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雷电颂》教案22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雷电颂》教案22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雷电颂》教案22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雷电颂》教案22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7 7 雷电颂 雷电颂 郭沫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朗读课文 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能力目标 1 体会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使作者难以言明的思想感情表达的更加含蓄 深沉 凝 练 2 理解作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作品艺术表达效果的方法 情感目标 反复吟诵这首散文诗 把握作品的诗情 诗味和诗理 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 教学重点 1 朗读课文 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方法 三段五步 教学法 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预习 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一 课前检测 抽生背诵 雪 4 6 自然段 二 谈话导入并揭示目标 中国历史上的爱国主义者故事以及他们的名言 爱国主义者 张澜 杰出的爱国人士 周恩来 名言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引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屈原 目标 1 介绍屈原及作者 2 了解 屈原 创作背景及其梗概 3 初读课文 能带感情朗读全文 三 小组合作交流 1 作者郭沫若简介 2 历史剧 屈原 的创作背景以及故事梗概 四 小组汇报合作学习情况 小组选出代表汇报情况 抽 4 6 名学生 1 郭沫若简介 郭沫若 1892 1978 的代表作 女神 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它出版于 1921 年 8 月 全诗共三辑 以第三辑最为重要 他的许多代表诗篇皆出于此 如 凤凰涅 1 天狗 炉中煤 匪徒颂 等 2 屈原 简析 1 创作背景 抗日战争发展到四十年代 特别是皖南事变后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激烈 根据 用心 爱心 专心2 地被封锁 爱国志士被迫害 面对这样的时代气候 郭沫若有深切感受 感到这是令人悲愤 的时代 正像五四时代孕育了 女神 一样 抗日时代又使郭沫若的创作激情再次爆发 用 了几天的时间就写出了五幕历史剧 屈原 这是郭沫若诗情的二度喷发 2 剧本里的屈原形象 3 屈原 的艺术特色 五 指导学生读课文 1 听朗读录音 要求学生注意 不同句子 不同语段应使用的不同的语气 语调 语 速 2 学生自读 掌握重点字词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 指名学生读 读后评价 六 布置作业并指导预习 1 抄写重点字词 2 熟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把握人物的情感和人物性格 七 教学反思 附 展示点评 展示问题 展示人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教学内容 1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及表现出的思想感情 2 欣赏文章的精彩段落 一 课前检测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徘徊 脚镣 伫立 睥睨 鞺鞺鞳鞳 郢 犀利 稽首 驰骋 湘妃 虐待 2 解释词语 稽首 咆哮 大智若愚 阴惨 3 抽生朗读课文 二 指导自学 学生阅读课文 思考以下问题 1 读了这段文字以后 你认为屈原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感情是怎样的 2 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3 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 小组合作学习 1 小组讨论并交流以上问题 2 屈原为什么呼唤大风 提问 屈原说的 一切 和 他们 又是指什么呢 用心 爱心 专心3 提问 既然 死了的 不能 吹活转来 屈原为什么还要呼唤大风使 洞庭湖 长江 东海 翻波涌浪呢 洞庭湖 长江 东海 象征什么呢 提问 屈原对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他的什么追求 提问 第 7 8 两段突出体现了屈原的什么精神 提问 参看注释回答 屈原对神鬼偶象的痛斥有什么特点 四 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1 屈原呼唤 希望 总结 在呼唤中表现屈原什么样的感情 表达了对光明的热烈追求 显示出摧毁一切黑暗的愤激的情绪和斗争决心 2 屈原斥责 因为 总结 屈原变革现实的要求就由前面的对自然的祈求 发展到对人的力量的确信 表现了他无比高昂的战斗激情和彻底的斗争精神 五 小结提升 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 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 往 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六 布置作业并指导预习 1 完成课后有关习题 2 再读课文 体会本文的艺术特色 七 教学反思 第 3 课时 教学任务 体会本文的艺术特色 一 课前检测 1 听写重点字词 2 抽生朗读课文 二 小组合作学习 体会本文的艺术特色 1 想像瑰丽奇特 闪耀着革命浪漫主义的光辉 2 象征手法的运用 使作者难以言明的思想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 深沉 凝练 3 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增强语句的气势和情感色彩 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 以火 一般的激情直接感染观众 为了充分表达感情 增强磅礴气势 雷电颂 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方法 要求学 生以第 13 段为例 分析该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达到了什么效果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体会艺术特色 对于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号 教师点拨 4 句式长短参差的变化 读起来气势宏伟 格调铿锵 有力的表达了屈原钢一般的正直品格 火一般的爱国 热情 类似的例子课文中比比皆是 可在朗读中反复体会 用心 爱心 专心4 三 小组展示交流 教师点拨 1 各小组选出代表发表自己的意见 2 教师点拨 1 本文中一些物象的象征义 a 风雷电 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b 洞庭湖 东海 长江 象征人民群众 c 有形的长剑 无形的长剑 屈原 涉江 篇云 带长铗之陆离兮 有形的长 剑 是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剑 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d 没有阴谋 没有污秽 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 类似英国作家笛福长篇 小说 鲁滨逊飘流记 所描写的海中荒岛 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 的一方净土 e 土偶木梗 的群像 象征无德无能 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其中河伯有 二义 其一是指河伯神像 其二是指在 九歌 中扮演河伯的一位演员 2 本文通篇运用拟人 呼告的修辞方法 如 风 你咆哮吧 咆哮吧 你们风 你们雷 你们电 啊 电 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等等 这些语句 热切 地呼告和歌颂风 雷 电 而 你 你东君 你是什么个东君 等语句 无比愤怒 地斥责恶神 这样 就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 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 果 其次 运用了反复 排比等方法 也增强了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 有力地表达了爱 憎的感情 又具有诗的形式美 回环往复 荡气回肠 琅琅上口 铿锵有力 四 小组合作探究 1 比较阅读 与以前读过的诗歌 天上的街市 静夜 相比 本文这种抒情方式有什 么特点 2 教师提示 作比较需要找准比较点 与以前所学的郭沫若的 诗两首 作一番比较 在体裁上一个是诗 一个是散文诗 式的戏剧独白 两个作品表现了郭沫若特有的个性风格 但在抒情方式上却有各自的特 点 诗两首 是在案头供人吟读的小诗 两首诗都是由地上写到天上 由现实的情景 联想到传说中天上的人和事 写牛郎织女的故事 写鲛人泣珠的传说 目的是与现实中 不自由 黑暗的生活对照 以此反衬诗人对现实的失望 不满和前途的渺茫 表达诗人 面对浩瀚的宇宙时对理想境界的朦胧的向往 两首诗都是借景抒情 通过意象 隐隐流 露出淡淡的忧伤 清幽 典雅 含蓄 节奏徐缓 音调和谐 想像贴切新颖 有着古典 诗词的意境和韵味 如一首小夜曲 流过人们的心田 给人美的享受 而 雷电颂 是供舞台表演的人物的内心独白 所以它的抒情方式和前者不同 它不再 是含蓄 婉转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而是如急风骤雨般直接有力地表达自己的爱憎情 感 气势磅礴 酣畅淋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