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打好乒乓球》解说词(上)_第1页
央视《打好乒乓球》解说词(上)_第2页
央视《打好乒乓球》解说词(上)_第3页
央视《打好乒乓球》解说词(上)_第4页
央视《打好乒乓球》解说词(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央视 打好乒乓球 解说词 央视 打好乒乓球 解说词 上 乒乓球视频教学一共 50 集 本教程系中央电视台五套节目反复 热播的 打好乒乓球 教学节目的网络版 分别以直板和横板两大 握拍法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地系统讲授乒乓球基本技战术 是一部 不可多得的视频教材 也是学好乒乓球不可缺少的资料 打好乒乓球 第 01 集 rm 概述 回顾历史 介绍本套光盘等 直 横拍握拍 法 球感练习 12 35 1 向地面拍乒乓球 2 原地托球及移动中 托球 绕着球台走 3 掂球 体会高低轻重在手上的感觉 4 台上 推球 乒乓小知识 16 38 球拍介绍 乒乓球介绍 比赛用球有白色黄色两种 以前直径为 38 毫米 2000 年 10 月 以后改为 40 毫米 重量 2 7 克 其弹跳性能在标准用台上 30 厘米 高自由落体 弹跳高度大约 23 厘米 球性练习 17 08 抛球 1 低抛 球放在非持拍手掌心内 手不要过于蜷着 2 高抛 手稍稍向下沈一下 但不低于台面 发 力时要猛 抛球的目的是为了发好球 抛球时手掌要在乒乓球台面 之上 端线以外 抛球高度必须超过 16 厘米 抛球要尽量垂直 低 抛时发力要柔 高抛时发力要猛 打好乒乓球 第 02 集 rm 20 05 球感练习 推 拨 攻 1 对推练习 20 40 直板反手推球要注意食指稍微加点力 拇指略放松 在球反弹的上升期 也就是还没有弹跳到最高点时推 球 2 反手拨球 21 33 横板反手拨球的时机和直板反手推球是一样 的 也是在球反弹的上升期还没有弹跳到最高点拨球为好 3 直板正手攻球 22 43 直板正手攻球要注意大拇指要稍微加 点力 食指略放松 在来球跳至上升期时 借助来球的反弹力还击 攻球的中上部 4 横板正手攻球 23 25 横板正手攻球和直板正手攻球一样 在来 球跳至上升期时 借助来球的反弹力还击 攻球的中上部 乒乓小知识 球台标准尺寸 台长 2 74 米 台宽 1 525 米 台 高 0 76 米 网宽 1 83 米 网高 0 1525 米 基本步法 25 25 1 侧跳步 向左侧跳的时候 蹬地脚是右脚 向右侧跳的时候 蹬地脚是左脚 侧跳的时候 步幅要稍大一些 2 并步跳 26 15 并步跳比侧跳步的步幅要小一些 并步跳的方向不仅可以向左向 右 还可以向斜前方 斜后方 3 碎滑步 27 18 碎滑步的步幅要小 跟进要快 身体重心保持平稳 起伏不大 可以 向左向右 斜前方 斜后方滑动 4 交叉步 29 15 向左前交叉时 右脚在左脚前横跨一步 后交叉时 右脚在左脚后 横跨一步 髋部要随步伐灵活转动 乒乓小知识 30 30 击球部位与拍面角度 以时钟 12 6 点 表示 上部 12 点 中部 3 点 下部 6 点 平击发斜线球 31 40 平击发球是一般上旋 一般速度的发球 1 直板正手平击发斜线球 在右手持拍的情况下 正手平击发球时 左 脚稍前 右脚稍后 向身体的右后方引拍 当抛起的球回落到比球网稍 高时 向左前上方挥拍迎球 击球的中上部 第一落点在本方球台中间 偏后的位置 2 横板正手平击发斜线球 33 45 横板正手平击发球的要领与直 板的要领是一致的 3 直板反手平击发斜线球 35 05 直板反手平击发球的时候 右脚 稍前 左脚稍后 向身体的左后侧方引拍 当抛起的球回落到比球网稍 高时 向右前上方挥拍迎球 击球的中上部 第一落点在本方球台中间 偏后的位置 4 横板反手平击发斜线球 36 45 除了在站位上与直板略有不同 外 其它的要领是一致的 右脚既可以稍前与左脚 也可以双脚平行 打好乒乓球 第 03 集 rm 39 23 平击发直线球 40 05 要多向前用力 近台正手位攻球 44 35 1 基本站位姿势 原地步法和重心移动 44 44 重心移动的要领 是 重心由右脚移向左脚 右脚内扣 左脚外旋 腰髋配合转动 当重心 由左脚移向右脚时 左脚内扣 右脚外旋 同样地要配合腰髋转动 2 直板正手攻球 45 55 直板正手攻球的动作要领是 左脚稍前 右脚稍后 身体离台约 50 厘米 手臂自然放松 保持一定弯度 不要小于 90 度大于 120 度 拍面稍前倾 约 80 度 随着身体向右移动 手臂向身 体右后侧方引拍 在来球跳到高点期时 手臂迅速向左前上方挥动 肘 部不要夹得太紧 手臂要呈半圆形挥动 击球的中上部 同时身体重心 由右脚移至左脚 击完球后 迅速还原 准备下一板击球 3 横板正手攻球 48 40 与直板基本一致 乒乓小知识 50 45 击球时间 上升前期 上升后期 高点 期 下降前期 下降后期 近台侧身位攻球 51 15 1 直拍正手侧身斜线攻球 左脚在前 右脚在后 身体保持侧向位 置 把身体让开 手臂向前发力为主 直拍近台正手侧身斜线攻球一定 要注意身体的侧向位置和发力方向 拍面稍前倾 在来球高点期 击球 的中上部 2 横拍正手侧身斜线攻球 53 10 横拍近台正手侧身斜线 攻球与直板基本相同 一定要注意站位与发力方向 3 直拍正手侧身直线攻球 54 35 4 横拍正手侧身直线攻球 56 05 打好乒乓球 第 04 集 rm 多球强化练习正手攻球 01 15 正手攻球的总体特点是 站位近 动作小 速度快 常常借用对方来 球的力量进行回击 乒乓球技术都是经过勤学苦练得来的 一个优秀的乒乓球选手 每 天近台攻球的练习量大约要 5 000 板 多球练习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增 加单位时间内练习的密度和强度 每分钟可达 30 至 45 次 要注意逐步 提高步法和手法的协调程度 体会发力击球的感觉 供球者要逐渐提高 攻球的难度和仿真程度 初学者在高点期攻球 击球难度较小 可保证击球的命中率 达到 一定程度后 可练习在来球的上升期攻球 它比在高点期攻球难度要大 但 速度更快 更主动 乒乓小知识 04 50 站位 1 近 台 30 50 厘米 适宜快攻打法 2 中近台 50 70 厘米 适宜快弧打法 3 中远台 70 100 厘米 适宜削攻打法 4 远台 100 厘米以外 中台正手位攻球 05 40 1 直板正手攻球 要领 站位离球台约 1 米 左脚稍前 右脚稍后 手臂自然弯曲 拍面 接近垂直 腰髋向右转动 手臂引拍至身体的右后方 在来球得下降前 期击球的中部 以击打为主 略带向上摩擦 上臂带动前臂 向左前上方 加速挥动 腰髋向左转动 重心由右脚移至左脚 击完球后 迅速还原 准 备下一板击球 重心转动要大 用力要明显 2 横板中台正手位攻球示范 10 00 乒乓小知识 12 20 击球力量 击球动作幅度越大 击球力量 也就越大 用腰腿配合发力击球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挥拍速度 在挥 拍速度达到最快时击球 击球时机过早或过晚 击球力量都不大 我们 常说的增加爆发力 就是指用最短的时间 达到最快的速度 在球拍触 球的瞬间 以最快的速度击球 中台正手侧身位攻球 13 05 1 直板正手侧身攻球 要领是 左脚在前 右脚在后 身体基本保持侧向 手臂自然 弯曲 拍面接近垂直 在来球下降前期击球中部 以向前发力为主 来球落点本方球台中部稍后 上旋或不转 逆斜线球 2 横板正手侧身中台攻球示范 15 30 中台正手攻球的总体特点是 离台稍远 动作较大 力量较重 以自己发力为主 乒乓球动作技巧的形成大致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泛化 阶段 动作比较粗糙 伴有多余动作 第二个阶段是分化阶段 动 作逐渐准确 且比较自如 第三个阶段是自动化阶段 已经形成了 熟练的技巧 因此我们要熟记动作要领 刻苦练习 循序渐进 尽 快地经过这三个阶段 逐渐形成动力定型 打好乒乓球 第 05 集 rm 19 45 直板快推 20 45 左脚稍前 右脚稍后 身体离球台约 40 厘米 球拍引至身体前 拍面稍前倾 保持半斜状 在来球的上升前期时 击球的中上部 前臂和手腕借来球的反弹力迅速向前上方推出 在推球的过程中 食指和中指紧紧夹注球拍 拇指保持放松以利于发力 特点是站位 近 动作小 落点多变 速度快 能调动和压制对方 可为正手攻 和侧身攻创造机会 横板反手快拨 24 45 两脚平行开立 脚跟稍提起 大约与肩同宽 身体站位离球台 约 40 厘米 将球拍引至腹前偏左的位置 拍面稍前倾 手腕也要稍 内曲 在来球的上升期时 击球的中上部 借助来球的反弹力 前 臂手腕迅速前伸外展 向左前上方发力 快拨来球 击球后 迅速 还原准备下一板击球 直板加力推 28 15 在推挡的过程中 引拍位置适当抬高 上臂尽量后收 肘部贴 近身体 在来球的高点期 击球的中上部 向前发力 在发力时 中指始终顶住球拍的背面 加强手腕发力 同时 还要借助身髋的 力量 发力击球 乒乓小知识 33 40 如何减力 乒乓球多以发力为主 如 何减力是长短球结合的关键 减力就是在接触球的瞬间将球拍稍微 后收 缓冲球撞拍的力量 达到台内短球的效果 直板反手减力挡 34 14 身体重心稍升高 球拍迎前 在来球的上升期击球 击球时手 臂和手腕稍后收 以缓冲球撞拍的力量 产生一种吸球的感觉 打好乒乓球 第 06 集 rm 39 10 直板正手挡 40 05 在正手挡球过程中 身体重心略提高 前臂稍抬起 拇指用力 前臂略内旋 把球拍固定住 盖住来球右侧的中上部 球拍角度大 约 70 度 正手挡球是小巧的过渡性技术 它不以力量取胜 常常以 逸待劳 控制对手取得先机 乒乓小知识 44 24 旋转 直板反手推下旋 45 09 在推下旋时 球拍引至身前 拍面稍后仰 向前下方用力 在 来球高点期 击球中下部 以上臂和前臂发力为主 向前下方用力 推切摩擦 产生较强的下旋球 乒乓小知识 49 44 侧旋球 从上往下看 顺时针方向旋 转为左侧旋球 逆时针方向旋转为右侧旋球 直板反手推挤 侧切 50 08 用于对付高吊弧圈球和加转弧圈球效果非常好 因为球拍接触 球的旋转轴越近 球和球拍的摩擦力越小 要领 在看清来球的情况下 手臂稍迎前 球拍接触球的中上 部 向左前下方摩擦 尤其要注意 球拍在接触球的时候 要有向 侧面摩擦的力量 直板反手攻球 54 40 要领 站位中近台 右脚稍前 向左腹前引拍 拍型保持横状 拍面接近垂直 在来球的高点期击球的中部偏上位置 手臂向右前 上方挥动 以前臂发力为主 击球后迅速还原 准备下一板击球 打好乒乓球 第 07 集 rm 横板反手攻球 01 17 要领 站位大约离台 50 厘米 右脚稍前 身体向左偏斜 向左 后引拍 略收腹可以增加引拍幅度 拍面稍前倾 在来球的上升期 击球的中上部 击球时以前臂发力为主 上臂辅助发力 手腕控制 好板型 向右前上方发力击球 同时要借助一定的腰腿力量 击球 后迅速还原 准备下一板击球 乒乓小知识 04 40 直板的反面胶皮 可以发球攻球和拉 球 直板反手反面攻球 05 05 也叫直板横打 拉 要领 用直拍反面击球 站位离台大约 40 至 50 厘米 左脚稍 前 收前臂于左腹前 身体重心稍下降 手腕内曲 前臂内旋 拍 面前倾 在来球的上升期向右前上方击打 摩擦来球的中上部 乒乓小知识 07 03 转与不转的区别 每秒 20 转以上为转球 低于每秒 20 转为不转球 发下旋球 每秒 60 70 转 直板正手位发下旋球 07 40 要领 左脚在前 右脚在后 身体稍向右偏斜 上体略前倾 持拍手置于持球手后方 抛球时尽量垂直上抛 高度要超过 16 厘米 持拍手向右后上方引拍 当球回落到离球网稍高时 前臂迅速向左 前下方挥动 击球中下部 向底部摩擦 前臂伴有外旋动作 横板正手位发下旋球 12 00 主要在双打中使用 要领 左脚在前 身体稍向右偏斜 当球抛起时 持拍手向右 后上方引拍 当球回落至网高时 前臂迅速向左前下方挥动 击球 中下部 向底部摩擦 手腕由外展至内收 在接触球的瞬间要加速 内收和曲腕 直板侧身位下旋发球 15 40 要领 与正手位基本相同 身体的侧向位置比正手位要大 在 发球的过程中 还要借助腰髋转动的力量 增加发球的旋转 打好乒乓球 第 08 集 rm 19 50 横板侧身位下旋发球 20 25 要领 与横板正手位发下旋球基本相同 左脚在前 右脚在后 当球抛起时 持拍手向右后上方引拍 当球回落至网高时 前臂迅 速向左前下方挥动 击球中下部 向底部摩擦 横板手腕由外展至 内收 所不同的是身体的侧向位置比正手位置角度更大 直板正手位发不转球 24 18 要领 动作结构与直板正手位发下旋球一样 所不同的是不转 发球是击球的中部 以推击为主 而下旋发球则是击球的中下部向 底部摩擦 以摩擦为主 二者应该有效的结合起来 做到尽可能的 相似 也就是说 在发不转球的时候在推击之后 要做出一个摩擦 球的假动作以迷惑对手 横板正手位发不转球 27 40 要领 左脚在前 右脚在后 身体向右偏斜 推击球的中部 随后做出向底部摩擦的假动作 做到与下旋发球尽可能的相似以迷 惑对手 在不转发球时 我们用球拍撞击球的瞬间 手腕要有一种 震动的感觉 直板侧身位发不转球 31 14 要领 与直板正手位发不转球基本相同 所不同的是身体站位 的侧向角度更大 我们一定要牢记在击球时接触球的中部以撞击为 主略带摩擦 使球的转速不超过 20 转 每秒 横板侧身位发不转球 35 47 要领 与横板正手位发不转球基本上是一样 只是身体站位的 侧向角度更大 另外 在练习不转发球时一定要和发下旋球结合起 来 做到相似的动作既能发不转球也能发下旋球 发不转球时撞击 之后 做出摩擦的假动作 发下旋球时 摩擦之后做出撞击的假动 作 以迷惑对手争取主动 获得先机 打好乒乓球 第 09 集 rm 39 10 基本步法 单步 39 50 单步的动作是以一脚的前脚掌为轴 另一脚向前后或左右移动 一步 移动范围比较小 一般常在来球离身体比较近的情况下使用 直板反手慢搓斜线 44 20 搓球是对付台内短球的一项重要技术 要领 身体靠近球台 左脚在前 右脚在后 球拍适当后引 拍面后仰 向右前下方用力 在来球下降前期或高点期 接触球的 中下部向底部摩擦 在击球的过程中 手腕略有摆动 以增强搓球 的下旋力 搓球后迅速还原 准备下一板击球 横板反手慢搓斜线 47 35 要领 与直板基本相同 乒乓小知识 50 40 增强旋转的方法 球拍切球要薄一些 只要不打滑 切得越 薄就越转 经验告诉我们 转球不响 响球不转 击球的力量要 大 只要击球的力量不通过球心 那么力量越大球就越转 直板反手慢搓直线 51 20 要领 与直板搓斜线基本相同 只是用力方向不同 横板反手慢搓直线 54 35 要领 与横板搓斜线基本相同 只是用力方向不同 第 集 打好乒乓球 第 10 12 集 rm 直板正手慢搓斜线 01 01 要领 身体靠近球台 左脚在前 右脚在后 身体的侧向位置 要大于反手慢搓 向右后上方引拍 拍面后仰 向左前下方用力 在来球下降前期或高点期 接触球的中下部向底部摩擦 搓球后迅 速还原 准备下一板击球 横板正手慢搓斜线 04 40 动作要领与直板正手慢搓斜线基本相同 同样是拍面后仰 向 左前下方用力 在来球下降前期或高点期 接触球的中下部向底部 摩擦 身体保持相对稳定不要左右晃动 直接往前搓 直板正手慢搓直线 07 18 手腕相对固定 向前下方用力 横板正手慢搓直线 10 50 手腕相对固定 注意身体侧向和用力方向 直板反手快搓斜线 13 40 要领 与直板反手慢搓斜线动作基本相同 所不同的是击球的 时期 反手快搓斜线是在来球的上升期 接触球的中下部向底部摩 擦 搓球后迅速还原 准备下一板击球 所谓快搓是指击球点较早 而不是突然用力 手臂要保持适当 平缓 保持接球的节奏感 快搓比慢搓出手早 回球快 慢搓出手晚 回球较转 慢搓以 转取胜 快搓以快取胜 横板反手快搓斜线 16 44 要领 与横板反手慢搓斜线动作基本相同 不同的是在在来球 的上升期 接触球的中下部向底部摩擦 第 集 打好乒乓球 第 10 12 集 rm 19 50 直板反手快搓直线 20 30 要领 身体靠近球台 左脚稍前 右脚稍后 身体重心适当提 高 上体略前迎 球拍适当后引 在来球的上升期 向前下方用力 接触球的中下部向底部摩擦 搓球后迅速还原 准备下一板击球 横板反手快搓直线 23 50 要领 与直板反手快搓直线动作基本相同 站位近台 拍面稍 后仰 在来球的上升期 向前下方用力 接触球的中下部向底部摩 擦 直板正手快搓斜线 26 30 要领 身体靠近球台 身体重心适当提高 上体略前迎 球拍 适当后引 拍面稍后仰 在来球的上升期 球拍面对斜前方 向左 前下方用力 接触球的中下部向底部摩擦 搓球后迅速还原 准备 下一板击球 横板正手快搓斜线 30 14 要领 与直板反手快搓斜线动作基本相同 站位近台 身体重 心适当提高 上体略前迎 拍面稍后仰 在来球的上升期 向左前 下方用力 接触球的中下部向底部摩擦 搓球后迅速还原 准备下 一板击球 直板正手快搓直线 33 05 要领 身体靠近球台 身体重心适当提高 上体略前迎 球拍 适当后引 拍面稍后仰 在来球的上升期 球拍面对正前方 向前 下方用力 接触球的中下部向底部摩擦 搓球后迅速还原 准备下 一板击球 横板正手快搓直线 35 45 要领 与直板正手快搓斜线动作相同 站位近台 身体重心适 当提高 上体略前迎 球拍适当后引 拍面稍后仰 在来球的上升 期 向前下方用力 接触球的中下部向底部摩擦 搓球后迅速还原 准备下一板击球 第 集 打好乒乓球 第 10 12 集 rm 39 10 直板反手搓不转球 40 14 要领 身体靠近球台 左脚稍前 向身前引拍 拍面稍后仰 在来球的高点期撞击球的中部 最后向前做出摩擦的假动作 横板反手搓不转球 43 30 要领 与直板反手搓不转球基本一样 乒乓小知识 46 20 长球和短球 长球是靠近端线的球 短球是靠近球网的球 也 就是一跳不出台的球 直板反手快摆直线 46 51 快摆技术也叫摆短 能够抑 制对手的进攻 要领 身体靠近球台 身体重心适当提高 身体迎前 球拍略 后仰 伸臂迎球 当球在上升前期时 接触球的中下部 直接向前 下方发力 球拍保持半横状 横板反手快摆直线 50 40 要领 与直板反手快摆直线基本相同 动作与快搓相似 只是 用力小一些 多借助来球的前进力倾板 直板反手快摆中路 53 27 横板反手快摆中路 55 37 注意调整步伐 第 集 打好乒乓球 第 13 15 集 rm 直板反手快摆斜线 01 07 要领 身体靠近球台 重心升高 身体迎前 球拍略后仰 伸 臂迎球 当球在上升前期时 接触球的中下部 在摆斜线的时候 球拍变向右前方 向右前下方发力 最好的落点是第二跳从球台侧 面出台 横板反手快摆斜线 04 55 要领 与直板相似 直板正手快摆直线 07 20 横板正手快摆直线 11 45 要领 站位近台 重心稍提起 上体前迎 手臂前伸 球拍稍 后仰 拍面正对前方 及时调整站位 在来球的上升期 接触球的 中下部 向正前下方倾板 直板正手快摆中路 14 37 横板正手快摆中路 17 12 要领 注意拍面方向 第 集 打好乒乓球 第 13 15 集 rm 19 48 直板正手快摆斜线 20 23 横板正手快摆斜线 23 49 要领 站位近台 身体重心稍提起 上体前迎 手臂前伸 球 拍稍后仰 拍面向对方正手 调整好击球站位 在来球的上升前期 触球的中下部 向左斜前下方倾板 乒乓小知识 26 44 搓侧旋球 直板搓侧旋 27 14 反手 要领 身体靠近球台 左脚稍前 右脚稍后 拍面稍后仰 在 来球的上升期或下降前期 接触球的中下部 向左前下方摩擦 搓 出的球为左侧下旋球 搓球后迅速还原 准备下一板击球 直板搓撇 31 49 正手 要领 身体在侧身位 左脚在前 右脚在后 球拍外展 在来 球的上升期 接触球中部偏下的位置 向左前下方摩擦 这样搓撇 出来的球就是左侧下旋球 横板搓撇 35 25 正手 要领 侧身站位 靠近球台 左脚在前 重心升高 球拍外展 球拍由右后向左前下方挥摆 在来球的上升期 接触球的中部偏下 的位置 向左前下方发力搓撇 这样搓撇出的球就是左侧下旋球 第 集 打好乒乓球 第 13 15 集 rm 39 10 直板正手位拉斜线或直线球 39 50 类似于正胶小上旋 动作小速度快 先撞击然后再给点摩擦 不同于弧圈球 要领 左脚稍前 右脚稍后 身体站位大约离球台 60 厘米 向 后下方引拍 引拍不要过大 拍面接近垂直 在来球的高点期击球 的中下部 手臂向左前上方 斜线 或前上方 直线 加速挥动 在接触球的瞬间手腕由外展稍内收 容易控制球的弧线 重心由 右脚移至左脚 横板正手位拉球 46 50 要领与直板基本相同 对左手持拍者 右脚稍前 离台约 60 厘 米 引拍至身体左后下方 击球时快速收缩前臂和手腕 在来球的 高点期击球的中部 拉斜线时向左前上方挥动 拉直线时向前上方 挥动 乒乓小知识 49 40 什么叫上旋球 对击球者来说 旋转方向向前旋转的球就是上旋球 直板正手侧身拉球 50 04 横板正手侧身拉球 55 25 第 集 打好乒乓球 第 16 18 集 rm 直板反手反面拉球 斜 直线 01 11 直板正手位挑球 05 38 挑球 动作小 球速快 回球 带有突然性 熟练掌握这项技术可以在实战中先上手 争取主动 要领 当来球时 右脚向前迈一步伸向台下 手臂迎前 球拍 伸入台内 在来球的高点期 球拍面对左前方 手臂向左前上方挥 动 如果来球是下旋球 接触球的中部偏下 稍加磨擦 如果来球 是上旋球 接触球的中部偏上 多用击打动作 保持球的速度 横板正手位挑球 斜 直线 11 22 横板正手位挑斜线球的动作要领是 站位靠近球台 右脚向前 迈一步伸向台下 手臂迎前 伸入台内 在来球的高点期 球拍面 对斜前方 手臂向左前上方挥动 如果来球是下旋球 接触球的中 部偏下 稍加磨擦 如果来球是上旋球 接触球的中部偏上 多用 击打动作 保持球的速度 横板正手位挑直线球的动作要领是 右方大角度来球时 上右 脚 手臂弯曲迎前 伸向台内 当来球下旋时 在高点期击球中下 部 前臂手腕向前上方发力抹打 来球上旋时 拍面稍前倾 击球 中上部 手臂多向前发力 直板侧身位正手挑球 15 56 关键是 挑斜线要调整步伐 先上左脚 右脚跟进 位置合适 时只上左脚 球拍面对右前方 向右前上方发力击球 挑直线的方 法与挑斜线基本一致 所不同的是球拍面对正前方 向前上方发力 击球 第 集 打好乒乓球 第 16 18 集 rm 19 50 横板侧身位正手挑球 20 26 挑斜线球的动作要领是 先上左脚 右脚跟进 位置合适时只 上右脚 在来球的高点期 球拍面对斜前方 手臂向右上方挥动 如果来球是下旋球 接触球的中部偏下 稍加摩擦 如果来球是上 旋球 接球的中部偏上 多用击打动作 保持球的速度 挑直线球的要领是与斜线基本相同 只是手臂向前上方挥动 运动员在侧身位用正手挑球 是为了发力和争取主动 在战术 上 它符合尽快上手主动进攻的要求 横板反手挑短球 24 49 挑斜线球的动作要领是 在来球角度大时 可以上左脚到位 当来球角度相对不大时 可以上右脚到位 站位时 身体离球台较 近 上体贴近球台 前臂迎球 伸进台内 击球的高点期 击下旋 球时 拍面稍后仰 击球中下部 击上旋球时 拍面稍前倾 击球 中上部 由后向前发力 手腕右转 挑直线球的要领是与斜线基本 相同 手腕由内曲至外展 球拍面对正前方 由后向前发力 直板正手位突击下旋球 30 10 特点是 球速快 动作小 击球带有突然性 由于下旋球来球前进力不大 突击下旋球要靠主 动发力 它是快攻打法的重要技术之一 是对付下旋球的主要得分 手段 要领 发斜线球时 左脚稍前 离台大约 40 50 厘米 引拍至身 体的右后下方 在高点期击球 拍面角度依来球的旋转而调整 下 旋强时拍面稍后仰 击球的中下部 下旋弱时拍面垂直 击球的中 部 击球的刹那要有爆发力 球拍面对斜前方 前臂手腕加速向左 前方发力击球 发直线球时要求与上相同 不同的是球拍面对正前方 前臂手 腕加速向前方发力击球 横板正手位突击下旋球 34 56 动作要领与直板基本相同 突击斜线时 球拍面对斜前方 前 臂手腕加速向左前方发力击球 突击直线时 球拍面对正前方 前 臂手腕加速向前发力击球 同时要注意根据旋转强弱 调整击球部 位和拍面角度 第 集 打好乒乓球 第 16 18 集 rm 39 10 直板侧身位突击下旋球 39 50 直板侧身位突击下旋斜线球的要领 左脚向前上步 身体的侧 向角度较大 引拍至身体右后下方 在来球的高点期 球拍外展 面对右斜前方 前臂手腕加速向前发力击球 击球的刹那要有爆发 力 直板侧身位突击下旋直线球的要领 左脚向前上步 身体的侧 向角度比突击斜线球要小 引拍至身体右后下方 在高点期击球 球拍面对正前方 前臂手腕加速向前发力击球 突击时身体重心不 要太低 不宜发死力 用中等以上的力量即可 横板侧身位突击下旋球 45 07 横板侧身位突击下旋斜线球的要领 球拍外展 在高点期击球 动作以突然快速为宜 以爆发力打落点取胜 横板侧身位突击下旋 直线球的要领 手腕和拍面稍内收 引拍拉手不要太大 仍然是在 高点期出击 直板正手扣杀 49 24 正手扣杀的特点是 动作较大 力 量重 球速快 攻击力强 一般在对方回出半高球时应用 要领 左脚稍前 右脚稍后 手臂向右后方引拍 在来球的高 点期 击球的中上部 拍面稍前倾 手臂由右后向前 借助腰髋转 动的力量发力击球 要注意重心由右脚转到左脚的动作幅度要尽量 放大一些 横板正手扣杀 53 27 要领 左脚稍前 手臂向右后方引拍 在来球的高点期 击球 的中上部 拍面稍前倾 重心由右脚移至左脚 借助腰髋的转动 手臂由右后向前加速挥拍发力击球 多球练习 正手扣杀 55 54 利用发球机进行多球的练习 第 集 打好乒乓球 第 19 20 集 rm 直板正手快带弧圈球 01 06 正手快带弧圈球的特点是 速度快 弧线低 线路活 借助来球的力量还击 是对付弧圈球的 一项技术 也是变被动为主动的过渡性技术 直板正手快带弧圈球斜线的要领 左脚稍前 离台约 40 厘米 球拍引至身体右侧 前臂弯曲内旋 拍面前倾 与台面的夹角大约 60 度 在来球的上升期 球拍高于来球 接触球的中上部 手腕固 定好前倾的板形 利用来球的力量 借助腰髋的转动 向左前上方 快带 直板正手快带弧圈球直线的要领与快带斜线的要领基本相同 向前上方快带 横板正手快带弧圈球 05 39 横板正手快带弧圈球斜线的要领是 左脚稍前 离台约 40 厘米 手臂弯曲内旋 拍面前倾 引拍至身体右侧 手臂手腕向左前迎球 腰髋向左转动 球拍高于来球 在来球的上升期 击球中上部 同 时借助腰髋的转动 手臂球拍迎球带击 手腕相对稳定 不宜转动 身体重心由右脚移至左脚 横板正手快带弧圈球直线的动作要领同样是 左脚稍前 站位 近台 手臂弯曲内旋 拍面前倾 球拍高于来球 在来球的上升期 击球中上部 不同的是手臂球拍迎球向前带击 直板反面反手快带弧圈球 08 39 直板反面反手快带弧圈球斜线的动作要领是 左脚稍前 站位 离台约 40 厘米 引拍至左腹前 前臂内旋 手腕微曲 拍面前倾 在来球的上升期 向斜前方带击球体的中上部 击球瞬间手腕相对 稳定 直板反面反手快带弧圈球直线的动作要领同样是 左脚稍前 站位近台 引拍至左腹前 前臂内旋 手腕微曲 拍面前倾 不同 的是在来球的上升期 向前带击球体的中上部 横板反手快带弧圈球 12 04 横板反面反手快带弧圈球斜线的动作要领与直板相似 站位近 台 引拍至左腹前 手腕微曲 拍面前倾 在来球的上升期 向右 前方带击球体的中上部 横板反面反手快带弧圈球直线的动作要领与快带斜线基本相似 站位近台 引拍至左腹前 手腕微曲 拍面前倾 不同的是在来球 的上升期 向前带击球体的中上部 直板正手斜线奔球 急长球 14 45 要领是 左脚稍前 手臂向右后下方引拍 拍面前倾 当球回 落至网高时 手臂向左前上方加速挥动 摩擦球的中上部向顶部摩 擦 横板正手斜线奔球 17 01 要领同样是 左脚稍前 手臂向右后下方引拍 拍面前倾 当 球回落至网高时 手臂向左前上方加速挥动 摩擦球的中上部向顶 部摩擦 第 集 打好乒乓球 第 19 20 集 rm 19 47 直板正手直线奔球 20 30 直板正手直线奔球的技术要领与正手斜线基本相同 所不同的 是身体的侧向位置比打斜线时大 手臂的用力方向是由身体的右后 下方 向前上方用力 发急上球时要注意两点 第一是抛球不宜太 高 只要抛出 16 厘米以上即可 同时要注意抛球时手掌伸平 第二 是球的第一落点是在本方的近端线处 这样才能发出急长球 第二 落点是在对方的近端线处 横板正手直线奔球 23 39 横板正手直线奔球的技术要领与直板正手直线奔球相同 当球 下降至网高时击球 球的第一落点是在本方近端线处 直板反手斜线奔球 25 39 要领是 右脚稍前 左脚稍后 身体向左侧偏斜 向身体的左 后引拍 拍面保持适当前倾 当球回落至网高时 向右前上方挥动 击球中上部 同时重心由左脚移至右脚 横板反手斜线奔球 29 28 要领是 右脚稍前 身体向左偏斜 以前臂发力为主 球的第 一落点是在本方近端线处 直板反手直线奔球 32 19 要领是 身体向左侧偏斜更大 手臂由左侧后方向前上方用力 击球 横板反手直线奔球 35 50 横板反手直线奔球技术要领与直板基本相似 右脚稍前 以肘 部为轴 由左侧后方向前上方用力挥拍 发力击球 第 集 打好乒乓球 第 21 23 集 rm 弧圈球包括前冲弧圈球 加转弧圈球和侧旋弧圈球三种技术 弧圈球旋转强 冲力大 极具杀伤力 可以对付各种出台球 它具 有进攻性和稳健性 是普遍流行的进攻技术 前冲弧圈球的特点是 弧线长 上旋强 球速快 落台后前冲 力大 向下滑落 加转弧圈球的特点是 第一弧线较高 第二弧线较低 球在落 台前运行较慢 在落台后下滑速度较快 直板正手位正手拉前冲弧圈球 01 08 拉斜线球的要领是 左脚稍前 站位在中台 身体向右偏斜 手臂伸展接近直线 手腕微曲 引拍至身体右后方稍下的位置 在 来球的高点期 拍面前倾稍大 球拍面对斜前方 击球中上部 腰 髋左转 在上臂带动下 前臂加速向前并略带向上发力 拉直线时的要领与斜线基本相同 左脚稍前 身体向右偏斜 引拍至身体右后方稍下的位置 手臂伸展接近直线 手腕微曲 来 球至高点期时 拍面前倾 球拍面对正前方 击球中上部 在上臂 带动下 前臂加速向前并略带向上发力 与此同时 手腕由曲变伸 身体重心由右脚移至左脚 横板正手位正手拉前冲弧圈球 04 34 横板正手位拉斜线前冲弧圈球的方法是 左脚稍前 身体向右 稍偏斜 引拍至身体右后方 来球至高点期时 拍面前倾 击球中 上部 球拍面对斜前方 在上臂带动下 前臂加速向前并略带向上 发力 拉直线时的要领与斜线基本相同 左脚稍前 站位在中台前后 身体向右稍偏斜 拍面前倾稍大 引拍至身体右后方稍下 来球至 高点期时 拍面前倾 击球中上部 球拍面向正前方 前臂加速向 前并略带向上发力 直板侧身位正手拉前冲弧圈球 08 19 拉斜线的动作要领是 左脚稍前 身体向右偏斜较大 向右后 侧方引拍 在来球的高点期 球拍外展 击球中上部 身体重心由 右脚移至左脚 要充分体现出向前发力的特点 拉直线的动作要领同样是 身体向右偏斜 向右后侧方引拍 在来球的高点期 球拍面对正前方 击球中上部 要充分体现出向 前发力的特点 横板侧身位正手拉前冲弧圈球 10 45 拉斜线的动作要领是 左脚稍前 右脚稍后 身体向右偏斜较 大 向右后侧方引拍 拍面接近垂直 在来球的高点期 球拍外展 击球中上部 身体重心由右脚移至左脚 要充分体现出向前发力的 特点 拉直线的动作要领同样是 左脚稍前 身体向右偏斜 向右后 侧方引拍 在来球的高点期 球拍面对正前方 击球中上部 要充 分体现出向前发力的特点 乒乓小知识 弧线介绍 13 45 在对方击球后到本方球台的落点之间 乒乓球的运动轨迹为第 一弧线 从落点跳起后的运动轨迹为第二弧线 我们可以根据来球 的弧线 选择击球点和所用的击球技术 横板反手拉前冲弧圈球 14 13 拉斜线的动作要领是 站位时右脚稍前 上体稍前倾 向腹部 的左下侧引拍 上臂肘部靠近身体 拍面前倾稍大 前臂向右前上 方加速挥动 手腕外展 直板正手位正手拉加转弧圈球 16 01 加转弧圈球也叫高吊弧圈球 直板正手位正手拉斜线加转弧圈球的动作要领与前冲弧圈球的 不同之处是 稍向下引拍 在来球的下降期 球拍面对斜前方 击 球的中部或者中部偏上 以向上用力摩擦为主 略带向前用力 直板正手位正手拉直线加转弧圈球的动作要领与拉斜线基本相 同 左脚稍前 右脚稍后 身体向右偏斜 稍向下引拍 在来球的 下降期 球拍面对正前方 击球的中部或者中部偏上 以向上用力 摩擦为主 略带向前用力 第一弧线的顶部较高 第二弧线的顶部 相对较低 两者的落差较大 球落台后 迅速向下滑落 第 集 19 49 打好乒乓球 第 21 23 集 rm 19 50 横板正手位正手拉加转弧圈球 20 25 正手位拉斜线加转弧圈球的动作要领是 左脚在前 身体向右 偏斜 手臂自然下垂 球拍后引的幅度较小 拍面稍前倾 在下降 期击球 摩擦球体的中部或者中部偏上的位置 发力方向以向上为 主 略带向前 正手位拉直线加转弧圈球的动作要领与拉斜线基本相似 所不 同的是身体向右偏斜相对较小 球拍面对正前方 同样是在下降期 击球 摩擦球体的中部或者中部偏上的位置 发力方向以向上为主 略带向前 以转腰带动肩 上臂 前臂和手腕发力 直板侧身位正手拉加转弧圈球 24 19 直板侧身位拉斜线加转弧圈球的动作要领基本上与正手位拉斜 线加转弧圈球相似 主要的区别是身体的侧向角度更大 球拍外展 步伐要及时到位 要大胆侧身 移动位置 不要顾虑右方的空档 否则会影响发力和准确 动作要领同样是拍面稍前倾 在下降期击 球 摩擦球体的中部或者中部偏上的位置 发力方向以向上为主 略带向前 直板侧身位拉直线加转弧圈球的动作要领与拉斜线相比身体的 侧向角度要小 同样要步伐到位 要大胆侧身 移动位置 不要顾 虑右方的空档 否则会影响发力和准确 在击球时拍面稍前倾 球 拍面对正前方 在下降期击球 摩擦球体的中部或者中部偏上的位 置 发力方向以向上为主 略带向前 横板侧身位正手位加转弧圈球 28 11 横板侧身位拉斜线加转弧圈球的动作要领与直板基本相似 身 体的侧向角度较大 球拍外展 步伐要及时到位 要大胆侧身 移 动位置 不要顾虑右方的空档 否则会影响发力和准确 拍面稍前 倾 在下降期击球 摩擦球体的中部或者中部偏上的位置 发力方 向以向上为主 略带向前 横板侧身位拉直线加转弧圈球的动作要领与拉斜线相似 身体 的侧向角度相对要小 步伐要及时到位 拍面接近垂直或稍前倾 在下降期击球 球拍面对正前方 摩擦球体的中部或者中部偏上的 位置 发力方向以向上为主 略带向前 横板反手拉加转弧圈球 31 55 横板反手拉斜线加转弧圈球的动作要领是球拍引至腹部下方 腹内收 肘关节略向前 曲腕拍下垂 拍面前倾 球拍面对斜前方 在高点期或下降前期击球 以肘关节为轴 前臂迅速向上挥动 接 触球的中上部 发力的刹那 手腕迅速向前向上转动 两腿向上蹬 伸以辅助发力 横板反手拉直线加转弧圈球的动作要领是球拍引至腹部下方 拍面前倾 在高点期或下降前期击球 球拍面对正前方 前臂迅速 向上挥动 接触球的中上部 以向上摩擦为主 略带向前发力 直板正手拉侧旋弧圈球 34 30 直板正手拉侧旋弧圈球的动作要领是左脚稍前 右脚稍后 重 心放在右脚上 向右后下方引拍 拍面保持垂直 手臂由右后向侧 外再向右上作弧形运动 在来球的下降期 接触球的中部 向左侧 上部摩擦 使球产生侧旋效果 身体重心由右脚移至左脚 借助腰 髋的转动辅助发力 横板正手拉侧旋弧圈球 36 22 侧旋弧圈球的特点是第一弧线向对方右侧偏折 第二弧线急速 向右侧下滑落 对方不易回接 三种弧圈球动作的区别 前冲弧圈球是向前发力为主略带向上 加转弧圈球是向上发力为主略带向前 侧旋弧圈球是从球体外侧向 内勾拉 向前上发力 第 集 39 10 打好乒乓球 第 21 23 集 rm 39 09 直 横 板正手挡弧圈球 39 46 要领 击球前 身体迎前 前臂提起 重心升高 在上升期击 球 手臂内旋 拇指稍用力 球拍盖住球的中上部 触球时手腕和 手臂发力很少 拍面角度固定 稍前倾 直 横 板正手攻打弧圈球 45 08 要领 在上升期或高点期击球 拍面前倾 带住球体 以前臂 发力为主 球拍相对固定 接触球的中上部 向前发力为主 略带 向下接触 直 横 板正手快带弧圈球 48 07 要领 左脚稍前 站位近台 手臂弯曲内旋 拍面前倾 将拍 引至身体由侧方 手臂手腕向前迎球 腰髋向左转动 球拍高于来 球 击球中上部 借助腰髋的转动 将球击出 手腕相对稳定 不 宜发力 直 横 板正手反拉弧圈球 51 07 反拉弧圈球是形成对拉的第一板球 站位比快带稍远 引拍幅 度较大 拍面前倾 在高点期或下降期接触球的中上部 向斜前上 方发力回击 以摩擦发力为主 凭借力量大旋转强的前冲弧圈球 来与对手的弧圈球对抗 在反拉时要认准第二弧线 选择正确的击 球点 反拉弧圈球击出球的旋转方向与来球的旋转方向刚好相反 这种方式叫逆转 利用逆转的方式接球一定要主动发力 直板反手推挡弧圈球 53 38 要领 身体离球台约 40 厘米 引拍至身体前方 拍面前倾 当 来球跳至上升期 击球中上部 前臂和手腕借力迅速向前上方挥动 乒乓球小知识 57 20 逆转是向来球旋转的相反方向摩擦 搓下旋球或反拉弧圈球就 是逆转 立转就是击球部位靠近球的旋转轴 减小旋转来球对球拍 的摩擦 搓侧旋或推挤弧圈球为立转 顺转是向来球旋转的同方向 摩擦 拉接下旋球或削接弧圈球为顺转 第 集 打好乒乓球 第 24 26 集 rm 直 横 板反手快带弧圈球 01 10 直板反手反面快带弧圈球的动作要领是 站位离台较近 引拍 至腹前 曲腕拍面前倾 身体重心下降 在来球的上升期 盖住球 体 球拍迅速向前方带击 横板反手快带弧圈球的动作要领是 球 拍高于来球 盖住球体 在来球的上升期 大臂靠近身体以肘部为 轴 手腕相对固定 前臂迅速迎前带击 直板反手推挤弧圈球 05 38 动作要领 在上升前期击球 手臂要先迎前 触球左侧中上部 向左前下方用力 变直线时手腕要内曲 拍面朝直线方向 触球的 左侧中后部 向前发力 直 横 板反手反面弹打弧圈球 09 13 直板反手反面弹打弧圈球斜线的动作要领是 站位近台 在来 球反弹的上升期 拍面盖住球体 球拍面对斜前方 以小动作向前 并略带向下弹打敲击 动作短暂有力 弹打直线的动作要领与斜线 基本相同 这时球拍面对正前方 直板反手反面弹打弧圈球的特点 是 动作幅度小 击球速度快 是在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