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2020030903101.doc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全科)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11页)
编号:6505571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25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4-01
上传人:灰****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三台
中学
实验学校
2019
2020
年高
12
月月
考试题
- 资源描述:
-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全科),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9,2020,年高,12,月月,考试题
- 内容简介:
-
1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 2019-20202019-2020 学年高一化学学年高一化学 1212 月月考试题月月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s-32 fe-56 si-28第第卷卷(选择题,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胶体是一种介稳体系 b用滤纸能分离胶体和悬浊液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d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 1nm2. 下列关于物质所属类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 b液氯属于混和物cna2sio3属于强电解质 d纯碱属于盐3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a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b存放 feso4溶液时加入少量铁粉cnaoh 溶液保存在带橡胶塞的玻璃试剂瓶中 d新制的氯水保存在无色细口瓶中4.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用 ph 试纸测量新制氯水的 ph b. 实验室用右图所示装置制饱和氯水c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淀粉胶体和 nacl 溶液d用量筒量取 20 ml 0.5000 moll-1 h2so4溶液于烧杯中,加水 80 ml,配制成0.1000 moll-1h2so4溶液5下列物质久置空气中不会变质的是( ) a亚硫酸钠固体 b漂白粉固体 c过氧化钠粉末 d硫酸钠粉末6. 下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漂粉精可用于游泳池的消毒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二氧化硅用于制作太阳能电池板7下列反应中,气体反应物仅作还原剂的是( ) aso2 + naoh nahso3 bc12 + h2o hc1 + hc1ocl2h2o2c2na2o2+2co22na2co3+o2 d2kmno4+5so2+2h2o2mnso4+k2so4+2h2so48 做焰色反应实验所用的铂丝,每次用毕后都要 ( )a用水多洗几次 b用稀盐酸洗,再在火焰上灼烧到没有什么颜色为止c先用稀盐酸洗,再用水洗 d放在火焰上灼烧,直到铂丝发红为止9下列图示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a检验 k+的存在蓝色钴玻璃cl2浓 h2so4b干燥氯气冷水c分离酒精与水d蒸发食盐水10.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 论a.将气体 x 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x 一定是 so2b.向无色溶液中加硝酸酸化的 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定含 so42-c.向 na2sio3溶液中通入适量 co2气体出现白色沉淀h2co3的酸性比 h2sio3强d.向某溶液中先加氯水再加 kscn 溶液溶液呈血红色原溶液中定含 fe2+1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所以氯化钠是非电解质 b铜丝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c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dso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12. 下列有关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说法中不正确不正确的是 ( )a在通常状况下,都是白色的固体 b在通常状况下,受热都易分解 c它们都易溶于水 d都可以和盐酸反应并生成 co2气体 13. 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39g na2o2中含阴离子数为 na b. 2mol no 与 1mol o2完全反应后所得气体分子数为 2nac. 1 molfe 与过量的水蒸气完全反应时电子转移数为 2nad. 1mo1c12与足量 fe 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2na14. 下列关于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认识错误的是( )3aco2、so2、n2等均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b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c使用清洁能源是防止酸雨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d纯铁的硬度和强度低于铁合金15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出各自的性质。对氯水进行观察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入氯水中,溶液变红色后褪色,说明氯水既有酸性,又有漂白性。 b. 放入红色布条,一会儿红色布条褪色,证明溶液中存在 cl2 c. 加入盐酸酸化的 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存在 cl d. 加入 naoh 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证明氯水中的 hclo 与 naoh 发生了化学反应16. 有下列物品或设备:陶瓷餐具 砖瓦 水泥路桥 门窗玻璃 水晶镜片 玛瑙手镯 硅太阳能电池 石英光导纤维。所用材料为硅酸盐的是( )a. b. c. d. 17.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碳酸钠溶液中滴入少量盐酸:co32-h+ = hco3-bnaoh 溶液中通少量 so2:2ohso2 so32- h2oc氯气溶于水:cl2h2o = 2h+clclo d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烧碱溶液:hco3-oh= co32-h2o 18. 向 na2co3、nahco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气体的量随盐酸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则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a 点对应的溶液中:na+、oh、so42、no3b. b 点对应的溶液中:h+、fe3+、mno4、clc. c 点对应的溶液中:na+、k+、no3、cld. d 点对应的溶液中:na+、no3、fe2+、ag+19.向 200ml l.5mol/l koh 溶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三种含氯盐:0.2mol kc1、0.075mol kclo和 r 以及水。则 r 为( ) a. 0.05mol kclo4 b. 0.05mol kclo3 c. 0.025mol kclo3 d. 0.025mol kclo420. 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途径可采取的措施是 ( )少用煤作燃料 把工厂烟囱造高 燃料脱硫 在已酸化的土壤里加石灰 开发新能源a. b. c. d. 21. 为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下列试剂不可行的是( )acucl2溶液 bfec13溶液 cnaoh 溶液 d稀盐酸22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4a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balcl3溶液滴加 naoh 溶液生成沉淀的情况沉淀质量naoh 溶液体积溶液导电性硫酸溶液体积cba(oh)2溶液中滴加硫酸溶液导电性的情况氢气体积反应时间femgd等体积等浓度稀硫酸分别与足量铁和镁反应的情况23. 由二氧化硅制高纯硅的流程如下,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sio2粗硅coh2sihcl3hcl纯硅3273k焦炭hcl553573kh21380k 左右a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h2和 hcl 均可循环利用csio2是一种坚硬难熔的固体 dsihcl3摩尔质量为 135.5g24下列变化可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的是 ( )ana2o2na bal2o3al(oh)3 csio2h2sio3 dna2co3naoh25. 在密闭容器中充入 co2、co、h2、c3h6混合气体a g,若加入足量的 na2o2,充分振荡并不断用电火花引燃至反应完全,测得固体质量增加a g。则相同条件下,co2与 c3h6的体积比为 ( )a3:1 b2:1 c1:1 d无法计算第第卷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二、 (本题包括 3 小题,共 30 分)26.(10 分)某一反应体系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六种物质,这六种物质是:cl2、kmno4、mncl2、h2o、hcl(浓)、kcl,其中 kmno4、hcl 为反应物。(1)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氧化产物为 。(2)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3)若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2.24 l,则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na(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发生反应的 kmno4的物质的量为 。27.(10 分)x、y、z 三种气体都能对大气造成污染,在工业上都可以用碱液吸收。已知 x 是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之一,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y 是一种单质,它的水溶液具有漂白作用;z 是硝酸工业和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之一,能与水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x 形成酸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y 与 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汽车燃料中一般不含氮元素,尾气中产生 z 的原因是 。(4)z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8 (10 分)有关物质间转化关系如下图,试回答:al(oh)3al2o3alh2naoh 溶液mno2cl2浓盐酸alcl3试剂 a(1)转化的离子方程式为 .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用单线桥法标出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若转化用于实验室制 al(oh)3,则试剂 a 宜选择 (填名称)(4)向 50 ml 3 moll-1 alcl3溶液中滴加 1 moll-1 naoh 溶液,结果 al3+离子有 1/3 转化为 al(oh) 3沉淀,则加入的 naoh 溶液的体积可能为 ml。三、 (本题包括 2 小题,共 20 分)29. (12 分)铁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在医药上作补血剂。某课外小组测定该补血剂(每片 b 克)中铁元素的含量。实验步骤如下:abcde+a6滤液不溶性物质产生红褐色悬浊液a 克氧化铁固体研细加 1mol/l硫酸过滤h2o210 片补血剂过量氨水一系列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中 h2o2的作用是使 fe2+完全被 (填“氧化”或“还原” )为 fe3+.(2)步骤所得的红褐色悬浊液中除 h2o2、氨水外主要还含 和 (填化学式).(3)步骤中一系列处理的操作步骤为 、洗涤、灼烧、冷却、称量.(4)实验中用已经准确量取的浓硫酸配制 100 ml 1 mol/的硫酸溶液,则配制时用到的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还有两种仪器是 .(5)若实验无损耗,则每片补血剂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下列操作会导致所测定的铁元素含量偏高的是 a. 步骤所加氨水量不足 b. 步骤洗涤不充分 c. 步骤灼烧不充分30.(8 分)已知 a、b、c、d、e 均为常见的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省略) 。请回答:(1)若 a 为金属单质,b、c 为非金属单质,且常温下 b、c 均为无色气体,d 为黑色固体,则 b 的化学式为_,a 与 e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 d 的化学方程式为_。(2)若 a 为非金属单质,且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b 为金属单质,c 为酸,且 c 的组成中含有与 a相同的元素。c 的化学式为_,a 与 e 的水溶液反应生成 d 的离子方程式为_。7三台中学实验学校 2019 级 12 月月考化学试题参考答案1-5.dbdcd 6-10.ddbac 11-15.cbdaa 16-20.acccc 21-25.badda26.(10 分, 每空 2 分)(1)kmno4 cl2 (2) 5:2 (3)0.2 (4)0.0427.(10 分, 每空 2 分)(1)so2 +h2oh2so3 h2so3 + o2 = h2so4(2)cl2+2oh- = cl- + clo- + h2o (3)发动机内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氮的氧化物(4)3no2 + h2o = 2hno3 + no28.(10 分, 每空 2 分)(1)2al + 2oh- + 2h2o = 2alo2- + 3h2mno2 + 4hcl(浓) mncl2 +cl2 + 2h2o =(2)2al + 3cl2 2alcl3点燃 =(3)氨水 (4)150 或 55029.(12 分, 除注明外,每空 2 分)(1)氧化(2)fe(oh)3 (1 分) (nh4)2so4(1 分)(3)过滤(4)100ml 容量瓶 胶头滴管(5) 或 %7ba%1001007ba(6)bc30.(8 分, 每空 2 分)(1)o2 3fe + 4h2o(g) fe3o4 + 4h2高温 =(2)hcl cl2 + 2fe2+ = 2fe3+ + 2cl-6e-1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 2019-20202019-2020 学年高一历史学年高一历史 1212 月月考试题月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座位号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 3.选择题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卷(选择题)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共 48 分)1周朝时,士以下的胥吏阶层靠“稍食” (官府发放的口粮及衣装)为生,它的多少要依职事与考课而定,按等级发放。该制度a说明官僚政治开始形成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说明等级制度逐渐加强 d服务于分封制和宗法制2 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为开篇: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天子正式任命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候。司马光认为这是真正礼崩乐坏的开端,是周室衰落的关键, “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也” 。司马光此举意在a对周天子的分封表示不满 b强调坚持传统秩序的重要性c说明维护纲常伦理的必要 d承认“三家分晋”的合法性3汉高祖吸取秦始皇时形成“内重外轻”二世而亡的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汉武帝时又形成“内重外轻”局面,至汉平帝时基本达到了“内外相制”的境地;但到东汉末年又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最终导致东汉灭亡。这些变化说明a中央行政体制尚未完善 b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c中央与地方要适度分权 d地方分权在不断削弱4据宋史记载,北宋有 7 位武将曾担任过地方知州:2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宋代a武将担任地方知州较为普遍 b武将在吏治中发挥重要作用c统治者改变重文轻武的政策 d地方百姓更加拥戴武将知州5宋、元以来的进士中榜后直接被授予官职。明初开始实行“观政进士”制度:进士中榜后,并不立即实授官职,而是将其分派中央各衙门观政,之后方实授官职。这一变化a强化了中央集权 b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c完善了科举制度 d提升了官员文化水平6五代十国时期,战争不断。军队在国家中的地位大增,枢密院演变为辅政机关。北宋时,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增设管理财政的“三司” ,雍正年间,为削弱诸王权力,保密军机,设立军机处。这表明政治制度a演变有其政治经济军事因素 b在中国古代史上越来越完善c深刻影响了国家前途与命运 d发展使皇权与相权矛盾消失71854 年 6 月,清政府与英、美、法等国达成协议,约定由三国各推一人帮办关税事务,从而确立了以洋人为主管理海关的体制,这一体制a表明中国海关主权开始丧失 b反映了清政府已经失去民心c阻滞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d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8有学者认为, 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列强对中国侵略进入新的阶段,支持该观点的最有力证据是a “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b “台湾一省应于本约批准互换后,两个月内交接清楚。 ”c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d “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以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 ”9 “所以虽在美、法革命之后,洪(秀全)杨(秀清)诸人依然不脱以前帝王思想的旧习,他们只知援用西方基督教的粗迹牢笼愚民,却没有根据西方民主精神来创建新基。 ”材料着重揭示太平天国a利用拜上帝教支撑政权 b利用“中体西用”思想建立政权c仍未摆脱“华夷之辨”的观念 d未认识到革新政体的重要性101912 年清帝退位诏书:“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政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 ”该诏书3a保留了溥仪的“皇帝”尊号和待遇 b标志着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结c任命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总统 d表明了袁世凯与革命派达成和解11袁世凯幕僚张一鏖曾说“清之亡实亡于庚子而非亡于“辛亥” ,孙中山则说庚子事变后, “同情革命的舆论大增。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 。时人这一认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自我革新能力的丧失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c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d民族和民主意识的逐渐觉醒12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实现的。中共党史从何处讲起,这是一直为学界讨论的问题。毛泽东认为, “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 。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a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产物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c为中国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 d掀起了新一轮中国革命高潮13据史料统计,从 1938 年底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曾在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役近 500 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次数的一半左右,以伤亡 101 万人的代价消灭了日军近30 万人。材料旨在说明a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在积极抗战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c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战场 d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14下图是 1933 年和 1938 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成份比例的情况,这一变化说明了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中国革命性质的重大改变c中共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 d建立新型民主政权的尝试15据统计, “民族”一词在 1911 年年底前, 申报可检索出的条目位 243 条,而到了 1939 年,则高达 2369 条;“中华民族”一词在申报首次出现是在 1912 年,1939 年则达到了 3724条。这些变化的关键因素是a国民革命运动推动了反帝斗争日益高涨 b红军长征宣传了北上抗日主张c百团大战等捷报鼓舞了民众抗日的信心 d全面抗战激发了空前爱国热情16一位解放军指挥员在诗中写道:“四十昼夜风云,三千里路征程;雄师南下,跨陇海,越黄泛,铁骑饮马长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 ”他描写的是a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了南京 b刘邓大军组织发动淮海战役c晋冀鲁豫解放军跃进大别山 d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17下表是某一时期中央人民政府组成表。这表明a国共合作下的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组织形式c中共联合各方面共同创建新中国 d新时期民主协商政治取得了实效181954 年 6 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当天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全国参加讨论的多达 1.5 亿多人,提出 118 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采纳吸收其中的 100 多条。这一过程a初步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b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愿望c奠定了新中国民主建设的基础 d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19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 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a都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 b分别标志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5c都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 d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201958 年之后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成为一种表决方式,后来甚至出现用热烈的鼓掌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直到 1979 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投票表决进行明确规范。这表明我国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探索中前进 b民主制度在曲折中逐步完善c政治体制改革注重完善民主程序 d依法治国逐渐成为国家意识212018 年,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新年贺词中说“新的一年里,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决心不会改变” 。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a “和平统一”方针 b “政治协商”制度c “一个中国”原则 d “一国两制”构想22古代希腊城邦形成初期,往往只有贵族或具备一定财产资格的人才能成为公民下层平民在城邦民主比较发达时才获得公民权;当战争危机或公民人数不足时,还吸收外邦人和被释放奴隶加入公民团队。由此可见,古代希腊a直接民主等级色彩浓厚 b经济实力影响政治地位c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d公民范围有一定的扩大23富人抗议说,梭伦的措施就是赤裸裸的非法没收;激进分子则抱怨说,梭伦没有重新分配土地。但是人们都一致同意,梭伦的改革将雅典从革命中拯救了出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富人”指的是通过海外贸易获得财富的工商业奴隶主b梭伦用中庸之道的变法化解了暴力革命c梭伦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从此确立d土地问题是梭伦改革的核心问题24苏格拉底说:“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可见苏格拉底a认识到雅典政治制度的弊端 b宣传“知识就是美德”c试图重建雅典道德价值观 d强调统治要顺应民心25历史探究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亦有别。下列探究步骤及论证方法相对严谨的是6aa bb cc dd26罗马法规定,在婚姻存续期间,丈夫是嫁资名义上的所有人,对嫁资享有管理使用权。在离婚时,妻子享有请求返还嫁资的绝对权利。这表明罗马法a促使婚姻更稳定 b以习惯法为基础c彰显了公平正义 d实现了男女平等271702 年某国国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国王厌恶占多数席位的某党派,于是解除了某党派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另一党派人。这种情况发生在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28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状况,经济持续增长,中等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壮大对现存的政治制度形成重大的压力。中等阶级要求变革,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不相称,希望在“有产”的同时也要“有权” 。于是,英国a发生了“光荣革命” b颁布了权利法案c形成了责任内阁制度 d改革了议会选举制度29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宪法修正案在获得国会或者全国性修宪会议的通过后,还需要获得四分之三以上的州的批准方能生效。这体现了a人民主权原则 b权力制衡原则c民主共和原则 d州权至上原则30美国东部时间 2016 年 11 月 9 日凌晨 1:40,第 58 届总统选举初步结果揭晓,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赢得总统选举。这说明唐纳德特朗普将在宣誓就职之后a成为国家元首、国会首脑和军队总司令 b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c有权增加参、众两院共和党人的席位 d有权随意替换最高法院大法官31有人评价某宪法是“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的宪法” ,但同时这又是一部充满着妥协和智慧的宪法,在这一宪法下,国家成为“半总统半议会制”国家。由此可知,该宪法是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 1787 年宪法c 拿破仑法典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32下图为某学生在学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单元所做的课堂笔记。对其解读正确的是7a共和之路举步维艰 b虚位君主统而不治c国家权力间制约与平衡 d议会粉饰君主专制二材料题(共 52 分)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儒生参政带来的“以德取人”因素,使察举制因而成立,但这并不是唯一制约察举选官的因素。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 ,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 ,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阳嘉元年又建立“诸生试家法”制度,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察举制出现的原因(4 分) 。概括东汉察举制的新发展。 (4 分)材料二 在察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举荐;在科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考试成绩。所以举人可以“投牒自进” ,不必非得他人举荐不可。到了北宋,封弥成为贡举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考试官在评定试卷时,看不到举人的姓名、乡贯等,也就很难作弊了。隋唐以来,科举出身的官员在高级官员中的比例,逐渐增加,到宋代已占有绝对优势。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制度(2)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发展趋势。 (4 分)科举制的发展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6 分)8材料三 宋廷对于在任官员的课绩,以对德行、才能、劳效的综合检验为主要内容。 “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地位,但不易操作;对于才能的核验,宋廷要求官员申报时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 、 “实绩” ,以便日后核对。在宋代,课绩与监察各为独立系统,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关系密切。宋廷对官吏的考察方式多样:有课绩定等、有廉访会问等,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摘编自袁行霖中华文明史(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对官吏的课绩和考察分别有何侧重点。 (4 分)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历史借鉴价值。 (6 分)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在“对外商战”和“对内振商”的内外夹击下,商人主导了19041911 年间的“收回利权运动”和 1905 年的抵制美货运动。1910 年,日本和美国的实业团主动向中国商会提出访华要求,并经中国商会的邀请来华访问。1915 年,中国实业国开始了近代中国第一次以实业界人士为主、有组织的走出国门的民间经济外交活动。北洋政府认为9中国实业团访美“虽系国家交际上应有之酬昨,亦国民外交上难得之遭逢。 ”在抵制“二十一条”活动中,商人团体上书北京政府,宣布“举国商民誓不承认” 。巴黎和会期间,民间经济外交迫使中国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基于主动参与外交的价值认同,上海成立了“中华民国全国各界联合会” 。摘编自于文浩近代中国民间经济外交观念的发展演变及特征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至民国初年民间经济外交的特点。 (6 分)材料二 包容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思想家明确地提出“和而不同” 、“和为贵”的理念。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张国家间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坚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倡导通过和平方式和外交渠道解决分歧与争端,反对诉诸武力和干涉别国内政李克强在英国智库的演讲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 1949 年以来中国是如何以包容姿态融入世界的。 (12 分)10材料三 (20 世纪)60 年代中后期以来,苏联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中国必须调整自己的安全战略。这种战略调整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缓和中美关系来对抗苏联的威胁,避免两面作战的危险局面。毛泽东多次表命中国安全形势的变化和安会战略的调整是导致中美两国接近的最重要原因。他在 1973 年 2 月在会见基辛格时说:我们两家处于需要,所以就这样,把两只手握在一起。1975 年 12 月,毛泽东在会见美国总统福特时也指出,中美联合对付苏联是君子协定摘编自中美关系缓和的所角度分析(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缓和对中国的影响。 (6 分)11台中学实验学校 2019 级高一 12 月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d 由材料“它的多少要依职事与考课而定,按等级发放”可知,周朝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故选 d。官僚政治形成的标志是郡县制的形成,排除 a;分封制的实行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缺少时间对比,无法得出等级制度逐渐加强的趋势,排除 c。2b 根据材料“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并得到周天子承认的事件。司马光以此作为资治通鉴的开端,并指出周天子的行为是有悖礼制的”可知因为三家分晋得到周天子的认可,司马光认为这件是礼崩乐坏的开端,是对君臣之礼的彻底破坏,所以他把这一事件作为资治通鉴的开篇,强调坚持传统秩序的重要性,b 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礼崩乐坏,并非是分封制,a 选项排除。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工具,并非是纲常伦理,c 选项排除。司马光强调的是礼乐制度的重要性,对三家分晋持反对态度,d 选项排除。3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内重外轻”的局面,地方权力过小,最终在农民起义中灭亡。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最终引发七国之乱。东汉末年又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最终导致东汉灭亡,这说明中央和地方要适度分权,c 选项符合题意。中央行政体制尚未完善说法错误,秦朝就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a 选项排除。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关系,b 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不是地方分权在不断削弱,是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平衡关系,d 选项排除。4b 根据郭进、刘福等人的事迹可知,武将在吏治中发挥重要作用,b 选项符合题意。宋朝武将做知州只是个例,大部分是文官出任知州,a 选项排除。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贯穿整个朝代,c 选项排除。地方百姓更加拥戴武将知州说法过于绝对,d 选项排除。5c 本题考查古代选官制度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根据材料所述,明初时期进士中榜后,一改以前直接授官的惯例,而是将其分派中央各衙门观政,之后方实授官职,这种制度使新任官员增加了处理事务的阅历,完善了科举制,c 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a 项错误;材料的变化无法体现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排除 b;材料是提高官员处理事务的能力,不是提升官员文化水平,d 项错误。故选 c。6a 由材料“五代十国时期,战争不断。军队在国家中的地位大增,枢密院演变为辅政机关” “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 “为削弱诸王权力,保密军机”可知,政治制度演变有其政治经济军事因素,故选 a。材料的主旨在于强调政治制度设立的目的,b 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没有提及设置机构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排除 c;即使是废除宰相后设立的内阁和军机处,在一定程度上也依然具备宰相的部分职能,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可能消失,排除 d。7d 根据材料“1854 年 6 月” “由三国各推一人帮办关税事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材料中的体制便利于列强控制中国海关,从而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故 d 项正确,c 项错误;中国海关主权开始丧失于鸦片战争,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清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故 b 项排除。8c 结合课本知识可知,c 项是马关条约关于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规定,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要求,与以往两次鸦片战争要求商品输出相比,标志列强的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故 c 正确;a 项是马关条约关于赔款的规定,但是赔款的要求在此前两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都有涉及,因此不能说明列强的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故 a 错误;b 项是马关条约关于日本割占台湾的规定,割地属于政治侵略,破坏领土完整,与题干中“经济侵略”不符,故 b 错误;d 项是马关条约关于日本要求增开通商口岸,但是开放通商口岸的要求在此前两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都有涉及,如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12商, 天津条约规定十口通商,因此不能说明列强的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故 d 错误。9d 从材料“虽在美、法革命之后,洪(秀全)杨(秀清)诸人只知援用西方基督教的粗迹牢笼愚民,却没有根据西方民主精神来创建新基。 ”中可以看出,材料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弊端,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没有认识到“创建”新政体的重要性,故 d 项正确;a 项是 d 项的具体表现,排除;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故 b 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华夷之辨”的观念,故 c 项排除。10b 根据材料“1912 年清帝退位诏书 ” 、 “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政体”等信息可知, 清帝退位诏书颁布宣告清王朝灭亡,宣告着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结,b 项正确。清帝退位诏书颁布宣告帝制结束,而不是保留了溥仪的“皇帝”尊号,排除 a。1912 年南京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而不是皇帝任命,排除 c。袁世凯与革命派达成和解要早于溥仪退位,排除 d。11d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和民主意识的逐渐觉醒,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根据材料所述,材料认为 20 世纪初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这促进了国人的民族和民主意识的逐渐觉醒,开始掀起了推翻清政府的革命运动,d项符合题意;此时清政府进行了新政,a 项错误;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未发生根本变化,b 错误;c 项不是主要原因。故选 d。12a 由材料“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实现的”可知,材料表达的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过程,是随着中国革命不断深入,工人阶级不断觉醒而诞生的,故 a 正确;而 bcd 选项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故 bcd 不选。13a 根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在抗战相持期间仍在积极抗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a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内容,而是强调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在积极抗战,排除 b。在抗战期间,既存在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排除 c。材料没有涉及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的信息,而是强调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在积极抗战,排除 d。14a 结合所学知识,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中共开展土地革命,故 1933 年工人和农民比例最高,1938 年是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为贯彻全面抗战路线,工人、农民、地主阶级、中小商人等都是中共团结的对象,中共党员的比例发生了变化,故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 1933 年和 1938 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成份比例变化的原因,选 a。1933 年和1938 年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革命性质都是反帝反封建,b 表述错误,排除 b。c 项不能解释 1933 年和 1938 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成份比例变化的原因,故排除 c。材料不能看出“民主政权的尝试”的信息,故排除 d。15d1939 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导致“民族” 、 “中华民族”等词大量出现,故 d 正确;国民革命运动处于 1924 年到 1927 年,故 a 错误;红军长征在 1934 年到 1936 年,故 b错误;百团大战在 1940 年,也不符合题干时间,故 c 错误。故选 d。16c1947 年刘邓大军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挥师南下,度过黄泛区,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 c 项正确。a 是 1949 年 4 月渡江战役。淮海战役是 1948 年的三大战役之一,以徐州为中心,故 b 项错误。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与材料中“饮马长江滨” “刘邓常胜军”信息不符合,故 d 项错误。17c 由材料中中央人民政府可知是新中国成立时期,国共合作下的广州国民政府成立是 1925 年成立,故 a 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实行三三制,材料中未涉及,故 b 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与材料中“机构”“组成人员”相符,故 c 项正确; 新时期与材料中“政务院”的提法不符,故 d 项错误。18b 根据材料“当天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全国参加讨论的多达 1.5 亿多人”可知这一13过程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b 选项符合题意。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立于解放战争时期,a 选项排除。奠定了新中国民主建设的基础不属于材料的影响,c 选项排除。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与材料无关,d 选项排除。19a1953 年我国开始三大改造,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过渡;1982 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已有三年多的时间,新宪法的颁布为经济建设明确了方向并提供保障。因此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都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故答案为 a 项。1982 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排除 b项;1982 年宪法没有改变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排除 c 项;两部宪法均没有总结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排除 d 项。20b 材料“直到 1979 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票决进行明确”表明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和法制建设在逐步完善,故 b 项正确;人大在文革时期无法正常行使其权力,文革后人大恢复了其原来的权力,故 a 项错误;政治体制改革不仅仅是要完善民主程序,故 c 项排除;投票方式与依法治国理念无关,故 d 项错误。21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要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必须坚持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答案为 c 项。a 项“和平统一”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排除;b 项“政治协商”制度是处理共产党和其他党派关系的政策,排除;d项“一国两制”构想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政治措施,排除。22d 根据材料“当战争危机或公民人数不足时,还吸收外邦人和被释放奴隶加入公民团队”可知体现的是公民范围有一定的扩大,d 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直接民主,a 选项排除;经济实力影响政治地位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公民权的范围扩大,b 选项排除;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 选项排除。23b 根据材料“梭伦的改革将雅典从革命中拯救了出来”和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用中庸之道的变法化解了暴力革命,故 b 项正确;材料中的“富人”是指奴隶主贵族,故 a 项排除;克里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以确立,故 c 项排除;梭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故d 项错误。24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雅典直接民主制的弊端,导致政治素养不同的人都可以参与国家政权管理,容易造成国家权力滥用。根据材料“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可知,苏格拉底反对直接民主,认识到直接民主的弊端,强调统治者的专业知识和道德,a 选项符合题意。知识就是美德是针对智者学派过分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提出的,b 选项排除。试图重建雅典道德价值观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 选项排除。苏格拉强调统治者的专业知识和道德素养,反对直接的民主制,d 选项排除。25d 雅典只有公民才享有民主政治权利,而雅典公民是少数,排除 a;陶片放逐法只是一种民主监督机制,不能充分证明雅典民主政治是直接民主,排除 b;汉谟拉比法典是目前所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排除 c;随着罗马对外扩张,在征服的过程中,只适用于罗马内部的公民法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情况,从而出现万民法,可见罗马法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故选d。26c 材料“妻子享有请求返还嫁资的绝对权利”等字眼强调的是罗马法注重公平注重正义,即材料说明在古代罗马法律规定具有公平正义性,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罗马法可以促使婚姻的稳定,故 a 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习惯法与罗马法之间的关系,故 b 项排除;d 项说法错误,错在“男女平等” 。27a 结合材料“1702 年” 、 “国王” 、 “议会” “两个党派”可知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a 选项符合题意。法国当时是波旁王朝统治,b 选项排除。德国当时处于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c 选项排除。美国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d 选项排除。28d 从材料“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新14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通过 1832 年议会改革法案,确保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故 d 项正确;ab 分别是 168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