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4 页 四川教育版四川教育版 20202020 年中考历史高频考点之八国联军侵华年中考历史高频考点之八国联军侵华 C C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9 9 题 共题 共 1818 分分 1 2 分 一位老人生于 1850 年 卒于 1902 年 他一生可能经历哪些事情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林则徐虎门禁烟 义和团运动 A B C D 2 2 分 下图是法国画报封面 描绘的是清政府与西方列强 议和 期间李鸿章被一队日本兵和一队俄国 兵护送前往谈判地点时的情景 此次议和结果是签订了 A 马关条约 第 2 页 共 4 页 B 北京条约 C 辛丑条约 D 南京条约 3 2 分 1939 年 黄河大合唱 发出了中华儿女不屈的怒吼 80 年间 无数音乐人一遍遍唱响这首民族 之声 对这部音乐作品诞生的时代背景描述准确的是 A 鸦片入境 民族遭殃 B 外敌入侵 国土沦丧 C 挥师北伐 声震全国 D 日本投降 内战爆发 4 2 分 这一年 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 由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日本等国家组成的八国联军 侵入了古老中国的首都 这一年 是指 A 1840 年 B 1900 年 C 1894 年 D 1856 年 5 2 分 一次次列强的入侵 一个个屈辱的条约 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 历经苦难的中国因哪一条 约的签订 戴着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枷锁进入了 20 世纪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6 2 分 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朝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 A 允许外国驻兵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 第 3 页 共 4 页 B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 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7 2 分 某条约规定 大清国国家允定 各使馆境界 以为专与住用之处 并独由使馆管理 中国民众 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亦可自行防守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 一律削平 现已 设法照办 由此判断该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北京条约 8 2 分 太平天国 义和团的失败 和以往农民起义最大的不同在于 A 清军的残酷镇压 B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C 列强的疯狂进攻 D 农民军内部分裂 9 2 分 紫禁城内各宫殿 尽为寇兵分图占据 三海寿山 颐和园等处 各宫中历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 去 这则材料反映的是列强发动的哪一次侵华战争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第 4 页 共 4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选题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胆囊切除术后夹管护理
- 《诫子书》课件公开课
- 硬膜外钻孔引流术护理
- 联通小CEO个人年终总结
- 亲子共读讲座课件
- 公司级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解读
- 《蒙娜丽莎》课件
- 麻醉科等级评审工作汇报
- 生产质量主管年终总结
- 2024秋新沪粤版物理8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3.1 光的传播与色散
- 2020高考试题研究(工艺流程高考真题)备考建议及说题比赛课件
- 《基于浮标观测资料的海气通量计算方法研究》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长沙过贾谊宅》公开课教学课件
- 2025年广西公需科目考试题库及答案
- 调饮师-国家职业标准
- 数据安全技术应用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使用错误评估报告(可用性工程)模版
- 货运车辆租赁合同示例
- 话题阅读(十四):旅游与交通-小学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 教师师德师风的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