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八年级下学期历史3月考试试卷(I)卷_第1页
北京市八年级下学期历史3月考试试卷(I)卷_第2页
北京市八年级下学期历史3月考试试卷(I)卷_第3页
北京市八年级下学期历史3月考试试卷(I)卷_第4页
北京市八年级下学期历史3月考试试卷(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北京市八年级下学期历史北京市八年级下学期历史 3 3 月考试试卷 月考试试卷 I I 卷 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东南亚一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 三宝港 三宝庙 三宝塔 等遗址 是为了纪念 A 郑和 B 戚继光 C 郑成功 D 鉴真 2 2 分 1950 1952 年人民政府在农村中开展的重要改革是为了解决农民的 A 工资问题 B 住房问题 C 负担问题 D 土地问题 3 2 分 以下是新中国一位普通农民日记中的记录 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生产队在我家门口树底下召开社员会 经过表决 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 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 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 回家后 看见村里一下子已大变样 成了红卫兵的世界 家里的锅都归了公社 说是要炼钢铁 A B C D 4 2 分 读 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 从图上看出 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抽样份 第 2 页 共 13 页 数 18529 户 从 1978 年到 1982 年呈现上升趋势 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村土地改革 B 大跃进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 2 分 史实与推论 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 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 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 其中推论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序号史 料推 论 1688 年英国政变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 确立 但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1979 年 凤阳一段花鼓词中唱道 说凤阳 道 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包地包产后 家家 生活大变样 凤阳地区 家家生活大变样 的原因 是实行了土地改革 废除了封建地主 土地所有制度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从沿海到沿 江沿边 从东部到中西部 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 决然地打开了 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十七大会议 后 国家生命周期的决定性因素就是能否创新 全 面创新是中国崛起的决定性因素 胡鞍钢 国家生命周期与国崛起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就我 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创新 之 一 A B 第 3 页 共 13 页 C D 6 2 分 黄继光牺牲的战役是 A 上甘岭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百团大战 7 2 分 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 最可爱的人 是因为 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志愿军战士在战斗中英勇顽强 不畏艰险 不怕牺牲 志愿军战士既保卫了国家 也为民族为国家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 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A B C D 8 2 分 表格法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 如表是某同学整理的一张表格 你认为这个表格最合适的主 题是 事件时间结果 西藏和平解放1951 年祖国大陆获得了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颁 布 1950 年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 制度 抗美援朝1950 1953 年保卫了朝鲜和中国的安全 第 4 页 共 13 页 A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B 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彻底废除 C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D 我国的国际威望大大提高 9 2 分 1964 年 10 月 16 日 一团蘑菇云腾空升起 我国的国防建设走进了新时代 该描述反映的我国科 技成就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中近程地地核导弹成功发射 C 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天 D 神舟六号 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10 2 分 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A 中国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中国在解决国际事物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C 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D 美国总统访问中国 中美关系改善 11 2 分 史实与推论 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 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 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 其中推论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序号史 料推 论 1688 年英国政变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但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1979 年 凤阳一段花鼓词中唱道 说凤阳 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包地包产后 家家生活大变样 凤阳地区 家家生活大变样 的原因是实行了土地改革 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度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 从东部到中西部 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十七大会议后 国家生命周期的决定性因素就是能否创新 全面创新是中国崛起的决定性因素 胡鞍钢 国家生命周期与中国崛起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就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创新 之一 第 5 页 共 13 页 A B C D 12 2 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此 新 字的含义是 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入城市 开始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A B C D 13 2 分 下列属于同一性质的改革是 大化改新 北魏孝文帝改革 巴黎公社 当代中国农村改革 美国南北战争 赫鲁晓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A B C D 14 2 分 2017 年 1 月 李克强总理在云南考察时强调 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 实际上是创新的竞争 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创新精神的是 第 6 页 共 13 页 一五 计划的实施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过程中的赎买政策 一国两制 构想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B C D 15 2 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最近三十年 不动摇 不懈怠 不折腾 的基调 十一届三中全 会确定的指导思想是 A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C 一国两制 的构想 D 三个代表思想 16 2 分 1951 年 10 月解放军和平解放的地区是 A 安徽 B 浙江 C 甘肃 D 西藏 17 2 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一个旧时代终结的标志 请问下面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的是 A 使广大农民获得土地 成为土地的主人 B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赖以发动内战的主要军事力量 第 7 页 共 13 页 C 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 捍卫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 D 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成为国家的主人 18 2 分 决定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 第一届全国人大 C 中共七大 D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 2 分 某次会议的最后一天 来自清华大学的张奚若教授等代表提出 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 名字太长 不如就叫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为好 有了 人民 就可以不要 民主 二字 焉有人民而不民主 据以上信息判 断该次会议应是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 2 分 宋朝的农民包括 古代农民劳作图 手工业者 自耕农 半自耕农 工商业者 佃农 A B 第 8 页 共 13 页 C D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5 5 题 共题 共 7676 分分 21 11 分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回答 1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 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和路线 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 2 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 我国形成了 沿海开放城市 内地全方位 多层次 的对外开放格局 3 分别说出我国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的主要内容 联系所学知识 简述改革能够促进我国工农业生产发展 的原因 4 改革开放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 经过长期努力 2001 年 10 月 我国在上海成功筹办了 APEC 会议 并且同年加入 WTO 22 25 分 习近平主席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强调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 中国 要美农村必须美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要坚持把解决好 三农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请跟随以下图片 足迹 重温不同时期党和政府在农业建设方面的重大举措 1 图一反映的事件是在哪一法律文献的指导下进行的 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事件有何关系 2 图三反映的是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3 图四群雕中小岗村农民的做法 契合了我国哪次重要会议的精神 随后 在中央的指导下 农村实行了 怎样的改革 第 9 页 共 13 页 4 图一和图三分别反映了建国后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 今天 我们要用绿色的发展观念致力于美丽乡村的建设 请你就 如何建设美丽乡村 献计献策 23 15 分 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雄赳赳 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 卫祖国 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 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 打败 美国野心狼 1 歌词中 跨过鸭绿江 的军队是我国的哪支军队 司令员是谁 2 抗美援朝发生在哪一年 3 著名作家魏巍称这支部队的战士为 最可爱的人 请说出其中两位英雄人物的名字 并说说从他们身 上我们学到了什么精神 24 20 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西藏和平解放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 1 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2 新中国的成立的标志是什么 3 西藏和平解放于哪一年 4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有哪些 写出国内意义即可 25 5 分 阅读下列材料 万急 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 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 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 亟待解决 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 共同商讨 事关国家大计 幸勿吝驾 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请回答 1 这是谁发给毛泽东的电报 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的 2 文中的 陪都 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第 10 页 共 13 页 3 类似的电报他发过几次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