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谷穴区与面口部联系的研究进展_第1页
合谷穴区与面口部联系的研究进展_第2页
合谷穴区与面口部联系的研究进展_第3页
合谷穴区与面口部联系的研究进展_第4页
合谷穴区与面口部联系的研究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谷穴区与面口部联系的研究进展及思考,安徽中医学院 杨骏,经络学说核心是揭示体表-体表、体表-内脏之间的特定联系。体表与体表的联系机理如得不到解决,针灸临床“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循经远端取穴原则就缺乏充足的科学依据。,经脉-脏腑相关由于现代医学“体表-内脏联系”的概括而被现代生命科学普遍理解,“面口合谷收”是古代医家在临床运用经络学说所观察到的人体体表上(头面部)下(肢体末端)联系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对针灸临床诊疗规律认识的升华。但空间相距遥远的两部位间的特异性联系的机制是什么,至今仍困扰着广大针灸工作者。,随着90年代以来脑科学研究的进步,对于经络学说所揭示的体表上下之间的联系可以从神经科学的角度研究以得到阐述。陈竺院士在08年7月指示应该用神经科学和系统生物医学的平台研究针灸的作用机制。本项研究冀“面口合谷收”来阐述基于临床效应的经脉体表联系现象和机制。,立项依据,掌-颏反射(palmomental reflex) , 即在触压鱼际肌时面颏肌发生抽搐样收缩,是“面口合谷收”的翻版 。90%以上新生儿和近一半的健康人可出现这种反射,但这两种人的反射强度有时不能直接察觉而却可用肌电图仪记录到。随着年龄增长,肉眼可见的掌-颏反射容易显现。在脑血管病、糖尿病、Parkinsonian病等脑病的出现率更高。,掌-颏反射,合谷和面口部传入在脊髓汇聚,Chandler(1995)在颈髓1-3节段记录到分别对手腕和面颈部刺激发生共同反应的神经元。提示:在脊髓存在合谷穴区与头面部神经传入信息的汇聚和干预。,合谷和面部传入在大脑皮层汇集,Lund等(1994)在猴大脑皮层的同一脑区的毗邻神经元,记录这些脑细胞的外周感受野的分布情况。同侧口面部(第4个神经元的感受野) 的传入神经元夹在两个合谷穴区(第3和5个神经元的外周感受野) 的传入神经元之间。,刺激面部引起手幻肢觉的分区,一例患有腕管综合征的患者在截肢后出现幻肢觉,面颊部刺激引起的感觉却出现在腕管综合征的拇指部位。,手肌萎缩对面部刺激诱发的反应,Blake等(2002)在猴皮层的手指和面部的接壤部观察到,随着手拇展肌逐渐萎缩,皮层手区逐渐对低阈值面部刺激诱发的反应。,“面口合谷收”体现的经脉体表与体表特异性联系是两点之间传入在脊髓、丘脑和皮层的汇集,其毗邻相居借助丰富的突触交互支配使空间距离遥远的两部位间存在密切的结构-功能联系,以及在病理情况下相互之间可发生的功能重组。 。,C,皮层,丘脑,颈髓,5,科 学 假 说,合谷,病理状况下合谷穴区与面口部联系的脑功能和突触可塑性研究(1),针前,针时,针后,治愈后,周围性面瘫,研究任务:通过面瘫病人治疗前、治疗中以及治愈后的针刺前、针刺中以及针刺后的任务态和静息态fMRI研究,探索面瘫针刺治疗的中枢作用机制。,经颅磁刺激,12,病理状况下合谷穴区与面口部联系的脑功能和突触可塑性研究(2),拇食指截肢患者,面口部肌电反应,触发幻肢痛的刺激部位,Von Frey,研究方案设计,课题研究的技术线路图,研究的条件及相关资源,病人来源:安徽省中医院能够收治周围性面瘫的病区包括5个神经内科病区和1个针灸科病区,共有开放床位200余张;神经内科和针灸科每周门诊量约3000人次;实验条件:拥有全国唯一一所专门用于中医药科研的国家三级数字化影像技术实验室,能够胜任fMRI研究的实验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分析等各项研究工作;文献资源:实验室共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数字图书馆,能够随时访问包括Elsevier, Springer,SCIE,SSCI等近百种各学科的专业数据库资料。,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算法问题:fMRI数据处理算法非常复杂,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同时每一种算法又都涉及到很多具体参数的设置,而且目前国内外也没有任何一种确定的、规范性的算法。数据处理与分析:海量数据(现已经达600M X 107),如何选择正确的分析方法及视点。病人依从性问题,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法(1),向国内外同行专家请教:课题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向国内外的专家咨询请教,通过请教更加明确了研究思路,解除了许多研究过程中遇到的、类似个体差异这样问题所带来的困惑。,已经完成的研究任务 - 数据采集,完成数据采集共107例次,包括健康志愿者24例,面瘫病人83例次(包括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以及采集失败6例),已经完成的研究任务 - 数据处理,对采集91例数据进行了初步处理,已获一定信息并得到初步结论,已经完成的研究任务 - 数据分析,正常组及面瘫组的任务态fMRI的针刺脑激活区比较分析,已经完成的研究任务 - 数据分析,正常组和面瘫组静息态fMRI的脑功能连接分析,已经完成的研究任务 - 数据分析,针刺前,组间对比分析显示的面瘫组脑功能连接变化,已经完成的研究任务 - 数据分析,针刺后,组间对比分析显示的面瘫组脑功能连接变化,补充的相关研究任务脑电与神经传导速度,除了任务态和静息态的fMRI研究之外,考虑到面瘫针刺治疗与脑电以及面神经传导速度的关系,并与课题2的关联,还另外采集的31例脑电和32例面神经传导速度的研究数据。,已经取得的初步研究结论(1),肯定了面口部与手部(合谷穴区)之间功能联系;,针刺手部合谷穴同时激活了第一感觉皮层的手部代表区和面部代表区,正常组(2D),面瘫组(2D),面瘫组(3D),解剖示意图,已经取得的初步研究结论(2),肯定了面瘫病人康复过程中脑功能重组现象的存在以及针刺在治疗中的作用;,对照组,面瘫组(治疗前),面瘫组(治疗后),小脑+感觉区,感觉区扩大+辅助运动区,小脑+稍大感觉区+丘脑,已经取得的初步研究结论(3),综合针刺前、中、后,任务态和静息态fMRI研究结果,提出了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可能神经生理机制。,研究结论的简单小结,通过正常人与面瘫病人任务态和静息态fMRI的研究及研究数据的初步分析,证实了面口部与合谷区域的内在功能联系;初步证实了针刺在面瘫病人康复过程中脑功能重组的作用;提出了针刺合谷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可能神经生理学机制。,思考一 应用多学科技术多方位开展针灸应用基础研究,科学在不断地进步,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把传统针灸经典作为针灸医学的最高典范,绝不是科学的思维方法,也不利于针灸学的发展。没有基础研究作为支持,就难以进步。中医针灸临床是主战场,基础研究则是第二战场,按照现代科学的发展规律,基础科学方面的突破可以引起整个科学的革命性变化,基础研究意味着沟通古今中外,具有大交叉科学性质,要实现突破必须是全方位的、高层次的。首先要改变以往以普及为主的传播方法,从基础研究方面开创新的局面。应用自然科学的多学科研究方法,包括运用现代医学手段,对中医针灸学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包括对腧穴学,不同腧穴的作用特性,腧穴间的配伍及针灸治病机理等专题的探索,经过努力,必将最终揭示出针灸的治病原理。,针灸学的研究应以应用研究为先,达到提高疗效,阐明针灸作用机理,推动针灸学科发展的目的。针灸学的发展趋向仍然是如何满足临床需要。针灸临床研究非常需要基础研究支持和指导,根据疾病目前治疗难点,利用高科技手段展开相关研究,从基础实验角度获得提示或证据,对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针灸学的研究应以应用研究为先,达到提高疗效,阐明针灸作用机理,推动针灸学科发展的目的。针灸学的发展趋向仍然是如何满足临床需要。针灸临床研究非常需要基础研究支持和指导,根据疾病目前治疗难点,利用高科技手段展开相关研究,从基础实验角度获得提示或证据,对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