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爱莲说》教学设计 河大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爱莲说》教学设计 河大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爱莲说》教学设计 河大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爱莲说》教学设计 河大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爱莲说》教学设计 河大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22 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八年级语文下册 爱莲说爱莲说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河河 大版大版 教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 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 亭静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 也 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 莲 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 爱 宜乎众矣 一 作者介绍 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 他的理学思想在中 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周敦颐从小喜爱 读书 在家乡颇有名气 人们都说他 志趣高远 博 学力行 有古人之风 他的学问 气度 也感动过 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 其中最著名的 就是程颐 程 颢两兄弟 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公元 1072 年 周敦颐来到江西 创办了濂溪书 院 从此开始设堂讲学 收徒育人 他将书院门前的 第 2 页 共 22 页 溪水命名 濂溪 并自号 濂溪先生 因他一生 酷爱莲花 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 堂前凿一 池 名 莲池 以莲之高洁 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 先生讲学研读之余 常漫步赏莲于堂前 后造就一篇 爱莲说 其佳句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 而不可亵玩焉 成为千古绝唱 至今仍脍炙人口 二 词语解释 晋陶渊明独爱菊 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 明 一名潜 字元亮 自称五柳先生 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浔阳柴桑人 东晋著名诗人 是著名的隐士 他 独爱菊花 常在诗里咏菊 如 饮酒 诗里的 采菊 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 世人甚爱牡丹 从唐朝以来 人们很 爱牡丹 李唐 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 所以称为 李唐 世人 社会上的一般人 唐人爱牡丹 古 书里有不少记载 如唐朝李肇的 唐国史补 里说 京城贵游 尚牡丹 每春暮 车马若狂 种以 求利 一本有直数万者 盛 特别 十分 甚 很 十分 之 的 可 值得 第 3 页 共 22 页 者 花 蕃 通 繁 多 独 只 唯独 自 自从 予 我 之 助词 用于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无 实际意义 淤泥 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 沾染 濯 洗涤 清涟 水清而有微波 这里指清水 妖 妖艳 焉 声词 相当于现在的 啊 李唐 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 李唐 通 空 直 挺立 中通外直 内空外直 不蔓不枝 不生枝蔓 不长枝节 蔓 名词用作动词 生枝蔓 枝 名词用作动词 长枝节 香远益清 香气远播 更加显得清芬 第 4 页 共 22 页 远 遥远 空间距离大 远播 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 更 更加 亭亭净植 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 耸立 的样子 植 植 通 直 立 近 靠近 走近 可 只能 亵 亲近而不庄重 玩 玩弄 谓 认为 隐逸者 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 有些人不 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 就隐居避世 君子 指品德高尚的人 者 的人或物 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 例 如 有黄鹤楼者 中的者意思就是 建筑 噫 感叹词 相当于现在的啊 菊之爱 对于菊花的喜爱 之 语气助词 的 鲜 少 闻 听说 同予者何人 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 人应该是很多了 宜乎 当然 宜 应当 众 多 第 5 页 共 22 页 词类活用 1 蔓 名词用作动词 长枝蔓 例句 不蔓不枝 2 枝 名词用作动词 生枝杈 例句 不蔓不枝 3 远 形容词作动词 远播 远远地传送出去 例句 香远益清 4 清 形容词作动词 显得清幽 例句 香远益 清 古今异义词 植 古义 立 今义 种植 宜 古义 当 和乎连用 有当然的意思 今义 合适 应当 一词多义 之 结构助词 的 代词 代替人或事物 助词 取消句子独立性 无实意或舒缓语气 焉 语气词 兼词 清 清澈 清香 远 远播 形容词用作动词 不可以去靠近它 也就是距离长 鲜 少 新鲜 鲜艳 直 挺立 只 仅仅 第 6 页 共 22 页 特殊句式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 莲 花之君子者也 判断句 以上三句均用 者也 表示判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染 沾染污秽 莲 花之君子者也 濯清涟而不妖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 却不可靠近 去玩弄它 我认为 菊花 是花中的隐士 牡丹 是花中的 富贵的花 莲花 是花中的君子 唉 对于菊花的喜 爱 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 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 对于牡丹的喜爱 人该是很 多了 四 赏析 1 本文选自 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 字茂 叔 世称 濂溪先生 北宋朝哲学家 理学家 谥 号 元公 有 太极图说 通书 周元公 集 爱莲说 是他托物言志的一篇名文 他被公 认为理学的重要创始人 他提出的 太极 和 无极 等哲学范畴和思想 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 本文体裁是 说 说 是一种文体 既可 以说明议论 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 还可以叙事 都 第 7 页 共 22 页 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3 骈句 相接的两句话 字数相同 意思相对 叫做骈句 骈句和排比句以外 统称散句 4 爱莲说 的写作特点是 托物言志 立意 高远 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 骈散相间 5 爱莲说 的结构 我们可以概括为 一条 线索 即以爱莲为线索 两个陪衬 即以草木之花为 莲的总陪衬 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 三 种类型 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隐逸者 富贵者 君子 6 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 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 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 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思想感 情 7 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甚蕃 淤泥 濯 清涟 枝蔓 亵玩 隐逸 颐 噫 8 解释重点实词 甚蕃 陶渊明独爱菊 世人盛爱牡丹 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第 8 页 共 22 页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余谓菊中通外直 9 成语与名句 出淤泥而不染 从污泥中生出来 却不沾染污 泥 比喻在污泥的环境里能保持纯洁 不受影响 不蔓不枝 比喻言谈或文章简洁明快 不拖泥 带水 10 荷花的别名有哪些 有关荷花的成语和诗句 有哪些 参考答案 别名 荷花 芙蕖 水芝 泽芝 水华 菡萏 水旦 草芙蓉 水芙蓉 玉环 六月 春 中国莲 六月花神 藕花 灵草 玉芝等 有关莲花的成语有 藕断丝连 舌灿莲花 有关莲的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 样红 唯有绿荷红菡萏 卷舒开合任天真 素花多蒙别艳欺 此花真合在瑶池 旋折荷花剥莲子 露为风味月为香 11 解释下列各句中的 焉 字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焉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焉 且焉置土石 焉 第 9 页 共 22 页 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 焉 参考答案 语气助词 啊 兼词 在其中 疑问代词 哪里 兼词 相当 于之 从 这里 香远益清 益 至于斟酌损益益 参考答案 更 增加 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鲜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鲜 参考答案 少 很少 鲜艳 水陆草木之花 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无丝竹之乱耳 之 何陋之有 之 渔人甚异之 之 参考答案 的 助词 起取消句子独立性 作用 可不译 助词 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 可不 译 助词 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无实义 代 词 他们 12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出了莲花怎样的特 点 反映了莲花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角度 特点 品质 第 10 页 共 22 页 环境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洁身自好 外形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品行端正 味道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姿态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仪态庄重 13 爱莲说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作者借助莲的形象含蓄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既不愿意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 也不愿意像世人那 样追逐功名富贵 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 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14 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 这句话的作用 这是一个反问句 一方面照应开头的 予独爱莲 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 感叹与自己 志同道合的人太少 能做到品行高尚的人更少 15 爱莲说 主要描写了什么 表达了作者什 么样的情感 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参考答案 文章托物言志 以莲喻人 通过对莲 花的描写与赞美 歌颂它坚贞不渝 出淤泥而不染的 高尚品质 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的生活态 度 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衬托 用菊正面衬托 用牡 丹反面衬托 16 作者表面写莲 其实意在写人 赞莲目的是 第 11 页 共 22 页 赞人 这种写作手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 托物言志 综观全文 似句句写花 而意不在花 通篇无人 却字字写人 作者以花喻人 借莲自况 以莲的清逸来比喻君子的美德和节操 17 作者除了写莲花外 还写了菊花和牡丹 这 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 用菊花 牡丹作衬托 突出莲花的美 好品质 表达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 18 为什么说菊是花之隐逸者 陶渊明为何对菊 情有独钟 参考答案 因为菊花不与白花争艳 而在百草凋 零的季节里傲然凌霜 独吐幽香 它是那些不肯与世 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 隐遁山林的隐士的象征 陶 渊明一生清廉 为官多年 最后因 不愿为五斗米折 腰 而辞官归隐 他从复杂的宦海中挣脱出来后 回 到家乡 躬耕垄亩 过起了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 并 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 归园田居 和饮酒诗系列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第 12 页 共 22 页 这首诗充分表现了他远离官场后对悠然自得 闲 适恬淡的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19 为什么说牡丹是富贵者的象征 世人甚爱牡 丹反映了人们怎样的生活态度呢 参考答案 因为牡丹色彩浓艳 花朵硕大 有人 评价为 天下无双艳 人间第一香 因此它是雍容 华贵的象征 唐朝时 成为富贵人的宠物 唐诗中有 这么一句 一丛深色花 十户中人赋 这是唐朝白 居易的 买花 意思是 一从深色的花 相当与十 户中等人家的赋税 唐朝刘禹锡也赞誉牡丹 惟有牡 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这些诗文都描写了自 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的空前盛况 充分反映了世人趋 炎附势 追求富贵 骄奢淫逸的庸俗世风 作者用 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婉曲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 势 追求富贵的世风 20 作者为什么不爱菊花 牡丹 而偏爱莲呢 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呢 作者认为 菊花是花之隐逸者的象征 它虽然 也孤傲高洁 但它是避污泥而洁 出世以求洁 对污 浊的尘世采取的是消极逃避的方式 莲花则是出淤泥 而不染 身处尘世而不随波逐流 同流合污 相比之 下 菊花便稍逊一筹 所以不愿象陶渊明一样 逃避 第 13 页 共 22 页 现实的矛盾而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 牡丹色彩绚丽 娇艳妩媚 它是雍容华贵的象 征 作者也不愿象世人一样去趋炎附势 追求富贵 他愿意自己象莲一样 出淤泥而不染 在污浊的尘世 中 坚贞不屈的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高洁的品行 作者用菊花的傲然凌霜正面衬托莲的洁身自好 用牡丹的绚丽浓艳从反面来衬托莲的质朴 自然 通过这不同角度的衬托 从而突出莲花的高洁 烘托了文章的主题 21 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 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 莲花 表现了莲花哪些品格 答 比作君子 描写句为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 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 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表现的品格 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 但又不 孤高自许 君子通达事理 行为方正 美名远扬 君子志洁行廉 又有庄重的仪态 令人敬重 不 敢轻侮 22 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 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 A 文章通过对菊花 牡丹 莲花三种花的德行 第 14 页 共 22 页 品格的描写 以牡丹作反衬 用菊花作陪衬 突出了 莲花的美好形象 B 文章通过菊花 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 突 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 C 这两种花 人们都很熟悉 容易引起人们的 联想 D 这两种花 一直为前人所钟爱 由前人所爱 说到自己的所爱 有强烈的比较效果 23 莲 花之君子者也 这种 君子 应具 备怎样的品格 参考答案 应该鄙弃那种贪图富贵 追求名利的 世风 洁身自好 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格 24 要赞颂莲花 却先提到菊和牡丹 为什么 参考答案 起衬托作用 菊虽高洁 却有躲避现 实的缺点 牡丹虽华贵 却是势利小人追逐的 予 独爱莲 反映了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25 用浪线画出 予独爱莲 的原因 参考答案 出淤泥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 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26 将菊 牡丹 莲拟人 用高尚品格的 莲 第 15 页 共 22 页 自况 是委婉批判 参考答案 当时趋炎附势 追求富贵的世风 27 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 各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第一次衬托 表现自己独爱莲花 与 众不同 第二次衬托 显出莲花品格高出百花 第三 次衬托 借以慨叹世上没有别人像自己这样钟情莲花 28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 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 子是 参考答案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 庄重而又令人敬 佩的句子是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9 与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意思相反的一句 是 参考答案 与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意思相反 的一句是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30 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参考答案 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 是 莲 花之君子者也 31 作者描写莲花 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 世人爱牡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第 16 页 共 22 页 答 作者用 菊 和 牡丹 来作正衬和反衬 表达自己洁身自好 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 含蓄而突 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32 本文赞扬莲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 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 言之成理即可 例如 同意第一种观点 只 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即使身处恶浊的环 境也能独立不移 33 爱莲说 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 抒发情感 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参考答案 爱莲说 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 事物来抒发情感 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借物抒情 34 爱莲说 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 赋予莲 以美好的品质 进而以花喻人 揭示作者 的品质 参考答案 通过描写莲的形象 赋予莲以美好的 品质 进而以花喻人 揭示作者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 的品质 35 独爱莲 独爱菊 两个 独 字 表 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第 17 页 共 22 页 答 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 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36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 质 答 正直 通达 庄重 洁身自好 不与世俗同 流合污 清高而美名远扬 37 结合文意 自拟对联 周氏爱莲比君子 陶公喜菊胜群芳 出淤泥而 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38 第二段文字从句子的用途看 采用了陈述句 反问句 疑问句 从修辞手法看 采用了排比 反问 比喻修辞手法 39 文中作者把 莲 比作君子 那么作者认为 君子应该是品格高尚的人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在莲的形象上寄予了作者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的操守 和情操 40 文中有一对反义词是蕃和鲜 41 第一段的表达方式以描写为主 第二段的表 达方式以议论为主 议论 文中 谓 能集中体现 出来 抒情 文中 噫 作了提示 42 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从字面的角度而 言 是说爱牡丹的多而爱莲者少 作者的言外之意是 第 18 页 共 22 页 爱慕富贵的人多 这句话讽刺的社会世态是作者的知 己少 43 牡丹 作者把它比作富贵人 对于世人都贪 慕富贵 作者流露出的又是 鄙视 的情感 而莲 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 流露出的是对莲的 赞美 的情感 44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一句中运用的 修辞方法是对偶和比喻 45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 含蓄地表达了 作者的人生态度 既不愿象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 又 不愿象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 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 立不移 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爱莲说 分段 第一段 写 我 爱莲的原因和莲的美好的品格 第二段 表明自己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的生活态 度 46 同范仲淹 岳阳楼记 的 微斯人 吾谁与 归 意境相同一句是 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 47 鲁迅青年时期在 莲蓬人 中写道 扫除腻 粉呈风骨 褪却红衣学淡妆 它的立意和语言受益 第 19 页 共 22 页 于 爱莲说 中的名句是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 不妖 48 隐寓趋炎附势之风极盛的语句是 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49 爱莲说 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 旨在 托物言志 文中牡丹 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 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 有钱能使鬼推磨 的 牡丹之爱 答 牡丹 比喻富贵的人 莲花 比喻品德 高尚的人 看法 对有些拜金主义者的贪图富贵追名逐利行 为表示鄙夷和厌恶 他们的 有钱能使鬼推磨 是造 成世风日衰的祸根 这种 牡丹之爱 要受到批评和 否定 50 为什么人们对 花 的爱好不同呢 两个 独 字 有什么作用 答 喜爱哪一种花 表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和气节 两个 独 字 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 合污 又表明了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52 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答 叹惋菊花 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 超然 物外 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 第 20 页 共 22 页 鄙薄牡丹 追名逐利 攀附富贵 未免有些庸俗 赞美莲花 出淤泥而不染 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 葆高洁本色 十分难得 53 你喜欢哪种花 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 答 荷花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为历代文人所 喜爱 梅花 你傲立雪中的高洁 坚忍不拔的毅力 卓尔 不群的品格 深深的感动着我 激励着我 54 同学们 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 答 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 正直纯真的 品格 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 此 外 这篇文章比喻 拟人 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 衬 托 对比手法的运用 陈述 疑问 感叹句式的变化 记叙 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