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通项公式及数列求和经典课例_第1页
数列通项公式及数列求和经典课例_第2页
数列通项公式及数列求和经典课例_第3页
数列通项公式及数列求和经典课例_第4页
数列通项公式及数列求和经典课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列通项公式及数列求和数列通项公式及数列求和 课例课例 一 设计理念 首先通过解剖导学案 让学生经历知识网络的自主构建 然后在汇报和例题解法展示活动中进行知 识网络的完善和思想 方法的总结提升 以导学案为载体 立足过程 增强解决数列综合题的能力 二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数列是函数概念的继续和延伸 几乎每年高考试卷中都会出 现一道数列综合题 且这一部分内容与函数 几何等内容联系较广 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 n 项和公式都 可以看作项数 n 的函数 是函数思想在数列中的应用 数列以通项为纲 数列的问题 最终归结为对数列 通项的研究 而数列的前 n 项和可视为数列的通项 通项及求和是数列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 n S n a 题之一 与数列极限及数学归纳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是高考对数列问题考查中的热点 本点的动态函数 观点解决有关问题 为其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等差 等比数列的学习已具备了解决类似问题的一定能力 本节课通过对数列前 n 项和的 求法的介绍与应用 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数列求和的通法与基本思路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由数列前项和表达式求通项公式的求法 n an n S n a 掌握由几种类型递推公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方法 累加法 累乘法 配凑构造新数列 n a 法 掌握两类典型的数列求和方法 错位相减法 裂项相消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加深对这些方法的理解 3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数列通项公式的研究 体会从特殊到一般 又到特殊的认识事物规律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 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 重难点分析 重点 掌握由递推公式求通项 数列求和的方法 难点 错位相减法 裂项相消法 三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与手段 先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梳理 再进行展示交流 然后进行例题探究与展示 让学生充分经 历学习与探究过程 四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教师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法 学生以导学案作为素材 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汇报 展示 通过同伴互助不断完善知识网 络 五 教学手段与媒体 多媒体和导学案相结合 六 课前准备 教师 导学案 课件 学生 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 为小组展示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学 内容 双边 活动 设计 意图 小小 组组 展展 示示 活动一 类型类型 1 已知数列前项和表达式 求通项公式的 n an n a 方法 类型类型 2 形如的递推数列通项公式求法 1 nfaa nn 类型类型 3 形如的递推数列通项公式求法 1 nf a a n n 类型类型 4 形如的递推数列通项公式求法 1nn apaq 活动二 1 错位相减法 错位相减法 2 裂项相消法 裂项相消法 1 n nd 1 21 21 nn 学生代表展 示自主梳理 结果 培养学生自主 归纳总结能力 自信心和语言 表达能力 交交 流流 完完 善善 教师引导全 班学生对展 示结果进行 完善 通过同伴互助 逐步完善知识 网络 网 络 构 建 教教 师师 点点 评评 教师对学生 展示和交流 的结果进行 总结 点评 对学生展示活 动进行归纳 指出存在的问 题 例 题 研 讨 小小 组组 展展 示示 活动三 例 1 已知数列 n a前n项和为 n S 求下列条件下数列的通 项公式 n a 252 n n S 2 1 a 23 1 naa nn 1 1 a 2 1 1 na n n a nn 1 1 a 23 1 nn aa 活动四 变式训练 1 已知数列 n a前n项和为 n S 求下列条件下数列的通项公 教师引导学 生进行合作 探究和小组 代表展示结 果 培养学生的合 作意识和探究 精神 通过生 生是为碰撞相 互启迪 式 1 3 1 nn aS n nn aaa2 1 11 nn a n n aa 2 4 11 1 5a 且 1 34 nn aa 活动五 例 2 设 2Nnna n n 求数列 n a前n项和 n S 设 1 1 4 2 n bn Nn 求数列 n b前n项和 n T 交交 流流 补补 充充 教师引导全 班学生对展 示结果进行 评价 补充 发挥集体智慧 拓拓 展展 延延 伸伸 活动六 变式训练 若 则 1 3521 110 111 1 22 31 x xN x x x 对正整数 若曲线在处的切线与轴交n 1 n yxx 2x y 点的纵坐标为 则的前项和为 n a 1 n a n n 拓展学生的思 维 把学生的 思维进一步推 向深度 通通 法法 总总 结结 教师引导学 生总结数列 的通项与求 和的通性通 法 收 获 与 感 悟 知识点 数学方法 数学思想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引导学 生从左栏三 个角度进行 反思 数学知识和思 维的内化 八 作业布置 1 求下列条件下数列的通项公式 n a 12 3 11 nn aaa134 2 11 naaa nn 1 2 3 2 11 n n n a a aa 23 1 11 nn SSS 2 23 4 2 1121 Nnnaaaaa nnn 1 6a 1 23n nn aa nN n nn Sa 2 8 3 23 1 11 nn SSS 2 设数列的前项和为 已知 n an n S 1 1 a 1 42 nn Sa I 设 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 II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1 2 nnn baa n b n a 数列通项公式及数列求和 课例 一 课例描述 第一次授课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掌握由求通项的求法 n s n a 2 掌握由几种类型递推公式求通项的方法 累加法 累乘法 配凑构造新数列法 n a 3 掌握两种数列求和的方法 错位相减法 裂项相消法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掌握由递推公式求通项的几种方法 数列求和 错位相减法 裂项相消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用配凑法来构造新数列 等差或等比数列 并由此求出通项 n a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系统地进行了第一轮总复习 对数列问题有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 本节课内容多 类型多样化 解决的方法较多 学生不容易把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 问题引入一 问题引入 已知数列前项和为 求下列条件下数列的通项公式 n an n S n a 252 n n S2 1 a23 1 naa nn 1 1 a 2 1 1 na n n a nn 1 1 a23 1 nn aa 思考 1 以上四个小题分别用什么方法 2 我们是怎么知道要用这些方法的 能不能把它模型化 二 方法讲解二 方法讲解 求通项求通项 类型类型 1 已知求 用公式 n S n a 1 1 1 2 n nn S n a SSn 类型类型 2 形如 叠加法 1 nfaa nn 112211 nnnnn aaaaaaaa 1 1 2 1 f nf nfa 类型类型 3 形如 叠乘法 1 nf a a n n 1232 1 12321 nnn n nnn bbbbb bb bbbbb 1 1 2 3 2 1 f nf nf nffb 类型类型 4 形如 配凑构造新数列法 1nn apaq 待定系数法 令满足 即 k 1 nn akp ak 1 1 nn apap k 上式与递推式作比较 应有 解出的值即可 1nn apaq 1 p kq k 求前求前项和项和n n S 1 错位相减法 错位相减法 若数列为等差数列 为等比数列 公比为 则数列的前项和可通过 n a n bq nnb an n S 而求得 nn qSS 2 裂项相消法 裂项相消法 公式 11 1 1 dnnddnn 三 例题精析三 例题精析 例 1 已知数列前项和为 求下列条件下数列的通项公式 n an n S n a 252 n n S2 1 a23 1 naa nn 1 1 a 2 1 1 na n n a nn 1 1 a23 1 nn aa 解 观察此等式 属于已知求 用公式 注意分类讨论 解得 n S n a 2 1 1 1 nSS nS a nn n 1 58 n n a 属于 用累加法 解得 1 nn aaf n 22 3 2 n nan 属于 用累乘法 解得 1 nn aaf n n an 1 属于 配凑构造等比数列法 解得 1nn apaq 132 1 n n a 经验总结 观察递推公式 分清类型 注意细节 例 2 设 求数列前项和 2Nnna n n n an n S 设 求数列前项和 1 1 4 2 n bn Nn n bn n T 解 n n nS2232221 32 1432 22322212 n n nS 由 得 132 22222 nn n nS 1 2 21 21 2 n n n 22 1 1 n n nS Nn 2 11 2 2 4 nnnn bn 2 11 2 4 1 2 1 2 3 1 1 2 nn Tn 2 1 1 1 2 1 1 2 nn 2 1 32 2 3Nn nn n 经验总结 观察通项 分清类型 采用适当方法 注意易错点 四 强化训练四 强化训练 1 已知数列前项和为 求下列条件下数列的通项公式 n an n S n a 1 3 1 nn aS n nn aaa2 1 11 且 nn a n n aa 2 4 11 1 5a 1 34 nn aa 答案 n n a 2 1 12 n n annan22 2 32 n n a 2 答案 10 xNx xx x 则若 110 1 1 32 1 21 1 12 531 1 2 1 2 n n ayxxxyn轴交点的纵坐标为处的切线与在若曲线对正整数 答案 项和为的前则数列n n an 1 22 1 n 五 高考链接五 高考链接 1 2010 年新课标全国卷 17 设数列满足 n a 12 11 23 2 n nn aaa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n a 令 求数列的前项和为 nn nab n bn n S 2 2010 年山东卷 18 已知等差数列满足 的前项和为 n a26 7 753 aaa n an n S I 求及 n a n S II 令 求数列的前项和 1 1 2 n n a b Nn n bn n T 六 达标检测六 达标检测 1 求下列条件下数列的通项公式 n a 12 3 11 nn aaa134 2 11 naaa nn 1 2 3 2 11 n n n a a aa23 1 11 nn SSS 2 23 4 2 1121 Nnnaaaaa nnn 1 6a 1 23n nn aa nN n nn Sa 2 8 3 23 1 11 nn SSS 2 2009 年全国 2 卷 理科 19 题 设数列的前项和为 已知 n an n S 1 1 a 1 42 nn Sa I 设 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 1 2 nnn baa n b II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n a 七 课堂小结七 课堂小结 求通项求通项 类型类型 1 已知求 用公式 n S n a 2 1 1 1 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