柱 V M上 M下 133 5 117 4 l 1 6 3 1 69 7KN 对 F 柱 V M上 M下 48 6 36 6 23 7KN l 1 6 3 1 采用此方法 依次可以把每层梁柱的剪力求出 结果详见图 2 10 3 恒荷载作用下框架的轴力计算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39 单柱重力 底层边柱 b h 500mm 500mm QZ 25 0 5 0 5 4 8 17 0 5 0 01 4 0 02 4 8 30 3 3 30 3KN 底层中柱 b h 600mm 600mm QZ 25 0 62 4 8 17 0 6 0 01 4 0 02 4 8 43 2 4 0 47 2KN 其它底层边柱 b h 500mm 500mm QZ 25 0 5 0 5 3 6 17 0 5 0 01 4 0 02 3 6 22 5 2 5 25KN 其它层中柱 b h 600mm 600mm QZ 25 0 62 3 6 17 0 6 0 01 4 0 02 3 6 32 4 3 0 35 4KN 现在计算 A 柱轴力 受拉为正 受压为负 六层 NA6 上 VA6 FA6 177 8 144 0 321 8KN NA6 下 NA6 上 QZ 321 8 25 346 8 KN 五层 NA5 上 NA6 下 VA5 FA5 346 8 190 1 155 9 692 8KN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40 负表示受压 正表示受拉 NA5 下 N A5 上 25 717 8KN 四层 NA4 上 NA5 下 VA4 FA4 717 8 188 2 155 9 1061 9KN NA4 下 N A4 上 25 1086 9KN 三层 NA3 上 NA4 下 VA3 FA3 1086 9 188 4 155 9 1431 2KN NA3 下 NA3 上 25 1456 2KN 二层 NA2 上 NA3 下 VA2 FA2 1456 2 189 0 155 9 1801KN NA2 下 NA2 上 25 1826KN 一层 NA1 上 N A2 下 VA1 FA1 1826 185 2 155 9 2167 2KN NA1 下 NA1 上 25 2197 5KN 同理可计算出 C 柱和 F 柱的一到六层的轴力 详见轴力图 图 11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41 3 5 活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活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1 活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弯矩计算 同样采用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框架弯矩 a 固端弯矩计算 将框架梁视为两端固定 计算固端弯矩 MAC 6 9 62 8 9 6 7 2 3 7 22 2 2 6 912 2 788 4 2 2 6 9 0 66 3 5 37 4 9 6 3 2 4 2 2 6 9 4 22 735 2 3 6 912 4 23 105 2KN m MCA 4 9 6 3 7 2 2 3 6 912 2 788 4 2 2 6 9 0 66 3 5 37 2 2 6 9 4 22 735 6 9 62 8 9 6 2 4 3 2 42 2 2 6 912 4 23 112 6 KN m MCF 4 88 7 22 32 8 7 2 50 6KN m 12 1 8 1 MFC 50 6 KN m 活载每层都一样 所以端弯矩均相等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42 b 根据梁 柱相对线刚度 计算出各节点的弯矩分配系数 ij 上面已经计算过 这里不再赘述 c 活载作用下梁的弯矩图 用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框架弯矩 具体过程见表 2 5 计算跨中最大弯矩 计算方法同计算恒载的最大弯矩方法一致 对于 AC 梁 为了简化计算 均布活载按 q 4 88KN m 满布 M0 q x qx2 P1b1x P1 x a1 P2b2x 2 1 l 2 1 l 1 l 1 M M2 M1 M1 M0 l x 对第六层 对于 AC 梁 设 x 处有最大弯矩 M0 4 88 9 6x 4 88x2 37 5 6 0 x 37 5 x 2 1 2 1 6 9 1 3 6 35 2 4x 6 9 1 2 44x2 18 1x 135 M M2 M1 M1 M0 l x 123 3 53 53 2 44x2 18 1x 135 6 9 x 2 44 2 2 2 93 9 3 6 x 7 2x 当 x 3 6 时 有 Mmax 89 1KN m 对于 CF 梁 可认为跨中就是最大弯矩处 M0 4 88 7 22 32 8 7 2 90 7 KN m 8 1 4 1 Mmax M1 M2 M1 M0 2 1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43 96 1 17 4 17 4 90 7 2 1 34 0 KN m 其余计算类似 详见表 2 6 内力调幅 将中间支座 C 支座 两端弯矩乘以调幅系数 0 8 跨中弯矩乘以调幅系数 1 2 A 和 F 支座负弯矩较小 这里不作调幅 详见下表 表 2 6 表 2 6 MA KN m MAC 中 KN m MC 左 KN m MC 右 KN m MCF 中 KN m MF KN m 6 层 5389 1123 3 96 134 017 4 调幅后 53106 998 6 76 940 817 4 5 层 7774 0123 6 80 136 927 5 调幅后 7788 898 9 64 144 327 5 4 层 74 775 5123 0 8136 926 6 调幅后 74 790 698 4 64 844 326 6 3 层 74 775 5123 0 81 36 926 6 调幅后 74 790 698 4 64 8 44 326 6 2 层 75 375 1122 7 80 836 926 8 调幅后 75 390 198 2 64 644 326 8 1 层 64 483 4121 7 85 737 021 8 调幅后 64 4100 197 3 68 644 421 8 最后画出弯矩图 见图 12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44 图 12 2 活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剪力计算 以调幅前的梁端弯矩进行剪力计算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45 第六层 AC 梁和 CF 梁 偏安全计算 取 q 4 88KN m 满布 QAC 4 88 9 6 37 5 6 35 2 4 55 6KN 2 1 6 9 1 6 9 1 QCA 4 88 9 6 37 5 3 6 35 7 2 64 0K 2 1 6 9 1 6 9 1 N QCF 4 88 9 6 32 8 34 0KN 2 1 2 1 QFC 34 0KN 根据公式 V MAC MCA QAC 公式中的 M 和 Q 均以顺时针旋 l 1 转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