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纬编基本组织和变化组织及圆机编织工艺 第一节纬平针组织与编织工艺 一 平针组织的结构 plainstitch jerseystitch 工艺正面工艺反面 二 平针组织的结构参数与尺寸稳定性 线圈形态与建模几何方法力学方法有限元方法 二维 平面 三维 空间 二维 平面 假设线圈的针编弧与沉降弧在织物平面上的投影为半圆弧 圈柱在织物平面上的投影为直线 圈弧与圈柱以相接或相切形式连成线圈假设线圈在织物平面上的投影为三段圆弧连接而成三维 空间 假设针编弧与沉降弧是空间圆弧 圈柱为空间直线或曲线 圈弧与圈柱平滑连接 2 线圈的结构参数及其相互关系 模型一 假设0 1 2 3 4 5 6为一个直径等于G的圆周 1 2 4 5为直线 长度ml G 2mA 2G 2dG d A 2m A 圈距 d 纱线自由状态下的直径 B 圈高l 忽略d值l 该模型比较适合经充分松弛后的棉平针织物理论计算与实测之间有5 左右的误差 模型二 假设线圈由在二个正交的近似圆柱体上 一个圆柱体的母线平行于Z轴 另一母线平行于X轴 空间弧线连接而成 l 2A B 5 94d圈距和圈高越大 线圈长度越长 纬平针织物的横密PA 纵密PB 总密度P与线圈长度l之间的关系 纬平针织物的圈距A 圈高B与线圈长度l之间的关系 A CA k Al B CB k Bl 线圈长度与服用性能的关系线圈长度愈短 针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愈好 弹性大 不易脱散 尺寸稳定性好 抗起毛起球和勾丝性好 但手感和透气性较差针织物可用未充满系数或紧度系数来表征其性能未充满系数愈高或紧度系数越低 针织物越稀薄 其性能就愈差棉 羊毛平针组织 20 21大多数精纺羊毛纱平针织物 1 4 1 5根据未充满系数或紧度系数的值就可以决定针织物的各项工艺参数 3 针织物的尺寸稳定性 提高针织物尺寸稳定性的方法松式加工方式 在针织生产全过程 松式处理 实验室条件下 干松弛湿松弛条件平衡处理全松弛处理后整理 工业化生产 方法 干松弛处理 下机坯布在无搅动无张力状态下平放24h 干松弛处理的织物尺寸的回复是有限的 湿松弛处理 在无搅动无张力状态下 将织物在30 温水中浸湿 并在无张力状态下吸去过量的水 再在40 60 温度下烘30min 湿松弛处理的效果好干松弛处理 条件平衡处理 织物经过5次洗涤并在自由状态下干燥 这时织物的尺寸已经基本不再发生变化 全松弛处理 织物经过滚筒式洗衣机洗涤和脱水后 再在滚筒式烘干机中在60 70 温度下烘30min 经全松弛处理的织物接近平衡状态 在条件平衡状态下平针织物的圈高B平衡与圈距A平衡经验公式 棉纱 羊毛纱l 线圈长度 Tt 纱线线密度 三 纬平针组织的特性与用途 1 特性 线圈歪斜卷边性 纵向向工艺反面卷 横向向工艺正面卷脱散性 顺编织和逆编织方向均可脱散延伸度 纵 横向有较好的延伸度 2 用途 内衣 袜品 毛衫等 四 单面舌针圆纬机的编织工艺 机器特征 单针筒舌针圆纬机 筒径 762 965mm 30英寸 38英寸 路数 3 4路 英寸筒径 90 120路 针道数 1 4 较多为4 产品种类 平针 彩横条 集圈 衬垫 毛圈等 一 成圈机件及其配置 1 舌针 2 沉降片 3 织针三角 沉降片三角 三角座 开启式和封闭式 4 导纱器 片鼻 片喉 握持旧线圈片颚 弯纱时搁持纱线片喉 牵拉片踵 受沉降片三角控制 二 成圈过程退圈 垫纱 闭口 套圈 弯纱 脱圈 成圈 牵拉 退圈 弯纱 脱圈 牵拉 垫纱 闭口 套圈 三 成圈工艺分析1 退圈退圈时针的上升动程H防止针舌反拨 H L X a b fL 针钩头端至针舌末端的距离 X 弯纱深度a 退圈结束时针舌末端至沉降片片颚的距离b 针钩部分截面的直径f 纱线直径 H L X a b fa的确定 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可靠的退圈a hmaxhmax 最大空程hmax 0 5lmaxlmax 机上可能加工的最长线圈长度 2 垫纱关键 垫纱的可靠性垫纱过程中 纱线的位置及位置参数 握持点 针钩内点处于握持平面时的那一点 垫纱纵角 纱线在针平面上的投影与握持线之间的夹角 垫纱横角 纱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片颚线 旧线圈配置线 之间的夹角 握持线真实纱线纱线在针平面内投影纱线在水平面内投影 导纱器的安装与调节 1 太大 纱线难以垫到针钩下 引起漏针 太小 导纱器可能撞针钩 2 太大 针难钩住纱线 引起漏针 太小 闭口阶段 针舌可能将垫入纱线夹住 纱线被夹住 甚至夹断 的调节可通过导纱器高低 左右 前后位置的改变来实现 若导纱器径向太靠外 b偏大 则垫纱横角 过大 纱线难以垫到针钩下面 从而造成旧线圈脱落即漏针 如导纱器径向太靠内 b偏小 则 角过小 可能发生针钩与导纱器碰撞 引起针和导纱器损坏 内外 若导纱器位置偏高 h偏大 则垫纱纵角 过大 易使针从纱线旁边滑过 未钩住纱线 造成漏针 若导纱器位置偏低 h偏小 则 角过小 在闭口阶段针舌可能将垫入的纱线夹持住 使纱线被轧毛甚至断裂 高低 在确定导纱器的左右位置时 除了要保证正确垫纱外 还要兼顾两点 要能挡住已开启的针舌 防止其反拨 在针舌打开 退圈过程中 或关闭 闭口 阶段 导纱器不能阻挡其开闭 左右 3 闭口闭口起始于旧线圈与针舌相遇的一刻由于离心力的作用 针舌尖向上翘 有利于闭口闭口结束时 针舌对针钩产生一个冲击解决办法 压针三角设计时 角度减小 减小织针垂直下降速度 4 套圈套圈时 随着针的下降 旧线圈扩张 脱圈时刻线圈长度最大 线圈中的纱线可能要发生转移 弯纱角度要影响到纱线转移 大 同时套圈针数少 有利于纱线转移 小 同时套圈针数多 纱线张力大 有可能导致纱线断裂 5 弯纱 脱圈与成圈弯纱深度 针钩内点低于沉降片片颚线的垂直距离弯纱形式单式弯纱 针一次弯成所需的线圈长度复式弯纱 先隔针弯成双倍长度的圈状线段 然后再分纱 形成大小一致的线圈 非夹持式弯纱 第一针结束弯纱后 第二针才开始弯纱夹持式弯纱 同时弯纱的针数超过1枚无回退弯纱 形成一只线圈所需纱线全部由导纱器供给有回退弯纱 形成线圈的一部分纱线由已弯成的线圈中转移过来 弯纱时的纱线张力 S 沉降片N 织针 输入张力Ti与输出张力To To Ti e 假设 最大弯纱张力点M由输入端起计算M点的张力 TM T1 e M由弯纱结束点反向计算M点的张力 TM Td e M 影响最大弯纱张力TM的一些因素 给纱张力T1 摩擦系数 牵拉张力Td 弯纱角度 尖低和平底弯纱三角 弯纱深度x与l 四 成圈系统中针与沉降片的运动轨迹 1 舌针的运动轨迹舌针的运动轨迹是以舌针的针钩内点在针筒展开平面上的位移图来表示 它由舌针三角的廓面形状所决定 起针三角 注意 1 通常退圈角度 起针角 较弯纱角度 压针角 来得小 利于减小起针时针与三角的作用力 2 起针角度 的选择原则 在退圈过程中 在相邻舌针上 不可同时有旧线圈处于针舌勺上 3 压针角度 的选择原则 兼顾同时参加弯纱的针数 即弯纱张力 和三角与织针间的作用力 4 f 和f 一般f 较f 长 2 沉降片的运动轨迹要求 沉降片和针的运动必须精确地相互配合 使成圈过程顺利进行 针筒中心 沉降片 1 2段 向针筒中心移动 握持刚形成线圈的沉降弧 将线圈推向针背 3 4段 逐渐移离针筒中心 以便舌针的弯纱能在片颚上进行 舌针 I II段 上升退圈II III段 稍作停顿III IV段 垫纱 弯纱 成圈 五 沉降片双向 相对 运动技术 传统 沉降片随针筒转动作径向运动双向运动 沉降片随针筒转动作径向运动垂直运动双向运动目的 减小织针动程 提高机速 1 沉降片双向运动的几种形式1 无沉降片环沉降片2垂直安装在针筒中织针1的旁边它具有三个片踵踵4 升降运动踵3 使沉降片向针筒中心移动踵5 使沉降片向针筒外侧移动改变弯纱深度不是靠调节压针三角高低 而是通过调节沉降片升降三角 来实现 2 水平配置沉降片片踵1 径向运动片踵2 垂直运动 3 斜向配置沉降片 2 沉降片双向运动技术的特点 1 沉降片在垂直方向与针的相对运动 使得织针在成圈过程中的动程相应减小 如果三角的角度不变 则每一三角系统所占宽度可相应减小 如果每一三角系统的宽度不变 则可减小三角的角度 2 弯纱张力减小 使得对所加工纱线的质量要求相应降低 3 使织针等机件在成圈过程中受力减小 磨损降低 使用寿命提高 五 单面复合针圆纬机的编织工艺 一 成圈机件及其配置针针身 stem 针芯 tongue slide 沉降片三角 针芯 针身 沉降片8 沉降片7 沉降片9 二 成圈过程 三 复合针圆纬机的特点 织针动程短提高了织物质量飞花尘屑减少可采用低质量的纱线进行编织 六 变化平针组织与编织工艺 1 1变化平针组织 特点 横向延伸度较平针组织小 织物尺寸较稳定 一般较少单独使用 通常与其他组织复合 形成花色组织 第二节罗纹组织与编织工艺 一 罗纹组织的结构 ribstitch 1 定义 由正面线圈纵行和反面线圈纵行以一定组合相间配置而成的双面纬编针织物 2 结构特点正 反面线圈纵行不在同一平面上 正 反面线圈纵行间的沉降弧从前至后或从后至前 产生较大的弯曲和扭转 由于纱线的弹性 纱线力图伸直 使相邻的正反面线圈纵行相互靠近 彼此潜隐半个纵行 3 表示方法用数字代表其正反面线圈纵行数的组合 1 1 2 2 3 3 二 罗纹组织的结构参数及其相互关系1 罗纹组织的结构参数线圈长度l未充满系数平衡状态下的圈高B和圈距A 在没有拉伸时由针织物一面求得的两个相邻对应点之间的距离 罗纹组织的密度对比系数C罗纹组织的密度 三 罗纹组织的特性与用途1 特性横向具有较大的弹性和较好的延伸度 只能在边缘横列逆编织方向脱散 正反面线圈纵行数相同的罗纹组织中 横向无卷边 正反面线圈纵行数不同的罗纹组织中 卷边现象不严重 2 用途领口 袖口 裤口 下摆 袜口 贴身或紧身的弹力衫裤等 四 罗纹机的编织工艺 一 成圈机件及其配置两个针床相互成90 配置 上针盘针槽与下针筒针槽呈相间交错对位 上下织针也呈相间交错排列 罗纹成圈机件配置 1 正视图 2 俯视图上下针槽对位 二 成圈过程 退圈起始位置 完成退圈 垫纱 闭口 套圈 弯纱 脱圈 成圈 三 上下针的成圈配合分析上下针三种成圈方式 1 滞后成圈 指下针先被压至弯纱最低点完成成圈 优点 弯纱张力较小 线圈均匀性好 用于编织较紧密织物 2 同步成圈 指上下针同时到达弯纱最里点和最低点形成新线圈 主要用于上下织针不是规则顺序编织成圈的情况 例如 生产花式罗纹和提花织物等 3 超前成圈 是指上针先于下针弯纱成圈 较少采用 一般用于在针盘上编织集圈或密度较大的凹凸织物 也可编织较为紧密的织物 第三节双罗纹组织与编织工艺 一 双罗纹组织 interlockstitch 1 定义 由两个罗纹组织彼此复合而成 即在一个罗纹组织线圈纵行之间配置了另一个罗纹组织的线圈纵行 二 双罗纹组织的特性与用途 1 特性延伸性与弹性都较罗纹组织小 尺寸比较稳定只可逆编织方向脱散不会卷边 2 结构参数未充满系数 22 26 适合制作内衣及运动衣 密度对比系数C 0 8 1 31 1双罗纹组织的圈距与圈高的经验公式 3 应用棉毛衫裤 休闲服 运动装和外套等 三 双罗纹机的编织工艺 一 成圈机件及其配置下针筒和上针盘成90 配置需要用四种针 下针 高踵 低踵上针 高踵 低踵上下针的对位 上高踵针对下低踵针 上低踵针对下高踵针 三角分为高低两档 对位 上高对下高 上低对下低 1 正视图 2 俯视图上下针槽对位 二 成圈过程及其上下针的配合分析 1 退圈通常上针超前下针 至 针起针 以阻止织物随下针上升涌出筒口 保证可靠地退圈 2 垫纱下针先垫纱 弯纱和成圈 上针的垫纱是随着下针弯纱成圈而完成的 3 弯纱下针先钩住纱线 并将其搁在上针针舌进行弯纱 形成加长的线圈 然后下针回升分纱给上针 上针向针筒中心运动进行弯纱 分纱式的弯纱 4 成圈在下针回针和上针压针弯纱成圈后 下针又稍稍下降一些 俗称 煞针 煞针 的目的是对新线圈再整理一下 使其均匀并达到所需的线圈长度 三 花色双罗纹织物编织工艺实例 纵条纹横条纹方格 第四节双反面组织与编织工艺 一 双反面组织 purlstitch 的结构1 定义 由正面线圈横列和反面线圈横列相互交替配置而成 2 结构特点 线圈圈柱由前至后 由后至前 导致线圈倾斜 使织物的两面都由线圈的圈弧突出在前 圈柱凹陷在里 在织物正反两面 看上去都像纬平针组织的反面 3 表示方法 a b2 2 3 3 2 3 二 双反面组织的特性与用途 1 特性顺和逆编织方向均可脱散纵向弹性和延伸度较大纵密与厚度增大卷边性随正面线圈横列和反面线圈横列的组合的不同而不同羊毛双反面织物的未充满系数 25 272 应用主要用于生产毛衫类产品 三 双反面机的编织工艺 一 成圈机件及其配置两个针筒的上下针槽相对双头舌针3导针片2 4 用于控制双头舌针的运动 上下三角1和7在一个针头上编织的是正面线圈 在另一个针头上编织的则是反面线圈 二 成圈过程与双头舌针的转移1 上针头退圈 2 上针钩与上导针片啮合 3 下针钩与下导针片脱离 4 下针头垫纱5 下针头弯纱与成圈 思考题 1 平针组织有哪些结构参数 其相互关系如何 2 可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针织物的尺寸稳定性 3 平针组织的特性和用途是什么 4 单面圆纬机针的上升动程影响到什么 如何才能做到正确垫纱 5 弯纱过程的最大弯纱张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6 圆纬机实际编织时 如何改变线圈长度 调整弯纱三角位置的作用是什么 7 双向运动沉降片的工作原理与优缺点 8 变化平针组织的结构和编织工艺与平针组织有何不同 9 罗纹组织种类有哪些 如何在不同种类的罗纹组织之间比较它们的横向密度 10 罗纹组织的特性和用途是什么 11 滞后成圈 同步成圈和超前成圈的特点与适用对象 12 双罗纹组织的结构与罗纹组织有何不同 前者有何特性和用途 13 比较双罗纹机与罗纹机在成圈机件及其配置方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4 如要在双罗纹机上编织下列图示的花色双罗纹织物 一个完全组织的花型 试画出编织图 作出相应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精制制盐工入职考核试卷及答案
- 烟草物理检验员安全规范考核试卷及答案
- 工业废气治理工成本控制考核试卷及答案
- 长期照护师抗压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合同范本融资项目知识产权质押合同
- 2025年职业技能认证跨境培训平台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报告
- 压敏电阻器制造工技能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还款合同样本
- 烟草制品转运设备操作工三级安全教育(班组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月考试题库加答案
- 新能源发电技术 电子课件 2.5 可控核聚变及其未来利用方式
- 建材销售购销合同范本
- 《火灾调查 第2版》 课件 第5-7章 火灾调查分析、放火火灾调查、电气火灾调查
- 加油加气站 反恐防范重点目标档案 范例2024
- 潮牌产品商业计划书
- 消化道出血诊疗规范2022版
- 混龄教育及带班技巧培训
- Q∕GDW 1480-2015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 洪泽县LED道路照明及智慧应用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
- 储能柜质保协议
- 教学课件 《自动化制造系统(第4版)》张根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