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中语文 4.7《齐桓晋文之事》教案 鲁人版必修5_第1页
2011年高中语文 4.7《齐桓晋文之事》教案 鲁人版必修5_第2页
2011年高中语文 4.7《齐桓晋文之事》教案 鲁人版必修5_第3页
2011年高中语文 4.7《齐桓晋文之事》教案 鲁人版必修5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齐桓晋文之事齐桓晋文之事 教案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 并归纳其规律 鉴赏本文出色的论辩艺术 品味 辩驳技巧和修辞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体味并分析文章在论证说理方面的独到之处 教学时数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 一 导入 导入 在两千多年前 我国的思想领域曾经历过一个辉煌的时代 真正的做到了百花齐放 百家争 鸣 以后任何一个时代 我们在思想领域的变革都没有当时那么巨大 形式都没有当时那么 多样 内容都没有那么自由 这个时代是 春秋战国时期 大家能举出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 派别吗 其中的儒家思想对我国文化乃至政治的影响都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儒家思想的代 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 他们分别被称为 圣人 和 亚圣 孔子大家都非常熟悉 而对他 的再传弟子孟子就可能不太了解了 有谁能说说孟子的有关情况 二 二 关于孟子关于孟子 1 1 孟子其人孟子其人 孟子 前 372 前 289 年 名轲 字子舆 战国时邹 现山东邹县东南 人 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曾受业于子思 孔子的孙子 的门人 30 岁左右收徒讲 学 44 岁开始周游列国 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 直到去世 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 偶像 到元 明时被称为 亚圣 2 2 孟子孟子 其书其书 孟子 共七篇 分别为 梁惠王 公孙丑 滕文公 离娄 万章 告子 尽心 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 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 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 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 到南宋时 朱熹把它与 礼记 中的 大学 中庸 两篇以及 论语 合为 四书 把读经的传统推向更加狭窄的胡同 成为后世 如明 清两代 科 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3 3 孟子思想孟子思想 2 性本善 凡人都可以为尧舜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民本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封建时代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对国君傲然视之 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 治于人者食于人 治人者食人 天下之通义也 思考 为什么孟子的思想会被后世接受呢 任何一种哲学 都会创立自己的理想世界 比 起道家的小国寡民 佛家的因果报应来说 儒家的集大成思想家孟子的理想世界则诱人得多 孟子提出了一幅君民同乐 仁义并施的王道乐土和太平盛世的理想图景 这对于王者来说 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有什么比百姓归附 国力强盛更令他们满意的呢 对于老百姓来说 也 是如此 有谁不乐意做太平盛世的人呢 4 4 孟子孟子 的时代意义的时代意义 当时的社会背景 争地以战 杀人盈野 争城以战 杀人盈城 庖有肥肉 厩有肥马 民有饥色 野有饿莩 时 代 意 义 孟子的思想具有着明显的进步性 其思想核心就是 民本思想 民贵君轻 在今天看来 它至少包括重视国家利益 反对特权意识 保护人民等多方面的含义 这种社 会变革时期的新观念 正符合人民的愿望 具有一定的人道主义精神 至今在我们的思想领 域里有着重大影响 孟子的追求是一种对社会出路的探索 他的求真的追求精神也是值得今 天我们学习的 另外 孟子 的散文成就极高 作为文化精粹 我们当然有研究 借鉴 继承和发扬的必要 5 5 王道王道 和和 霸道霸道 这是先秦时代一对相对的概念 王道 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 霸道指君 主凭借武力 刑法 权势等进行统治 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的 凡是行法 家主张 讲求耕战 富国强兵 便取得胜利 司马迁 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 说 当世之 时 秦用商君 富国强兵 楚 魏用吴起 战胜弱敌 齐宣王用孙子 田忌之徒 而诸侯东 面朝齐 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 以攻伐为贤 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 是以所如者不合 三 三 分角色朗读课文 回答问题 分角色朗读课文 回答问题 1 1 教师和学生分别读问话和答话 其他学生默读教师和学生分别读问话和答话 其他学生默读 2 2 分男女两组分别读问话和答话 分男女两组分别读问话和答话 思考 3 1 1 孟子和齐宣王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孟子说服对方实行仁政 实现王道 孟子和齐宣王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孟子说服对方实行仁政 实现王道 2 2 孟子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保民而王 孟子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保民而王 四 四 作业 熟读课文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一 复习巩固第一课时内容 重点词语 重点句子 复习巩固第一课时内容 重点词语 重点句子 二 二 依据第一部分内容 可分三层 教师做点拨分析 依据第一部分内容 可分三层 教师做点拨分析 第一层 开头至 则王乎 齐宣王与孟子的谈话以 霸道 开端 而孟子巧妙地将话题转 向谈论 王道 孟子引入话题的方法 1 避而不答 孟子托辞 仲尼之徒 无道桓文之事者 是以后世无传焉 臣未之闻也 避开齐宣王的问题而不回答 2 转移话题 孟子又巧妙地把话题转移到自己想谈的 王道 上去 婉转地说 无以 则王乎 使宣王难以拒绝 第二层 从 曰 德何如 则可以王矣 至 是以君子远疱厨也 孟子就宣王 以 羊易牛 一事肯定宣王有不忍之心 有 保民而王 的思想基础 以其自身行为证明施行 王道甚么高不可攀的难事 建立宣王施行王道的信心 孟子以 百姓皆以为爱也 一句使齐宣王陷入不能自圆其说的尴尬境地 紧接着又替他开脱 以 臣固知王之不忍 与之作对比 表明自己很了解宣王 博得了宣王的信任 孟子再进一步为宣王辩解 首先指出以羊易牛一事中 羊和牛其实没有区别 同样是 无罪 而就死地 指出宣王思想行为上的矛盾 又一次使他陷入自己也不能解释的困境中 一直 逼得齐王说出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的话来 然后再进一步为他辩解 先分析齐宣王以羊 易牛的原因 1 眼见那牛惊慌颤抖的样子 不忍杀它 2 没有见到羊受惊的样子 故以羊换 牛 指出这足以说明他有仁慈怜悯之心 最后点明 以羊易牛 一事与行仁政的共通点 皆 有怜悯仁爱之心 皆有不忍见其它生命受苦及被杀害之心 而这正是 保民而王 的基础 解决了齐王缺乏信心的问题 第三层 从 王说 到 王请度之 阐述齐王之不王 是不为也 非不能也的道理 齐桓王已经承认了自己有不忍之心 相信自己可以行仁政 孟子于是就势举出力足以举百钧 而不足以举一羽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而不见舆薪 为长者折枝 语人曰 我不能 等例 子说明齐桓王只恩及禽兽 却功不至于百姓 这是不肯行王道 而并非 不 能 做到 他 劝说齐宣王应把 不忍 之心 扩展至恩及百姓 统一天下的事业上去 4 接着孟子为齐宣王指明的方向 推恩 推恩的方法 1 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2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3 刑于寡妻 至于兄弟 以御于家邦 举斯心加诸彼 把恩惠推广开 去 推恩的效果 推恩可以 莫之能御 天下无敌 推恩可以使天下运于掌上 推恩足以保四 海 推恩可以如古之人 能超越常人 不推恩则无以保妻子 三 三 布置学生朗读第二部分布置学生朗读第二部分 学生熟读课文 自行翻译 依据第一部分的方式总结规律 教师点拨 检查重点词句翻译 四 提出问题 共同讨论 四 提出问题 共同讨论 在孟子发出了 推恩 然后可以王天下的议论后 齐宣王并没有乐意地表示要去实行 孟子 面对的又一问题是什么 揣测齐宣王此时的心理 面对这一情况 孟子又是怎样使齐宣王 最终说出 我虽不敏 请尝试之 的 教师点拨 孟子用 抑王兴甲兵 危士臣 构怨于诸侯 然后快于心与 一激 使齐宣王 说出心中想法 再解释齐宣王 大欲 之意 故意提出 肥甘 轻暖 采色 声音 便嬖 五项 旁敲侧击 逼出齐宣王的 大欲 欲辟土地 朝秦楚 莅中 国而抚四夷也 然后又用 缘木求鱼 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齐宣王要以区区之齐去战胜 八倍于自己的各诸侯国是多么愚蠢 再以邹楚之战类比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