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正负形创意设计_第1页
第十一章-正负形创意设计_第2页
第十一章-正负形创意设计_第3页
第十一章-正负形创意设计_第4页
第十一章-正负形创意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正负形创意设计正负形创意设计 学习目标 图形的形态和特征 构形和组织 图形创意的程序 色彩的应用 项目分析 2 11 111 1 图形的形态和特征 图形的形态和特征 1 1 共生图形 共生图形 1 图形形态 共生图形的形态有两种 一种是正形与负形的形态 另一种是形与形的相 互借用的形态 前者是由轮廓线的共用而在线形中隐含着两种各自不同的含义 共生图形 是一种 相互统一 相互排斥 的矛盾显现 创造的一个特殊的物形机体 属于 一语双 关 的图形 2 图形特征 有共用线或以共用线形成的形 两种共生形态分别形成的正负形和多形共 用的关系都是完整而且独立成形的 相互依存 同等重要 正负形的关系实际上是 图 与 地 的关系 图形与背景交替显现 能把同一部分看作两个以上对象的图形 多形共 用的关系实际上是形的借用关系 3 构形手段 构形手段一 作物形甲的轮廓线 使其同时是物形乙的轮廓线 甲乙形互借互生 即形成 了共生图形的显著特征 共用线 构形手段二 作物形甲的轮廓线 使物形甲的部分形象也同时构成物形乙甚至物形丙的部 分形象 形成巧妙的整体结合 即形成了共生图形的另一显著特征 共用形 4 创意特性的表达 表达的关键取决设计师本人对 形 的感觉敏锐度 要在瞬间即能 看出这一个正形的负形 并能就负形的变化和正形与它的组合判断出端倪 要有意识地去 发现 形 的共用关系 并用这种关系使原形象转变为新的形象 2 2 换置图形换置图形 1 图形形态 换置图形的形态中保持着原有图形的基本特征 用其它类似的形状去替换 原物形中的某一部分 虽然物形中的结构关系不改变 但经过组合后的图形面貌却因形的 替换带来了 义 的升华而焕然一新 2 图形特征 换置图形和被换置形所产生的作用 导致了逻辑上 张冠李戴 的荒谬 同时 替代物的荒诞和异接改变了图形本身的形态 从而产生 义 的转换 但视觉效果 却并未失去意义 3 构形手段 在创意时 常用的办法是把一个物体的某一部分更换在另一个物体某一部 位上 或将一个物体的整体移植在另一个物体的某个部位上 无论用局部的形还是整体的 形去作替换物 被替换的原物形都只能是部分替换 物形换置时 要注意寻找物形甲与物 形乙之间的功能上的联系和形状上的近似 4 创意特性的表达 创意特性表达是由相似 形 但不同 义 的形象互换显现异常 创意特性表达是由有生命形象同无生命形象的相互替换显现异常 创意特性表达是由打破 或断开 开启 割开 展示内部形象与常理的不同来显现异常 创意特性表达是由遮挡同 一物形 使其内外 前后或上下部分显现异常 3 3 复合图形 复合图形 1 图形形态 复合即是合成 复合的形态即是由多个合为一体 复合图形是为了用个别 反映一般 代表一般 需要集中一批形象的长处 借助于合成手段去创造一个尽可能典型 与理想化的图形 3 2 图形特征 有基本图形的影像 但其结构被其它图形大部分或全部替换 或者可以看 成是用其它图形去填充基本图形的影像 3 构形手段 根据创意主题确定基本图形 往往是以常规物象为基础 再依据常规物象 的生理结构或形象 光影关系选择另外一些物象安排在它的轮廓 影像中 或者用所选择 的物象去替代常规物象的构造 4 创意特性的表达 创意特征的表达体现为一图多形 图中有图 4 4 悖理图形悖理图形 1 图形形态 呈现矛盾的 有违常理的图形形态 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物形结构和物形 关系被构合在一起 显示出新的非逻辑的联系 从而突破原物形的局限而产生新的意义 2 图形特征 在显现惊奇和重新认识物形中把隐藏于物形深处的含义 通过不着边际的 或看似荒唐的偶然结合表露出来 给人以荒谬 无理的视觉效果 而又使人对这样的悖理 信服 3 构形手段 构形手段一 将客观物形作异常变形 或体量上的放大缩小造成对比 或常识中的错位 或生理结构和自然规律的改变 构形手段二 将客观物形的有序状态作成杂乱无序 或增添形象 或改换运动方向 或作 无序连接 4 创意特性的表达 谬悖 用换置形象的办法破坏生活中熟悉的 合理的和固定的秩序 将生活中的形予以荒 诞 无理的表现 以加深悖理印象 互补 让两种物形共同补充 一种物形完成对方的一部分形状 显现互为矛盾的冲突 又 称为互悖 这为互悖的一种形式 自补 用自身形象的一部分去完成自身形象的某一部分形状 产生自我矛盾的神趣 这为 互悖的另一种形式 5 5 矛盾空间图形 矛盾空间图形 1 图形形态 主要是表现视觉空间的矛盾性 显现出模棱两可的视觉效果 这种空间只 能构成在二维的平面上 可以表现和认知 却不能真正完成 是利用视觉学原理创造特殊 意义的空间关系 可以从多种角度观看的物形组合 2 图形特征 一个图形同时存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间中 它所表现出来的物象空间 给人有陌生和不确定性 整体上看 它是荒诞的 不可能的 从不同视角看 它的各种形 的共存关系又是天衣无缝的 这种空间表现形式 改变了空间的连接规律 使原本静态的 实在的物象在视觉上产生了忽前忽后 忽上忽下的空间变幻效果 从而使观者的判断力失 去控制 进入迷惑的状态 3 构形手段 利用视觉认知状态的交替变化 通过线条 明暗以及透叠的手法表现或前 或后 或凸或凹的双重视幻效果 利用透视原理 借助多视点的构形手段 在同一空间图 形中表现不同空间观念的并存 从而显示出图形所表现空间的矛盾性 4 创意特性的表达 违反正常空间观念的组合 在产生矛盾空间印象的同时 也产生了 新的形态和新的观念 创意特性表达是通过多视点的图形特性使图形产生具象与抽象 主 4 观与客观的超现实意境 11 211 2 构形与组织 构形与组织 1 1 模仿图形的组织模仿图形的组织 1 仿形图形 是指利用现成物品 经过对形象的外形进行模仿 变化的创意 组合成另 一种物象的形状 并赋予其生命的意义 使两者的含义得以连接 仿形图形更多展示的是 幽默 奇特的形象 是常规观念下的特殊变化 仿形图形的根本是替换 2 仿影图形 是利用客观物体在光的作用下产生的投影 用影子的变化构成特殊的视觉 语言 表现比单纯的投影更有意义的图形 生活中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影子被用一种新视 觉形象的影像替换 使其呈现出与原物体不同的对应物 影子的构成要注意 一是需要准 确的形 二是影像形应该简洁 三是要让影像体现出创意 即客观物体的描绘是 画龙 影子的表现是 点睛 3 仿结图形 是通过借助一个与原有物形相异 但又保留原物形特性 的物形来替代常 规中显现的物形 使之获得一种新的特殊的物形 仿结图形在视觉传达中具有无法替代的 特殊性 常规中不可能的事 可以通过二维平面来实现 是一种打破常规观念的思维 2 2 集合图形的组织 集合图形的组织 1 散集图形 把物形 文字 装饰等 以打破空间性和时间性的方式组合在一起 使各 部分都成为有机的整体 散集图形的组织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中国画的 散点透视 布局 在散集图形中既可以以某一种物形为主 也可以让所有物形处于同等重要位置 而不严格 划分物形的主从关系 2 增值图形 增值图形是将常规物形的其中一部分物象或整体重复增加 或对移入其它 物形中的形状进行排列 并明确各部分之间的转换关系 由于数量上的增加和形的重复 使增值图形彻底摆脱了现实中的客观物形 给人以视觉的重复美感 由于有意识的添加或 者重复造成特别的诉求关系 方可表示对某一要素的强调 3 3 分解图形的组织 分解图形的组织 1 断置图形 将生活中非正常状态不可能中断的物形 用折断 撕裂或分离的方法构形 其撕裂和断裂的状态是令人震撼的 传达一种新奇的观念 构形时 先确定一个完整的图 象 再据其创意目的 分割成若干段或块 部分块面可作成与原图形内容一致 但视点不 同的形象 2 拼置图形 利用其它物形作合成 使其呈现新的物形的形象 它是各种物形的混合体 也是一种异质同构关系 拼置图形注重的是形的结合 只需保持主体物形的部分形象 其 它拼置形的形象特征并不拘泥于与主体物形的相似 拼置形的作用是对主体物形进行添加 和替换 有些类似于换置图形 但它比换置图形更强调整体形象的变异 而且用于替换的 拼置形可以是很多种类 局部也可以不依照主体物形的构造进行添加 5 4 4 变异图形的组织 变异图形的组织 1 延异图形 延异图形是指物形延展造成的形的变异和演变转化 将各种不同物形 通 过渐变的形式由一种物形过渡到另一种物形 在起始形和终止形之间寻找中介体 并整体 的展现出来 构成新的图形 构形时 先确定起始图形和终止图形 再寻找并营造出两图 形的中间元素图形 分别将中间元素图形同起始图形和终止图形发生联系 又得出过程中 间的另一元素 2 维变图形 维变图形是借用二维的视觉空间 创造出三维视觉空间观念的图形 它可 以把二维的物形三维化 也可以把三维的物形二维化 产生纵错三维的视觉效果 混淆了 二维和三维空间 也称为混维图形 构形时 二维空间与三维立体的转换和组合 使正常 的空间关系被解体 维变图形构合了一个趣味无穷的发生空间变异的世界 11 311 3 图形创意的程序 图形创意的程序 1 1 准备阶段准备阶段 1 题材选择和比较 根据主题选择题材 2 素材的收集 组织和整理 当针对主题的题材确定后 应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素材 同时也可以广为收集与本次设计关系不大的素材作为备用或待用的资料 2 2 分析阶段分析阶段 1 针对选题开启思维程式 分析素材的可用性 2 针对思维程式分析可能制约创意的各种原因 3 3 定位阶段 定位阶段 1 策略的取向 设计师的创意到底要传达给观者怎样的理念 设计师根据什么来为图形 定位 设计师怎样定位图形内涵 创意的内容适合用何种构形方法体现 构成了这一阶 段的问题焦点 2 内涵的定位 图形的创意是以其内涵来传递信息的 在进行图形设计前 必须明晰本 次创意的内涵 即图形的视觉形象和要表达的内容 设计的图形和创意是否吻合 象征性 的语义怎样在图形中予以体现 4 4 抉择阶段 抉择阶段 在分析和有明确定位的基础上 选择最有新意 最能准确传达创意的构想 确立独特新奇 的创意手段 5 5 表现和制作阶段 表现和制作阶段 1 表现手段 表现手段一是要与创意相吻合 二是要深化原创意而不是使创意质量被削 6 弱 2 图稿方案 在这一阶段里特别提出 运用图形创意的构形原则和组织方法多画变体稿 再从中选出部分极具视觉力的图稿 综合各种可能方案的优势 进行取舍修改后完成定案 3 制作 不同的制作就有不同的画面效果 制作技巧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作品的优劣 在制作中 要充分考虑绘制工具 材料和成像手段的表现形式 技法 11 411 4 色彩的应用 色彩的应用 1 1 色彩对图形创意的影响色彩对图形创意的影响 1 色彩的变化使创意本身得以深化或减弱 创造性思维的展开 绝不是单一的就图形而 谈图形 色彩既是对图形的补充 更是一种创意的手段 创意的思维在某些时候是可以由 色彩引发的 2 色彩可以帮助观者识别图形 理解内容 认识其内涵 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记忆 色 彩是引起观者视觉反应的主要方面 用色彩替换原物色彩可以收到与形象替换的相同效果 2 2 色彩的视觉心理与图形创意表现 色彩的视觉心理与图形创意表现 1 对色彩感受的差异 导致了人对颜色的喜好和偏爱程度不同 在图形创意时 要考虑 不同地域 民族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年龄 性格 兴趣 异同的影响 差异可能持续的时 间影响 方能针对不同的图形设计而确定色彩倾向 2 对色彩的联想 使人能联想到从前所感知的客观事物和与其有关的其他事物 人们从 色彩上会联想到味觉 季节 表情等 这无不透出色彩所产生的心理效应 3 对色彩的象征 带来更为丰富的图形创意内涵 色彩是客观存在的 色彩的构思则是 主观的 色彩的表现形式在特定情况下 可以成为某事物的象征 3 3 色彩的组织和计划色彩的组织和计划 1 色彩形状的组织和位置计划 图形中色彩的形状即是我们通常意义下所指的色块 形 状呈有机形态或非有机形态 会给人以强烈与弱势 禁止与运动 尖锐与柔和等感受 还 可以造成前后 纵深 对比 接近 轻重 舒缓等感觉 2 整体色调的组织和配色计划 图形画面给观者的印象除了图形本身外 整体色调也往 往是观者注意的焦点 从色彩的心理效应上看 色调关系就已然确立了情感和象征性 色 调和视觉印象 使观者能直接与图形内容发生联系并产生联想 11 511 5 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 正形与负形相互借用 在一种线形中隐含着两种各自不同的含义 7 面对德国设计师德雷维斯基 雷克斯 Drewinski Lex 先生所作的爱情剧 安托尼和 克雷欧佩特拉 ANTONY AND CLEOPATRA 招贴图形时 我被设计师那种妙用平面空间的 艺术手法所感染 在女性和蛇之间用其正负形 一线两用 将女性温柔的特性以及基督文 化中蛇与女性的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 让人享受着艺术营造的美妙的文化空间 图图 11 111 1 正负形借用正负形借用 当我们注意白色的女性体态时 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柔美的女性形象 其分界线显然是 人体不可缺少的部分 当我们注意红色线条时 一条美女蛇在平面空间中游动 其线形的 变化随着视觉的移动而变换着形状 按照 相互统一 相互排斥 的这一物理学原理 正负线形成了各不相让的局面 正 是由于这种抗衡 这种矛盾而显示出艺术化同形的特殊魅力和视觉上的满足与快感 正负 形在我们生活中常被采用 如 儿童的智力填充游戏 在我国道教文化中广为传播的太极 图形 设计师们利用这种形式 让我们 让我们的孩子们了解如何感受共享空间的存在 以及它们的美妙之处 中外传统的艺术也常常被我们所运用 如 超现实主义创始人埃舍尔 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