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直击材料题范文_第1页
考点直击材料题范文_第2页
考点直击材料题范文_第3页
考点直击材料题范文_第4页
考点直击材料题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直击材料题范文考点直击材料题范文 专题一材料一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 齐之 以礼 有耻且格 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 列德而尚贤 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 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 则乱 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不尚贤 使民不争 大道废 存仁义 法令滋章 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夫严刑者 民之所畏也 重罚者 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 设其所恶以防其奸 是以国安而暴乱不 起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 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1 以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 各材料所提出的主张的核心 是什么 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 材料一主张用 德 和 礼 材料二主张尚贤 材料三主张无 为 材料四主张严刑重罚 3 上面的主张哪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重视 为什么 3 材料四严刑重罚的主张 因为该主张有利于增强诸侯国的实力 适应了争霸战争和建立中 央集权国家的需要 10 36 两千多年来 人们对孔子及儒家思想评价不一 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仲舒在家 朝廷如有大议 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 其对皆有明法 自武帝初立 魏其 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 及仲舒对册 推明孔氏 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二耕稼陶渔之人既无不可取 则千圣万贤之 善 独不可取乎 又何必专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 李贽 答耿司寇 材料三尧 舜为民主 为太平世 为人道之至 儒者举以为极者也 孔子拨乱升平 托文王以行君主之仁政 尤注意太平 托尧舜 以行民主之太平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 材料四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李大钊 他一面 指出 孔子者 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孔子 非复个人之名称 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同时又说 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 社会 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 确足为其时代之圣哲 其说亦确以代 表其社会 其时代之道德 牛鸿恩 我所认识的李贽 李贽尊孔与反孔试论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董仲舒 推明孔氏 的表现 并分析汉武帝时 隆儒 的目的及对儒学的影响 3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 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2 材料二中李贽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宋代形成的新儒学体系是什 么 李贽提出的 人伦物理 的圭张主要挑战这一体系的何种说教 3分 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 否定孔子天生圣人地位 理学 存 天理 灭人欲 3 材料三中康有为是如何评价孔子的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康有 为宣传孔子的主要动机 2分 孔子是 民主 改革的先师 托古改制 4 与前三段材料相比 材料四在对孔子的评价和认识上有何进步 之处 2分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孔子进行客观的评价 中国古 代的儒学思想是一种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形态 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 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随着历史的演进而发生变化 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 时代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 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 对争 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 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 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 能采纳他关于理解政治的见解 但他对 当时 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的 但是 它 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材料二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 学说构成了威胁 儒家奋起反击 到了宋代 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佛道的影响也就随 之减弱 一马克垚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今也以君为主 天下为客 凡天下 之无地而得安宁者 为君也 岂天地之大 于兆人万姓之中 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其既得之也 敲剥天下之骨髓 离散天下 之子女 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视为当然 曰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 向使无君 人各得自私也 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原君 请回答 1 1 为什么 孔子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 什么措 施促使了 它们最终流行开来 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 材料二中 是哪些人将宋代 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2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材料三作者的主张是什么 产生 了怎样的影响 2分 4 谈谈你认为今天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 2分 1 原因儒家学说不符合当时社会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的需求 1分 措施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1分 影响儒家思想逐渐成 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 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 化的主流 2分 2 人物程颢 程颐 朱熹 陆九渊 任答两个2分 3 主张 猛烈抨击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提出 天下为主 君为客 的民本思想 主张以 天下之法 取代君主 的 一家之法 反对重农抑商 主张工商皆本 影响批判正统儒学和君主专制 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对近代民主 思想产生一定影响 4 态度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2分 或在批判中继承和发展 言之有理即可 专题三10 10分 中国文明历经千百年发展 从某 种意义上看 是一部思想不断走向解放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 的奠基 这个时代称为 轴心时代 在此时代中 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 印度与西方 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 哲学导论 材料二李贽前三代 吾无论矣 后三代 汉唐宋是也 中间千百余年 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 故 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 置四海之困穷不言 以无 本之人 而讲空虚之学 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 而天地之化日新 日之有昼夜 犹人之有生死 世之有鼎革也 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 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 藏书 顾炎武 亭林文集 王夫之 思问录 材料三主 张改制的人 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 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 说 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 按自己的想法写成 证明孔子亦是 一位维新派 摘编自郭廷以 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四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 先 进中国人开始了 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 的漫长历程 中国人对西 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 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 全盘西 化 他们的探索活动对中国的学术 思想 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 大影响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 请回答 1 轴心时代 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大体吻合 请列举春秋时期中国杰出的思想家 2分 2 根据材料二 分别概括李贽 顾炎武 王夫之的思想 3分 3 材料三中 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 的思想家是谁 他在这 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 2分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指出近代先进中国人 吸收 外国的进步文化 的漫长历程 材料四中要求 全盘西化 指什么事件 你认为这一事件对中国思 想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什么 3分 36 10分 1 孔子 老子 2分 2 李贽反对盲从孔子 认为不能以 圣人 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 标准 1分 顾炎武注重实学 经世致用 1分 王夫之强调 天地之化日新 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1分 3 康有为 1分 孔子改制考 1分 4 历程经历了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的历程 1分 事件新文 化运动 1分 影响动摇了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1分 37 一部思想解放史 就是一部互融交流的文明发展史 也 是一部除旧布新的改革史 更是一部荡气回肠的革命斗争史 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9分 材料一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 而黑暗未尝稍减 其原因之小部分 则为三次革命 皆虎头蛇尾 未能充分以鲜血洗 净旧污 其大部分 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 艺术诸端 莫不黑幕层张 垢污深积 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未有焉 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 不生若何变化 不收若何效果也 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 新青年 第2卷材料二三纲之根本义 阶 级制度也 所谓名教 所谓礼教 皆以拥护此别尊卑 明贵贱制度者也 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 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 与阶级制度极端相反 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 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 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 以收新旧调和之效 自相冲撞 此绝对不可能之事 陈独秀 吾人最后之觉悟 青年杂志 第1卷材料三由 新青年 卷起的新文化运动狂飙 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智 的道德 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 运动本身反映了近代以 来先进的中国人在认识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 已从器物 制度的层 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 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 的大量引入 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 对于 民国政治 思想和文化的发展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岂之 中国历史 晚清民国卷 请回答 1 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为了深化革 命 陈独秀等知识分子以什么为旗帜掀起思想解放运动 3分 单 独进行政治革命 民主 科学 新文化运动 2 据材料二 指出近代西方 民主政治 的根源是什么 材料二 认为束缚中国民主的最大阻碍是什么 2分 自由平等平等独立学 说 封建纲常伦理 3 材料三提出 学习西方历经了 从器物 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 神文化 的演进 以 器物 层次为例 概括指出思想领域里的两个史实依据 2分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4 材料三对于新文化运动作用的评价 你是否赞同 请说出相应 的理由 2分 赞同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促进了人民 的思想解放 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 不赞同 新文化运动 对中国传统文化绝对否定和对西方文化全面的的态度不可取 专题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传承了中国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又与 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 阅读以下材料 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孟子曰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得乎天子为诸侯 得乎诸侯为大夫 材料二欧美强矣 其民实困 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 社会党日 炽 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 举政治革命 社 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孙中山 三民主义与中国 1 材料一孟子提出了什么民本思想 2分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 孙中山提出了哪些具体的民生主 张 6分 1 民贵君轻 2分 2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耕者有其田 谋求改善工农生活 6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回顾我们党的历史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 到 什么时候我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则 我们的革命就 一帆风顺 反之 什么时候我们违背了这一原则 形而上学地 僵 化地 保守地 片面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我们的革命就会遭到严重 的挫败 材料220世纪的 20 30年代 中国共产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把共产国 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 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 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过程中 毛泽东初步阐述了实事求是 群众 路线 独立自主的思想 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 命问题 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1 材料1反映的指导中国革命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 2 据材料2和所学知识 指出毛泽东的哪些重要论著或理论初步 阐述了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的思想 3 结合以上材料 你对这一理论成果的形成有什么认识 1 成果毛泽东思想 2 工农武装割据 的理论 论持久战 新民主主义论 等 3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是在同 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 慧的结晶 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1985年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材料二为什么一谈 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 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吗 计划和市场都是 方法嘛 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 就可以利用它社会主义服务 就是社会 主义的 为资本主义服务 就是资本主义的 1987年 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材料三我们必须从理 论上搞懂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 问题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 1990年 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 材料四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 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发展阶段 根本任务 发展 动力 外部条件 政治保证 战略部署 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 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上的报告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和材料二 文中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材料三对此 又有何发展 这一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 2 据以上材料指出 邓小平上述言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是否 一致 为什么 3 根据上述材料 可以看出材料四江泽民话中的 它 是指什么 思想理论 江泽民强调这一思想理论具有什么历史地位 1 否定以计划与市场作为区分是否是社会主义的标准 初步提出 用市场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发展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市场与计划 社会 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的思想 说明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2 一致 因为符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 3 是指邓小平理论 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方位的指导思想 专题五36 教育是立国之本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阅读下列材料 10分 材料一孔子以诗书礼乐教 弟子盖三千焉 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 如颜浊邹 注当时的大盗 之徒 颇首业者众 司马迁 史记 孔子世家 材料二西汉教育制度之重要性 乃以育才 与选贤双轨并进 换言之 乃是教育制度与选举制度之配合行使 由地方 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 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 侍卫 乙等回归本乡作吏 钱穆 国史新论 材料三康有为屡次上书失败后 认识到今当多难 之秋 欲任天下之事 开中国之新界 莫亟於教育 严复明确道 民智之卑 惟急从教育上著手 庶几逐渐更张也 张良才 孙传宏 中国教育社会价值观的百年嬗变 材料四对全国 教育战线十七年的工作怎样估计 我看 主导方面是红线 应当肯定 十七年中 绝大多数知识分子 不管是科学工作者还是 教育工作者 辛勤劳动 努力工作 取得了很大成绩 特别是教育工作者 他们的劳动更辛苦 材料五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使 儿童 少年在品德 智力 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为提高全民族的 素质 培养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奠定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请回答 1 孔子是古代大教育家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孔子对 中国古代教育的普及所做出的贡献 2分 2 据材料二指出汉代教育制度的重要创新举措是什么 这一创新 举措是哪位封建帝王开始实施的 2分 3 材料三中康有为 严复的共同主张是什么 在他们的推动下 十九世纪末中国发生了一场什么政治运动 2分 4 材料四中邓小平充分肯定了1994 1966的教育工作 经过这十七年的努力 我国的教育事业在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什么 重大成就 1分 5 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 列举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为加快教 育事业发展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3分 36 1 兴办私学 主张 有教无类 2分 2 创建太学 汉武帝 2分 3 重视教育 维新变法运动 2分 4 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1分 5 大力普及义务教育 提出 三个面向 的教育方针 实施 科教 兴国 战略等 3分 专题六材料一在中世纪 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 内心自省和 外界观察都一样 一直处于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 处于睡眠或半 醒状态 这层纱幕是由信仰 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 透过它向外看 世 界和历史上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 在意大利 这层纱幕最先 烟消云散 瑞士 布克哈特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材料二当钱 投入钱柜叮当响时 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 而不是灵魂升天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 二不靠圣礼 只有靠终生 悔改 才 是基督的正道 马丁 路德 九十五条论纲 1 材料一中所说的 纱幕 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在意大利最先 烟消云散 2 材料二所批评的 钱投入钱柜叮当响 的现象 历史上是怎样表 述的 3 材料 一 二分别反映了什么运动 4 就人文主义和宗教之关系的视角 说明这两场运动的内在联系 1 指的是天主教会蒙昧主义 因为资本主义萌芽和文艺复兴首先发生在意大利 4 联系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冲击了宗教的神权束缚 解放了 人们的思想 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 宗教改革运动爆发 宗教改革 运动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进一步弘扬了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 义精神 6分 在古代希腊 罗马文明之后 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 思想统治 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 为此 不同国家 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 的误解 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带领着人们 迈进科学的理性时代 请回答 1 14 18世纪的西欧 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 是什么 2 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指导思想或核心主张分别是什么 4分 3 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比 启蒙运动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哪 里 4 列举两位启蒙思想家的代表及其著作 5 启蒙运动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思想界 请写出在启蒙运动影响下近代中国出现的思想解放潮流 2分 1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1分 2 核心主张人文主义 信仰得救 因信称义 理性主义 3分 3 主要体现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和理论 准备 提出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等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构建未来社 会的理性蓝图 4分 4 伏尔泰 哲学通讯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卢梭 社会 契约论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5 思想潮流维新变法思潮 新文化运动 2分 专题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正是在物理学领域 牛顿进行了 最有意义的研究 在这方面 他以伽利略的研究为基础 将后者的成果发展到辉煌的 顶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材料二但是 在某些方面 特别是在 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