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D B AC 第第 37 讲讲 空间夹角和距离空间夹角和距离 备注 备注 高三数学一高三数学一轮轮复复习习必必备备精品精品共共 42 讲讲 全部免全部免费费 欢欢迎下迎下 载载 一 一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1 能借助空间几何体内的位置关系求空间的夹角和距离 2 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 线面 面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 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 问题中的作用 二 二 命题走向命题走向 空间的夹角和距离问题是立体几何的核心内容 高考对本讲的考察主要有以下情况 1 空间的夹角 2 空间的距离 3 空间向量在求夹角和距离中的应用 预测 2010 年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察将侧重空间向量的应用求夹角 求距离 课本淡化 了利用空间关系找角 求距离这方面内容的讲解 而是加大了向量在这方面内容应用的讲解 因此作为立体几何的解答题 用向量方法处理有关夹角和距离将是主要方法 在复习时应加 大这方面的训练力度 题型上空间的夹角和距离主要以主观题形式考察 三 三 要点精讲要点精讲 1 空间中各种角包括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以及二面角 1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 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一般方法是通 2 0 过平行移动直线 把异面问题转化为共面问题来解决 具体步骤如下 利用定义构造角 可固定一条 平移另一条 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 顶 点选择在特殊的位置上 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的角 利用三角形来求角 2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是 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用的是射影转化法 2 0 具体步骤如下 找过斜线上一点与平面垂直的直线 连结垂足和斜足 得出斜线在平面的射影 确定出 所求的角 把该角置于三角形中计算 注 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是它和平面内任何一条直 线所成的一切角中的最小角 即若 为线面角 为斜线 与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所成的角 则有 3 确定点的射影位置有以下几种方法 斜线上任意一点在平面上的射影必在斜线在平面的射影上 如果一个角所在的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那么这一点在平面上的射影在 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角的两边的夹角相等 那么这一条直线在平面上 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两个平面相互垂直 一个平面上的点在另一个平面上的射影一定落在这两个平面的 交线上 利用某些特殊三棱锥的有关性质 确定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的位置 2 a 如果侧棱相等或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相等 那么顶点落在底面上的射影是底面三角形 的外心 b 如果顶点到底面各边距离相等或侧面与底面所成的角相等 那么顶点落在底面上的射 影是底面三角形的内心 或旁心 c 如果侧棱两两垂直或各组对棱互相垂直 那么顶点落在底面 上的射影是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4 二面角的范围在课本中没有给出 一般是指 解题时要注意图形的位置和题 0 目的要求 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常有三种方法 棱上一点双垂线法 在棱上任取一点 过这点在两个平面内分别引棱的垂线 这两条 射线所成的角 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面上一点三垂线法 自二面角的一个面上一点向另一面引垂线 再由垂足向棱作垂线 得到棱上的点 即垂足 斜足与面上一点连线和斜足与垂足连线所夹的角 即为二面角的 平面角 空间一点垂面法 自空间一点作与棱垂直的平面 截二面角得两条射线 这两条射线 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斜面面积和射影面积的关系公式 为原斜面面积 为射影面积 为斜 cos SSS S 面与射影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这个公式对于斜面为三角形 任意多边形都成立 是求二面角的 好方法 当作二面角的平面角有困难时 如果能找得斜面面积的射影面积 可直接应用公式 求出 二面角的大小 2 空间的距离 1 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 到直线的距离为点 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 常先找或作aa 直线所在平面的垂线 得垂足为 过 作的垂线 垂足为 连 则由三垂线定理aa 可得线段 即为点 到直线的距离 在直角三角形 中求出 的长即可 a 点到平面的距离 点 到平面的距离为点 到平面的垂线段的长 常用求法 作出 点 到平面的垂线后求出垂线段的长 转移法 如果平面的斜线上两点 到斜足 的距离 的比为 则点 到平面的距离之比也为 特别地 nm nm 时 点 到平面的距离相等 体积法 2 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异面直线间的距离为间的公垂线ba ba 段的长 常有求法 先证线段 为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 然后ba 求出 的长即可 找或作出过 且与 平行的平面 则直线 到平baa 面的距离就是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找或作出分别过且与 ba ba b 分别平行的平面 则这两平面间的距离就是异面直线间的距aba 离 根据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公式求距离 3 直线到平面的距离 只存在于直线和平面平行之间 为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平面间 的距离 3 4 平面与平面间的距离 只存在于两个平行平面之间 为一个平面上任意一点到另 一个平面的距离 以上所说的所有距离 点线距 点面距 线线距 线面距 面面距都是对应图形上两点 间的最短距离 所以均可以用求函数的最小值法求各距离 3 空间向量的应用 1 用法向量求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如右图所示 a b 是两异面直线 是 a 和 b 的法n 向量 点 E a F b 则异面直线 a 与 b 之间的距离是 n nEF d 2 用法向量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如右图所示 已知 AB 是平面 的 一条斜线 为n 平面 的法向量 则 A 到平面 的距离为 n nAB d 3 用法向量求直线到平面间的距离 首先必须确定直线与平面平行 然后将直线到平面的距离问题转化成直线上一点到平面 的距离问题 4 用法向量求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首先必须确定两个平面是否平行 这时可以在一个平面上任取一点 将两平面间的距离 问题转化成点到平面的距离问题 5 用法向量求二面角 如图 有两个平面 与 分别作这两个平面的法向量 与 则平面 与 所成的角跟法向量与所成的 1 n 2 n 1 n 2 n 角相等或互补 所以首先必须判断二面角是锐角还是钝 2 n 角 6 法向量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要求直线 a 与平面 所成的角 先求这个平面 的法向量与直线 a 的夹角的余弦n a b E F A BC n 1 n 4 易知 或者 an cosan an 2 四 四 典例解析典例解析 题型 1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例 1 1 直三棱住 A1B1C1 ABC BCA 点 D1 F1 分别是 A1B1 A1C1的中 0 90 点 BC CA CC1 则 BD1与 AF1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A B C D 10 30 2 1 15 30 10 15 解析 1 连结 D1F1 则 D1F1 11 2 1 CB BC D1F1 11C B BC 2 1 设点 E 为 BC 中点 D1F1BE BD1 EF1 EF1A 或其补角即为 BD1与 AF1所 成的角 由余弦定理可求得 故选 A 10 30 cos 1 AEF 2 2009 广东卷 理 本小题满分 14 分 如图 6 已知正方体 1111 ABCDABC D 的棱长为 2 点E是 正方形 11 BCC B的中心 点F G分别是棱 111 C D AA的中 点 设点 11 E G分别是点E G在平面 11 DCC D内的正投影 1 求以E为顶点 以四边形FGAE在平面 11 DCC D内的 正投影为底面边界的棱锥的体积 2 证明 直线 1 FG平面 1 FEE 3 求异面直线 11 E GEA与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 1 依题作点E G在平面 11 DCC D内的正投影 1 E 1 G 则 1 E 1 G分别为 1 CC 1 DD的中点 连结 1 EE 1 EG ED 1 DE 则所求为四棱锥 11FG DEE 的体积 其底 面 11FG DE面积为 111111 EDGRtFGERtFGDE SSS 221 2 1 22 2 1 又 1 EE面 11FG DE 1 1 EE 3 2 3 1 1 1111 EESV FGDEFGDEE z y x E1G1 5 2 以D为坐标原点 DA DC 1 DD所在直线分别作x轴 y轴 z轴 得 1 2 0 1 E 1 0 0 1 G 又 1 0 2 G 2 1 0 F 1 2 1 E 则 1 1 0 1 FG 1 1 1 FE 1 1 0 1 FE 01 1 0 1 FEFG 01 1 0 11 FEFG 即FEFG 1 11 FEFG 又FFEFE 1 1 FG平面 1 FEE 3 0 2 0 11 GE 1 2 1 EA 则 6 2 cos 11 11 11 EAGE EAGE EAGE 设异面 直线 11 E GEA与所成角为 则 3 3 3 2 1sin 例 2 已知正方体 ABCD A1B1C1D1的棱长为 2 点 E 为棱 AB 的中点 求 D1E 与平面 BC1D 所成角的大小 用余弦 值表示 解析 建立坐标系如图 则 2 0 0A 2 2 0B 0 2 0C 1 2 0 2A 1 2 2 2B 1 0 0 2D 2 1 0E 1 2 2 2AC 1 2 1 2D E 0 2 0AB 1 0 0 2BB 不难证明为平面 BC1D 的法向量 1 AC 11 11 11 3 cos 9 AC D E AC D E AC D E A D1E 与平面 BC1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9 3 点评 将异面直线间的夹角转化为空间向量的夹角 题型 2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例 3 PA PB PC 是从 P 点出发的三条射线 每两条射线的夹角均为 那么直线 0 60 A1 B1 C1 D1 A B C D E x y z 6 D PC 与平面 PAB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A B C D 2 1 2 2 3 3 3 6 解 构造正方体如图所示 过点 C 作 CO 平面 PAB 垂足为 O 则 O 为正 ABP 的中心 于是 CPO 为 PC 与平 面 PAB 所成的角 设 PC a 则 PO 故aPD 3 3 3 2 即选 C 3 3 cos PC PO CPO 思维点拨 第 2 题也可利用公式直接求得 coscoscos 例 4 2009 北京卷文 本小题共 14 分 如图 四棱锥P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 PDABCD 底面 点 E 在棱 PB 上 求证 平面AECPDB 平面 当2PDAB 且 E 为 PB 的中点时 求 AE 与 平面 PDB 所成的角的大小 解法解法 1 1 本题主要考查直线和平面垂直 平面与平面垂直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等基础知 识 考查空间想象能力 运算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AC BD PDABCD 底面 PD AC AC 平面 PDB 平面AECPDB 平面 设 AC BD O 连接 OE 由 知 AC 平面 PDB 于 O AEO 为 AE 与平面 PDB 所的角 7 O E 分别为 DB PB 的中点 OE PD 1 2 OEPD 又 PDABCD 底面 OE 底面 ABCD OE AO 在 Rt AOE 中 12 22 OEPDABAO 45AOE 即 AE 与平面 PDB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45 解法解法 2 2 如图 以 D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设 ABa PDh 则 0 0 0 0 0 0 0 0 0 0 A aB a aCaDPh 0 0 0 0ACa aDPhDBa a 0 0AC DPAC DB AC DP AC DB AC 平面 PDB 平面AECPDB 平面 当2PDAB 且 E 为 PB 的中点时 112 0 0 2 222 PaEaaa 设 AC BD O 连接 OE 由 知 AC 平面 PDB 于 O AEO 为 AE 与平面 PDB 所的角 1122 0 0 2222 EAaaaEOa 2 cos 2 EA EO AEO EAEO 45AOE 即 AE 与平面 PDB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45 点评 先处理平面的法向量 再求直线的方向向量与法向量夹角间的夹角转化为线面角 题型 3 二面角 例 5 在四棱锥 P ABCD 中 ABCD 为正方形 PA 平面 ABCD PA AB a E 为 BC 中点 1 求平面 PDE 与平面 PAB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用正切值表示 8 2 求平面 PBA 与平面 PD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解析 1 延长 AB DE 交于点 F 则 PF 为平面 PDE 与平面 PAD 所成二面角的棱 PA 平面 ABCD AD PA AB PA AB A DA 平面 BPA 于 A 过 A 作 AO PF 于 O 连结 OD 则 AOD 即为平面 PDE 与平面 PAD 所成二面角的平 面角 易得 故平面 PDE 与平 PAD 所成二面角的正切值为 2 5 tan AOD 2 5 2 解法 1 面积法 如图 AD PA AB PA AB A DA 平面 BPA 于 A 同时 BC 平面 BPA 于 B PBA 是 PCD 在平面 PBA 上的射影 设平面 PBA 与平面 PDC 所成二面角大小为 cos S PAB S PCD 2 450 即平面 BAP 与平面 PDC 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 45 解法 2 补形化为定义法 如图 将四棱锥 P ABCD 补形得正方体 ABCD PQMN 则 PQ PA PD 于是 APD 是两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 Rt PAD 中 PA AD 则 APD 45 即平面 BAP 与平面 PD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 45 例 6 1 2009 山东卷理 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 在直四棱柱 ABCD A1B1C1D1中 底面 ABCD 为等腰梯形 AB CD AB 4 BC CD 2 AA1 2 E E1 F 分别是棱 AD AA1 AB 的中点 1 证明 直线 EE1 平面 FCC1 2 求二面角 B FC1 C 的余弦值 解法一 1 在直四棱柱 ABCD A1B1C1D1中 取 A1B1的中点 F1 连接 A1D C1F1 CF1 因为 AB 4 CD 2 且 AB CD 所以 CDA1F1 A1F1CD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 CF1 A1D 又因为 E E1分别是棱 AD AA1的中点 所以 EE1 A1D 所以 CF1 EE1 又因为 1 EE 平面 FCC1 1 CF 平面 FCC1 所以直线 EE1 平面 FCC1 E A B C F E1 A1 B1 C1 D1 D F1 O P E A B C F E1 A1 B1 C1 D1 D 9 2 因为 AB 4 BC CD 2 F 是棱 AB 的中点 所以 BF BC CF BCF 为正三角形 取 CF 的中点 O 则 OB CF 又因为直四棱柱 ABCD A1B1C1D1中 CC1 平面 ABCD 所以 CC1 BO 所 以 OB 平面 CC1F 过 O 在平面 CC1F 内作 OP C1F 垂足为 P 连接 BP 则 OPB 为二面角 B FC1 C 的一个平面角 在 BCF 为正三角形中 3OB 在 Rt CC1F 中 OPF CC1F 11 OPOF CCC F 22 12 2 2 22 OP 在 Rt OPF 中 22 114 3 22 BPOPOB 2 7 2 cos 714 2 OP OPB BP 所以二 面角 B FC1 C 的余弦值为 7 7 解法二 1 因为 AB 4 BC CD 2 F 是棱 AB 的中点 所以 BF BC CF BCF 为正三角形 因为 ABCD 为 等腰梯形 所以 BAC ABC 60 取 AF 的中点 M 连接 DM 则 DM AB 所以 DM CD 以 DM 为 x 轴 DC 为 y 轴 DD1为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D 0 0 0 A 3 1 0 F 3 1 0 C 0 2 0 C1 0 2 2 E 3 2 1 2 0 E1 3 1 1 所以 1 31 1 22 EE 3 1 0 CF 1 0 0 2 CC 1 3 1 2 FC 设平面 CC1F 的法向量为 nx y z 则 1 0 0 n CF n CC 所以 30 0 xy z 取 1 3 0 n 则 1 31 131 00 22 n EE 所以 1 nEE 所以直 线 EE1 平面 FCC1 2 0 2 0 FB 设平面 BFC1的法向量为 1111 nx y z 则 1 11 0 0 n FB n FC 所以 1 111 0 320 y xyz 取 1 2 0 3 n 则 1 2 130032n n 2 1 3 2n 22 1 20 3 7n E A B C F E1 A1 B1 C1 D1 D x y z M 10 所以 1 1 1 27 cos 7 27 n n n n n n 由图可知二面角 B FC1 C 为锐角 所以二面角 B FC 1 C 的余弦值为 7 7 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直棱柱的概念 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和二面角的计算 考查空间 想象能力和推理运算能力 以及应用向量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2 2009 安徽卷理 本小题满分 本小题满分 13 分 分 如图 四棱锥 F ABCD 的底面 ABCD 是菱形 其对角线 AC 2 BD 2 AE CF 都与平 面 ABCD 垂直 AE 1 CF 2 I 求二面角 B AF D 的大小 II 求四棱锥 E ABCD 与四棱锥 F ABCD 公共部分的体积 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直线 直线与平面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相交平面所成二面角以 及空间几何体的体积计算等知识 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利用综合法或向量法 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能力 本小题满分 13 分 解 I 综合法 连接 AC BD 交于菱形的中心 O 过 O 作 OG AF G 为垂足 连接 BG DG 由 BD AC BD CF 得 BD 平面 ACF 故 BD AF 于是 AF 平面 BGD 所以 BG AF DG AF BGD 为二面角 B AF D 的平面角 由FCAC 2FCAC 得 4 FAC 2 2 OG 由 2 2 OBOG OBOD 得2 2 BGDBGO 11 向量法 以 A 为坐标原点 BD AC AE 方向分别为 x 轴 y 轴 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 间直角坐标系 如图 设平面 ABF 的法向量 1 nx y z 则由 1 1 0 0 nAB nAF 得 2 0 2 220 xy yz 令1z 得 2 1 x y 1 2 1 1 n 同理 可求得平面 ADF 的法向量 2 2 1 1 n 由 12 0n n 知 平面 ABF 与平面 ADF 垂直 二面角 B AF D 的大小等于 2 II 连 EB EC ED 设直线 AF 与直线 CE 相交于点 H 则四棱锥 E ABCD 与四棱锥 F ABCD 的公共部分为四棱锥 H ABCD 过 H 作 HP 平面 ABCD P 为垂足 因为 EA 平面 ABCD FC 平面 ABCD 所以平面 ACFE 平面 ABCD 从而 PAC HPAC 由1 HPHPAPPC CFAEACAC 得 2 3 HP 又因为 1 2 2 ABCD SAC BD 菱形 故四棱锥 H ABCD 的体积 12 2 39 ABCD VSHP 菱形 评析 1 用法向量的方法处理二面角的 问题时 将传统求二面角问题时的三步曲 找 证 求 直接简化成了一步曲 计算 这表面似乎谈化了 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但实质不然 向量法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 求更高 也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体现了教育改革的精神 2 此法在处理二面角问题时 可能会遇到二面角的具体大小 12 问题 如本题中若取时 会算得 从 2 3 1 2 3 2 n 2 1 cos 21 nBB 而所求二面角为 但依题意只为 因为二面角的大小有时为锐 120 60 角 直角 有时也为钝角 所以在计算之前不妨先依题意判断一下所 求二面角的大小 然后根据计算取 相等角 或取 补角 2 解析 球的半径是 R 三点都在球面上 两点和两点的球O1 A B C A B A C 面距离都是 则 AOB AOC 都等于 AB AC 两点的球面距离是 4 4 B C 3 BOC BC 1 过 B 做 BD AO 垂足为 D 连接 CD 则 CD AD 则 BDC 是二面 3 角的平面角 BD CD BDC 二面角的大小是 BOAC 2 2 2 BOAC 2 选 C 题型 4 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例 7 如图 已知正方体 棱长为 1 A 1 B 1 C 1 Da 求异面直线 与 的距离 1 B 1B 解法一 连结 交 的中点 取的中点 连结 1 CC 交于 连 则 过 作 交CB1 1 AC 1 ACOM 于 则 1 ACEF 又斜线的射影为 1 AC BDFEACBD 1 同理 为 与的公垂线 由于 为的中点 CBEFCBAC 111 EF CB1 1 CC MEC 1 BEB 2 1 1 BE ME BB MC 故 2 5 BMaMBBE 3 5 3 2 3 2 BM BE BO BF 3 2 BFa 3 2 aBFBEEF 3 3 22 解法二 转化为线面距 1 A 1 C 1 D 13 A B C DO S x y z 图 2 因为 平面 平面 故 与的距离就是 到平面CDB 11 CB1CDB 11 CB1 的距离CDB 11 由 即 得 BCBDCDBB VV 1111 aaha 2 2 2 1 3 1 2 4 3 3 1 ah 3 3 解法三 转化为面面距 易证平面 平面 用等体积法易得 到平面CDB 11 BDA1 的距离为 BDA1a 3 3 同理可知 到平面的距离为 而 1 CCDB 11 a 3 3 aCA3 1 故两平面间距离为 a 3 3 解法四 垂面法 如图 平面 CDB 111111111 OODBCADB 平面 平面平面 故 O 到平面 11D BCCOO 11 CCOO 11 CDB 11 CO1 111 DBO 的距离为斜边上的高 CDB 11 OCORt 1 a a aa CO OOOC h 3 3 2 3 2 2 1 1 解法五 函数最小值法 如图 在上取一点 M 作 MEBC 于 E 过 E 作 ENBD 交 BD 于 N 易知 MN 为 BD 与的公垂线时 MN 最小 CB1 设 BE CE ME EN xxa x 2 2 MN 22 2 1 xax 22 2 2 3 aaxx 32 3 2 3 2 2 a ax 当时 时 ax 3 2 aMN 3 3 min 例 8 如图 2 正四棱锥的高SABCD 底边长 求异面直线和2SO 2AB BD 之间的距离 SC 分析 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则 22 0 22 A 22 0 22 B 1 A 1 B 1 C 1 D O 1 O 14 22 0 22 C 22 0 22 D 0 0 2 S 2 2 0 DB 22 2 22 CS 令向量 且 1 nx y nDB nCS 则 0 0 n DB n CS 1 2 2 0 0 22 1 2 0 22 x y x y 0 2 20 xy xy 2 2 x y 2 2 1 n 异面直线和之间的距离为 BDSC OC n d n 22 0 2 2 1 22 2 2 1 222 1 10 2 5 5 2 2 1 题型 5 点面距离 例 9 2009 江西卷文 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 在四棱锥PABCD 中 底面ABCD是矩形 PA 平面ABCD 4PAAD 2AB 以BD的中点O为球心 BD为直径的球面交PD于 点M 1 求证 平面ABM 平面PCD 2 求直线PC与平面ABM所成的角 3 求点O到平面ABM的距离 解 方法 一 1 证 依题设 在以 为直径的球面上 则 因为 平面 则 又 所以 平面 则 因此有 平面 所以平面 平面 设平面 与 交于点 因为 所以 平面 则 由 1 知 平面 则 MN 是 PN 在平面 ABM 上的 射影 所以 PNM 就是PC与平面ABM所成的角 O A P B C M D O N A P B C M D z x y 15 且PNMPCD tantan2 2 PD PNMPCD DC 所求角为arctan2 2 3 因为 O 是 BD 的中点 则 O 点到平面 ABM 的距离等于 D 点到平面 ABM 距离的一半 由 1 知 平面 于 M 则 DM 就是 D 点到平面 ABM 距离 因为在 Rt PAD 中 4PAAD PDAM 所以M为PD中点 2 2DM 则 O 点到平面 ABM 的距离等于2 方法二 1 同方法一 2 如图所示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0 0 0 A 0 0 4 P 2 0 0 B 2 4 0 C 0 4 0 D 0 2 2 M 设平面ABM的一个法向量 nx y z 由 nAB nAM 可得 20 220 x yz 令 1z 则1y 即 0 1 1 n 设所求角为 则 2 2 sin 3 PC n PC n 所求角的大小为 2 2 arcsin 3 3 设所求距离为h 由 1 2 0 1 2 0 OAO 得 2 AO n h n 15 2009 江西卷理 本小题满分 12 分 在四棱锥PABCD 中 底面ABCD是矩形 PA 平面ABCD 4PAAD 2AB 以AC的中点O为球心 AC为直径的球面交PD于 点M 交PC于点N 1 求证 平面ABM 平面PCD 2 求直线CD与平面ACM所成的角的大小 3 求点N到平面ACM的距离 解 方法一 1 依题设知 AC 是所作球面的直径 则 AM MC 又因为 P A 平面 ABCD 则 PA CD 又 CD AD 所以 CD 平面 则 CD AM 所以 A M 平面 PCD N O D M C B P A 16 所以平面 ABM 平面 PCD 2 由 1 知 AMPD 又PAAD 则M是PD的中点可得 2 2AM 22 2 3MCMDCD 则 1 2 6 2 ACM SAM MC 设 D 到平面 ACM 的距离为h 由 D ACMMACD VV 即2 68h 可求得 2 6 3 h 设所求角为 则 6 sin 3 h CD 6 arcsin 3 1 可求得 PC 6 因为 AN NC 由 PNPA PAPC 得 PN 8 3 所以 5 9NC PC 故 N 点到平面 ACM 的距离等于 P 点到平面 ACM 距离的 5 9 又因为 M 是 PD 的中点 则 P D 到平面 ACM 的距离相等 由 2 可知所求距离为 510 6 927 h 方法二 1 同方法一 2 如图所示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0 0 0 A 0 0 4 P 2 0 0 B 2 4 0 C 0 4 0 D 0 2 2 M 设平面ACM的一 个法向量 nx y z 由 nAC nAM 可得 240 220 xy yz 令 1z 则 2 1 1 n 设所求角为 则 6 sin 3 CD n CD n 所以所求角的大小为 6 arcsin 3 3 由条件可得 ANNC 在Rt PAC 中 2 PAPN PC 所以 8 3 PN 则 10 3 NCPCPN 5 9 NC PC 所以所求距离等于点P到平面CA M距离的 5 9 设点 P到平面CA M距离为h则 2 6 3 AP n h n 所以所求距离为 510 6 h 927 思维点拔 注意点距 线面距 面面距的转化 利用平面互相垂直作 y x z D M C B P A A N A O 17 距离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例 10 1 2009 湖北卷理 本小题满分 12 分 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如图 四棱锥 S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 SD 平面 ABCD SD 2a 2ADa 点 E 是 SD 上的点 且 02 DEa 求证 对任意的 0 2 都有ACBE 设二面角 C AE D 的大小为 直线 BE 与平面 ABCD 所成的角为 若 tantan1 g 求 的值 18 证法 1 如图 1 连接 BE BD 由地面 ABCD 是正方形可得 AC BD SD 平面 ABCD BD 是 BE 在平面 ABCD 上的射影 AC BE 解法 1 如图 1 由 SD 平面 ABCD 知 DBE SD 平面 ABCD CD 平面 ABCD SD CD 又底面 ABCD 是正方形 CD AD 而 SD AD D CD 平面 SAD 连接 AE CE 过点 D 在平面 SAD 内作 DE AE 于 F 连接 CF 则 CF AE 故 CDF 是二面角 C AE D 的平面角 即 CDF 在 Rt BDE 中 BD 2a DE a tan 2 DE BD 在 Rt ADE 中 2 2 2ADa DEaAEa 从而 2 2 2 AD DEa DF AE 在Rt CDF 中 2 2 tan CD DF 由tantan1 得 2 22 2 1222 2 18 由 0 2 解得2 即为所求 I 证法 2 以 D 为原点 DA DC DS 的方向分别作为 x y z 轴的正方向建立如 图 2 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D 0 0 0 A 2 0 0 B 2a 2a 0 C 0 2a 0 E 0 0 a 2 2 0 2 2 ACaaBEaaa 22 2200AC BEaaa 即ACBE II 解法 2 由 I 得 2 0 0 2 2 2 EAaa ECaa BEaaa 设平面 ACE 的法向量为 n x y z 则由nEAEC n得 0 2xz0 z2n 2 0 2yz0 n EA n EC 即取 得 易知平面 ABCD 与平面 ADE 的一个法向量分别为 0 0 2 DCaDSa 与 0 2 0 22 sin cos 422 DC n DS BE DSBEDCn 0 0 2 2 22 tantansincos2 2 422 由于 0 2 解得2 即为所求 例 11 已知正三棱柱的底面边长为 111 CBAABC 8 对角线 D 是 AC 的中点 1 求点10 1 CB 到直线 AC 的距离 2 求直线到平面 1 B 1 AB 的距离 BDC1 解析 1 连结 BD 由三垂线定理可得 DB1 B A C D 1 A 1 B 1 C 19 A C B P E F 图 7 所以就是点到直线 AC 的距离 ACDB 1 DB1 1 B 在中 BDBRt 1 6810 2222 11 BCCBBB34 BD 212 2 1 2 1 BBBDDB 2 因为 AC 与平面 BD交于 的中点 设 则 DE 所以 1 CEBCCB 111 AB 平面 所以到平面 BD的距离等于 点到平面 BD的距离 等于 点 1 ABBDC1 1 AB 1 C 1 C 到平面 BD的距离 也就等于三棱锥的高 1 C 1 BDCC 所以 直线到 BDCCBDCC VV 11 1 3 1 3 1 1 CCShS BDCBDC 13 1312 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辽源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年黑河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综合卷)
- 2025年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年益阳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
- 2025年黔西南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营口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a卷)
- 2025年黄山辅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年荣昌县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年綦江县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年贺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模拟题)
-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员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
- 低蛋白血症护理常规
- 天恒化工有限公司3万吨年水合肼及配套项目环评可研资料环境影响
- 少儿美术课件-9-10岁 《素描正方体》
- 分体空调维保技术标书(分体空调维护保养技术标书)
-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压疮的风险评估及管理课件
- 牛肉面技术培训
-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九年级全一册8武术《健身短棍》教案设计
- 2022年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获奖项目
- GB/T 3033.1-2005船舶与海上技术管路系统内含物的识别颜色第1部分:主颜色和介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