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10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高中政治《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10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高中政治《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10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高中政治《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10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高中政治《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10 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第四课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二框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二框 认识运动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把握规律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运动的含义 2 静止的含义 3 规律的含义 4 运动是有规律的 5 规律是客观的 2 理解目标 1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2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3 规律的客观性 3 能力目标 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 二 重点 难点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 三 整体感知 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 而是有规律的 规律又是客观的 四 方法点津 1 运用比较分析法 理解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与运动 运动与静止 规律与现 象的区别与联系 2 通过社会调查 了解目前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 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存在哪些违背 客观规律的现象 五 知识点整合 1 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 现象的 和 2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对立统一关系 1 物质是 的 运动是物质的 和 2 运动是 的运动 是运动的承担者 3 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 唯物主义观点 反对脱离物质谈运动的 观点 3 运动与静止 1 静止的含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 其 没有 发生变化 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 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 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用心 爱心 专心2 2 特点 运动是 静止是 3 统一 联系 物质世界是 和 的统一 第一 静止是一种 的运动 是运动的 第二 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 统一 4 反对夸大绝对运动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反对夸大相对静止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4 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 的联系 5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1 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是 的 是不以 为转移的 它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 2 规律的普遍性 规律是普遍的 和 在其运动变化和 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 规律的客观性 普遍性要求我们 必须遵循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 而不能违背规律 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4 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 利用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 但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 的 我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 规律的基础上 根据 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 造福于人类 六 巩固练习 一 单项选择 1 2002 全国文综 月有阴晴圆缺 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 这说明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 自然规律和 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 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 A B C D 2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这说明 A 运动是绝对的 有条件和永恒的 B 运动是绝对的 永恒的和无条件的 C 静止是相对的 无条件的和暂时的 D 静止是不存在的 3 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 自然界按照自然法则自发地调节 演化和发展 这一事实说明 用心 爱心 专心3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受意识的影响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先于 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物质是世界的本质 A B C D 4 第六态 物质的发现是 2004 年世界的重大科技成就之一 而人们过去只知道气态 固态 液态 等离子态和玻色 爱因斯坦凝聚态等五种物质的具体形态 从哲学上看 物质 第六态 的发现表明 A 物质世界的演进取决于人类智力的发达程度 B 人类的认识能力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提高 C 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由认识工具决定的 D 世界的本原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 在 5 2004 年江苏 17 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句话反映了 A 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6 一种社会制度从它产生到灭亡 社会性质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状态 但是 这决不意味着它 没有任何变化 生产力 科学技术 社会生活等都在不断地变化 材料中的事实说明了这样一 个道理 A 事物都处在因果链条的联结之中 B 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 C 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D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7 伴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工作草图的宣告完成 将来人类可以通过生物工程来改造生命 这 一重大成果的哲学意义在于 为世界物质性理论又一次提供了新的自然科学依据 有力地驳斥了 上帝造物 的观点 是对 神创论 的有力打击 随着科学的发展 意识的反作用越来越强 总有一天可以摆脱 物质的束缚 证明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 是以人们承认和服从自然为前提的 A B C D 8 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 万物都在运动 但只是在观念中运动 这一观点是 A 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B 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C 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 D 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 9 02 年全国 庖丁解牛 游刃有余 揠苗助长 苗枯田荒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 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B 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 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D 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10 欲速则不达 的哲学寓意是 用心 爱心 专心4 A 发挥主观能动性 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 要提高办事效率 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 物质决定意识 一切从实际出发 D 要取得事业成功 必须按常规办事 11 刻舟求剑 中的楚国人 承认物质 否认运动 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承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否认物质和 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属于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 A B C D 12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太空共飞行 115 小时 32 分钟 绕地球 77 圈 行程约 325 万公里 是我国航天史上又一个里程碑 我国的航天事业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这体现了 A 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B 认识要不断深化 扩展和向前推移 C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 规律是事物固有的 本质的联系 13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此处的 物质 是指 A 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 B 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C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D 客观存在的自然物 14 唐朝诗人李商隐有首诗是这样写的 从来系日乏长绳 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 沧海 一杯春露冷如水 这首诗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 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D 想用长绳系太阳 用麻姑买沧海是根本办不到的 15 荀子在 天论 中说 从天而颂之 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注 从 顺从 听命 孰与 哪里比得上 制 控制 掌握 这句话体现哲理是 A 人不能服从自然 要改造自然 B 人不但要尊重客观规律 更重要的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C 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改造客观规律使之为人服务 D 在人与自然之间 人的需要和自由是第一位的 16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是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这是毛泽东 采桑子 重阳 中的诗句 人生易老天难老 其 哲学寓意是 A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固定的模式 B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 自然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D 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用心 爱心 专心5 17 下列对静止的看法正确的是 A 静止是绝对的不动 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 静止不是绝对的不动 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 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是无条件的 相对的运动 D 静止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是指永恒不动 18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蕴含的哲理是 A 自然界是不变的 而人是在 B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 C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运动 但根本性质不变 D 事物本身不变 但人的心情在变化 19 从哲学上看 守株待兔 寓言中的农夫的错误在于 想问题 办事情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 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当成了一般规律 把事物 之间偶然的联系当成了必然的联系 没有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 A B C D 20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 地不为人之恶远也辍广 荀子这些话说明 A 尊重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B 物质是运动的 C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 规律具有客观性 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二 不定项选择题 21 关于物质和运动的联系 正确的表述是 A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B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是运动主体 C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形而上学 D 物质是关于世界本质的范畴 运动是关于世界存在方式的范畴 22 昨夜江边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这是宋代 大学者朱熹 观书有感二首 中的第二首 此诗中包含的哲理正确的有 A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B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C 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必然是劳而无获的 D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从实际条件出发 三 辨析题 万物都在运动 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用心 爱心 专心6 四 论述题 材料一 天有常道矣 地有常数矣 君子有常体矣 荀子 材料二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大天而思之 孰与物畜而制之 从天而颂之 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1 材料一 二分别说明了什么哲理 2 结合教材有关知识 谈谈你对问题 1 的结论的认识 答 1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 保持自己的存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因此 认为万物都在运动的观点是正确的 2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任何运动都离不开自己的物质载体 人脑 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 总之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认为万物只是在概念中运 动的观点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答 1 材料一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材料二说明事物运动的规律是 客观的 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 2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 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它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 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