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A卷_第1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A卷_第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A卷_第3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A卷_第4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A A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2018 七下 大悟月考 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 混南北为一区 的历史功绩 隋文帝 混 南北为一区 是在 A 581 年 B 589 年 C 605 年 D 618 年 2 2 分 三国演义 卷首语道 话说天下大势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中国历史在经历了东汉末年到南 北朝近四百年分裂后 隋朝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A 581 年 B 589 年 C 605 年 D 618 年 3 2 分 2016 七下 武威期中 在唐太宗时期 以敢于犯颜直谏而流芳青史的是 A 房玄龄 B 杜如晦 C 魏征 D 姚崇 4 2 分 唐初为发展唐蕃友好关系作出杰出贡献的友好使者是 A 王昭君 B 文成公主 第 2 页 共 12 页 C 金城公主 D 李清照 5 2 分 居唐朝进口之首的是哪一国的物产 A 天竺 B 日本 C 新罗 D 波斯 6 2 分 观察下列图片 我们从中得出的重要信息是 A 西方国家模仿能力强 B 唐朝时和欧美国家开始交往 C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 D 在欧美有许多用唐姓命名的街道 7 2 分 2016 七下 通川期中 下列内容 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都是唐朝的僧人 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 第 3 页 共 12 页 B C D 8 2 分 2017 七下 莆田期末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在唐代 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 A 歧视政策 B 压迫政策 C 开明政策 D 掠夺政策 9 2 分 某地要举办唐朝书画展 下列哪些作品可以供他们选择 A B C D 10 2 分 2016 七下 吉林期中 下列搭配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太宗 秦王破阵乐 B 李白 早发白帝城 C 白居易 三吏 第 4 页 共 12 页 D 唐玄宗 霓裳羽衣舞 11 2 分 下图该桥由隋朝工匠李春所设计 其有 百尺长虹横水面 一弯新月出云霄 的美称 此桥即 A 玉带桥 B 卢沟桥 C 泸定桥 D 赵州桥 12 2 分 右图是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舞蹈 飞天 剧照 七年级一班的唐杰一家在观看此节目时 发出了 以下议论 其中存在错误的是 A 妈妈 她们把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演活了 真是美轮美奂 B 叔叔 我到陕西西部旅游时参观过敦煌莫高窟 C 爸爸 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雕塑 D 唐杰 莫高窟的大部分洞窟是隋唐时期开凿的 13 2 分 烧饼油条是我国的传统食物 其中油条俗称 油炸桧 意指油炸秦桧 这样的名称 反映了中 国人民对哪一个历史人物的同情和肯定 A 寇准 B 文天祥 C 岳飞 第 5 页 共 12 页 D 玄奘 14 2 分 2017 七下 庐江期末 下列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和南宋不是同时并存的是 A 辽 B 西夏 C 金 D 蒙古 15 2 分 2017 七下 武城月考 小明是个对联迷 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 他写了许多对联 下 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A 开明君主吸隋训 贞观之治创唐荣 B 武周政治得发展 无字之碑任后评 C 调整政策呈开元 沉淫酒色误王国 D 陈桥兵变成君主 限制武功向文治 16 2 分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列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 17 2 分 2016 七下 蓟县期中 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 千秋疑案陈桥驿 一著黄袍便罢兵 该诗讲 的是哪位皇帝 第 6 页 共 12 页 A 秦始皇 B 汉高祖 C 宋太祖 D 元世祖 18 2 分 2018 七下 苏州期中 两宋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长河里一个重要阶段 其典型的历史特征之 一是 A 国家产生与社会变革阶段 B 统一国家建立与巩固阶段 C 社会繁荣与全面开放阶段 D 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阶段 19 2 分 2016 七下 苏州期中 费正清 赖肖尔在 中国的传统与变革 一书中认为 宋代经济的大 发展 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 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 商业革命 下面最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 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B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C 郑和下西洋 D 在广州设立十三行 20 2 分 辽和北宋被金国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 国家统治者不得人心 B 人民反对抗金 C 国家统治腐朽 D 国家内部发生分裂 21 2 分 2017 七下 独山期中 下列历史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第 7 页 共 12 页 A 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 B 太宗皇帝真长策 赚的英雄尽白头 此诗与科举制有关 C 唐朝灭亡后 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 合称五代 D 宋代城市瓦子盛行反映了达官贵人的生活情景 22 2 分 下列关于宋朝社会阶层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 B 自耕农和半自耕农拥有少量田产 C 宋代手工业作坊都使用工匠 工匠没有人身自由 D 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23 2 分 2017 七下 西宁月考 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叫作 A 市 B 坊 C 夜市 D 瓦子 24 2 分 右图是王弘力所作 古代风俗百图 之 瓦子内说书图 图的右边配诗中写道 闲听瓦内讲 评书 粉怪传奇胜翻读 打诨烟花皆悦众 全凭利口誉京都 那么 瓦子 的出现是在 A 西汉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清 25 2 分 2016 七下 麦积期中 宋代城市文化生活中供居民娱乐的场所是 第 8 页 共 12 页 A 瓦舍 B 交子 C 会子 D 网吧 二 二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5555 分分 26 15 分 2016 七下 舒城期中 阅读下列图片与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 隋炀帝巡游江都图 材料三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汴河怀古 1 大运河北抵涿郡 南至余杭 南北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分别是什么 2 隋炀帝从洛阳乘龙舟到江都 南巡 会经过哪几段运河 写出运河段名称 3 你是否同意皮日休对开凿大运河的评价 为什么 27 20 分 秦汉时期 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 到了两宋时期 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 阅读材 料 回答问题 第 9 页 共 12 页 材料一 苏湖熟 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 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二 图一宋代针铺商标及铜版 图二北宋 交子 材料三 1757 年 清朝乾隆皇帝诏告天下 规定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封闭其它港口 并规定由政府特 许的广州 十三行 统一经营管理和对外贸易 1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 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2 图一 铜版 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项发明 图二 交子 是世界上最早的什么货币 3 如果你选用以上图片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那么确定的研究主题是什么 4 材料三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28 20 分 某班同学开展 唐 宋 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 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 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读图说史 材料一 第 10 页 共 12 页 问题探究 材料二 宋朝在一些重要的海港 如广州 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 宋代的海外贸易范围很广 从西太 平洋到印度洋 波斯湾 都航行着来往中国的商船 海外贸易的收入 在宋代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 所表示的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 请你用 序号 国家 史实 的模式 用史实说明 中外的友好交往 选择一例 或 进行说明 如 新罗 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学习中国文化 2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宋代的对外贸易情况如何 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3 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 回答唐 宋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4 上述材料说明的史实 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发 第 11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答案 略 2 答案 略 3 答案 略 4 答案 略 5 答案 略 6 答案 略 7 答案 略 8 答案 略 9 答案 略 10 答案 略 11 答案 略 12 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