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曲靖三宝温泉度假区投资项目 市场调研报告 2006 年 4 月 1 目 录 前言 .一部分 云南经济发展与旅游产业宏观背景 .、云南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 .一)中国宏观经济状况和经济周期 .二)云南经济发展现状 .三)云南经济发展趋势 .、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状况和趋势 . 13 (一)云南旅游市场现状 . 14 (二)云南省旅游 发展趋势 . 18 (三) 度假温泉设计发展趋势 . 22 (四)曲靖三宝温泉度假区项目投资的宏观背景分析 . 26 第二部分 曲靖三 宝温泉度假区项目投资的政策背景和资源条件 . 29 一、三宝温泉度假区项目开发的政策背景和政策资源 . 29 (一)城市规划政策 . 29 (二)相关土地政策 . 30 (三)相关旅游政策 . 32 (四)文化产业政策 . 33 二、三宝温泉度假项目开发的地块条件和土地资源 . 36 (一)项目地块条件 . 36 (二)项目环境资源 . 37 (三)交通资源 . 40 (四)开发区行政资源 . 41 三、三宝温泉度假区项目开发的人文资源 . 41 (一)爨文化资源 . 41 (二)餐饮资源 . 42 四、三宝温泉度假区资源条件分析结论 . 43 第三部分 曲靖三宝温泉度假区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分析 . 44 一、曲靖本地消费群需求潜力和需求特征分析 . 45 (一)曲靖市民在曲靖三宝温泉度假区消费状况 . 45 (二)曲靖市民对曲靖三宝温泉度假区项目需求测试 . 47 2 二、昆明自驾车消费群需求潜力和需求特征分析 . 52 (一)昆明自驾车群体特征 . 52 (二) 昆明市民自驾车旅游消费状况 . 53 (三)昆明自驾车群体对曲靖地区旅游的认识与评价 . 55 (四) 昆明自驾车群体对曲靖三宝温泉假区项目需求测试 . 55 三、曲靖周边地区消费群需求潜力和需求特征分析 . 59 (一)曲靖周边地区自驾车群体基本特征 . 59 (二)曲靖周边地区自驾车旅游消费状况 . 59 (三)曲靖周边地区自驾车群体对曲靖旅游的认识与评价 . 63 (四)曲靖周边自驾车群体对曲靖三宝温泉度假区项目测试 . 64 四、省外入滇旅游者需求潜力和需求特征分析 . 67 (一)省外入滇群体基本特征: . 67 (二)省外入滇游客入滇旅游基本特征 . 68 (三)省外入滇游客到曲靖旅游现状 . 72 (四)省外入滇游客对未来曲靖三宝温泉度假 区项目测试 . 74 (五)三宝温泉度假别墅意向购买群体特征 . 78 五、单位团体、旅行社、投资经营者需求分析 . 79 六、三宝温泉 度假区市场需求规模和需求潜量分析 . 82 七、云南温泉度假区竞争结构分析 . 85 第四部分 曲靖三宝温泉度假区土地价值和投资风险分析 . 91 一、基准地价比较法 . 91 二、历史比较法 . 94 三、购买力逆推法: . 96 四、三宝温泉度假区投资风险 . 99 3 前言 本次调研严格按照曲靖三宝温泉度假区建设项目调研咨询方案的要求进行,历时 45 天,完成方案中所需的全部调研工作,调研成果如下。 调研成果 调研项目 调研内容 调研方式和样本量 宏观经济分析 国家、云南、曲靖经济发展分析以及曲靖 人口和收入结构等 二手资料收集 项目地块踏勘调查 地块地形条件、环境条件、基础设施、旅 游资源、存量资产状况等 全境踏勘和调查 土地与旅游政策研究 土地政策、旅游政策、招商引资政策、水 资源政策 等分析研究 含政府资源调查 曲靖和云南休闲项目和潜在竞争对手调查 各类大型休闲度假旅游设施,如安宁温泉、抚仙湖景区、弥勒、大理、腾冲等 文案研究、实地调查、人员访谈 国内外休闲度假旅游市场趋势与可借鉴项目研究 日式温泉、芬兰浴、土耳其浴、中国传统洗浴、民族浴以及可借鉴项目规划与运作方式研究 文案研究法 休闲旅游专家座谈会 休闲度假旅游研究专家、爱好者 焦点小组座谈会一 场 投资分析与项目创意 投资规模测算、项目概念与概念规划备选 方案 2 2 套方案备选 曲靖本地市民旅游消费与物业投资需求调查 曲靖 本地市民对三宝温泉度假区休闲娱乐运动消费和置业需求定量调查 抽样问卷 200 份;深访 5 个 曲靖本地单位团体、旅行社需求调查 曲靖本地单位团体、旅行社对三宝温泉度假区会务和出游需求定量调查 中度访谈 20 个 省外入滇游客调查 省外入滇游客对三宝温泉度假区的需求程 度和旅游置业意向 抽样问卷 200 份;深访 5 个 昆明自驾车游客休闲度假需求调查 昆明自驾车游客对三宝温泉度假区备选方案的需求程度与置业意向 抽样问卷 200 份;深访 5 个 昆明单位团体会务、旅行社需求调查 昆明单位团体和旅行社对三宝温泉度假区会务和出游需 求调查 中度访谈 20 个 曲靖周边地区自驾车游客需求测试 曲靖周边地区自驾车游客对三宝温泉度假区需求程度和投资置业意向 抽样问卷 200 份;深访 10 个 招商对象测试 对项目备选方案中涉及到的经营项目,对 招商对象进行投资经营测试 中度访谈 30 个 4 消费者定量调查过程说明 消费者需求竞争状况主要通过消费者问卷调查来收集数据,分为定量调查和定性调查两种调查方法,通过定点拦截访问、电话预约面访、单位入户访问,本次调查共接触消费者 5088 人,完成消费者定量调查问卷 800 份。 昆明执行跨度:自 3 月 24 日开始, 4 月 4 日结束;持续 12 天完成定量问卷600 份,定性问卷 55 份 曲靖执行跨度:自 3 月 23 日开始, 4 月 1 日结束;持续 10 天完成定量问卷200 份,定性问卷 40 份 定量问卷接触情况列表 调查种类 实际完成合格样本量 接触不合格的被访者总人数 甄别比率 中途拒访 拒访 拒访率 昆明省外入滇问卷 200 份 1383 6 92 84 503 2 94 昆明自驾车问卷 400 份 1903 4 76 114 767 2 49 曲靖市民问卷 200 份 284 1 42 5 45 0 25 本次调研时间紧、任务重,在项目 组共同努力下,最后顺利完成所有调查研究工作,使用的所有样本均经审核复核合格,保证真实有效。 本调研报告旨在真实、客观的反映市场状况,为本项目咨询策划报告提供基础数据支持。调查报告由本报告、附件资料汇编(包括原始调查问卷)组成。 5 第一部分 云南经济发展与旅游产业宏观背景 区位经济状况和产业发展状况对项目开发方式有很大的影响,本部分主要表述云南经济发展趋势和云南旅游产业发展趋势,从而分析曲靖三宝温泉度假区项目的宏观背景。 一、云南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 云南属于中国的一个 省,要看清楚云南经济,就要先看清楚云南所处的中国经济大环境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一)中国宏观经济状况和经济周期 众所周知,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但是,这种增长到底是否是一种健康的可持续的增长,其增长模式和发展后劲如何,却是很多人带有疑问的问题。 此外,从经济周期上看,中国经济长时期的高速增长,是否打破了经济增长的周期性规律?或者,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经济增长之后,是否会进入一个下行的周期? 撇开各种经济学家的观点,我们先看看具体的数据。 6 (注:全国宏观经济数据全部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网站。其中 据为 2006 年 1 根据经济普查结果最新调整的数据。其他指标暂时为未调整的数据) 上图我们选择了最具有代表性的 长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进出口总额增长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四个指标。 长率代表了中国经济的总体状况和平均水平,后三个指标代表了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的动力情况。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1、中国经济从 1993 年 14%的高速增长,到 1999 年 “低谷”,再到2003 10%左右的高位运行,已经走过了一个大周期。在这个周期里,中国经济整体上呈现 出比较平稳的增长态势。 我们知道,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经济曾经经历了一个高增长与高通胀的阶段。进入 90 年代后,中国经济则表现为高增长与低通胀的结合。这说明,每个大的经济周期,增长方式也有质的不同。 2、 长虽然表现为比较平稳的轨迹,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却有较大的振幅。 从图 出, 1993 年到 1997 年间,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可以说是“内需”,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但是 2000 年以后,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转变为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贸易。 值得注意的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受政策影响较大,进 出口总额受国际关系和国际形势影响较大,所以,二者在过去的十三年间一直呈现较大的波动轨迹。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 1994 年达到一个峰值后,其增长表现相对稳定,并且随着经济总量的平稳增长而开始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3、综合国际国内各类权威机构的观点,中国经济未来十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如果不出现重大的天灾人祸和国际形势变化影响, 2006 年后的未来十年中,中国经济总量将保持 7%增长速度(比九五、十五期间有所下降),但是增长方式将发生某些结构性的转变,并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周期。也就是说,云南经济发展所处的 大环境是一个比较稳定、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7 (二)云南经济发展现状 云南与全国一样,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与全国中等以上省区相比,云南的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后劲仍然显得非常落后。即使是云南比较有优势的旅游产业、生物资源开发产业等,也不尽如人意。 云南经济发展速度近几年来在全国排名靠后,直接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1) 从经济增长方式看,云南经济发展的模式主要还是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消费需求不足以及进出口贸易额过低,导致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主要靠一驾马车拉动; 2) 从经济运 行模式看,云南内外贸均不发达,招商引资业绩不佳,与东南亚的地缘优势远远没有充分发挥,市场流通包括商品流通、资金流通、信息流通不畅导致资源优势迟迟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3) 从经济结构看,支柱产业仍然偏少,第一产业中农村劳动力生产率全国倒数第二。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仍然不合理。除了烟草业外,旅游业、商业、生物资源产业、房地产业等带动经济增长的支持力量仍然不足。 (三)云南经济发展趋势 从上述云南经济发展种种表现和原因来看,云南目前经济发展目前比较滞后,也面临很多问题,但从近几年云南在中亚关系变化中 地位的变化,在国内外旅游市场地位的提高,云南经济的发展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8 1、 云南在中亚关系变迁中的地位变化分析 云南作为一个边疆省份,各个朝代的中央政府只是把它作为一个“朝贡”的地区来对待,对云南发展的重视程度很低。 80 年代,改革开放口号的提出让云南有了一种振奋的感觉,中国与亚洲国家关系进一步提升,合作越来越多,但由于地处边疆,无法同沿海地区及中心省份城市相比,云南还是没过多的感受到改革的春风。这段时期,云南尴尬的地位进一步延伸,只是边缘化的感觉有所减少。 进入 90 年代,特别是 99年世博会在昆明的 举行,使云南一下子站在国人的面前,有了充分展示云南自己的舞台,受关注度猛增,加之这段时期中国重视与东南亚国家的联系,云南又与之相邻,作为“桥头堡”,地位显著提升,受国家重视越来越明显。 到目前为止,云南省已经成为中国对东盟各国开放的前沿和重要地带,云南媒体对中国 东盟合作的报道宣传也相应提升到重要的地位。东盟是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缅甸、老挝和柬埔寨等 10个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它覆盖了整个东南亚地区,拥有 平方公里国土, 人口和超过 7000 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发展潜力令世人瞩目。 目前中国与东盟各国不仅在政治上进入了全面友好的新时期,而且在经贸合作关系上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而云南省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与老挝、越南两国毗邻,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通道,是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的结合部,有望建成经由云南从陆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大陆桥”。这种特殊的区位,在中国与东盟的交往中起到特殊的枢纽作用。伴随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云南面向东盟,正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经贸和文化往来、互惠合作的新局面。 9 中国与东盟合作 中较为重要的两项成果均与云南紧密相关:一项是“黄金水道”澜沧江 湄公河流域的开发。根据中老缅泰四国签署的“澜沧江 湄公河商船通航协定”,四国商船可从云南的思茅港至老挝的琅勃拉邦港间的 893 公里航道上自由航行,同时开放四国沿岸的 14 个港口和码头。另一项是陆上“黄金通道”即铁路的建设。 2001 年 10 月上旬,第三届东盟 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部长级会议原则通过了建造由中国昆明至新加坡铁路的计划,它将把中国、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重要的南北经济走廊。这条铁路线的建成,将使中国内陆省 份与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的经贸运输更加方便、快捷,比经沿海港口缩短运距 3000 公里,减少时间一半,降低运输成本 40 60%。借此陆上通道,亦可直接间接通往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三个岛屿国家及南亚、中亚地区。水、陆两条“黄金通道”的开通,将充分显示出云南在中国对外开放中的前沿地位和作用。 云南是联接东亚、南亚的交通要道,优势是先天的,不可逆转的,自古就有“南方丝绸之路”之说。泛亚铁路、昆曼公路、澜沧江 湄公河的整治、新昆明国际机场的建设等后天的努力又极大地强化了这种先天的优势。据估算,昆 曼公路建成后,昆曼公路的年运输货值将达到 1000 亿美元,这意味着每天都会有 1000辆 15 至 20 吨位的载重卡车在此路段上参与繁忙运输。因此,如果说广西在与东盟的合作上占得先机的话,那么云南的发展后劲则更被看好。 由此可见,云南省与东盟各国在经济、文化交流方面有较大的互惠性、互补性,云南又处在与东盟各国交流、合作的前沿,云南的地位和作用站到显要位置;加上中国外交战略向“新地区主义”倾斜,云南在中亚关系发展中的地位就更加突出。 借助云南与东南亚相毗邻的地缘优势,借助云南在亚洲的地理中心位置优势,云南要谋求更大 更快更好的发展 10 实际上,历史上的昆明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山水生态城市,而且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通商密切的城市,一个“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的城市,一个在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与世界唯一保持交通的城市。如果不是单纯从中国的边疆角度看,而是从亚洲和世界的角度看,云南就会充满活力和机遇。 2、云南旅游产业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 1)云南旅游以吸引海外游客和国内游客为主 从下表可以看出,国内游客到云南旅游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接待游客数量平均保持在 15%以上的增长率( 2003年非典影响除外),而且国内游客 人次绝对数比海外游客人次多了整整 100倍,在整个省外旅游人次中占 99%的比重。这说明,国内游客绝对是云南旅游市场的主体。 表 1国内游客近年来到云南旅游情况(云南省统计局) 年份 国内游客人次(万人) 增长率 国内游客人均花费(元) 国内游客旅游收入 (亿元) 1988 年 129 995 年 1622 7000 年 3841 001 年 4570 26 2002 年 55 2003 年 004 年 6011 005 年上半年 外游客中,亚洲旅游者一直占据 50%份额,其中,东南亚和港澳台是主流。自 2002年以后,到云南旅游的海外游客有所下降。虽然 2003年受非典因素较大,但 2004和 2005年也没有恢复到 2002年的峰值。 这说明云南旅游资源对海外 11 游客的吸引力下降,而且人均旅游花费仅仅为 400美元左右,即 3200元人民币,仅相当于在云南 7天左右的吃住行的费用,没有其他更多的购物、娱乐消费支出。所以,这一群体仍然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可以挖掘。 表 1海外游客近年来到云南旅游情况(含港澳台同胞) 年份 海外游客人次(万人) 增长率 海外游客人均花费(美元) 海外游客旅游收 入(亿美元) 1988 年 12 1085 1995 年 60 275 2000 年 001 年 110 002 年 003 年 004 年 005 年上半年 )到 2010 年云南发展趋势和目标 云南旅游业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地位逐渐凸现,已经成为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 。随着云南旅游发展倍增计划( 2004 2010 年) 的实施,近一步明确了云南旅游未来的发展方向。 加快云南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战略年我省加快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决策,按照建设 “ 大产业、大文化、大服务、大市场 ” 要求,坚持 “ 巩固、提高、开发、完善、创新 ” 的方针,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以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培养国际知名旅游品牌为核心,以整合旅游行业、创新旅游体制和机制为着力点,大力提升旅游 业的产业化程度,进一步增强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旅游产业的产出效益,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带动服务业发展的 “ 龙头 ” 作用,推进由旅游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为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进一步加快云南旅游发展,争取到 2010 年初步实现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和亚洲地区重要的国际旅游胜地和旅游目的地,建设成为中国通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旅游集散中心,使旅游产业成为全省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必须保证今后七年云南旅游经济总产出规模始终保持较快增长,到 2010 年实现在现有基础上翻一 12 番的目标。 今后 几 年云南旅游发 展的奋斗目标 为: “ 十五 ” 期间的后两年,争取完全消除 “ 非典 ” 及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旅游全面恢复与振兴。到 2005 年,接待海外旅游者达到 150 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 美元,与 2003 年相比,年均分别增长 22%和 接待国内游客 6000 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 320 亿元,年均分别增长 全省旅游业总收入达到 360 亿元,年均增长 8%以上。 “ 十一五 ” 期间,要在 “ 十五 ” 基础上,实现全省旅游快速发展,尤其是国际旅游要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到 2010 年,接待海外旅游者超过 300 万人次,旅游外汇收 入 12 亿美元,与 2005 年相比,年均分别增长 接待国内游客 7500 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 520 亿元,年均分别增长 旅游总收入达到 620 亿元,年均增长 11%以上,比 2003 年翻一番,实现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 表 1云南旅游倍增计划目标对比一览表 项 目 单 位 2000 年 2002 年 2003 年 旅游规划发展原定目标 调整计划目标 云南旅游发展 “ 十五 ” 计划中原定2005 年目标 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原定2010 年目标 2005 年调整计划目标 年均增长速度( %) 2010 年调整计划目标 年均增长速度( %) 海外旅游者 万人次 50 260 150 00 游外汇收入 亿美元 内旅游者 万人次 3841 500 5000 6000 500 内旅游收入 亿元 55 40 281 320 20 游业总收入 亿元 90 400 360 20 注: 2010 年的增长速度以 2005 年为基数测算 13 3、农业发展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 5 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把农村建设发展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主要方向包括: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 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 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云南农业劳动力人口比重居全国第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下,结合云南旅游 重点发 展以山水景观为主,以田园风光、民族文化、乡村旅游和边境旅游为特色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产品和边境旅游产品 的旅游发展思路,云南第一产业的崛起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二、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状况和趋势 14 (一)云南旅游市场现状 1、旅游资源 云南旅游资源的主要特色在于两点,即丰富多样的自然风光、景观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在自然风景方面,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因素,云南的生物表现出极大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之称。 如云南大理蝴蝶泉,有动植物生命摇篮之称的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境内也有丰富的山景、洞 景等自然景观,如石林、 九乡 、阿庐古洞等。 云南有 26 个民族,每个 民族都有自己的 独具特色的 历史文化 、 服饰装饰 、 民风习俗 、 喜庆节日和衣食住行。 各民族之间巨大的文化 差异, 不但对其它国家游客具有很强的吸 引力 ,对国内其它省份游客,也独具魅力。如 傣族的竹桥、独龙族的藤桥 、纳 西族和云南泸沽湖摩梭人的 “ 走婚 ” 、大理白族的 “ 三月街 ” 、彝、白等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 等。 自然之旅在云南、神秘之旅在云南、体验风情之旅成为云南旅游的名片。 2、旅游人数 2003 年云南省共接待国内游客 人次,国外游客 人 次。 从近几年的旅游人数来看,我们可以看到: 云南的海外旅游吸引力基本与国内旅游保持同步,并且,海外旅游更为敏感。即二者基本有相近的变化趋势,当国内旅游较旺时,海外旅游同样旺盛,反之,当国内旅游涨幅较小时,海外来滇旅游人数甚至出现下降。 1999 年是个旅游高峰年,这与当年在昆明召开世界园艺博览会有关。 2000 年后,云南的旅游人数总体仍然保持增长,尤其是 2001 年后,增长更快。2003 年受非典影响增长缓慢,国外旅游人数还大幅下降了 23%。 15 3、旅游消费支出 从近几年人均旅游消费支出来看,我们发现:入滇旅游的人均消费支出增长幅度呈逐年下降趋势, 2003 呈负增长。尤其是其中的海外游客的消费支出,在 2002、 2003 年更出现负增长的情况。 4、旅游收入 近年来云南旅游收入总体保持增长。虽然 1999 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后, 2000 年旅游收入增长较慢,但在 2001 年以后,云南旅游业的总体收入又出现大幅增长。 5、境外游客接待 从 1999 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始,到昆明旅游的游客数量开始大幅增加。 1999年的世界园艺博览会把昆明推向了中国城市的前沿,把 昆明带向了世界,同时也促进了云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只是在 2003 年由于受非典影响,游客数量有一定下降。非典过后,伴随着云南旅游倍增计划的实施,云南旅游经济又迅速复苏起来。 2004 年实现接待海外旅游者 130 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 美元,国际旅游全面恢复;接待国内旅游者 5500 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 300 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超过 330 亿元。 计划 到 2005 年,接待海外旅游者 150 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 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 6000 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 320 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 360 亿元,超额完成 “ 十五 ” 计 划目标。 表 11997云南省分国别接待旅游人次 单位:人次 16 国家和地区 1997 年 1998 年 1999 年 2000 年 2002 年 2003 年 总计 814063 760909 1040000 1001141 1303550 1000101 外国人 575598 549914 724964 665919 781305 657101 日本 57305 57996 137338 126104 137423 68313 菲律宾 3536 5302 7692 4704 3092 4188 新加坡 67301 58353 82485 75541 67473 44520 泰国 71683 30931 65758 77375 61631 35663 印度尼西亚 7449 3197 11644 8017 13253 11505 美国 37820 42024 41350 38312 48688 30279 加拿大 5674 9501 7439 6965 10630 9315 英国 20139 20708 17080 9676 13355 12440 法国 10901 15755 16002 15461 21471 13570 德国 17320 20758 13559 14299 15838 14547 意大利 6177 8270 7266 4323 5226 9240 俄罗斯 429 436 639 443 1338 5696 澳大利亚 8898 7935 9125 8286 12066 9787 新西兰 1731 2072 2016 1685 2592 5645 其他 259235 266659 305571 274728 367229 382393 华侨 7268 2896 4639 港澳和台湾同胞 231197 208099 310397 335222 522245 343000 台湾同胞 152555 130100 174681 221070 339025 199066 (数据来源于云南省统计年鉴 2004 年) 表 12003 年到云南旅游的外国游客基本情况 序号 国家和地区 旅游人数(人次) 17 1 港澳和台湾同胞 343000 2 日本 68313 3 新加坡 44520 4 泰国 35663 5 美国 30279 6 德国 14547 7 法国 13570 8 英国 12440 9 印度尼西亚 11505 10 澳大利亚 9787 11 加拿大 9315 12 意大利 9240 13 俄罗斯 5696 14 新西兰 5645 15 菲律宾 4188 (数据来源于云南省统计年鉴 2004 年) 18 6、旅游资源开发项目 目前,云南旅游资源开发项目主要有: 第一、澜沧江 湄公河 次区域旅游合作 第二、与周边省区合作,构筑大西南旅游圈 第三、加强以昆明为中心的短期旅游线路 第四、已有景点的升级、拓展 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已不再只局限于省内局部旅游资源的开发,而是放眼国内及国外相关区域,组建更大规模、更具吸引力的旅游景区。此外,由于散客对旅游业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相应地,其旅游方式及需求也正严重地影响着省内的旅游市场走向。 (二)云南省旅游发展趋势 1、总体趋势 目前,云南旅游市场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趋势特点: 第一、云南旅游市场目前已经达到 相当的规模 从 2003 年云南旅游市场发展相关指标来看,云南省 2003 年度共接待国内游客 人次,国外游客 人次,创造旅游收入 元,是云南省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之一。 第二、云南旅游市场将继续在稳步中持续攀升 99 年以来,云南旅游市场不管是在游客量,还是旅游收入变化来看,云南旅游市场一直呈持续 “ 走高 ” 趋势,即使是 2003 年遭遇 “ 非典 ” 冲击国外旅游人数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云南旅游总人数仍保持了增长局面。目前,云南旅游已经具 19 备抵抗各种风险的基础能力,在云南旅游景点日益升温的形势下,云 南旅游市场必定前景光明。 第三、云南旅游市场从初级层次向提质增效转变 总体来看,云南旅游这十几年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在硬件方面和旅游配套方面已经基本上建立了比较全面的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导游体系,但是在服务质量、旅游管理、旅游附加值的创造上,还处于较低的层次。表现在三个方面: 观光旅游等浅层次旅游产品较多,度假旅游和体验旅游等深层次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还不够发达; 团队旅游服务体系比较完善,散客和自助游服务体系很不完善; 旅游景区景点硬件建设比较完善,但服务体系水平不高; 旅游线路上非旅游景区景点 的硬件配套和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特别是比较独特的民族文化、体验文化如何贯穿整个旅游过程还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旅游管理包括政府对旅游行业的行业管理、信息管理以及各景区景点的旅游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提质增效”更多表现在提价增效上,在“提质”上还有很多文章要做。 2、 发展战略 为加快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实现到 2010 年翻一番的发展目标, 云南省 始终坚持实施精品名牌、市场多元化、对外对内开放、科技兴旅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 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在充分发挥云南旅游资源优势,注重民族文化特色和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基础上, 加快培育精品名牌旅游产品,力争经过 5 10 时间,年培育一批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精品名牌旅游产品,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吸引力的旅游节会赛事活动,提高云南旅游产品在海内外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 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加大对新市场的开拓力度。在海外市场方面,以东南亚、日、韩、港澳台地区为基础,以欧洲、北美、澳洲客源市场为重点,以南亚、南美、非洲市场为补充的多元化海外客源市场格局;在国内市场方面,形成以周边省份、华南、华东、华北等地区市场为基础, 20 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市场为重点, 其他客源市场为补充的多元化国内客源市场格局,努力提高云南在海内外旅游市场上的占有率。 实施对外对内开放战略。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我省对外对内开放的先导作用和 “ 民间外交 ” 的特殊功能,积极推进区域旅游合作,进一步开放云南旅游市场,打破地区服务壁垒,简化游客出入境手续,积极探索与周边省份和周边国家或地区建立资源共享、市场互动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加快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进一步推进我省旅游业的国际化进程。 实施科技兴旅战略。高度重视现代科技对旅游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密切关 注现代科技发展,加大云南旅游业 “ 科技兴旅 ” 规划的实施力度,加快旅游产业各要素应用和推广现代科技的步伐,推进旅游信息化发展,完善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机制,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全面提高云南旅游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水平,不断增强云南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是开发的基础和前提,科学的开发是最有效的保护。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坚持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并重的原则,加强对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大对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集散地、旅游景区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积极 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发展,加强对自然文化遗产和文物古迹的保护,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文物资源。高度重视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城乡社区的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积极探索旅游扶贫的新途径,建立旅游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机制和旅游与文化的互动发展机制。 3、发展云南旅游的 战略重点 要迅速发展云云南旅游,必须为了 切实改善云南旅游发展的软、硬环境,进一步增强云南旅游的综合竞争力,提升云南旅游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实力 , 集中力量抓好战略重点的开发和建设,抓好 “ 一个中心、五大旅游区 ” 的建设 。 继续抓好 “ 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 ” 的建设。滇中的昆明、玉溪和楚雄三州市,要以巩固发展生态旅游、民族风情旅游、乡村旅游为基础,大力开发休闲度假、康体娱乐、会展商务等旅游产品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休闲度假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加大以高尔夫球、自驾车、体育娱乐运动为主的康体娱乐设施的建设, 21 不断提高和完善会展基础设施,提升节会赛事的组织水平和服务质量,把 “ 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 ” 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国际旅游地和我省连结海内外客源市场、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国际旅游集散中心。 继续抓好 “ 滇西北香格里拉旅游区 ” 的建设。滇西北大理、丽江、迪庆、怒江四州市,要紧紧抓住 “ 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 ” 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牙龈引流护理常规
- 学校康复专业申报材料
- 新生儿产后护理规则
- 体外人工膜肺(ECOM)术后护理查房
- 开颅术后骨瓣凹陷整形护理课件
- 颅眶沟通交界性肿瘤的个案护理
- 外因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个案护理
- 早教产后护理
- 妊娠合并输卵管囊肿个案护理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查房
- 2025年广州市海珠区华洲街道招聘雇员(4人)笔试备考试题含答案详解(综合题)
- 福建省光伏管理办法
- 教学副校长在教师会上讲话:主备不实集备失魂-把握“六无六不”让课堂走实又走心
- 班组成本管理课件
- 山西省大同市恒山水库清淤及矿山修复工程
- 口腔疾病分子生物学课件
- 沪教牛津版九年级上册英语 Unit 7单元全套重点习题练习复习课件
- 工程物料五金商品清单大全及价格
- 脏腑图点穴法(精校版)
-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 表冷器性能计算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