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a b 习题 1 1 图 a b 习题 1 2 图 F DR F A CB D Ax F Ay F a 1 Ay F F BC A Ax F FC a 2 C D C F DR F a 3 Ax F DR F F AC B D Ay F b 1 1 1 图 a b 所示 Ox1y1与 Ox2y2分别为正交与斜交坐标系 试将同一方 F 分别对两坐标系进行分 解和投影 并比较分力与力的投影 解 解 a 图 c 11 sin cosjiF FF 分力 11 cosiF F x 11 sinjF F y 投影 cos 1 FFx sin 1 FFy 讨论 讨论 90 时 投影与分力的模相等 分力是矢量 投影是代数量 b 图 d 分力 22 tan sincos iF FF x 22 sin sin jF F y 投影 cos 2 FFx cos 2 FFy 讨论 讨论 90 时 投影与分量的模不等 1 2 试画出图 a b 两情形下各物体的受力图 并进行比较 比较 图 a 1 与图 b 1 不同 因两者之 FRD值大小也不同 1 3 试画出图示各物体的受力图 1 y F x 1 x F 1 y F 1 x F y F c 2 x F 2 y F 2 y 2 x 2 x F 2 y F F d 2 习题 1 4 图 习题 1 3 图 1 4 图 a 所示为三角架结构 力 F1作用在 B 铰上 杆 AB 不计自重 杆 BD 杆自重为 W 试画出 图 b c d 所示的隔离体的受力图 并加以讨论 F Ax F Ay F D C BA B F 或 a 2 F B B F A F DC A a 1 B F Ax F A Ay F F B C b 1 W D F B D C Ay F Ax F c 1 F A F CB B F A 或 b 2 D A F A B C B F d 1 C F C A A F e 1 Ax F A Ay F D F D C B F 或 d 2 B F F C D B e 2 O Ox F Oy F W 1 O F A f 1 F A F D C AB B F e 3 FA O Ox F Oy F A W f 2 A F 1 O F A 1 O f 3 c F FA FD FB FA FA 3 Ax F C Cx F B F B Ay F FCy A b 3 E F D F E D a 3 C F F C E FE a 2 习题 1 5 图 E E F B B F b 2 Cx F C Cy F W T b 1 B F B C C F D D F Ax F Ay F A a 1 1 5 试画出图示结构中各杆的受力图 B W Dy F Dx FD 2 B F F1 d 2 A F A B xB2 F yB2 F 1 F c 1 A F AB1 B F b 1 Dy F D Dx F W yB2 F C B xB2 F b 2 xB2 F 1 F 1 B F yB2 F B b 3 B W Dx FD C yB2 F xB2 F c 2 A F AB1 B F d 1 Dy F 4 习题 1 8 图 Ay F Ax F B F C F C D F A DE D F E F E F E B B F C F C D c A F A D G F C H F H a Ax F A Ay F B B F C Cx F Cy F a F W 30 y x B N F a 30 x W N F F y b 1 6 图示刚性构件 ABC 由销钉 A 和拉杆 GH 支撑 在构件的点 C 作用有一水平力 F 试问如果将 力 F 沿其作用线移至点 D 或点 E 如图示 是否会改变销钉 A 的受力状况 解 解 由受力图 1 6a 1 6b 和 1 6c 分析可知 F 从 C 移至 E A 端受力不变 这是因为力 F 在自 身刚体 ABC 上滑移 而 F 从 C 移至 D 则 A 端受力改变 因为 HG 与 ABC 为不同的刚体 1 7 试画出图示连续梁中的 AC 和 CD 梁的受力图 1 8 图示压路碾子可以在推力或拉力作用下滚过 100mm 高的台阶 假定力 F 都是沿着连杆 AB 的 方向 与水平面成 30 的夹角 碾子重为 250N 试比较这两种情形下所需力 F 的大小 解 解 图 a 5 4 arcsin 0 x F 0sin 60sin WF N1672 F 图 b 13 53 0 x F 0sin 30cos WF N217 F 1 9 两种正方形结构所受力 F 均已知 试分别求其中杆 1 2 3 所受的力 解 解 图 a 045cos2 3 FF 拉 FF 2 2 3 F1 F3 拉 习题 1 6 图 习题 1 7 图 A F A F D C H F E H b A F A G F C H F H F D G F H H c Cx F 1 F Cy F C 2 F D Dy F Dx F b 5 ED F D DB F F a CB F B DB F AB F b 045cos2 32 FF F2 F 受压 图 b 0 33 FF F1 0 F2 F 受拉 1 10 图示为一绳索拔桩装置 绳索的 E C 两点拴在架子上 点 B 与拴在桩 A 上的绳索 AB 连接 在点 D 加一铅垂向下的力 F AB 可视为铅垂 DB 可视为水平 已知 0 1rad 力 F 800N 试求绳 AB 中产生的拔桩力 当很小时 tan 解 解 0 y FFFED sin sin F FED 0 x F DBED FF cosF F FDB10 tan 由图 a 计算结果 可推出图 b 中 FAB 10FDB 100F 80 kN 2 3 图 a b A F 3 F 2 F 1 F b 1 习题 1 9 图 习题 1 10 图 F 3 F 45 1 F A 1 3 a 1 3 F 2 F D 3 F a 2 D 3 F 3 F b 2 6 图 c A FA FB M 2 2 3b F A F B M l 2 3C F A F BD M l 2 5 W 2kN T W Fx 0 FA FB Mi 0 W 300 FA 800 0 F A 3 8W 0 75 kN FB 0 75 kN 2 6 7 F3 d M 0 F 3 M d F F3 压 Fx 0 F2 0 Fy 0 F F1 M d 拉 2 7 解 W 2 4 6 kN F 6 4 4 6 1 8 kN Mi 0 M F l 0 M F l 1 8 2 5 4 5 kN m 2 8 8 解 对于图 a 中的结构 CD 为二力杆 ADB 受力如图所示 根据力偶系平衡的要求 由 d M d M FF RCRA 2 2 2 对于图 b 中的结构 AB 为二力杆 CD 受力如习题3 6b 解1 图所示 根据力偶系 平衡的要求 由 dMFF dMFF DRA DRC 2 9 解 BC 为二力构件 其受力图如图所示 考虑AB 平衡 A B 二处的形成力偶与外加力 偶平衡 N BD M FF BA 4 269 2 8 122 1 800 2 10 9 2 11 FBy FAy 0 F BX M d F RB M d 由对称性知 F RA M d 3 1 d M FF AD 1 d M FF CD 2 DD FF 12 MM 10 A Fx 0 FAx 0 MA 0 M FP 4 FRB 3 5 0 60 20 4 FRB 3 5 0 FRB 40kN Fy 0 FAy FRB FP 0 FAy 20kN 对于图b中的梁 KNFFy F FFFqd dFdFdF d qd M dFM RA BR pBRp pBRp p 15 0 21 032 2 1 0 3 2 2 0 1 1 3 2 解 Fx 0 FAx 0 Fy 0 FAy 0 MA 0 MA M Fd 0 MA Fd M 3 3 11 解 MA F 0 W 1 4 FS 1 FNB 2 8 0 FNB 13 6 kN Fy 0 FNA 6 4 kN 3 4 Fy 0 FBy W W1 13 5 kN MB 0 5FA 1W 3W1 0 FA 6 7 kN Fx 0 FBx 6 7 kN 3 7 解 以重物为平衡对象 图 a Fy 0 TC W cos 1 以整体为平衡对象 图 b Fx 0 FBx TC sin Wtan MB 0 FRA 4h TC cos 2h TC sin 4h 0 FRA 1 2 tan W Fy 0 12 FBy 1 2 tan W 3 9 解 以整体为平衡对象 有 MA 0 FRB 2 2 4cos 75 600 1 8cos 75 W 1 2 3 6 cos 75 0 FRB 375 N Fy 0 FRA 525 N 以BC 为平衡对象 有 TEF 1 8sin 75 150 1 2 cos75 FRB 2 4 cos75 0 TEF 107 N 3 11 以托架CFB 为平衡对象 有 Fy 0 FBy FW2 1 以杠杆AOB 为平衡对象 有 MO 0 FW l FBy a 0 Fw1 Fw2 a l 4 2 图示直杆 ACB 在两端 A B 处固定 关于其两端的约束力有四种答案 试分析哪一种答案最合 13 习题 4 2 图 理 正确答案是 D 5 1 图 a 图 b 图 c 14 图 d 5 2 1 b 5 3 5 4 15 解 a A截面 FQ b a b FP M 0 C截面 FQ b a b FP M ab a b FP D截面 FQ a a b FP M ab a b FP B截面 FQ a a b FP M 0 b A截面 FQ M0 a b M 0 C截面 FQ M0 a b M a a b M0 D截面 FQ M0 a b M b a b M0 B截面 FQ M0 a b M 0 c A截面 FQ 5 3qa M 0 C截面 FQ 5 3qa M 7 6qa2 B截面 FQ 1 3qa M 0 d A截面 FQ 1 2ql M 3 8qa2 C截面 FQ 1 2ql M 1 8qa2 D截面 FQ 1 2ql M 1 8qa2 B截面 FQ 0 M 0 e A截面 FQ 2 FP M FPl C截面 FQ 2 FP M 0 B截面 FQ FP M 0 f A截面 FQ 0 M FP l 2 C截面 FQ 0 M FP l 2 D截面 FQ FP M FP l 2 B截面 FQ FP M 0 5 5 16 a FQ x M 2 l M x M 2 l x 0 x l FQ x M 2 l M x Mx 2 l M l x 2 l FQ x M 2 l M x Mx 2 l 3M 2 l x 3 l FQ x M2 l M x Mx 2 l 2M 3 l x 4 l b FQ x 1 4 ql qx M x ql2 1 4 ql x 1 2 qx2 0 x l FQ x 1 4 ql M x 1 4 ql 2l x l x 2 l c FQ x ql qx M x ql x ql2 1 2 qx2 0 x 2 l FQ x 0 M x ql2 2 l x 3 l d FQ x 5 4 ql qx M x 5 4 qlx 1 2 qx2 0 x 2l FQ x ql q 3 l x M x ql 3l x 1 2 q 3l x 2 2 l x 3 l e FQ x qx M x 1 2 qx2 0 x l FQ x ql q x l M x ql x 1 2 1 2 q x l 2 l x 2 l f FQ x ql 2 qx M x 1 2 qlx 1 2 qx2 0 x l FQ x ql 2 q 2l x M x ql 2 2 l x 1 2 q 2l x 2 l x 2l 5 6 画出 5 5 图示各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并确定 maxQ F max M 17 c d AB A B C ql 2l M Q F Q F 4 5 4 1 4 1 a 1 b 1 A DE C M A B C M B 2 M 2 M M 2 3 4 1 M2 2 ql a 2 b 2 A D B C 1 1 5 1 2 qlM 2 qlM ADB C 32 25 2 1 c 2 d 2 e f 解 解 a 0 A M l M F B 2 R 0 y F l M F A 2 R l M F 2 maxQ MM2 max b 0 A M 02 2 R 2 lFlql l qlql B qlF B 4 1 R 0 y FqlF A 4 1 R 2 R 4 1 4 1 qllqllFM BC 2 qlMA qlF 4 5 maxQ 2 max qlM c 0 y FqlF A R 0 A M 2 qlMA 0 D M0 2 2 D M l qllqlql 2 2 3 qlMD qlF maxQ 2 max 2 3 qlM d 0 B M 0 2 32 R lql l lqlF A qlF A 4 5 R 0 y FqlF B 4 3 R 0 B M 2 2 l q MB 0 D M 2 32 25 qlMD qlF 4 5 maxQ 2 max 32 25 qlM e FRC 0 0 y F 0 C M0 22 3 C M l qllql 2 qlMC 0 B M 2 2 1 qlMB 0 y FqlF B Q qlF maxQ 2 max qlM f 0 A MqlF C 2 1 R MA C FRA 1 B A B A C FRB FRA 1 ql ql A B C D lA DB C 1 0 75 Q F Q F 1 25 1 c 1 d 1 gl gl A B C 0 5 B E C 0 50 5 D ql Q FQ F ql e 1 f 1 A FRC B A FRA FRC MC C A B C ql ql 1 18 CB 1 0 5 2 qlM A e 2 AC BD 0 125 E 0 125 2 qlM f 2 习题 6 1 图 kN N F 150 100 x a 0 y FqlF A 2 1 R 0 y F0 2 1 Q B Fqlql qlF B 2 1 Q 0 D M0 4222 1 D M ll q l ql 2 8 1 qlMD 2 8 1 qlME qlF 2 1 maxQ 2 max 8 1 qlM 6 1 直径 d 36mm 的钢杆 ABC 与铜杆 CD 在 C 处连接 杆受力如图所示 若不考虑杆的自重 试 1 求 C D 二截面的铅垂位移 2 令 FP1 0 设 AC 段长度为 l1 杆全长为 l 杆的总伸长 写出 E 的表达式 EA lF l 2P 解 解 1 4 4 2 s N 2 s N d E lF d E lF uu BCBCABAB AC mm947 2 36 4 10200 300010100200010150 0 23 33 mm286 5 36 10105 4250010100 947 2 4 23 3 2 c N d E lF uu CDCD CD 2 令 AE llF AE lF lll EA lF CDAC c 12P s 12P2P l l1 cs 11 EEE sc sc 1 EE EE E 6 2 长为 1 2m 横截面面积为m2的铝制筒放置在固定刚块上 直径为 15 0mm 的钢杆 BC 3 1010 1 悬挂在铝筒顶端的刚性板上 若二者轴线重合 载荷作用线与轴线一致 且已知钢和铝的弹性模量分别为 Es 200GPa Ea 70GPa FP 60kN 试求钢杆上 C 处位移 习题 6 2 图 60kN P F B m2 1 a E P F x A a s A s E C x kN60 P F m1 2 kN60 P F OB A b 19 习题 6 3 图 16080 A B A F B F 4kN a 解 解 1 铝筒 其中 uA 0 aa P AE lF uu AB BA mm935 0 101010 1 1070 102 11060 633 33 B u 2 钢杆 m50 4 15 4 10200 101 21060 935 0 23 33 ss P AE lF uu BC BC 6 3 螺旋压紧装置如图所示 现已知工作所受的压紧力为 F 4kN 旋紧螺栓螺纹的内径 d1 13 8mm 固定螺栓内径 d2 17 3mm 两根螺栓材料相同 其许用应力 53 0MPa 试校核各螺栓之强度是否安 全 解 解 FA 2kN0 B M FB 6kN0 y F MPa 安全 8 13 10 8 13 42000 4 2000 62 2 1 d A F A A A MPa 安全 5 25 10 3 17 4 46000 62 B B B A F 6 5 图示结构中 BC 和 AC 都是圆截面直杆 直径均为 d 20mm 材料都是 Q235 钢 其许用应力 157 MPa 试求该结构的许可载荷 解 解 1 0 x F AB FF2 2 0 y F0 2 3 2 2 P FFF BA 3 BP FF 2 31 2 4 dFB 4 Nk 4 67 101571020 4 2 31 4 2 31 642 2 P dF 由 1 2 得 习题 6 5 图 A F B F 45 30 C P F a 习题 8 2 图 习题 6 4 图 20 习题 6 7 图 习题 6 6 图 kN 5 28 90 4 2 31 2 2 31 2 2 P dFF A 比较 4 5 式 得 FP 67 4 kN 根据垂直方面的平衡条件 有 然后将 PNN 45cos30cosFFF ACBC 4 2 N dF BC 代入后即可得许可载荷 这种解法对吗 为什么 4 2 N dF AC 解法不对 因为保持平衡时 两杆内应力并不是正好都同时达到许用应力 6 6 图示的杆系结构中杆 1 2 为木制 杆 3 4 为钢制 已知各杆的横截面面积和许用应力如下 杆 1 2 为 A1 A2 4000mm2 20MPa 杆 3 4 为 A3 A4 800mm2 120MPa 试求许可载荷 w s FP 解 解 图 a 0 y F P3 3 5 FF 0 x F P31 3 4 5 4 FFF 图 b 0 x F P34 3 4 5 4 FFF 0 y F P32 3 5 FFF 21 FF w 1 1 A F 3 4 w1P AF kN601020104000 4 3 4 3 66 w1P AF 43 FF s 3 3 A F 3P 3 5 AF kN 6 571080010120 5 3 5 3 66 3P AF FP 57 6 kN 6 7 图示由铝板钢板组成的复合材料柱 纵向截荷 FP通过刚性平板沿着柱的中心线施加在其上 已知 FP 385kN Ea 70GPa Es 200GPa b0 30mm b1 20mm h 50mm 求铝板与钢板横截面上的最大正 应力 解 解 变形谐调 先导出复合材料柱横截面上正应力与 FP b0 b1 h 和 Ea Es之间的关系式 1 aa Na ss Ns AE F AE F 2 PNaNs FFF P aass aa Na P aass ss Ns F AEAE AE F F AEAE AE F 1 a1s0 Ps 1a0s Ps s Ns s 22hEbhEb FE hbEhbE FE A F 3 F 1 F B P F a 4 F C 3 F 2 F b 21 习题 6 9 图 a1s0 Pa a Na a 2 hEbhEb FE A F 2 MPa 压 175 107005 0 02 0 21020005 0 03 0 1038510200 99 39 s MPa 压 25 61 200 70 175 175 s a a E E 6 9 组合柱由钢和铸铁制成 其横截面面积宽为 2b 高为 2b 的正方形 钢和铸铁各占一半 载荷 FP通过刚性板加到组合柱上 已知钢和铸铁的弹性模量分别为 Es 196GPa Ei bb 2 98 0GPa 今欲使刚性板保持水平位置 试求加力点的位置 x 解 解 0 0 M 2 3 2 2 2 is xbbb b xbb 1 s i 23 2 xb bx i i s s EE 2 2 1 196 98 s i 2 代入 1 得xbbx2324 bx 6 5 7 1 直径为 d 的圆截面梁 两端在对称面内承受力偶矩为 M 的力偶作用 如图所示 若已知变形后中性层的曲率半径为 材料的弹性模量为 E 根据 d E 可以求得 梁所承受的力偶矩 M 现在有 4 种答案 请判断哪一种是正确的 A 7 3 关于平面弯曲正应力公式的应用条件 有以下 4 种答案 请判断哪一种是正确的 A 细长梁 弹性范围内加载 B 弹性范围内加载 载荷加在对称面或主轴平面内 C 细长梁 弹性范围内加载 载荷加在对称面或主轴平面内 D 细长梁 载荷加在对称面或主轴平面内 C 7 4 长度相同 承受同样的均布载荷 q 作用的梁 有图中所示的 4 种支承方式 如果从 梁的强度考虑 请判断哪一种支承方式最合理 D 22 7 5 悬臂梁受力及截面尺寸如图所示 图中的尺寸单位为 mm 求 梁的 1 1 截面上 A 解 C 截面和D 截面上的最大拉应力与最大压应力分别为 C 截面 max 30 103N m 96 4 10 3m 1 02 108 10 12m4 28 35 106Pa 28 35MPa max 30 103N m 153 6 10 3m 1 02 108 10 12m4 45 7 106Pa 45 18MPa D截面 max 40 103N m 153 6 10 3m 1 02 108 10 12m4 60 2 106 Pa 60 2MPa max 40 103N m 96 4 10 3m 1 02 108 10 12m4 37 8 106Pa 37 8MPa 所以 梁的强度不安全 7 10解 画弯矩图如图所示 强度计算 对于梁 Mmax 0 5q max Mmax W 0 5q W q W 0 5 160 106 49 10 6 0 5 15 68 103N m 15 68kN m 对于杆 max FN A 4FB d2 4 2 25q d2 q d2 4 2 25 20 10 23 3 2 160 106 4 2 25 22 34 103N m 22 34kN m 所以结构的许可载荷为 q 15 68kN m 7 11 Mmax FP 1m 20 103N 1m 20 103N m max Mmax W W FP 1m 20 103N m 160 106Pa 0 125 10 3m3 125cm3 所以 选择 No 16 工字钢 7 12 没有辅助梁时 max Mmax W FPl 4 W 1 30 有辅助梁时 max Mmax W FPl 2 3 2a W FPl 2 3 2a W FPl 4 1 30 W 1 30 3 2a 0 5 a 1 308m 24 7 13 1 受力分析 起重载荷位于AB梁中点时 梁处于危险状态 这时 梁承受弯曲与轴向压缩的共 同作用 MA 0 FP l 2 FBC lsin30 0 FBC FP 22kN AB梁在B点承受的轴向压缩力 FN FBCcos30 19052N 2 强度设计 首先按照弯曲强度设计 然后再对弯曲与压缩载荷共同作用时的强度进行校核 max Mmax W W FPl 4 22 103N 2m 4 160 106Pa 110 10 6m3 110cm3 所以 选择No 16工字钢 No 16工字钢的横截面面积与弯曲截面模量分别为 A 26 1cm2 26 1 10 4m2 W 141cm3 141 10 6m3 再校核弯曲与压缩载荷共同作用时的强度 A FN A M W 19052 26 1 10 4 22 103 2 4 141 10 6 7 3 106Pa 78 106Pa 85 3MPa 所以 选择No 16工字钢 梁的强度是安全的 7 14 解 a 为拉弯组合 a FP a 3 2 a FP a 4 a 3a 2 2 6 4 3 FP a2 b 为单向拉伸 25 习题 9 6 图 b FP a2 a b 4 3 9 6 图示实心圆轴承受外扭转力偶 其力偶矩 T 3kN m 试求 1 轴横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 2 轴横截面上半径 r 15mm 以内部分承受的扭矩所占全部横截面上扭矩的百分比 3 去掉 r 15mm 以内部分 横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增加的百分比 解 解 1 MPa 7 70 06 0 16103 16 3 3 3 PP max1 d T W T W Mx 2 4 2 d 2d 4 pp 01 r I M I M AM xx r A r 25 6 16 1 60 15 16 16 32 4 2 4 2 4 4 4 4 4 p 4 d r d r I r M M x r 3 4 3 p max2 2 1 1 16 d T W Mx 67 6 15 1 2 1 1 2 1 14 4 4 4 max1 max1max2 9 7 图示芯轴 AB 与轴套 CD 的轴线重合 二者在 B C 处连成一体 在 D 处无接触 已知芯轴直径 d 66mm 轴套的外径 D 80mm 壁厚 6mm 若二者材料相同 所能承受的最大切应力不得超过 60MPa 试求结构所能承受的最大外扭转力偶矩 T 解 解 6 3 1 1p max 1060 16 d T W Mx 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IEEE 8802-1DC:2025 EN Telecommunications and exchange betwe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s - Requirements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 Part 1DC: Qual
- 【正版授权】 ISO/IEC TS 6254: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Objectives and approaches for explainability and interpretability of machine learning (ML) models
- 课件汉服的由来简介
- 课件模板设置首页
- 国土空间概况课件
- 橙子水果拼盘培训
- 有道笔记介绍
- 灭菌质量监测培训
- 肢体语言教学课件
- 新媒体运营课件大纲
- 制造型企业销售管理制度
- 化妆品原料留样管理制度
- 非标自动化公司技术部管理制度
- 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模式构建与实践路径探索
- 数字时代的艺术史重构-洞察及研究
-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课件
- XXX学校教辅材料选用方案范文
- 劳务关系工伤补偿协议书
- 中医基础课件下载
- 胃息肉个案护理
- 汽车配件库存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