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二)D卷新版_第1页
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二)D卷新版_第2页
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二)D卷新版_第3页
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二)D卷新版_第4页
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二)D卷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二 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二 D D 卷新版卷新版 一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2014 年 5 月 17 日 位于苏州阊门内下塘街的泰伯庙修复一新 对游人免费开放 商朝末年 为 了完成父亲传位给弟弟季历的心愿 泰伯 促雍兄弟避居吴地 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 但他们还不可能做到的 是 A 传授铸造铁器的方法 B 带来青铜礼器 C 带来精美的彩陶器具 D 传播甲骨文字 2 2 分 在 天府之国 的四川 有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已造福于人民 2000 多年 在 2008 年的 5 12 汶 川特大地震中也未被毁坏 这项工程是 A 灵渠 B 都江堰 C 郑国渠 D 邗沟 3 2 分 后人在对张骞的评价中说 骞始开通西域道也 这里所说的 西域道 的起点是 A 洛阳 B 成都 C 长安 D 酒泉 4 2 分 由平城迁都到洛阳 改鲜卑族姓氏为汉姓 讲汉语 穿汉服 材料反映的是 A 齐国管仲改革 B 秦国商鞅变法 第 2 页 共 12 页 C 楚国吴起改革 D 北魏孝文帝改革 5 2 分 某班同学准备以 抗击外来侵略 捍卫国家主权 为主题办一期历史板报 他们应该收集哪些历 史人物的资料 岳飞 文天祥 郑成功 戚继光 康熙帝 A B C D 6 2 分 下列那幅作品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战争的恐怖 痛苦 受难和兽性 控诉法西斯杀害无辜居民的血 腥暴行 A 格尔尼卡 B 最后的晚餐 C 向日葵 D 以上都不是 7 2 分 洋务派先后提出的口号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自强 求富 C 自强 独立 D 科学 求富 8 2 分 近代中国某一报刊首发过如下文章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该报刊是 A 每周评论 B 新青年 第 3 页 共 12 页 C 申报 D 民报 9 2 分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 1872 1875 年 外轮就损失 1300 万两 白银 海官办织布局开 办后 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 10 万匹 与这一现象出现直接有关的是 A 洋务运动 B 公车上书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10 2 分 改革开放以来 为了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 制定 八六三计划 B 恢复普通高校入学制度 C 实施 五个一工程 D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发展高等教育 11 2 分 要了解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 应查阅 A 荷马史诗 B 马可 波罗行纪 C 天方夜谭 D 哈姆雷特 12 2 分 秦统一六国后 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文字 货币 度量衡和车轨 修筑万 里长城 汉通过休养生息 解决王国问题 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 出现了 大一统 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 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 4 页 共 12 页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D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3 2 分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 35 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 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和 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对 当今的开放和近代的开放 展开研究性学习 对四 位同学的思考 你赞同 A B C D 14 2 分 1992 年 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的最重要的 共识 是 A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 加强两岸的经济交流 互补互利 C 海峡两岸和平谈判可以分步进行 第 5 页 共 12 页 D 不以政治分歧去干扰两岸经济合作 15 2 分 下图反映的史实 A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谊 B 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对中国外交和世界局势产生了积极影响 D 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16 2 分 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 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 英国 权利法案 规定 不经议会批准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 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共同目的是 A 加强中央集权 B 建立共和制 C 打击封建势力 D 防范个人独裁 17 2 分 下列机械中出现最早的是 A 火车 B 珍妮机 C 水力织布机 D 蒸汽机 18 2 分 一位美国黑人握着一位美国总统的手说 谢谢你 如果不是你的新政 我们一家不知道还要在失 第 6 页 共 12 页 业的痛苦中挣扎多久 这位总统是 A 华盛顿 B 林肯 C 罗斯福 D 杜鲁门 19 2 分 为了加强政治和法制建设 1954 年 9 月 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一致 通过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0 2 分 1979 年 凤阳一段花鼓词中唱道 说凤阳 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包地包产后 家 家生活大变样 凤阳地区 家家生活大变样 的原因是 A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创办乡镇企业 D 改革国有企业 21 2 分 下列图片中 可以证明 20 世纪 70 年代 我国外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的是 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中国重返联合国 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 议 第 7 页 共 12 页 A B C D 22 2 分 西方文明史 认为 经过长时期的分离 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 这一现象开 始于 A 蒸汽机的改良 B 第一次工业革命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第三次科技革命 23 2 分 2017 年距美苏 冷战 开始已经 70 周年了 下列 冷战 的产物至今依然存在的是 A 杜鲁门主义 B 马歇尔计划 C 华沙条约组织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4 2 分 二战后的 铁幕 演说实际上揭开了 冷战 的序幕 发表人是 A 杜鲁门 B 丘吉尔 C 马歇尔 D 叶利钦 25 2 分 二战后初期 美国对日本的经济发展采取了 A 遏制政策 第 8 页 共 12 页 B 不干涉政策 C 扶持政策 D 限制政策 二 二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3535 分分 26 15 分 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洋人 洋务 洋布 洋行 洋楼 洋炉 等 洋 族词日益增多 在 19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上半期 是它的鼎盛时期 有 400 多个 黄河清 洋 族词的兴衰 材料二 革除 老爷 大人 等前清官场的称呼 男人剪了辫子 女人裹脚大大减少 按历史 教师教学用书 八年级上册 整理 材料三 2005 年的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 自己家里的鞋 袜子 玩具 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 其他普通 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 概括中国社会发生变化的表现 不得照抄原文 并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 2 材料一 二的变化与材料三的变化有何相同之处 3 材料三的变化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综合三则材料折射了中国社会近代以来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27 20 分 改革之路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饱受沧桑的中国在 1978 年再一次开始了决定命运的抉择 对于中国人来说 意味着 时间又开始了 材料二 1979 年 4 月 邓小平对广东省委负责人说 可以划出一块地方 叫特区 中央没有钱 你们自己 搞 杀开一条血路来 材料三 1992 年 邓小平在视察途中 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 动摇不得 特区姓 社 不 姓 资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 敢于实验 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 9 页 共 12 页 材料四 邓小平说 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更不是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 要逐步发展生产力 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 文化生活 1 时间又开始了 指的是什么重要的会议 这次会议的意义是什么 2 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有什么积极作用 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 其中有一处又是 近代我国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 请问是哪一经济特区 3 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的历史事件 根据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说一说该事件 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这一事件为什么成为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个 关键性事件 的 4 说说为了 消灭贫穷 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怎样的建设道路 第 10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