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学生认真听讲心惯的研究.doc_第1页
怎样培养小学生认真听讲心惯的研究.doc_第2页
怎样培养小学生认真听讲心惯的研究.doc_第3页
怎样培养小学生认真听讲心惯的研究.doc_第4页
怎样培养小学生认真听讲心惯的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怎样培养小学生认真听讲心惯的研究小学阶段是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刚入学的小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需要慢慢适应,很多方面都需要教师的指导,而倾听习惯的培养在低年级尤为重要。所以,培养低年级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对教师来讲责任重大。学生只有会听,才能去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根据低年级孩子好动、好奇心强、爱随便讲话、好胜心强、爱模仿等特点,教师要采用适合他们的方法,以促进孩子认真听讲习惯的养成。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低年级孩子由于年龄小,有的学生活泼、好动,因此不会听课,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倾听”就是“用心细听”,是人们日常交往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需要教师耐心的倾听,更要培养学生耐心倾听的习惯。学生只有在课堂上认真听教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进行。低年级的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时常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如做小动作、回头说话等,对老师和同学的发言置之不理,老师讲一会儿课就要组织纪律。这种现象,与孩子年龄小、自制力差和班额大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那么,我们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让学生正确表现,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是我们研究的主题.二、实验措施。1设计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认真倾听的兴奋点我们在教学中如果教学语言生涩、呆板,学生学起来就会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尽量做到语言精炼、准确、通俗易懂,而又生动、活泼,经常创设故事性、游戏性、趣味性且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景,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如:在教一年级上册的“统计”这一部分时,我提前收集本班学生的鞋号,并把每一个学生鞋号写到卡片上(4种鞋码,共35张),课堂上,我对孩子说:“咱们要进行体操表演,要统一去购买靴子,到底每种鞋号各有多少呢?需要我们一起来数一下,能行吗?”孩子大声说:“行”。我快速报号:“19号、22号、19号、21号、20号”我报了一半时,学生已经开始抱怨:“老师说的太快,听不清。”,“老师,能不能慢一点”接着我又报了一次”,这次,我放慢了速度,学生竖起耳朵听,竟然没有一个走神的.显然,每个学生的小耳朵都竖了起来,每个孩子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教师讲的投入,学生听得认真。2、提供参与的机会,体验参与的快乐给学生尽可能多的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让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这种听讲势必缺乏一种“我要学”的参与意识。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因,对于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是极为不利的。只有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下的听讲,才能真正做到专心。例如在教学“进位加法”时,先让学生把不同的算法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互相评价:你最欣赏那一种?为什么?你还想对谁说些什么?让学生自己也说一说,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准备怎样改进?学生在多向信息交流中倾听别人发言,主动参与学习,学会欣赏别人,修正自己,提高学生倾听的能力,从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体验了参与的快乐。还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 ”让学生参与,提高学生听的兴趣.3、适时“玩点小花招”,让课堂五彩斑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认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专心倾听习惯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虽不起眼,但效果显著。有时我会用“欲擒故纵”的方法,当上课有个别学生不听讲,我会故意压低声音说“有同学没听讲,咱们就让他听不见,内容可精彩啦!现在老师用小声讲,只讲给专心倾听的同学听。”于是,我压低声音,这么一来,教室马上会静悄悄地,都竖着耳朵听,生怕自己听不见,吃了亏。每天下午的课,学生经常无精打采,出现疲劳状态,这时,我就会让学生站起来,我说口令,学生做相反动作,或我在心中选定一名学生,其他学生可以从性别、衣着、性格等方面向我发问,我只能回答“是”或“不是”,如学生问:“是男的吗?”我回答:“不是”“扎一个辫子吗?”回答“是”范围越来越小,学生最终能猜出来。也可形成约定,如用对口令的形式:老师说“小耳朵”,学生答“仔细听”;“一二三快坐好”等。形式多样的“小花招”,带给了学生轻松、愉悦,看似做了一些与课堂无关的活动,浪费了几分钟,却调动了学生倾听的欲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让学生对数学课堂总充满着期待、向往,这样就相当于让学生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保持精力充沛。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收获了许多课外知识,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4、边听边想,让倾听更有效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有没有更好的建议;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做好练习。我们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且边听、边想,要眼、耳、脑、手积极的运动起来,第一,先让学生听懂。课堂上不论老师讲或学生发言,我会适时追问一句:“刚才某某讲的听懂了吗?你能把他的意思或提的问题给大家再说说吗?第二,让学生在倾听别人发言时,眼睛看着对方。上课孩子们发言时,我们常提出这样的要求“请大家认真听,有什么问题可以及时提出。”学生上台讲时我们要求学生对着大家。当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时,我会提出“你和他的想法有什么不同?”“某某和某某的想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就会用心去听,不易走神。我们也经常鼓励学生:“某某听得真认真,大家没有发现的问题居然听出来了。”第三,教师讲话不要罗嗦和重复。给学生提出问题或布置作业只讲一遍,不再重复。用这样的方法养成学生听讲“专注、认真、不走神”的好习惯。7实施教学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倾听。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表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正确适当的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听”的培养中,千万不要吝啬赞扬,要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8教给合适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倾听。方法之一:“听”的要求要到位。学会倾听要“五心”,也就是倾听时要做到:一要专心。无论是听教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教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细心。当别人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用,相互促进。 方法之二: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在课堂内外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要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教师首先应带头专心倾听,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决不在学生发言时做其他事,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的“倾听”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尊重,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方法三:学生在总结“听”的方法基础上,学会倾听要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除了让学生想听外,我适时地诱导点拨。使学生学会听,并总结出听的方法:1、要眼睛看着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2、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想法一致时,则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如不同则听取结果后再发表自己的建议。要让学生明白听别人讲话,不是只听“热闹”,而是带着问题去听。在大脑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都会认真听取同学的看法。 方法四:适当的训练我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做到认真听老师的讲课,认真听老师的提问,并能够独立思考;同时,我也注意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见解,在满足别人愉悦心理的同时,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别人的思考可以启发自己的思维或作为自己错误思考的借鉴。为了考查和训练学生的听力,我经常做如下的训练:(1)教师说题目,让学生听算;(2)教师讲解到关键处,让学生重讲;(3)学生回答某一问题后,让其他学生复述一遍等。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听懂教师的教学语言,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4)我们平时说人与人之间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而在培养学生注意力的习惯时,就要与学生进行眼神与眼神的交流。比如,我说:“我们现在训练一遍,看看谁看懂了老师眼神的意思。”这时候,我就会用眼睛关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大部分学生都会立刻坐得端正。眼睛看着老师,会发现有那么几个学生的眼神游离在我们的课堂外,或者自顾自地搞小动作。肯定有那么一两个同学,他发现了我的眼睛在注视着他,他马上明白我的眼神的意思了,会马上纠正错误马上放下尺子,马上坐端正了。我就会立刻欣赏他、表扬:“哦,某某太聪明了,他的眼睛是雪亮的,你看,他一看到老师的一个眼神,就明白老师的意思,你看,他坐得多端正啊。”慢慢地,我只要用眼睛看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