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兴”义类述_第1页
《诗经》“兴”义类述_第2页
《诗经》“兴”义类述_第3页
《诗经》“兴”义类述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经诗经 兴兴 义类述义类述 兴 是 诗经 以 经 传世的重要概念之一 也是影响后世深远 并被广泛引用 的文学理论名词 毛公传诗 独标兴体 然而关于 兴 的含义却聚讼纷纭 人言言殊 过去的著作多从解释经义的角度研究 兴 义 窃以为 在文学史的发展过程中 对于 兴 义的理解经历了从 用诗法 解诗法 到 作诗法 三个阶段 这种变化似乎尚 未为研究者所注意 故此 本文尝试从历史演变的角度 理出一个 兴 义框架 一 用诗 兴 的概念并不仅仅存在于 诗经 学范畴 兴 与 诗 发生联系 载于典籍的 最早可追溯到 周礼 大司乐 教六诗 曰风 曰赋 曰比 曰兴 曰雅 曰颂 周礼 春官 大师 郑玄引郑众语云 兴 见今之美 嫌于媚谀 取善事以喻劝之 此外 周礼 春官 大司乐 又有记载 以乐语教国子 兴 道 讽 诵 言 语 对于这个 兴 郑注以为 兴者 以善物喻善事 道 读曰导 导者 言古以剀今 也 郑注以善恶劝谕说 兴 已经引起了后人很多争议 如孔颖达在 毛诗正义 中说 其实作文之体 理自当然 非有所嫌惧也 考兴之原义 私意以为首先当回到当时的 历史语境中 据学者考证 周礼 的产生时代至迟不会晚于战国晚期 从文学批评史的角度看 春 秋战国时期尚没有独立的文学批评观念 现在所谓的先秦文论 实际上是从先秦典籍中抽 离出来的一些只言片语 这些只言片语 可以同时用来阐述文学 哲学 政治等多个领域 的问题 因此 六诗 所谓的比兴 用以教国子的 乐语 不太可能是当时人对诗歌表 现方法的总结 春秋时期列国大夫聘问 通行赋诗言志 汉书 艺文志 中说 古者诸侯卿大夫交 接邻国 以微言相感 当揖让时 必称诗以谕其志 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 这种现象 左传 中记载甚详 赋诗断章 余取所求焉 杜预注 譬如赋诗者 取其一章而已 赋诗引诗 只是借用他人诗句 申明己意而已 并不管原作者之意如何 按照 左传 记载 当时士大夫对于 诗 应当是非常熟悉的 对于各篇诗的本义 也是没有疑问的 因此 他们不管是赋诗还是听别人赋诗 都很清楚诗作的原意 他们 只注重赋诗的人引 诗的用意所在 好像后世诗文用典 但求旧典新用 不必与原义尽合 朱自清语 不 管是赋诗还是听赋诗 都是 用诗 从战国时期诸子引诗 论诗的情况看 其实质仍然是断章取义地用诗 与春秋赋诗言 语专对的方法是一脉相承的 赋诗 引诗 可以说是先秦对 诗经 研究的一种引申和 发展 在先秦著作中 论语 也多次提到过 诗三百 以及 兴 诗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 论语 阳货 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 论语 泰伯 孔安国注云 兴 引譬连类 所谓引譬连类 即由诗所描述的内容引申开来 联想 到与此类似的事理 但他所说 引譬连类 指的不是文学上的创作方法 而是修身的道理 论语 八佾 中 绘事后素 礼后乎 起予者商也 始可与言诗矣 大概就是 引 譬连类 的例子 认为子夏从 硕人 诗句中领悟到了自身道德修养的道理 孔子也在 论语 子路 中论述过 诵 诗 三百 授之以政 不达 使于四方 不能专对 虽 多 亦奚以为 所以说 孔子教给弟子的 诗可以兴 之 兴 也是用诗的方法 由此可见 至少在先秦时代 人们所讨论的 兴 是一种以 联想 为思维特征 以 赋诗言志 为方法 使于四方 为目的的用诗方法 二 解诗 先秦说诗 并不关心诗篇本义 只是断章取义 申明己意 重要的是 用诗者 的意 思 随着年代离诗三百的创作时期越来越远 诗 本义也越来越模糊不清 解释诗本义之 滥觞 当为孟子 在 孟子 万章上 中咸丘蒙问道 诗云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而舜既为天子矣 敢问瞽瞍之 非臣如何 孟子回答道 是诗也 非是之谓也 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 曰 此莫非王事 我独贤劳也 故 说 诗 者不以文害辞 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 是为得之 如以辞而已矣 云汉 之诗 曰 周余黎民 靡有孑遗 信斯言也 是周无遗民也 孟子不但致力于解释诗义 而且创造出一套解释的办法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 要解决的 自然不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的问题 而是怎样理解诗 之原意的问题 孟子的文学批评理论对后世影响甚大 及至汉代 诗 被遵奉为 经 对于 诗义 的阐释自然变得重要起来 自毛 传 标兴说诗涉及到诗本义之后 兴的含义便发生了变化 六诗 之 兴 与赋 比同列 成 为解释 诗经 创作方法 以申明 诗经 本义的概念 毛诗序 提出了著名的 六义 说 故诗有六义焉 一曰风 二曰赋 三曰比 四曰兴 五曰雅 六曰颂 毛诗正义 释曰 赋 比 兴是 诗 之所用 风 雅 颂是 诗 之成形 用 彼三事 成此三事 是故同称为义 也就是说 兴 是 诗 之所以形成的方法 是 诗 的创作方法之一 由于毛诗影响巨大 其后说诗者受此说影响也甚大 在这种情况 下 兴 在很大程度上是被作为解释经义的工具来讨论的 那么 兴 的具体含义又是什么呢 孔颖达又详细解释到 司农又云 兴者 托 事于物 则兴者起也 取譬引类 起发已心 诗文诗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 皆兴辞也 与 取譬引类 说接近的还有王逸在 离骚章句 中说到 离骚 之文 依诗取兴 引类譬喻 关于此处 依诗取兴 引类譬喻 的含义 王逸又进一步举例解释道 故善鸟香草 以配忠贞 恶禽臭物以比谗佞 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密妃佚女以譬贤臣 那么这里的 兴 的含义就很清楚了 在王逸看来 依诗取兴 是一种接近于现在所说的比喻的修辞 手法 用王逸的话来说就是 引类譬喻 其后 刘勰在 文心雕龙 中对比兴作了专篇论述 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 兴 的含 义 刘勰提出 毛公述传 独标兴体 岂不以风通而赋同 比显而兴隐哉 他解释道 兴者 起也 附理者 切类以指事 起情者 依微以拟议 起情 故兴体以立 附理 故比例以生 比则蓄愤以斥言 兴则环譬以托讽 刘勰总结 诗经 的兴 说 夫观兴 之托喻 婉而成章 称名也小 取类也大 明而未融 故发注而后见也 刘勰剔出 比兴 专篇论述 此后 比兴 遂成为中国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 刘勰特别重视 兴 的作用 提出了 起情 环譬 托喻 等解释 阐释了 兴 的多方面特质 给后人提供了更丰富的阐释空间 综观以上对于毛诗所标之兴的论述 都是解释 诗经 含义及其创作方法的 有 起 情说 有 譬喻 说 有 以善喻善说 等等 不一而足 但都是对 诗经 本身的讨论 三 作诗 从解经角度阐释 兴 义 两汉以来余绪不绝 随着文学创作的繁荣 对于 经义 的解释又反过来指导创作 兴 从解经逐渐衍生成为普遍的诗歌创作方法 进而成为儒家 诗法之正宗 晋挚虞所说的 兴者 有感之辞也 首先把 兴 与 感 联系在一起 虽语焉不 详 已含有普遍的文学创作方法之义 钟嵘在 诗品 中又提出了 文已尽而意有余 兴也 风物喻志 比也 突破了汉儒的见解 从诗歌效果上来区别比兴 钟嵘对于比兴的 解释虽然简略 但对兴义研究影响巨大 唐初孔颖达 毛诗正义 作为官方定本 对于比兴的解释遵循汉儒 毛传 郑笺 的思路 对兴义发展贡献巨大的是陈子昂 他在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中说 仆尝暇观齐 梁间诗 采丽竞繁 而兴寄都绝 每以永叹 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 风 雅不作 以耿耿也 陈子昂首先提出 兴寄 说 把 兴寄 和 风雅 并提 作为一种诗歌创作的理想 开启了唐代诗歌复古运动 陈子昂所提倡的 兴寄 是一种以 复归风雅 为旗号 通过 在诗歌中兴寄政治理想 达到干预现实的目的的诗歌范式 它既包括诗歌创作方法 也与 诗歌思想内容有关 此后 兴 兴寄 比兴 风雅 等词 也不再具有个别的特殊 含义 而是被笼统地作为同一种诗歌创作理想的不同角度的表述 以 兴 或 兴寄 论 诗 所重视的已经不是 兴 本身的含义 而是诗歌整体的作用 诗歌复古运动塑造了有唐一代的诗歌风貌 唐代诗人普遍重视 兴寄 的诗歌创作方 法 白居易称张籍是 风雅比兴外 未尝著空文 他自己也格外重视 美刺比兴 的讽谕 诗 他在 与元九书 中说 诗之豪者 世称李 杜 李之作 才矣奇矣 人不逮矣 索其风雅比兴 十无一焉 杜诗最多 可传者千余首 至于贯穿今古 尔见缕格律 尽工尽善 又过于李 然撮其 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塞芦子 留花门 之章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之句 亦不过三四十首 杜尚如此 况不逮杜者乎 柳宗元也大力提倡比兴 导扬讽谕 本乎比兴者也 比兴者流 盖出于虞夏之咏歌 殷周之风雅 其要在于丽 则清越 言畅而意美 谓宜流于谣诵也 风雅比兴的创作理想在唐代逐渐深入人心 连诗歌入门教材也都对它进行详细解说 如皎然 诗议 比者 全取外象以兴之 西北有浮云之类是也 兴者 立象于前 后 以人事谕之 关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