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师说》人教版知识精讲_第1页
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师说》人教版知识精讲_第2页
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师说》人教版知识精讲_第3页
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师说》人教版知识精讲_第4页
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师说》人教版知识精讲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 语文语文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师说师说 人教版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 师说 二 学习目标 1 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 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2 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 掌握有关 说 的文体知识 三 学习方法 1 理清论证结构 2 在背诵的基础上体会全文 四 作者介绍 韩愈 768 824 字退之 唐代河阳人 著名文学家 哲学家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因为昌黎韩氏是望族 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 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 他幼年贫穷 刻 苦自学 25 岁中进士 29 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 后来任国子监祭酒 吏部侍郎等职 中间曾几度被贬 他曾是唐代中国文学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 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对解放和扩大汉语的 表达能力起过扭转风气的作用 他是个语言大师 写文章主张 惟陈言之务去 务求避 免用烂熟的词语 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了 文以载道 文道结合 的观点 主张学习 先秦 两汉 言之有物 言贵创新 的优秀散文 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 华而不 实的文风 他和柳宗元等人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作者在 师说 这篇文章中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和标准 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 的态度 提倡能者为师 不耻下问 教学相长 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 具有进步意义 五 写作背景 在中国 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 但是唐朝时候 人们却以从师为耻 柳宗元说 今之世 不闻有师 有辄哗笑之 以为狂人 独韩愈不顾流俗 犯笑侮 收召后学 作 师说 韩愈倡言师道 触犯流俗 勇气可贵 六 文体说明 1 说 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 可以先叙后议 也可夹叙夹议 说 与 议 相比 随便些 2 说 古义为陈述和解说 因而对这类文体 都可按 解说 的道理 来理解 3 师说 意思是 解说关于 从师 的道理 目的是抨击时弊 宣扬从师的道理 4 捕蛇者说 马说 爱莲说 等都属于 说 这种文体 七 分析段意 第一段 提出论点 古之学者必有师 用心 爱心 专心 1 老师的作用 2 从师的必要性 3 从师的标准 第二段 通过针砭时弊 从反面论证第一段所提出的中心论点 1 纵比 古之圣人 从师而问 今之众人 耻学于师 2 自比 对其子 择师而教 对其身 耻学于师 3 横比 百工之人 不耻相师 士大夫 群聚而笑之 第三段 用孔子的言行 阐述了 圣人无常师 的观点 第四段 作者赞扬李蟠 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 也是对士大夫们 不从师 的有 力批判 既针砭时弊 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 段落 段意 论点 一 阐述从师的道理 古之学者必有师 二 评述当时不从师的不良风气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反面论证 三 以历史事实证明 圣人无常师 正面论证 四 交代写作缘由 激励后学 号召 不拘于时 能行古道 八 背诵线索 观点 古之学者必有师 一师之责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一求知规律 人非生而知之 一择师标准 道也所存 师之所存 三组对比 古圣人从 师 今众人耻学 其身耻师 替子择师 巫医东师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 一新 师道观 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之必贤于弟子 写作缘由 九 文言总结 1 古今异义 古 今 古之学者 求学的人 有专门学问的人 句读之不知 句子停顿的地方 看字发出声音 小学而大遗 小的方面学习 小学校 2 实词 惑 下 句读 遗 明 族 足 盛 复 不齿 徒 通 拘 嘉 贻 3 虚词 1 乎 句中 于 2 庸 哪里 比 在 3 焉 4 无 无论 语气助词 兼词于之 5 乃 竟然 6 所以 的途径 方法 的原因 用心 爱心 专心 7 之 8 其 助提宾标志 助取独 代这 代老师 代知识道理 助的 大概副 那里 他 代 4 通假字 受 授 不 否 5 一词多义 师 4 3 2 1 动从师 动学习 名词意动为师以 名老师 十 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1 整句散句结合 2 一个意思多种句式 3 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 模拟试题模拟试题 一 阅读下文 完成 1 6 题 癸亥仲秋望前一日 入雁山 越二日而反 古迹多榛芜不可登探 而山容壁色 则前 此目见者所未有也 鲍甥孔巡曰 盍记之 余曰 兹山不可记也 永 柳 诸山 乃荒陬中一丘一壑 子厚谪居 幽寻以送日月 故曲尽其形容 若兹 山 则浙东西山海所蟠结 幽奇险峭 殊形诡状者 实大且多 欲雕绘而求其肖似 则山 容壁色 乃号为名山者之所同 无以别其为兹山之岩壑也 而余之独得于兹山者则有二焉 前此所见 如皖桐之浮山 金陵之摄山 临安之飞来峰 其崖洞非不秀美也 而愚僧 多凿为仙佛之貌相 俗士自镌名字及其诗辞 如疮痏痏 蹶然而入人目 而兹山独完其太 古之容色以至于今 盖壁立千仞 不可攀援 又所处僻远 富贵有力者无因而至 即至亦 不能久留 构架鸠 工以自标揭 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 又凡山川之明媚者 能使游者欣然而乐 而兹山岩深壁削 仰而观俯而视者 严恭静 正之心不觉其自动 盖至此则万感绝 百虑冥 而吾之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相接焉 察于此二者 则修士守身涉世之学 圣贤成己成物之道 俱可得而见矣 注 永 柳 永州 柳州 疮 伤痕 鸠 同 纠 聚集 1 癸亥仲秋望前一日 一句中的 仲秋 是指农历 月 金陵之摄山 中的 金陵 是指现在的 地名 2 子厚 即 的字 江雪 是他的名篇 写出该诗的第三 四句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3 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是 盍记之 故曲尽其形容 而吾之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相接焉 4 与 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 一句中 完 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春华秋实B 袖手旁观 C 穷形尽相D 夏雨雨人 用心 爱心 专心 5 把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 6 作者欣赏雁山的两点 一是雁山具有 的特点 二是这一特点符合作者 的心境 用文中词句回答 二 阅读下文 完成 1 5 题 建中靖国元年 东坡自儋 今海南儋州 北归 卜居阳羡 今江苏宜兴 阳羡士大 夫犹畏而不敢与之游 独士人邵民瞻从学于坡 坡亦喜其人 时时相与杖策过长桥 访山 水为乐 邵为坡买一宅 为钱五百缗 坡倾囊仅能偿之 卜吉入新第既得日矣 夜与邵步 月 偶至一村落 闻妇人哭声极哀 坡徙倚听之 曰 异哉 何其悲也 岂有大难割之 爱 触于其心欤 吾将问之 遂与邵推扉而入 则一老妪 见坡泣自若 坡问妪何为哀 伤至是 妪曰 吾家有一居 相传百年 保守不敢动 以至于我 而吾之不肖 遂举以 售诸人 吾今日迁徙来此 百年旧居 一旦诀别 宁不痛心 此吾之所以泣也 坡亦为 之怆然 问其故居所在 则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 坡因再三慰抚 徐谓之曰 妪之旧居 乃吾所售也 不必深悲 今当以是屋还妪 即命取屋券 对妪焚之 呼其子 命翌日迎 母还旧第 竟不索其直 坡自是遂还毗陵 不复买宅 而借顾塘桥孙氏居暂憩焉 1 东坡 是宋代文学家 的号 念奴娇 是他的名篇 其中 羽 扇纶巾 谈笑间 等句寄托了他建功立业的理想 2 写出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坡倾囊 仅能偿之保守 不敢动 遂举以售诸 人宁 不痛心 此吾之所以 泣也 3 在括号内填入省略的虚词 卜居 阳羡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竟不索其直 5 本文表现了东坡的哪些美德 从下列五项中选出两项 A 理解同情别人B 无私赈济别人 C 为官清正廉明D 对人豁达大度 E 处事是非分明 试题答案试题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