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ppt_第1页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ppt_第2页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ppt_第3页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ppt_第4页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回顾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内容 2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一 世界的物质性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上帝在哪里呢 自然界是物质的 微观领域 生命世界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 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没有劳动就没有人 就没有人类社会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 形成了手脚分工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 形成了社会关系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 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2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1 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是同一过程 客观的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劳动者 二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三 人的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 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人的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但其内容是来自客观世界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意识 整个世界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唯一特性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动物 共性 个性 一般 个别 具体的物质形态与哲学上物质概念的关系是什么 两者是个性与共性 个别和一般 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不是多数和少数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区别 哲学上物质概念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既不能创造 也不能消灭 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具有哲学上物质共性 客观实在性 之外 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可以被改造的 有生有灭 联系 哲学上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 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 只能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 并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一位法国飞行员碰到了一件极不平常的事情 这位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 发现脸旁有一个什么小玩意儿在飞行 他以为这是一只小昆虫 便敏捷地把它抓过来 一看 大吃一惊 原来是一颗德制的子弹 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轻而易举地伸手把子弹抓住呢 二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一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 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 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1 运动的概念 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 的物质 运动是 的运动 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2 物质和运动有什么关系 运动 运动 物质 物质 下列说法将导致什么 离开物质谈运动 即 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 但是否认运动 也就是静止的看问题 导致形而上学 离开运动谈物质 即 否定物质的决定作用 将导致唯心主义 有人说 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 例如 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 大雁塔在西安 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 请你分析一下 此话错在哪里 运动是无条件的 永恒的 绝对的 3 静止的含义 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1 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 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2 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体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 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刘德华还是刘德华 不是梁朝伟 也不是周杰伦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议一议 赫拉克利特 克拉底鲁 正确 承认运动的绝对性 错误 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是 静止是 物质世界是 和 的统一 绝对的 无条件的 永恒的 相对的 有条件的 暂时的 绝对运动 相对静止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 形而上学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导致 和 相对主义 诡辩论 1 区别 含义和特点不同 2 联系 4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小试牛刀 1 物质与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2句 2 运动与静止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3句 3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 之承认静止否认运动是 之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不变论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二 运动是有规律的 固有的 本质的 必然的 稳定的 不是主观赋予或是上帝创造 不是表明的 现象的 外在的 是确定不移的 不是偶然的 具有重复性 不是多变易逝的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 本质的 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含义 2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世界观 2 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 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1 规律是客观的 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规律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 遗忘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用无意义音节和有意义的文字为识记材料 对人们学习时记忆保持和时间推移的关系通过实验做了深刻研究 结果发现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 识记材料后的20分钟内遗忘42 1小时后遗忘56 9小时后遗忘64 1天后遗忘66 2天后遗忘71 6天后遗忘75 31天后遗忘79 可用坐标曲线表示 这一遗忘规律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呢 思维领域事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