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I)卷新版_第1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I)卷新版_第2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I)卷新版_第3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I)卷新版_第4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I)卷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5 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I I 卷新版 卷新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2 分 我们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 元谋人 B 半坡居民 C 北京人 D 山顶洞人 2 2 分 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下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示意图 这种猿人曾经居住 于现在的 A 云南境内 B 北京境内 C 陕西境内 D 浙江境内 3 2 分 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 一图胜千言 关于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较为准确的是 A 聚族而居 B 原始农业 第 2 页 共 15 页 C 贫富分化 D 采集狩猎 4 2 分 氏族聚落时代原始农业的出现 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 竭泽而渔 成为主要生产方式 B 开始走向定居生活 C 按血缘关系组成生活集体 D 促进了家畜饲养业的产生 5 2 分 传说中他的发明为我们今天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被后人尊称为 人文初祖 的神话传说人物是 A 炎帝 B 黄帝 C 尧 D 禹 6 2 分 下列古代制度中 最能体现民主精神的是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分封制 D 等级制 7 2 分 传说中治水有功的英雄是 A 黄帝 B 尧 C 舜 第 3 页 共 15 页 D 禹 8 2 分 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他们生活的地区是 A 黄河流域 B 长江流域 C 淮河流域 D 珠江流域 9 2 分 如图是我国 1964 年发行的 4 枚邮票 据此判断邮票中的器物属于 A 陶器 B 瓷器 C 青铜器 D 铁器 10 2 分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11 2 分 我国原始社会的起止时间是 A 距今约 200 万年前至约公元前 2070 年 B 距今约 170 万年前至约公元前 2070 年 第 4 页 共 15 页 C 距今约 170 万年前至约公元前 1600 年 D 距今约 200 万年前至约公元前 1600 年 12 2 分 与下图相关的制度是 A 分封制 B 世袭制 C 禅让制 D 郡县制 13 2 分 领地国家 的特征是 国王的税收有两大来源 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 一部分来自诸侯的 进贡 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 根据这一定义 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 领地国家 的是 A 西周 B 秦朝 C 唐朝 D 清朝 14 2 分 下图青铜器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它铸造于 第 5 页 共 15 页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15 2 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成就辉煌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战国 16 2 分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它们最早出现于 A 原始社会 B 战国后期 C 春秋晚期 D 史前时期 17 2 分 某电视台打算拍摄一部反映我国历史上战争频繁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纪录片 假如请你当导演 在 以下情景中 你不会选择使用的是 A 周天子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第 6 页 共 15 页 B 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 C 晋国被韩 赵 魏三家卿大夫瓜分 D 长平之战中秦军打败赵军 18 2 分 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 退避三舍 城濮之战 B 纸上谈兵 桂陵之战 C 卧薪尝胆 马陵之战 D 围魏救赵 长平之战 19 2 分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 产生了儒 道 墨 法 兵等各家学说 同时涌现出一大批思想大家 留下 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 下列思想家属于儒学家的是 孔子 老子 孟子 韩非子 庄子 董仲舒 A B C D 20 2 分 复旦大学的校训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源自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之一矣 这一名句 此名句出自 A B 第 7 页 共 15 页 C D 21 2 分 明朝状元赵秉忠在 状元卷 中提出 天民说 认为皇帝必须爱护人民 否则就违背天意 这 一观点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 A 道家思想 B 法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儒家思想 22 2 分 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 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在争霸过程中 有些诸侯国家被消灭 出现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在争霸过程中 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 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 促进了民族融合 A B C D 23 2 分 观察战国形势图 其中 四处分别为 第 8 页 共 15 页 A 燕 楚 齐 秦 B 燕 齐 秦 楚 C 齐 秦 楚 燕 D 楚 燕 齐 秦 24 2 分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这里指的是 A 陈胜 吴广起义 B 楚汉战争 C 长平之战 D 秦完成统一 25 2 分 下列关于秦长城起止点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西起嘉峪关 东到鸭绿江 B 西起咸阳 东到辽东 C 西起临洮 东到辽东 D 西起长安 东到山海关 26 2 分 下图所示是与秦朝有关的四方古印文 联系秦朝的历史 能够印证的历史结论有 第 9 页 共 15 页 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 御史大夫等职 秦朝设郡管理地方 秦朝统一了文字 A B C D 27 2 分 易中天在 帝国的终结 一书中说 秦 虽死犹存 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 秦 虽死犹存 主要是指 A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 焚书坑儒 C 修筑长城 D 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28 2 分 楚汉战争 指的是 A 陈胜 吴广反秦的战争 B 楚国和汉朝之间的战争 C 项羽 刘邦与秦朝之间的战争 D 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全国最高统治权的战争 29 2 分 比较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下列关于秦朝与隋朝相同之处的表述 正确的选项是 第 10 页 共 15 页 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 完成了统一 都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工程 都对儒家学说进行打压 都是因暴政而亡的 A B C D 30 2 分 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首位霸主的因素有 废除贵族特权 发展生产 改革内政 以 尊王攘夷 为口号 A B C D 二 二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5555 分分 31 5 分 某校初一年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受到诸子百家思想的影响而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分别说出以 下四位班主任的思想主张可能受到哪个学派的影响 并分别说出这些学派的代表人物 1 张老师认为管理班级应该尊重学生的特点 顺应自然 不可过多干涉学生的言行 2 王老师主张制定严厉的班规 然后学生绝对服从老师的管理和纪律的约束 3 李老师认为老师要爱惜学生 主张因材施教 用道德教育来感化学生 4 赵老师认为师生之间 同学之间要互助互爱 反对同学中以大欺小 以强凌弱的行为 第 11 页 共 15 页 32 2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乃秦孝公用商君 坏井田 开阡陌 急耕战之赏 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 食货志 材料二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 学习汉语 采 用汉姓 提倡与汉人通婚 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北师大版教材 材料三 忽必烈即位之后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推行重农政策 取得显著成效 北师大版教材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 商君 是谁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次改革的性质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实行这些改革的主要历史作用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举出两例说明忽必烈重视农业的主要表现 4 综合上述改革 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33 15 分 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 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 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 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表现为高度的中 央集权 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 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 秦汉时期 为加强中央集权和防止官员贪腐开创了监察制度并不断加以强化 摘编自北师大版七上历史教材 材料三 明太祖制义取士 与秦焚书无异 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 明太祖论 1 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 为加强中央集权 秦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 第 12 页 共 15 页 2 材料二中指出秦汉开创和加强了监察制度 那么秦朝和西汉在中央分别设立了什么监察官职 3 材料三是对什么制度的评价 这一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你对古代政 治制度的认识 34 15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 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 蜀志 请回答 1 这段材料介绍了哪一水利工程的作用 天府之国 指什么地方 2 这项工程是谁主持修建的 该工程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3 这项工程直到今天依然造福于人民 完全归功于历代人民的维护 说说你的好主意 看看如何更合理的 保护和使用它 第 13 页 共 15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