浐灞地区的迎春文化_第1页
浐灞地区的迎春文化_第2页
浐灞地区的迎春文化_第3页
浐灞地区的迎春文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浐灞地区的迎春文化浐灞地区的迎春文化 长安城东郊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其中最有特点的当数迎春习俗 这种 习俗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 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从现有文献来看 长安东郊的迎春习俗可能出现于西周时期 因为 周礼 小宗伯 疏云 立春之日 天子亲率三公 九卿 诸侯 大夫 以迎春于东 郊 礼记 月令 逸周书 月令解 等书也有类似的记载 这说明在周代 就已经出现了迎春礼仪 自从汉武帝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之后 五郊迎气 渐成定制 其东郊迎气即指东郊迎春 到了唐代 迎春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重视 旧唐书 记载 武德贞观之制 神抵大享之外 每岁立春之日 祀 青帝于东郊 帝宓羲配 勾芒 岁星 三辰 七宿从祀 1 4 全唐诗 和 全唐文 中所收录的迎春诗文 生动地反映了唐代长安东郊迎春的盛况 唐代长安东郊的迎春礼仪主要是由中央政府展示的 据 大唐开元礼 卷 十二记载 唐代的迎春礼仪如下 斋戒 在祭祀前的七天 太尉在尚书省召集百官宣布 某月某日皇帝将亲 于东郊迎春 祭祀青帝 百官都须谨守职责 凡参祀官员应从即日起开始斋戒 散斋四天 致斋三天 散斋期间官员照常开展本职工作 只是不许吊丧 不许 慰问疾病 不许勾决死刑 不许以音乐娱乐 不许沾肮脏污秽的东西 致斋期 间只有和祭祀有关的事情可以进行 其余的工作一律停止 祭祀前一天 负责 保卫的官员及其所属在前一天未时一刻进入祭祀区域 他们和乐工必须在前一 晚清斋 陈设 祭祀前三天 掌管殿庭铺陈的尚舍直长在外 壝 有矮墙的祭坛 逸周书 其壝东青土 南赤土 东门之内面南铺设御座 负责保卫工作 的卫尉在近壝东门之内向北设置帐幔 祭祀前两天 负责音乐的太乐令准备宫 悬的音乐于南壝之内 钟 磬等乐器都放在祭坛之上 祭祀时奏的音乐如皇帝 祭圆丘之例 右校扫除祭坛内外的灰尘等杂物 郊社令在燎坛 在悬挂乐器的 南壝之南 下聚集薪柴等易燃物质 燎坛周长一丈 高一丈二尺 向南开有一 个六尺见方的门 祭祀前一天 背东向西设置皇帝的御座 并在燎坛之北向南 设置观看点火的位置 参祀的诸官位于道南 参献的诸官位于道北 在用于祭 祀的牲前设太常卿省牲位 祭坛之上设青帝用的酒尊 分别是太尊 又称 瓦 樽 用瓦做成的酒器 两个 著尊 商代的一种酒器 两个 牺尊 牛形酒器 也有人认为是有文饰的酒器 两个 山罍 古代一种酒器 小口 大腹 圈足 两个 并在祭坛东南隅向北设象尊 渊于周代的一种酒器 两个 壶尊 一种 11刘昫 旧唐书 卷二四 礼仪志 四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页 909 2 腹大口小的容器 两个 山罍两个 坛上还有陪祭之帝的酒尊 分别是著尊两 个 牺尊两个 象尊两个 山罍一个 此外 在青帝酒尊的东北向西设置陪祀 诸神的酒尊 岁星 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就很盛行的岁星纪年法 这种纪年法根据 木星的运行把黄道附近的周天十二等分 分别命名为某某星纪 如果这一年木 星运行到星纪 就称 岁在星纪 后代多用它来指代木星 三辰 古代把日 月 星合称为三辰 勾芒 在我国的传说里面是木神 也称春神 芒神 也有 书籍记载为句芒的 是主宰草木和各种生命生长之神 也是主宰农业生产之神 分别是象尊两个 都放在各神神座的左边 七宿壶尊两个放在神座的右边 到 了祭祀这一天 太史令和郊社令于天未亮之前 在祭坛上设青帝灵威仰的神位 以槁 秸为席 坛北方南向 设昊天上帝之神位 以莞作席 东方西向 在祭 坛的东北设岁星三辰之神位 在祭坛的西北设七宿的神位 两个神位向南而对 勾芒的神位在坛的东面 也是以莞为席 省牲器 牲 指的是用来祭祀的家畜 器 指的是献给上天的珍宝或珍贵 的器物 省牲器就是把贡物敬献上天的礼仪过程 时间在祭祀之日的午后 省 牲器以前 以祭坛为中心方圆二百步范围内禁止任何人走动 申时二刻 下午3 时到5时之间 郊社令率领府吏二人及斋郎带着尊 罍 洗 古代的一种器皿 形似浅盆 篚 竹子制成的圆形盛器 等器物进入祭坛范围 引导皇帝在旁净 手 随后 皇帝回到自己的位置 礼官令人用鸾刀割牲取血 令男巫以豆 古 代食器 形状有点象高脚的盘子 多用陶制成 高度一尺 直径一尺 盛并把 它们放在特定的地方 等待被祭祀的诸神享用 奠玉帛 祭祀当天 祭祀的官员都穿上和自己品阶相匹配的华丽礼服 郊 社令和良酝令各自率领自己的下属献上美酒 青圭等祭祀用品 太官令 掌管 食物的官吏 率领侍从在内壝东门的馔幔里放置各种食物 未明二刻 太官令 与御史博士 太祝 令史 祝史等首先进入其中 对天地行礼 随后皇帝即将 到来 已到诸臣迎接出去 侍中跪于车架前说 臣侍中某某请皇帝陛下下车 随即 奉皇帝命令立起 回到他原来的队列 通事舍人引导文武九品以上的从 祀官在壝外就位 太乐令率领乐师一干人等也就自己的位置 文舞到悬 悬挂 钟 磬等乐器的架子 前 武舞 古代音乐的一种 相传为周武王克商之乐 到悬以南的路边 面西而立 等所有的群臣都在自己的位置上站好且已准备停 当 侍中持版 官吏上朝用的笏 进奏 请皇帝出 皇帝穿全套礼服而出 华 盖侍卫等礼仪如平常例 博士为导 引太常卿 太常卿为导 引皇帝 到了内 壝外 殿中监向皇帝进奉大圭 皇帝举行祭祀 丧葬 朝聘等典礼时所执的玉 器 东方尚青 故多称 青圭 镇圭 华盖侍卫等停于祭殿外 皇帝双手各 持一个在礼部尚书等高级礼官的陪同下向前步行到版位 向西而立 太常卿立 3 于皇帝的左边 随即 其他的从祀官也入内 待诸官站定 太常卿上前奏请皇 帝皇帝行礼拜诸神主 计两次 接着 太常卿令侍从呈上已经准备好的祭祀器 具并请皇帝开始奠玉帛 协律郎 太乐令所属官员 先跪拜后起 用麾 指挥 用的旗子 指挥奏乐 奏角 宫 商 角 徵 羽五音之一 五时迎气的时候 春用角 夏用徵 季夏用宫 秋用商 冬用羽 音 用黄钟来调节音律 跳文 舞的舞蹈 乐舞在进行到百分之六十的时候 协律郎突然偃旗 闻令则音消舞 散 太常卿前趋奏请皇帝再拜 皇帝遂拜 众官也拜 所有从祀官员都从篚中 取出玉币都立在樽所在的位置 太常卿作为引导 随着 太和 据 旧唐书 皇帝郊庙出入 奏 太和 临轩出入 奏 舒和 乐声的响起 皇帝携有限的 高级礼官自南面的阶梯中登上祭坛 向北而立 音乐止 专门的神职人员把玉 放进币 用于祭祀或者作为馈赠礼物的帛 并经侍中传递给皇帝 皇帝把原来 拿在手里的圭插在祭坛并接过玉币 此时奏起 肃和 据 通典 礼典 受 币 登歌作肃和之乐 之乐并用大吕来校准音律 太常卿引导皇帝向北跪下并献 玉帛于青帝灵威仰神位之前 皇帝起 稍退 北向再拜 太常卿引导皇帝面西 向东而立 侍中再进奉玉帛 皇帝接过再面东跪奠帝太昊氏 远古时期的三皇 之一 即伏羲氏 神位 皇帝起 稍退 东向再拜 随后 音乐再起 太常卿 引导皇帝从南面的阶梯下祭坛回到版位 向西而立 音乐止 皇帝在这里祭奠 陪祭的诸位神主 此后各神职人员端着装有毛 血的器皿各由不同阶梯登上祭 坛 奠于各个神座之前并退回原来的位置 进熟 太官令率领他的下属官吏把各种食物放在内壝门外 司徒随后捧青 帝之俎 古代祭祀 宴飨时盛放牲体的礼器 入 等皇帝就位以后 音乐停止 太官令将食物放进俎这个容器里并把它带到壝内 此时 雍和 之乐起并以黄 钟为均 装食物的容器到达祭坛的阶梯附近时 音乐停止 祝史们撤掉装着毛 血的豆并从东面的阶梯退下祭坛 献给青帝的食物从南面的阶梯上祭坛 陪祀 诸帝的食物从东面的阶梯上祭坛 并把它们分别放在神座的前面 献给各陪祀 星辰的食物也由祝史们摆放停当 接着 司徒 太官令等人都从东面的阶梯下 祭坛 太常卿引导皇帝到罍前净手 侍中负责传递装水的匜 古代盛水的器皿 青铜制成 供盥洗用 黄门侍郎递上手帕 皇帝擦干手 随后 黄门侍郎递上 爵 匏等容器并递上类似毛巾的东西 皇帝把它们擦拭干净 皇帝从南面的阶 梯上祭坛 把酒 食献给青帝 祝史在青帝的神座前颂读祭文 曰 维某年 岁次月嗣天子臣某昭告于青帝灵威仰 皇帝再到作为陪祀的太昊神座之前 同样的进熟 读祀文再进行一次 随后 太尉在礼官的引导下到燎 向南而立 东西两面各有六个人用火炬烘烤燎坛 礼毕 群臣三拜 都下坛 此后 不可 避免的皇帝赏赐群臣并大开筵席 丝竹伴奏 美人歌舞 尽兴而还 4 伴随着盛大的迎春活动 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的迎春习俗 有唐一娃 皇 帝亲耕 后妃亲桑的例子屡见不鲜 如唐太宗就曾于贞观三年 公元 629 年 亲耕于东郊 关于这次亲耕的礼仪 时任给事中的孔颖达提出了不同看法 他 认为依据古礼 天子当藉田南郊 诸侯东郊 唐太宗则认为青帝位东而主宰农 业的诸神也位东 所以当亲耕于东郊 唐四时宝镜 载 立春之日 食芦 春饼 生菜 号春盘 2唐人习惯吃春盘 贴春贴 佩戴春幡 过一个喜庆热 闹祥和的节日 唐人的迎春热情还在诗文中展现 大诗人元稹就曾把 鞭牛 这种习俗写入诗歌之中 全诗如下 何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