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ME-NDE无损检测Ⅲ级试题库题库_第1页
ASME-NDE无损检测Ⅲ级试题库题库_第2页
ASME-NDE无损检测Ⅲ级试题库题库_第3页
ASME-NDE无损检测Ⅲ级试题库题库_第4页
ASME-NDE无损检测Ⅲ级试题库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SME 取证 换证必备件取证 换证必备件 无损检测无损检测 级试题库级试题库 基础 方法 基础 方法 NECESSARY TO APPLICATION FOR ASME STAMP CERTIFICATE COLLECTION OF REVIEW QUESTIONS FOR NDT LEVEL BASIC METHOD ASNT 级学习指南级学习指南 基础复习题基础复习题 第一篇 人员资格评定和认证第一篇 人员资格评定和认证 程序管理程序管理 第一章第一章 人员资格和认证程序管理人员资格和认证程序管理 第二章第二章 推荐实施细则推荐实施细则 SNTSNT TCTC 1A1A 第 1 条 范围 第 2 条 定义 第 3 条 NDT 方法 Q1 1 关于 SNT TC 1A 的用途 下列哪种说法对 A 只用于一些有限的工业系统 B 为满足 ASME 的特定要求而制定 C 1988 年是最新修订版D 无意作为严格的规范使用 Q1 2 SNT TC 1A 解释小组回答有关 SNT TC 1A 的询问 此询问必须是 A 书面形式 用通用术语陈述 B 书面形式 要交代具体细节 如人名 地点 日期 及有关事实 C 若涉及到 ASNT 要对供需双方作仲裁 则由 ASNT 董事会考虑 D 先听 ASNT 技术委员会安排 再由 SNT TC 1A 解释小组准备回答 Q1 3 下列哪种说法对 A 自 60 年代末 ASNT 已为 级人员提供了认证考试 B SNT TC 1A 首次公布于 60 年代 C SNT TC 1A 要求 人员由 ASNT 作资格评定和认证 D SNT TC 1A 的制订是为了满足 NDT 人员资格评定和认证要求 此要求系 ASME 锅炉 压力容器规范提出 E 以上都对 Q1 4 对 NDT 人员的培训 雇主 A 必须在本公司内进行所有的培训 B 可聘用外来人员 但必须在雇主的公司内进行 C 不应进行培训 因与公司问题会纠缠不清 D 可聘用外来人员 但雇主仍对公司内 NDT 人员的针证负责 Q1 5 SNT TC 1A 可供雇主作哪方面的指南 A 制订本单位的实施细则 此细则必须作为严格的技术文件 B 制订本单位 NDT 人员资格评定和认证实施细则 C 对进行外培训服务的签约人规定培训课程要求 D 与 ASNT 合作E 承制放要承担的强制性要求 Q1 6 以下是 SNT TC 1A 中的条文 应该意识到 这些导则对某些雇主的情况或应 用可能不适用 如果导则不使用 怎么办 A 雇主必须改变操作 以符合导则 B 雇主必须从 ASNT 寻求解决不适用的对策 C 雇主宜详阅推荐细则 必要时作适当修正 以适应特殊要求 D 雇主应向 SNT TC 1A 解释小组提交书面咨询 Q1 7 下列哪种 NDT 法 现有的 SNT TC 1A 并不适用 A 证书是资格鉴定的书面凭据 B 资格是指人员严格履行具体职责所要求的技术 训练和经验 C 雇主是用薪金雇用人员的社团或私营实体 D 认证机构是雇主培训 NDT 人员所设立的组织 E 培训是为资格评定传授所需知识和技术而制定的程序 Q1 8 某人不作 NDT 但要对 NDT 进行监控和评价 则其资格坚定和发证应由谁来 负责评定 A ASNTB 雇主C 政府管理机构 D 用户审计员E 以上均非 Q1 9 对下列哪种 NDT 法 现有的 SNT TC 1A 并不适用 A 目视和光学检测B 红外检测C 声发射检测 D 电磁检测E 全息照相检测 Q1 10 ASNT 对 SNT TC 1A 推荐方法的应用有何忠告 A 既要灵活 又要合理 B 应拘泥于条文C 视为最低要求 D 视为最高要求E 只有按规程 规范工作时才应用 Q1 11 某人的 NDT 职能就是单项操作数字测厚仪 要否对其进行资格评定和认证 以 下各方谁最宜定夺 A ASNTB ASMEC 雇主 D 用户E 以上均非 Q1 12 资格证书 A 是人员适当履行具体职责所需要的技术 训练和经验 B 是资格评定的书面凭据 C 要独立于雇主的组织授予 D 要由雇主雇用的组织授予 E 只能由 ASNT NDT 人员授予 Q1 13 什么情况下 应用 SNT TC 1A 就是强制性的 A 被检材料是美国空军签约的 B 被检材料是美国海军签约的 C 已由用户指定时 D 被检材料是美国陆军签约时 要求对 NDT 人员认证 E 以上均是 第 4 条资格等级 Q1 14 SNT TC 1A 推荐的资格评定基本等级分 A 受训者 级 级 级 B 受训者 学徒 级 级 级 C 级 级 级 D 以上均非 Q1 15 操作超声数字测厚仪的人员要否资格评定和认证 A 要 SNT TC 1A 要求所有从事 NDT 的人员都要资格评定和认证 B 不要 SNT TC 1A 不包括特殊的操作方法 C 只要当工业法规 标准 规范有要求时 才要这样做 D 任何 NDT 人员要否资格评定 认证 完全根据雇主需要或雇主的用户或 委托者要求决定 Q1 16 按 SNT TC 1A 推荐方法 下列有关受训者的活动哪条是对的 A 受训者不得单独进行 NDT 也不得报告检测结果 B 受训者不得单独进行 NDT 但只要按书面规程行事 也可解释检测结果 C 受训者应与有证人员一起工作 可视为 级 只要有证人员联名签署检测 报告即可 D 受训者应与有证人员一起工作 可在有证人员指导下行事 E 受训者不包括在 SNT TC 1A 中 Q1 17 按 SNT TC 1A 下列哪一条对 级人员并不适用 A 应能协助制定验收标准 B 必须在其单位内培训和考核 级 级人员 C 应熟悉其他常用 NDT 方法 D 应能制定技术和选定检测方法 Q1 18 按书面规程 NDT 级人员可承担什么工作 A 具体的校正B 具体的 NDTC 具体的评定 D 以上均可 并可记录检测结果 E 只有 A B C Q1 19 级人员可否在 级或 级的监督和指导下单独进行 NDT 评定和记录检测结 果 A 可以 SNT TC 1A 由此意图 级人员可履行上述职能 只要按 级或 指定者的书面规程 B 不可 级人员可按书面规程进行上述工作 但必须始终有 级 级在 场监督和指导 C 不可 级不得记录检测结果 D 不可 级不允许单独操作 E 可以 只要 级接受 级或 级的口头指导 演示其执行规程的能力 Q1 20 按 SNT TC 1A 级 级 级的定义 下列哪一条是对的 A 级资格在 级以上 B SNT TC 1A 由雇主来使用 以确定各级人员的熟练程度 C 除对受训者另文规定外 级 级 级不可再细分 级不可执行 级只能 除非通过 考试 D A C 都对 Q1 21 SNT TC 1A 推荐方法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 级人员的工作范围 A 校正设备B 制订作业指导书 C 制定技术D 进行培训 Q1 22 按 SNT TC 1A 推荐 级 A 可进行在岗培训和指导 级人员 并可与 级人员一起培训和知道受训者 B 负责 级人员的培训和认证考试 C 必须能够而且负责制定技术 D 以上都对E 以上都不对 Q1 23 按 SNT TC 1A 下列哪一条对 级是适用的 A 级必须至少有两年理工科大专或大学毕业的学历 B 级人员最好是注册的专业工程师 C 级负责制定所有验收标准 D 级应能根据法规 标准 规范评价检测结果 E 以上都对 第 5 条书面实施细则 Q1 24 按 SNT TC 1A 谁负责制订有关 NDT 人员培训 考试和认证控制及管理的书 面实施细则 A NDT 级B 雇主 C ASNTD 相应的管理权威 Q1 25 为确定材料或部件的验收 有关各级有证人员的职责 A 在雇主书面实施细则中不必陈述 因为这些职责在 SNT TC 1A 中已有详 细规定 B 只要不同于 SNT TC 1A 推荐方法 在雇主书面实施细则中应予陈述 C 不论什么情况 在雇主书面实施细则中都应陈述 D 用户要求有规定时 在雇主书面实施细则中应予陈述 第 6 条 初始资格评定的学历 培训和经验要求 Q1 26 为保证 NDT 认证应试人能理解有关原理和程序 哪些因素应该考虑 A 培训 经验和学历B 培训 经验和已有证书 C 学历 经验和从事 NDT 工作所占时间百分比 D 培训 经验和专业证书 E 培训 经验以及对雇主产品和用户要求的熟悉程度 Q1 27 按 SNT TC 1A 推荐 下列哪一条是正确的 A 超出规定时间 不能认为已满足了最低经验要求 B 只有应试人同时对一种以上方法申报资格评定时 才可考虑超过规定时间 C 根据总的小时数 可相信超出规定的时间 D 对超出规定时间 SNT TC 1A 现未提供推荐方法 Q1 28 高中文化是对哪种等级的最低推荐要求 A 只对 级B 只对 级和 级 C 无论什么等级都不是D 三种等级全是 Q1 29 对泄漏检测 LT 推荐的培训学时和经历是 A 四种主要方法各不相同B 不考虑不同方法 C 只对 级列出要求D 时间明显长于 UT 的规定 即 BT 气泡检漏 PCT 压力变化检漏 HDLT 卤素二极管检漏 MSLT 质譜仪检漏 Q1 30 对 级应试人的学历和经验 有如下建议 A 四年制理工科大学毕业 外加一年相当于 级的 NDT 经验 B 四年制大学 NDT 学科毕业 外加三月相当于 级的 NDT 经验 C 高中毕业 有两年相当于 级的 NDT 经验 D 应试人未高中毕业 要有 6 年的 NDT 经验 E A 和 B Q1 31 对资格证明记录的连续时间建议 A 以日 周为单位B 以月 小时为单位 C 部分以年为单位D 不凡以小时为单位 E 以上均非 Q1 32 对无 级工作经历的人直接申请 级资格评定 推荐的工作时间为 A 对 级推荐的工作时间B 对 级推荐的工作时间 C 对 级和 级推荐的工作时间之和 D 对任何方法不少于 6 个月E 对受训者和 级推荐的工作时间之和 Q1 33 在某些情况下 对 级推荐的培训时间要多于 为什么 A 应试者在准备 级资格评定时 不管是哪种 NDT 法 所接受的培训总应多 于 级 B 表中有些数字不正确 C 级应试者所受教育一般比 级更正规 E 有些方法的 级需要更多的初始训练 因为复杂程度 操作技巧有所不同 Q1 34 对具体方法推荐的培训时间 A 所列要求与应试人的学历有关 B 一律相同而与应试人学历无关 C 所列要求与应试人经验有关 D 若应试人同时接受一种以上的资格评定 可减少培训时间 E 若应试办人 NDT 工作时间不足 应增加培训时间 第 7 条 培训计划 Q1 35 为资格评定和认证而推荐的培训计划应包括 A 对方法原理和实际操作组织培训 B 标针对要用的实际操作和被检产品进行培训 C 为证明对培训教材是否已理解而进行的考试 D 对所列方法已包括在 SNT TC 1A 中 Q1 36 推荐的培训课程大纲 A 已包括在 SNT TC 1A 中 不必修改 B 并不包括在 SNT TC 1A 中 C 对目视检测 LT 和泄漏检测 VT 暂缺内容 D 对所学方法已包括在 SNT TC 1A Q1 37 对有不同学历的应试人 推荐的课时 A 相同 与学历无关 B 相同 与学历无关 但对 级不同 C 因学历而异 D 因学历而异 但对 级相同 Q1 38 推荐的培训参考资料 A 只能通过 ASME 得到B 可望各种渠道得到 C 只能包括所列参考文献D 每个受训者均须得到 Q1 39 推荐的培训课程科目表包括 A 方法的技术原理B 程序和设备使用 C 技术原理和显示解释D 技术原理和设备使用 E 以上各项的有机结合 第 8 条考试 Q1 40 按 SNT TC 1A 的培训课程科目表包括 A 对人员认证考试进行评分 B 对 NDT 级 级人员进行培训和考试 C 对 级 级人员考试用的全部试题 D 以上均是 Q1 41 下列哪种人可对 级 级人员进行考试和评分 A NDT 级人员B 选定的 NDT 级代表 C ASNT 人员 因其提供定期考试 D 以上均可 E A 和 B 均可 Q1 42 下列哪种人可用 Jaeger 字母阅读卡主持近距离视力检查 A NDT 级B 选定的 NDT 级代表 C 由 NDT 级指定的工厂护士 D 以上均可 Q1 43 按 SNT TC 1A 推荐 体格检查要求 A 对所有方法都相同B 对所有雇主都相同 C 与每一位雇主的特定需要有关 D 按 ASME 锅炉 压力容器规范有关卷规定 F 以上都是 Q1 44 通用考试要包括 A 雇主需求所独有的基本检测原理 B SNT TC 1A 培训课程大纲中的材料 仅此而已 C 应试人的设备操作能力 D 应试人在工作中可能碰到的操作程序 E 以上都是 Q1 45 ASNT 提供的试题和答案可用于哪些考试的命题 A 只可用于通用考试B 专业 实际和通用考试 C 基础和方法考试D 通用和基础考试 F 通用 基础和方法考试 Q1 46 对 级 级要作笔试的是哪些部分 A 通用和专业B 通用和实际 C 通用 专业和实际D 仅通用部分 Q1 47 对哪些等级推荐的实际考试应包括对检测设备的操作熟练程度以及检测结果的 分析 A 级 级和 级B 级和 级 C 级和 级D 受训者 级和 级 Q1 48 有关笔试的管理 下列哪种说法对 A 考生不得使用任何材料B 只对实际考试可提供参考数据 C 对 人员要求除法规 规范和程序文件外 其他都要记住 E 考试时 可将法规 规范和程序文件供给考生参考 只要其中不包含通用 考试答题用的数据 Q1 49 对笔试可否提供各种图 表 A 对 级考试可提供B 对 级考试可提供 C 对 级考试可提供D 以上均可 E 不可提供 Q1 50 对 级实际考试 推荐用一个以上试样 考生应使用适当设备和试样进行 检测和评定 推荐的考核点数至少为 A 5B 10C 15 D 20E 以上均非 Q1 51 按 SNT TC 1A 推荐 雇主对 级人员的认证 A 必须对其进行考试B 必须对其进行通用和专业考试 C 可免去其专业考试D 只要进行现场口试 可免去鄙视 Q1 52 对 级考试 推荐的综合分至少应为 A 60 分B 90 分 C 70 分D 80 分 Q1 53 对 级基础考试 推荐也应有 级试题 这些试题 A 除特定的方法考试试题外 还应有其他使用的 NDT 法试题 B 应有根据 级工作所出的有关特定方法的试题 C 应从 级考试用过的试题中任意挑选 D 只有当应试人参加一种以上方法的考试时 才应给出 第 9 条认证 Q1 54 如聘用外部人员提供 NDT 级服务 则 A 聘用外部服务的雇主 可直接采用外部机构的书面实施细则 毋须另编一 套 B 聘用外部服务的雇主 仍须负责认证工作 C 聘用外部服务的雇主 仍须直接聘用一名 级 D 聘用外部服务的雇主 其 NDT 人员可由外部机构认定发证 Q1 55 关于重新认证 下列哪种说法对 A 至少每三年一次重新考试后 方可重新认证 B 重新认证根据业绩良好的连续工作证明 C 某一等级的持证者 只有对发证雇主辞职后 其证书才无效 D 某一等级的持证者 只有三年后 才能进行更新考试 Q1 56 保持认证记录和书面实施细则的目的是什么 A 供 ASNT 定期审批B 确定外部服务的有效性 C 为用户 委托者及管理机构评审提供文件资料 D 保护产品免受索赔 E 满足 ASME 锅炉 压力容器法规 要求 Q1 57 雇主对哪些人的认证负责 A 级 NDT 人员B 只对 人员 C 外部服务D 各级 NDT 人员E B 和 C Q1 58 雇主考虑某人评定为 只要某人 A 参加综合考试B 有相当于 级的 5 年以上的经验 C 能满足雇主书面实施细则要求 D 已参加 ASNT NDT 基础考试和至少一种方法考试 第 10 条资格终止 Q1 59 按 SNT TC 1A 建议 持证者在什么情况下 其证书自动失效 A 对发证雇主辞职B 临时被指派其他工作 C 请假 30 天以上D 获得了高一级证书 Q1 60 某人持 级证向雇主 A 辞职后 随即为雇主 B 聘用 则雇主 B 可根据下列哪一 条对其 级资格进行认证 A 雇主必须对其进行考试 B 若以往 6 个月内此人未从事 级工作 雇主必须对其考试 C 雇主可对其 级资格重新认证 但先要试用 6 个月且业绩良好 D 若此人可提供有关其能力 成就 经验和学历的证明 雇主可对其免试 第三章第三章 ASNT 级认证程序级认证程序 Q1 61 ASNT NDT 级认证程序是根据哪个文件要求规定的 A SNT TC 1A 1992 版B ANSI ASNT CP 189 1995 C 以上均是D 以上均非 Q1 62 ASNT NDT 级是通过什么途径取得 NDT 级资格的人 A 公正的第三方所作的评审过程 B 顺利通过有关管理和一般技术知识的基础考试 C 顺利通过有深入理论知识和选定方法实践的方法考试 D 以上均是 Q1 63 ASNT NDT 级资格由谁授与 有何优先权 A ASNT 随后即可使某人立刻评定为某雇主的 级人员 B ASNT 随后咎由自取可能使某人有资格成为某雇主的 级人员 C ASNT 随后就理所当然地使某人可作为独立的 级人员发挥作用 D ASNT 随后只有当某些必要文件承认时才可任用 Q1 64 ASNT NDT 级证书的有效期为五年 五年后更换新证的条件是 A 有表明五年内在 NDT 领域连续工作的证明 B 有表明为完善 NDT 技术知识精益求精的证明 C 有通过重新参加基础知识考试和方法考试表明的连续有效性 D 以上均非 Q1 65 方法考试的内容包括 A 公式的辨认和使用B 图表的解释 C 工艺规程的解释和应用实例D 以上均是 Q1 66 对 ASNT NDT 级持证者可认为已满足了什么要求 A 雇主的书面实施细则B ANSI ASNT CP 189 C ASME 锅炉 压力容器法规D SNT TC 1A 导则 基础和方法考试 Q1 67 作为 ASNI NDT 级取证的人员 一般必须 A 全面 深入地理解许多方法的理论和应用 B 对其取证方法深知博学 以证明是该方法的行家里手 C 熟悉加工控制数据的统计分析 D 能解释科技论文 即使是用外文写的 第四章第四章 ANSI ASNT CP 189 1995 Q1 68 按 ANSI ASNT CP 189 1995 NDT 级应负责 A 给人员认证考试评分 B 为 NDT 级 级人员准备培训材料 C 审定 级 级考试的所有试题 D 以上均是 Q1 69 下列哪种人可对 级人员进行考试和评分 A NDT 级B 有文为凭的 NDT 级代表 C 签约的外部人员D 以上均是E A 和 B 可以 Q1 70 对用 Jaeger 字母阅读卡进行近距离视力检查有何特长要求 A 按程序文件进行B 由 NDT 级认可的人员进行 C 至少每年一次D 以上全是 Q1 71 按 ANSI ASNT CP 189 要求 级实际考试 A 由雇主的 级主考B 由雇主的 级评分 C 每种技术用一个以上的试样进行 D 每种方法用一个以上的试样进行 E 只要探出和评出所有预制的缺陷 就可通过 Q1 72 实际考试应对考生进行技术和时间能力的考查 这要遵照为哪种人制订的 NDT 工艺规程 A 级以及 NDT 指导员B 级 C 全体 级人员D 以上均是 Q1 73 实际考试应对考生进行技术和时间能力的考查 这要遵照为哪种人制订的 NDT 工艺规程 A 级B 级和 级C 级 D 级和 NDT 指导员 E 以上均是 Q1 74 雇主的 级负责哪方面的认证工作 A 级和 级B 外来检测人员和咨询者 C 单位内的其他 级人员D 以上均是 E 以上均非 第一篇答案 Q1 1DQ1 16AQ1 31BQ1 46AQ1 61B Q1 2AQ1 17BQ1 32CQ1 47BQ1 62D Q1 3BQ1 18DQ1 33DQ1 48DQ1 63B Q1 4DQ1 19AQ1 34AQ1 49DQ1 64D Q1 5BQ1 20AQ1 35DQ1 50BQ1 65D Q1 6CQ1 21CQ1 36DQ1 51BQ1 66D Q1 7DQ1 22EQ1 37CQ1 52AQ1 67A Q1 8BQ1 23DQ1 38BQ1 53DQ1 68C Q1 9EQ1 24BQ1 39EQ1 54BQ1 69D Q1 10AQ1 25CQ1 40DQ1 55BQ1 70D Q1 11CQ1 26AQ1 41EQ1 56CQ1 71C Q1 12BQ1 27DQ1 42DQ1 57DQ1 72C Q1 13CQ1 28CQ1 43CQ1 58CQ1 73A Q1 14CQ1 29AQ1 44AQ1 59AQ1 74E Q1 15DQ1 30AQ1 45EQ1 60D 第二篇第二篇各种无损检测方法的一般应用各种无损检测方法的一般应用 第一章 声发射检测 AE AE 1声发射检测最常用的频率范围是 A 10 15KHZB 100 300 KHZ C 500 750 MHZD 1 5 MHZ AE 2AE 易于检出的缺陷是 A 泄漏B 塑性变形C 成长中的裂纹D 以上均是 AE 3声传播总的能量损失称为 A 散射B 扩散C 衍射D 衰减 AE 4凯塞 Kaiser 效应是指 A 温度变化引起的声速变化B 铝结构产生的低幅发射 C 超过以前的应力值后 声源才有发射特性 D 以上均非 AE 5弗利雪 felicity 效应可用于评价 A 纤维增强塑料物件B 高合金铸件 C 大型钢结构件D 陶瓷 AE 6凯塞效应可用于区分 A 电噪声与机械噪声B 电噪声与成长缺陷 C 机械噪声与成长缺陷D 电噪声与连续发射 AE 7 计数 是指 A 超过预定阀值的信号次数B 来自声源的事件数 C 进行检测所需换能器数D 以上均非 AE 8声发射信号幅度相关于 A 预定阀值B 声源强度C 带通滤波器D 背景噪声 AE 9阀值噪声可通过什么来减小 A 电滤波B 平响应放大器 C 串联放大器D 较粗的同轴电缆 第二章 电磁检测 ET ET 1涡流是在导电材料中靠什么感应出的环行电流 A 连续直流B 射线C 交变磁场 D 压电力E 以上均是 ET 2用线圈在试件中产生涡流的方法与哪一电器的作用相比最接近 A 变压器B 电容器C 蓄电池 D 信号发生器E 电阻器 ET 3ET 基于什么原理 A 磁致伸缩B 电磁感应C 压电能转换 D 磁动力E 有功电路中的直流 ET 4当电流在涡流线图中倒向时 A 试件中的涡流方向保持不变B 试件中的涡流相变 45 C 试件中涡流也倒向D 试件中的涡流保持不变 ET 5为在试件中产生可测量的涡流 试件必须是 A 导电体B 绝缘体C 导电体 绝缘体均可 D 铁磁材料E 非磁材料 ET 6试件中感应出的涡流所产生的磁场 A 与感应出的涡流磁场反向B 能增强感应出涡流的磁场 C 会抵消感应出涡流的磁场D 对感应出涡流的磁场无影响 ET 7在 ET 中 IACS 是哪一名称的缩写 A 感应交流系统B 感应激发比较系统 C 内接电流系统D 国际退火铜标准 ET 8在 ET 中 试件通过什么与检测线圈耦合 A 芯耦合B 磁饱和C 线圈电磁场 D 磁畴E 干粉耦合剂 ET 9涡流在导体材料中的透入深度随什么而减小 A 检测频率或试件电导率减小B 检测频率减小或试件电导率增大 C 检测频率 试件电导率或磁导率增大 D 试件磁导率减小 ET 10检测频率一定时 涡流在下列哪种材料中的透入深度最大 A 铝 35 IACS 电导率 B 黄铜 15 IACS 电导率 C 紫铜 95 IACS 电导率 D 铅 7 IACS 电导率 ET 11当试件与平探头线圈之间的距离变化时 由此耦合变化所观察到的效应成为 A 填充系数B 边缘效应C 端部效应 D 提离效应E 耦合损失 ET 12用 ET 时 涡电流在什么情况下最易检出缺陷 假定缺陷面积一定时 A 与缺陷主尺寸在同一平面时B 与缺陷主平面相垂直时 C 与缺陷主尺寸相平行时D 与线圈电流位相差 90 ET 13下列哪种缺陷用 ET 最易检出 A 与涡流方向平行的近表面的径向裂纹 B 51mm 棒材中心的缺陷 C 51mm 棒材中延伸到外表面的径向裂纹 D 51mm 棒材中近表面深 13mm 的径向裂纹 E 与涡流方向平行的表面裂纹 ET 14交流信号中的定时关系用什么表示 A 数值B 相位C 阻抗 D 电抗E 时间 增益校正 ET 15检测线圈的阻抗可用于什么的矢量和表示 A 感抗和电阻B 容抗和电阻 C 感抗的容抗D 感抗 容抗和电阻 ET 16小径管 ET 用表面探头线圈的缺点是 A 不能检出小缺陷B 固有速度慢C 固有的机械问题 D 以上均是E B 和 C ET 17术语 充填系数 用于 A 表面线圈B 同轴电缆 C 环形线圈D 涡流仪的调零能力 ET 18下列哪种材料常用作探头线圈的安装材料 A 铝B 塑料C 铜D 非铁磁钢 ET 19下列哪种器件不常用作 ET 读出装置 A 信号发生器B 计数器C 阴极射线管D 条带记录 器 ET 20ET 用的参考试样 A 须含有槽 孔类人工缺陷B 须含有裂纹 夹杂类自然缺陷 C 须无可测量缺陷 但可含人工或自然缺陷 也可无缺陷 这都取决于所用 检测系统和检测方式 D 上述条件均不标准 ET 21选择试样作参考标准时 下列哪一条并不重要 A 试样尺寸 形状应与被检试件相同 B 试样材料及其热处理应与被检试件相同 C 试样表面光洁度应与被检试件相同 D 若为铝材 表面应阳极化处理E 上述所有条件都重要 ET 22用环形线圈对棒材作 ET 时 下列哪一状态最难检出 A 表面短裂纹 其深度为棒径 10 B 棒材芯部小夹杂C 直径 5 的变化D 导电率 10 的变化 ET 23对导电基体上的非导体涂层厚度 可用哪种方法测量最简单 A 观测涂层引起的 提离效应 B 检测试件两面 C 检测过程中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检测频率 D 用特制的环形线圈 ET 24哪些产品常用环形线圈检测 A 棒材 管材 线材B 空心管内侧 C 薄板和金属箔D 以上都是 ET 25在什么情况下 可用 ET 分选非磁性金属的不同合金 A 每种合金的磁导率有一特定范围时 B 每种合金的电导率有一特定范围时 C 每种合金的感生涡流变化时D 每种合金的磁畴不同时 E 合金稍有磁性时 若完全非磁性 则不可能 ET 26使用有频率分选电路的系统对管材做 ET 时 下列哪种变量属于高频变量 A 小缺陷B 电导率变化 C 直径D 壁厚变化 ET 27下列哪一项不可用 ET 法检测 A 对 102mm 厚的板材 要检测整个板中缺陷 B 对管材要检测表面裂纹C 对棒材要检测外径变化 D 对管材要检测外径变化E A 和 D 第三章 红外检测 IR IR 1热阻是 A 与电流相似的概念B 材料对热流的阻抗 C 正比于热辐射系数的 4 次方D 正比于热流率 IR 2热传导不能发生在 A 真空中B 木头类有机材料中 C 相接触的两固体材料之间D 不同金属之间 IR 3来自靶表面的红外或热能辐射 A 在真空中效率最高B 正比于表面绝对温度的 4 次方 C 正比于表面辐射率D 以上全是 IR 4到达工件表面的热辐射 A 只在空气中可被吸收B 只在真空中可被反射和吸收 C 可被吸收 反射和传递D 只在有机体表面才能被传递 IR 5下列哪一频带属于红外频谱 A 0 15 5 5 nm B 0 3 10 6 nm C 0 4 20 0 nmD 0 75 100 nm IR 6表面冷却时 其辐射红外能的峰值 A 向较长波长侧移动B 向较短波长侧移动 C 只要辐射率不变 峰值也不变D 即使辐射率变化 峰值仍不变 IR 7辐射率为 0 04 的灰体表面 A 红外线可穿透B 是相当好的发射体 C 几乎是理想的反射体D 几乎是理想的发射体 IR 8表面吸收率 0 35 反射率 0 45 则其透射率为 A 要有附加数据才可确定B 0 80 C 0 10D 0 20 IR 9玻璃透射红外线效率最高的频带范围是 A 3 6 nmB 2 3 nmC 6 9 nmD 9 11 nm IR 10红外热检测器 A 有宽而平的频谱响应B 特性响应比光子检测器快许多倍 C 通常需冷却到可适当操作D 灵敏度比光子检测器高许多 IR 11漫反射表面 A 是以余角反射入射能量的抛光面 B 是向各种方向散射反射能量的表面 C 也称镜面反射D 通常可被红外线透射 IR 12仪器的热分辨力与什么同义 A 温度精度B 自销可辨温度差 C 温度重复性D 最小点尺寸 IR 13仪器的瞬时点尺寸相关于 A 瞬时视场和工作距离B 热分辨力 C 频带宽和工作距离D 反映速度和工作距离 IR 14仪器的热分辨力 A 随靶温升高而改善B 随靶温升高而恶化 C 不论靶温如何 保持不变D 随工作距离增大而改善 IR 153 5mm 的频谱范围适于仪器 A 测量零下温度的靶B 在特长工作距离下测量靶 C 测量温度高于 200 的靶D 在升高的气温下测量靶 IR 16红外频谱滤波器加在仪器上 可将频带限制到什么程度 A 只有长于规定值的波长B 只有短于规定值的波长 C 只有两种规定值之间的波长D 以上全对 IR 17什么情况下 线性扫描器最适于得出薄板加工温谱图 A 薄板加工以匀速移动时B 辐射率已知时 C 加工材料是非灰体时D 薄板加工温度高于 200 IR 18大多数红外焦平面阵列成像器 A 使用比扫描辐射仪成本更高的光学仪器 B 频谱分辨力优于扫描辐射仪C 热分辨力优于扫描辐射仪 D 诊断特性优于扫描辐射仪 IR 19测量非灰体靶的温度时 A 观测角并不严格B 总是假设辐射率为 1 0 C 表面附近的反射可忽略D 背景中的热源会引起误差 IR 20通常非光滑金属表面有何特征 A 辐射率高而均匀B 辐射率低而均匀 C 呈非灰体特性D 呈低频谱反射率 IR 21热扩散率是 A 金属高而多孔材料低B 所有金属均相同 C 金属低而多孔材料高D 所有多孔材料均相同 IR 22材料内温度变化的三维阻力称为 A 漫反射率B 热隙透率 C 热导率D 温谱透射率 第四章 泄漏检测 LT LT 1下列哪些设备或构件可作为 LT 对象 A 管道和压力容器B 冷凝管 C 真空室D 以上夹是 LT 2氦质谱仪用于下列哪种 NDT 法 A X 射线谱分析B 光学全息照相C 声全息照相 D 泄漏检测E B 和 C LT 3下列哪种方法是 LT 法 A 气泡检测B 压力变化检测C 卤素 嗅探 D 以上均是 LT 4最灵敏的 LT 法是 A 气泡法B 压力变化法C 知谱仪法D 液体渗透法 LT 5在试件与周围环境间造成不同的压力 这是下列哪种 NDT 法的要素 A X 射线衍射B 中子射线照相C 泄漏检测 D 射线照相E 涡流检测 LT 6试件内部抽真空 外部施加示踪气体 而检漏仪接到真空系统上 问此时使用 的是哪种检漏方式 A 静态检漏B 氦检漏C 动态检漏 D 卤素检漏E 嗅敏检漏 LT 7假定无明显泄漏而降压检测时温度上升 则检测时系统中的压力会 A 上升B 保持不变 C 下降D 先升而降到原水平 LT 8若检测过程中卤素检漏仪灵敏度失踪始终不变 则检测完成时下列哪一项是正 确的 A 无一定尺寸以上的漏孔被漏检B 试件总泄漏率低于一定值 C 检测过程中 仪器和检测工艺能检出一定尺寸的漏孔 D 以上均是 LT 9所有 LT 法都是与什么有关 A 大气压B 气流或液流 C 质谱仪分析D 氦流平均自由程 LT 10真空系统中 压力变化检漏灵敏度不只取决于所观测到的压力变化 还取决于 漏气程度 所谓漏气是指 A 加压气体的粘滞性B 正比于气体温度 C 检测容器壁内所吸收的气体释放出来 D 真空导管漏孔引起的检测压力下降 E 保持真空时 排空系统中的气体最终泄漏到系统外部现象 第五章 液体渗透检测 PT PT 1液体渗透剂进入缺陷的趋势主要与什么有关 A 渗透剂粘度B 毛细作用力C 渗透剂化学惰性 D 渗透剂比重E 以上都是 PT 2PT 可用于 A 探测和评定试件中的各种缺陷B 探测和测定试件中的缺陷长 宽 深 C 测定试件的拉伸强度D 探测表面开口缺陷 PT 3下列哪一项不是 PT 应用的特性 A 此法可精测裂纹等缺陷的深度B 此法可用于现场大件检验 C 此法可发现表面浅缺陷 D 用不同渗透材料 此法可得不同灵敏度 PT 4渗透材料所用染料发出的光 其波长范围不同于激发发射的光 此特性称为 A 发射率B 辐照C 黑光 D 频谱间歇E 荧光 PT 5用后乳化荧光渗透剂时 乳化剂可在工件表面保留时间的长短对检出浅缺陷和 重要 此最佳时间应 A 10 sB 5sC 2 3 minD 由实验确定 PT 6什么情况下 红色渗透剂主要靠白背景来显示缺陷 A 用干显像剂B 用着色渗透剂C 用后乳化荧光屏渗透 剂 D 用湿显像剂E 用着色渗透剂 紫外线 PT 7去除试件表面多余水洗渗透最常用的方法是 A 用湿布擦除B 用水喷洗 C 直接用水龙头冲洗D 将工件浸入水中 PT 8通常认为下列哪种渗透法灵敏度最低 A 水洗型着色渗透法B 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法 C 水洗型荧光渗透法D 后乳化型着色渗透法 PT 9用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剂作 PT 时 去除工件表面多余渗透剂的方法有几种 为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 下列哪种方法一般认为最适用 A 以 10Lb in2 psi 的压力在表面喷射溶剂 B 先用溶剂浸渍的布擦拭 再用干布擦去 C 先用蘸有溶剂的布擦拭 再用干布擦去 D 先干擦 再用蘸有溶剂的布擦拭 最后用干布擦去 PT 10对已作过 PT 的试件重作 PT 时会有什么问题 A 渗透剂可能在表面形成液珠 B 残留在缺陷中的渗透剂可能不易溶解 重检查有可能造成漏检 C 渗透剂颜色亮度会大量走失D 以上说法都不对 PT 11检查渗透材料总体性能的常用方法是 A 测定渗透剂粘度B 测定渗透剂湿度 C 比较人工裂纹试样的两部分D 以上都是 PT 12在后乳化渗透法中 乳化剂的作用是 A 使渗透剂更快地渗入深而紧闭的裂纹 B 与表面渗透剂起反映 以使渗透剂可水洗 C 给渗透剂加荧光染料D 提供涂层 使干粉显像剂能附着其上 E 乳化表面油或油脂 使之易于清除 PT 13对 PT 用的显像剂 下列哪种说法不妥 A 显像剂通常有强荧光 B 检验过程中 有些显像剂能提供对比背景 C 多余的渗透剂清除后 显像剂会吸收或渗开缺陷中的残留渗透剂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PT 14铸件表面冷隔的渗透显示一般呈 A 断续线状B 一群小显示C 光滑连线 D 大球形显示E 因冷隔在表面闭合 故无显示迹象 PT 15裂纹类缺陷一般呈 A 圆形显示B 直线或锯齿状曲线 C 宽而模糊的显示D 不规则圆形或长孔状 PT 16PT 中 工件表面杂散的圆形显示可能是 A 疲劳裂纹B 气孔C 焊缝结疤 D 热撕裂E 磨削裂纹 PT 17下列哪一种显示是 PT 典型的非相关显示 A 由工件几何形状或设计外形引起的显示 B 非磁性显示C 多重显示 D 非线性显示E 工件低应力区显示 PT 18下列哪种情况最能说明用喷砂清理待 PT 表面会造成的后果 A 缺陷会被封闭B 油污可能侵入缺陷 C 喷砂操作中的砂会打进缺陷D 喷砂操作会将缺陷引入工件 PT 19锻件折叠的渗透剂显示一般呈 A 圆形或近似圆形的显示B 密集显示 C 细长显示D 虚线状 PT 20铝合金试件作 PT 后 要进行彻底清洗 因为 A 渗透剂中的酸会引起严重腐蚀 B 湿显像剂中的碱及大多数乳化液都可能引起表面点蚀 特别是在潮湿空气 中 C 检测残留的油污会严重妨碍铝合金表面的涂层施加 D 渗透剂与铝的化学反应会起火 PT 21渗透剂可用于 LT 条件是 A 表面清洁B 工件两面均可接近C 在液压试验中加以稀释 D 用荧光示踪有效E 以上全是 PT 22下列哪种缺陷可在轧制棒材中发现 A 气孔B 收缩折叠C 裂纹D 未焊透 PT 23阳极化表面通常不适于作高灵敏度 PT 因阳极化处理产生的转换层 A 特别光滑B 有许多微孔C 有残余碱会妨碍渗透 D 不能用普通方法清洗E 与渗透材料接触会产生剥落 PT 24下列哪种 PT 法通常不需要电源 A 水洗型荧光渗透法B 后乳化荧光渗透法 C 着色渗透法D 以上方法均不需要电源 PT 25对表面粗糙的焊缝作 PT 下列哪种说法是对的 A 后乳化法优于水洗型法 B 为暴露所有近表面缺陷 焊缝表面必须磨平 C 使用溶剂去除型法 最好用水悬液显像剂 D 表面粗糙的焊缝不能用任何 PT 法作有效检测 E 以上说法都不对 第六章 磁粉检测 MT MT 1下列哪种材料不能用 MT 法 A 高合金钢B 工具钢C 铜合金 D 铁素体不锈钢E C 和 D MT 2可被磁铁强烈吸引的材料称为 A 磁化材料B 非磁性材料C 铁磁性材料D 磁性材料 MT 3磁力线 磁场 方向与磁化电流方向有何关系 A 相平行B 相垂直C 成 45 D 成任意角度 MT 4磁通量是指 A 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B 磁流通过空间的方式 C 磁场中的磁力线熟D 只指永久磁铁 MT 5使工件处于极性不断变换 而强度逐渐减小的磁场中 可达到什么目的 A 工件磁化B 工件退化 C 磁场剩磁增大D 深层缺陷更易探出 MT 6周向磁化用于检测 A 周向裂纹B 纵向裂纹 C 圆柱工件中与工件长轴相垂直的缺陷 D A 和 C MT 7哪种磁化法是电流直接通过工件 因而所建磁场与电流方向相垂直 A 纵向线圈B 线圈磁化C 中心导体磁化 D 以上均是E 以上均非 MT 8下列哪一项是触棒法的主要缺点 A 磁场方向可能弄错B 检验表面会被电弧烧伤 C 会出现磁饱和D 操作者眼睛会被弧光刺伤 MT 9边通电边加磁悬液检验工件的方法称为 A 连续法B 干粉法C 剩磁法D 退磁法 MT 10 圆筒内壁怎样磁化最好 A 同通电磁化B 两端用触头 C 用中心导体 导体置于两触头间 D 用横放在螺线管中的导体 MT 11 用触棒法作 MT 的电流值根据什么来确定 A 工件厚度B 触棒间距C 触棒直径 D 工件全长E 以上全是 MT 12 什么情况下 工件通常不必退磁 A 小件B 用连续法检验 C 检验后工件要经热处理硬化D 检验后眼焊接的高碳钢 MT 13 与湿法相比 干法有何优点 A 检测表面细小裂纹灵敏B 对不规则工件表面覆盖范围充分 C 用便携式设备易于现场检验D 检测许多小零件速度快 MT 14 什么情况下 最好用荧光磁粉而不用普通磁粉 A 工件庞大 笨重时B 室内有现成荧光灯可利用时 C 工件是铁路专用时D 要提高微小缺陷的检测速度和可靠性 MT 15 功能最多的 MT 设备是 A 便携式探伤机B 固定卧式探伤机C 移动式发动机 D 自动式探伤机E 要提高微小缺陷的检测速度和可靠性 MT 16 什么情况下认为 MT 法优于 PT 法 A 被检工件表面有腐蚀时B 表面阳极化时 C 工件有涂层时D 工件是奥氏体钢是 MT 17 用直流电磁化发现一磁痕 为确定是表面或近表面缺陷所致 下一步理应如何 A 用冲击电流重新检验B 退磁后再加磁粉 C 用大电流重新检验D 用交流电重新检验 MT 18 工件的 MT 要求也应包括 A 制造和使用手册B 图纸上注明要作 MT C 要用的检验程序和验收标准D 检测方法和使用条件 MT 19 MT 可用于电镀工件和油漆工件 这种说法对不对 A 对 无论涂层厚度多少B 对 只要根据涂层厚度增大磁通密度 C 只适用于周向磁化D 任何情况下都不对 MT 20 哪种磁化电流最宜检出疲劳裂纹 A DCB ACC 半波 DC D 全波整流 DCE 只要电流正确 以上均可 MT 21 焊缝盖面发现有星形磁痕 这表明有什么缺陷 A 冷裂纹B 弧坑裂纹C 夹渣 D 未熔合E 电弧烧伤 MT 22 对表面粗糙的焊缝作 MT 如何获得最高灵敏度 A 用金属丝刷将表面夹渣 鳞皮清除掉 B 应使用标准焊缝试样作比较 C 焊缝上涂层D 将焊缝打磨到与板面一样平 第七章中子射线照相检测 NR NR 1强度最大的热中子源是 A 同位素 Cf 252B 加速器C 核反应堆D 以上均非 NR 2快中子射线照相用的中子是从哪里得到的 A 加速器B 放射性源C 反应堆 D 以上全是E 以上均非 NR 3中子射线照相用的放射源是 A Pu 239B Co 60C Cs 137 D Cf 252E 以上全是 NR 4中子能量的测量单位是 A CiB RC 半衰期 D EvE REM NR 5对中子射线照相用的热中子束通常要求有什么特点 A 射线强度低B 快中子强度较低 C 扩散角小D A 和 B NR 6使中直减慢的材料称为 A 慢化剂B 累积器C 限制器 D 减压器E 准直器 NR 7用 Gd 屏作直接中子射线照相时使胶片感光的主要辐射粒子是 A 射线B 电子C 射线D 光发射 NR 8用转换法作中子射线照相 要求成像屏 A 放在胶片后B 放在胶片前C 很薄 D 变为放射性E 发光 NR 9下列哪种中子射线照相转换屏 金属箔 不能用于间接射线照相 A Dy 镝 B In 铟 C Gd 钆 D Au 金 NR 10中子射线照相最适用的胶片是 A 红敏胶片B 瞬时型胶片C 工业 X 射线胶片 D 医用 X 射线胶片E 不含卤化银的乳剂 NR 11受热中子照射的材料 A 照射中止后至少 3 分钟不得用手拿 B 必须存放在铅房内C 中子照射停止后 含后放射性 D 要用中子计数器进行监控E 不含放射性 没有什么问题 NR 12铅是 A 良好的中子屏蔽材料B 会被中子照射腐蚀 C 较差的中子吸收体D 有效的转换屏 NR 132mm 厚的塑料会使中子束衰减一半 则 20mm 厚会使它衰减到约多少 A 1 10B 1 20C 1 100 D 1 200E 1 1000 NR 14下列哪些是减速快中子源的常用材料 A 铝 镁 锡B 水 塑料 石蜡 石墨 C 氖 氩 氙D 钨 銫 锑 钶 NR 15用中子射线照相取代 X 射线照相的主要原因是 A 成本较低B 分辨率交稿 C 能使 X 射线不能透照成像的工件和材料呈像 D 透照工艺较 X 射线简单 NR 16中子透过试件在胶片上产生的照相记录称为 A 荧光屏成像B 射线底片 C 同位素复制品D 径迹蚀刻照片 NR 17中子与 X 射线在吸收上的许多差别 说明这两种技术 A 会引起辐射问题B 可互补C 可互换使用 D 均可用于含氢材料的成像 效果一样好E 在方法上无关 NR 18热中子的穿透能力取决于 A 被透材料的衰减特性B 照射时间 C 源 胶片距离D 以上都是 NR 19使用转换曝光法 是因为 A 不受主射线中 射线的影响 B 得到的射线照相灵敏度优于用钆屏的直接曝光法 C 其速度比直接曝光法快 D 此法所用金属只放出能量约 70KeV 的内转换电子 NR 20直接中子射线照相法怎样能获得较高分辨率 A 将铅增感屏置于钆屏与胶片之间 B 增大准值系统的 L D 值 C 增加曝光时间D 增大工件与胶片间距离 NR 21用 Cf 252 源进行中子射线照相的主要优点是 A 携带方便B 每单位中子流的成本低于其他中子源 C 分辨率高D 使用寿命长 NR 22中子射线照相的质量最好用什么来确定 A 参考标准B 象质计C 中子流量值D 黑度计读数 NR 23用什么方法可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