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减震器自动生产线涂料喷涂系统设计(优秀含全套CAD图纸+设计说明书)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66060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35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6-12
上传人:hon****an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丁**(实名认证)
江苏
IP属地:江苏
30
积分
- 关 键 词:
-
汽车
减震器
自动生产线
涂料
喷涂
系统
设计
- 资源描述:
-
摘 要
汽车工业作为机械行业中的传统产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与装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减震器在汽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它也是悬挂系统中最精密和复杂的机械件。为了缩短汽车减震器中零部件喷漆过程的时间以及减少对工人的伤害,特引入一非标准自动化设备——喷涂系统装备。
本次设计的题目是汽车减震器自动生产线涂料喷涂系统的设计,主要研究汽车减震器中回转体的喷涂并设计回转体喷涂系统的机械结构。该喷涂系统主要包括零件的喷涂,运送以及烘干等工艺过程。零件喷涂主要设计回转体零件喷漆时的托起旋转机构;零件的运动主要解决零件的间歇运动;零件喷漆后的烘干采用热风烘干。
本论文对汽车减震器零件的喷涂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研究结果真实可靠,对提高汽车零件加工的效率和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有很大的帮助。另外,本设计为小型回转体件喷漆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
关键字:非标自动化;汽车减震器;喷涂系统;回转体喷涂。








- 内容简介:
-
毕 业 设 计 开 题 报 告 汽车减震器自动生产线 涂料喷涂系统设计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 设计 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 设计 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专家组及 学院教学院长 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 3毕业 设计 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 1)研究的目的; ( 2)主要 研究内容; ( 3)课题的准备情况及进度计划; ( 4)参考文献。 4开题报告的撰写应符合科技文献规范,且不少于 2000 字;参考文献应不少于 15 篇,包括中外文科技期刊、教科书、专著等。 5开题报告正文字体采用宋体小四号, 行距。附页为 型,左边距 3边距 2下边距为 体采用宋体小四号, 6“课题性质” 一栏: 理工类: A. 应用研究 经管文教类: “课题来源”一栏: “成果形式”一栏: 毕业 设计 开题报告 课题题目 汽车减震器自动生产线 涂料喷涂系统设计 课题性质 A B C D E 课题来源 A B C D 成果形式 A B C D E 同组同学 一、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 是对我大学四年所学课程的一次总的复习,它将机械设计、 机械制图、液压与气动技术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课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利用所学的机械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的生产问题,考虑多方面的问题,如成本、系统可靠性、设备生产效率与工作效率、设备安装与维护等等。 二、主要研究内容: 汽车是 “ 改变世界的机器 ” 、推动社会进步的车轮,汽车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的普遍使用,将改变经济社会结构,形成一整套新的经济、文化、生活体系,改善人的生活质量,推进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发展。 为减轻和降低汽车发动机及变速箱的震动对汽车舒适度的影响,在发动机 及变速箱和车架联接处都采用柔性连接的方式,即安装有以橡胶做为弹性元件,带有液压阻尼系统的减震器。 其工作原理为 悬架系统中由于弹性元件受冲击产生振动,为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悬架中与弹性元件并联安装减振器,为衰减振动,汽车悬架系统中采用减振器多是液力减振器,其工作原理是当车架(或车身)和 车轿 间受振动出现相对运动时,减振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振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 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振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振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振器吸收散发到大气 中。在油液通道截面和等因素不变时,阻尼力随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增减,并与油液粘度有关。 减震器从产生阻尼的材料这个角度划分主要有液压和充气两种,还有一种可变阻尼的减震器。汽车悬架系统中广泛采用液力减震器。其原理是,当车架与车桥做往复相对运动 儿活塞在减震器的缸筒内往复移动时,减震器壳体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内腔通过一些窄小的孔隙流入另一内腔。此时,液体与内壁的摩擦及液体分子的内摩擦便形成对振动的阻尼力。 为优化减震器安装过程中 加工、运送、装配、检验等一系列生产 。故设计汽车减震器自动生产线,此 自 动液封生产线体可实现减震器的阻尼系统,在充满液体的环境下进行液体封装 、 压入作业。该生产线体由本体自动上料、导流管自动上料、盖体自动上料、油液环境下预装配、油液环境下压装、蒸汽干燥、光电图像自动识别检测、动静缸检测、减震器自动下料、自动装箱、及基座压力装配等工位构成。 其 基本原理是油泵把液压油输送到集成插装阀块,通过各个单向阀和溢流阀把液压油分配到油缸的上腔或者下腔,在高压油的作用下,使油缸进行运动 利用液体来传递压力的设备。液体在密闭的容器中传递压力时是遵循帕斯卡定律。四柱液压机的液压传动系统由动 力机构、控制机构、执行机构、辅助机构和工作介质组成。动力机构通常采用油泵作为动力机构,一般为积式油泵。为了满足执行机构运动速度的要求, 选用一个油泵或多个油泵。低压(油压小于 齿轮泵;中压(油压小于 叶片泵;高压(油压小于 柱塞泵。各种可塑性 材料的压力加工和成形,如不锈钢板钢板的挤压、弯曲、拉伸及金属零件的冷压成形,同时亦可用于粉末制品、砂轮、胶木、树脂热固性制品的压制。 一、研究现状: 喷涂机械手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自动化机械,它可以模仿人手的动作区完成 喷漆作业, 程序可按需要变动,所以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机械手能够突破人体生理条件极限,代替人们去从事高温、放射性、喷雾、沙尘等危险、繁重而又单调的工作。 喷漆机械手在国外已经广泛应用,而我国主要采用进口的机械手。工业机器人主要承担着焊接、喷涂、搬运以及堆垛等重复性并且劳动强度极大的工作,工作方式一般采取示教再现的方式。目前我国喷漆行业比较缺乏喷漆机械手,因此,该产品在我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喷漆机械手由横向手臂、直立手臂、支撑杆、摆动液压缸、支承工作台、气缸、喷枪等部分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配合液压控制系统完成产品表面的 喷漆工作。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课题所设计的喷漆机械手适合目前我国喷漆生产的要求,能够达到喷涂质量 好、工作性能稳定等目的在当今大规模制造业中,企业为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普遍重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工业机器人作为自动化生产线上的重要成员,逐渐被企业所认同并采用。工业机器人的技术水平和应用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的水平,工业机械手是工业生产的必然产物,它是一种模仿人体上肢的部分功能, 按照预定要求输送工件或握持工具进行操作的自动化技术设备,对实现工业生产自动 化,推动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和欢迎。实践证明,工业机械手可以代替人手的繁重劳动,显著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自动化水平。工业生产中经常出现的笨重工件的搬运和长期频繁、单调的操作,采用机械手是有效的。此外,它能在高温、低温、深水、宇宙、放射性和其他有毒、污染环境条件下进行操作以保护人身安全,更显示其优越性,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 三设计方案 本课题主要涉及到以下三部分内容: 第一, 机械手的机械结构的设计; 第二, 使机械手摆动的液压缸的设计以及 驱动手臂运动的液压缸的选择; 第三, 控制系统运动的液压系统的设计。 机械结构的设计包括横向手臂、直立手臂、支撑杆、支承工作台的材料选择和成型 设计以及它们之间的联接设计。液压缸的设计和选择则包括摆动液压缸整体的设 计、输出轴的设计、液压缸与支承工作台的联接、大臂驱动液压缸的选用。液压系 统的设计包括液压泵、电机的选择,油箱的设计、液压回路的设计以及其它液压元 件的选用。 实施方案: 机械手基本形式的选择 常见的工业机械手根据手臂的动作形态按坐标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 4 种 (1)直角坐标型机械手 ; (2)圆柱坐标型机 械手 ; (3)球坐标型机械手 (4)多关节型机机械手。 其中圆柱坐标型机械手结构简单紧凑定位精度较高占地面积小,因此本设计采用圆柱坐型。 这台机械手由手腕、手臂、底座组成。其中手腕没有手指,只有一个喷漆用的旋杯。 3 驱动机构的选择 根据动力源的不同 工业机械手的驱动机构大致可分为液压、气动、电动和机械驱动等四类。 采用液压机构驱动机械手结构简单、尺寸紧凑、重量轻、控制方便,驱动力大等优点。因此,机械手的驱动方案选择液压驱动。 三、课题的准备情况及进度计划: 早进入阶段 根据设 计要求,收集并研读相关资料,确定设计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第 1 根据设计或研究内容、主要指标与技术参数,进行机构的方案设计及气动系统设计; 第 4 参照样件,完成主要部件的选型相应的计算; 第 9 绘制完成零件图及全套图纸; 第 11 说明书的整理与撰写; 第 13 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最终定稿,准备答辩。 四、参考文献。 1 雷天觉等 液压工程手册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1 2 赵则祥 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8. 3 朱家诚编著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6 4 曾正明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5 郑文纬 ,吴克坚 ,机械原理 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6 濮良贵 ,纪名刚 ,机械设计 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7 白柳 M. 机械工业 出版社 8 月 8 朱龙根,机械系统设计(第二版) 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9 刘美玲,雷振德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10 裘文言,张祖继 . 机械制图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11 李洁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12 孙恒、陈作模、葛文杰、 等 . 机械原理 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5 月 13 徐创文、 高成秀 . 机械工程专业英语 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14 刘永田、谢宗法 .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 M.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7 15 李万莉 . 工程机械液压系统设计 M. 同济大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