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教案13_第1页
《五人墓碑记》教案13_第2页
《五人墓碑记》教案13_第3页
《五人墓碑记》教案13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4 页 五人墓碑记五人墓碑记 教案教案 1313 教学目标 运用对比方式议论 了解本文阐述的生死价值观 认识生死大义 教学时数 1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二 解题 介绍作者 介绍写作背景 介绍 碑记 文体 三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 质疑解难 知识点归纳 思考 贯穿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评价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和社会价 值的 要求 分别引用原文中的一个句子回答 明确 线索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主旨 明死生之大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第 2 页 共 4 页 四 具体分析 析 五人 之死的经过 五人墓中埋葬的是哪五位义士 他们为何而死 明确 颜杨马沈周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文天祥诗云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有生就有死 在死神面前是人人平等的 但为何 而死 是否死得其所 从古至今无数的仁人志士用自己 的行动给我们作出响亮的回答 这五人也有机会苟全 性命 但为了吴地百姓的安全 挺身而出 昂然受刑 在本文的记述中 虽然没有留下他们的片言只语 但 我们读后 他们的音容笑貌 仿佛就在我们眼前闪现 耳边回响 齐读第三 四段 感受五人英雄的壮举 豪杰的正气 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五人 激于义而死 的经过 明确 周公之被逮 声义 噪逐 遇害 作者怎样描写五人当刑时的情景 表现了五义 士的什么品质 明确 意气扬扬 呼中丞之名 以詈之 谈笑以死 颜色不少变 表 现 了他们嫉恶如仇 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和浩然正气 析 五人 之死的重大意义和社会价值 人固 第 3 页 共 4 页 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这句 名言运用比喻形象 地点明了生命的价值 而这五位 义士本素不相识 除周文元外 其余四人和周 顺昌 也没有任何交往 他们完全是 激于义 而自发参加 斗争 慷慨赴死的 对于他们的义举 作者是怎样 高度评价的 主要运用什么手法 明确 明死 生之大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对比手法 对 比 意 义 五人 激于义而死 富贵之子 慷慨 得志 之徒 淹没不足道 光明磊落 五人 激昂 大义 蹈死不顾 缙绅 易其志 不畏强暴 五 人 有重于社稷 高爵显位 辱人贱行 死之意 义重大 五人 尽其天年 豪杰 扼腕发悲 容于身后的显耀 对比作用 作者站在反对阉党 支持群众抗暴斗争的政治立场上 通过这组对比 热 情讴歌了五位平民 激于义而死 的可贵精神 也批 判了官僚士大夫中不能仗义斗争 甚至甘心依附阉党 的那些人 显示了轻重大不相同的两种生死价值 齐读课文 领略英雄们的壮烈的风采 五 课文小 结 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和叙议结合方法 热情讴歌了 五人的义举 颂扬了他们的高尚品德 同时批判和揭 露阉党的倒行逆施和缙绅们的 辱人贱行 阐明为 国家 为民族 坚持正义而死 虽死犹荣的道理 林 第 4 页 共 4 页 云铭评 拿定激义而死一意 说有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